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准媽媽們注意!懷胎十月這個月最重要

在孕期, 准媽媽既有初為人母的喜悅, 也會有一些緊張和不安。 其實, 只要准媽媽做到科學飲食, 保證營養的均衡攝入, 一般不會有問題。 但是, 懷孕的十個月裡, 有一個月大家要十分小心, 那就是孕七月。 下面和一起來看看吧。

注意!孕七月尤其不穩定

孕七月(孕28周)距離預產期只有兩個月, 是整個孕期裡非常不穩定的一個月, 准媽媽要小心哦~

1.胎動幅度變小

孕七月胎兒差不多已經成型了, 但仍在發育中。 隨著身體發育, 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空間慢慢變小, 你會感覺到胎動幅度變小。

在這個時候, 你要特別留心的是胎動頻率, 而不是胎動強弱。 通常而言, 寶寶24小時內胎動次數是5-10次。

2.胎位相對穩定

孕七月是檢查胎位的好時機。 在此之前, 胎兒的位置和姿勢經常發生改變, 而到了孕七月會相對穩定下來。 如果發現胎兒有橫位、臀位等異常胎位, 也可進行糾正。

3.容易發生早產

在孕七月, 胎兒容易早產。 民間有句俗語:“七死八活”, 說的是7個月的早產兒容易養不大, 過了8個月就沒問題了。

准媽媽在孕七月勞累過度或飲食不當, 很容易引起早產。 假如出現下腹持續疼痛, 或者是見紅並伴有規律宮縮, 應馬上就醫檢查。

提醒!孕七月注意事項

准媽媽在孕七月面臨很大風險, 在各個方面都要倍加小心。 具體怎麼做呢?接下來就教大家:

1.飲食

在孕七月, 胎兒需要的營養變多, 准媽媽需要補充的營養也變得很多。 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持飲食的多樣性, 增加營養攝入的來源, 保證熱量和營養元素的補充。

大家可以適當多喝豆漿多吃豆腐來補充豆類蛋白質, 多吃海帶、紫菜等海產品來補充鈣元素, 多吃動物肝臟來補充維生素。

2.護理

這個時候, 准媽媽身體往往變得笨重起來, 走路時身體後仰都看不到腳下面, 容易摔跤, 大家要留心。 另外, 動作太過激烈也可能會引起早產, 大家平時動作也要緩慢些。

3.產檢

從孕七月開始, 准媽媽應每隔兩個星期做一次產檢。

這麼做不僅可以讓醫生及時掌握胎兒發育情況, 還能確保分娩時採用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除了以往的常規產檢項目, 此時貧血發生率增加, 建議做貧血檢查。 若發現貧血, 應在分娩前治癒。

4.睡眠

充足優質的睡眠不僅能緩解准媽媽疲勞, 讓緊張的神經放鬆下來, 還能促進胎寶寶的健康發育。 在睡覺前不放喝杯熱牛奶, 讓你一覺睡到天亮。

孕七月常見問題解答

關於孕七月的保健, 大家有很多問題想問, 挑兩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做一個解答。

Q:孕七月能過性生活嗎?

A:孕七月進入了孕晚期, 這個時候准媽媽腹部隆起明顯, 身體比較笨重, 可能經常會腰酸背痛, 性欲減退。 再加上, 此時子宮比較更敏感, 容易受外來刺激而收縮, 即便衝擊力度很輕。 所以, 建議孕晚期儘量減少性生活, 若情難自禁請注意以下幾點:

1.同房前, 夫妻兩人都應清潔私處, 保持衛生。

2.同房時不要壓著肚子, 應避免採用騎乘體位、肘膝體位、屈曲體位等性交姿勢。

3.動作要和緩, 以免造成太大的刺激。 另外,同房要有所節制,持續時間不要太長。

4.精液中含有的前列腺素有可能會引起輸卵管和子宮的平滑肌收縮,因此准爸爸在同房時最好使用避孕套。

TIPS:如果有以下情況應禁止同房:准媽媽有流產史或早產史;出現陰道出血和腹痛,患有糖尿病等嚴重合併症;陰道或宮頸有明顯炎症;准爸爸患有性病等。

Q:孕七月生病了怎麼辦?

A:一般情況下,孕期不建議吃藥。有孕後准媽媽體內的酶會發生變化,這會影響某些藥物的代謝。如此一來,藥物不好解毒和代謝,及時排出體外,就有可能造成蓄積性中毒,對胎兒有不良影響,特別是胎兒器官形成的孕早期。

如果只是普通感冒,症狀輕微,比如打噴嚏、流鼻涕等,對胎寶寶影響很小,不需要吃藥,休息幾天就會好。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孕期生病就一定不能吃藥!假如疾病對母嬰健康造成的傷害遠大於藥物造成的傷害,這個時候要權衡利弊,謹遵醫囑用藥。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另外,同房要有所節制,持續時間不要太長。

4.精液中含有的前列腺素有可能會引起輸卵管和子宮的平滑肌收縮,因此准爸爸在同房時最好使用避孕套。

TIPS:如果有以下情況應禁止同房:准媽媽有流產史或早產史;出現陰道出血和腹痛,患有糖尿病等嚴重合併症;陰道或宮頸有明顯炎症;准爸爸患有性病等。

Q:孕七月生病了怎麼辦?

A:一般情況下,孕期不建議吃藥。有孕後准媽媽體內的酶會發生變化,這會影響某些藥物的代謝。如此一來,藥物不好解毒和代謝,及時排出體外,就有可能造成蓄積性中毒,對胎兒有不良影響,特別是胎兒器官形成的孕早期。

如果只是普通感冒,症狀輕微,比如打噴嚏、流鼻涕等,對胎寶寶影響很小,不需要吃藥,休息幾天就會好。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孕期生病就一定不能吃藥!假如疾病對母嬰健康造成的傷害遠大於藥物造成的傷害,這個時候要權衡利弊,謹遵醫囑用藥。

圖片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