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這場戰役的關鍵時刻,粟裕說了一句謊言,但這句話卻挽救了全域

(電影《黃橋決戰》, 李守維)

1940年10月4日, 晚上10點, 李守維得到了翁旅被伏擊的消息。

李守維久曆戎行, 與翁達一樣有著處變不驚的決斷能力。

根據戰場勢態, 他立即判斷出, 粟裕既把大量主力用在翁達方面, 黃橋守軍必少, 正是乘勢而攻的好時機。

李守維做出了一個看似反常的決定, 他沒有徑直去援救翁達, 而是連夜調整部署, 向黃橋東門發起全力一擊。

1940年10月5日拂曉, 他把軍部、師部、旅部的火炮全部集中起來, 從各個距離和角度對黃橋進行轟擊, 第三縱隊在東門所築工事大部被毀, 部隊傷亡很大。

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 89軍主力以營為單位實施集團衝鋒, 其前鋒部隊突進東門, 手榴彈已經能甩到黃橋街頭, 形勢變得十分危急。

粟裕的神經立刻緊繃起來。 他的兵力實在太少, 所以事先並沒有準備預備隊, 城裡只有一些後勤人員和伙夫可用。

(電影《黃橋決戰》, 粟裕)

對於大兵團作戰來說, 沒有預備隊很可怕, 這也就意味著在情況危急的時候, 你手中空空如也, 沒有一件可用於反擊或保命的稱手兵器。

李守維確實老到, 在他和翁達都即將走上懸崖之前, 他反過來又將對手逼入了死胡同——如果粟裕急調城外的一、二縱回援,

且不說圍殲翁旅的計畫可能功虧一饋, 黃橋也未必就能保住。

偶然因素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 往往會令人瞪目結舌。 黃橋地下黨的一位工作人員騎著自行車跑來向粟裕報告:江南部隊增援來了。

這真是救星, 不過作為救星的增援部隊離黃橋還有二十裡, 而且人不多, 只有一個營, 即老四團第三營, 也就是當年粟裕帶到皖南參加整編的遊擊總隊。

老部隊給粟裕帶來了靈感, 他急中生智, 趕到東門附近, 在激烈的對射中振臂高呼:“江南來了幾個團增援我們!”

這是一句謊言, 但就是這句望梅止渴式的謊言, 令守軍士氣大振。 有拼命三郎之稱的第三縱隊司令員陶勇當即脫掉上衣, 光著膀子, 揮舞著一把繳獲的日軍指揮刀,

率部反擊, 硬是將敵軍驅出東門, 然後又用機槍將東門死死封住。

(電影《黃橋決戰》, 陶勇)

第三縱隊僅占粟裕所有主力部隊的四分之一, 用四分之一來為其它的四分之三扛起重擔, 且無預備隊, 這是粟裕在黃橋之戰中運用最大膽也最冒險的一招,

突破了他歷次指揮作戰的驚險係數, 對於粟裕來說, 其面臨的壓力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能夠闖過這道關, 粟裕把它歸結為年輕的力量。

新四軍陣營, 指揮員全都是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人, 從基層開始, 三大縱隊的幾個司令員, 葉飛二十六歲, 陶勇二十七歲, 王必成二十八歲, 再到高層, 粟裕三十三歲, 陳毅最大, 也還不到四十歲。

韓德勤陣營則是另外一種情形, 需要從完全相反的方向數:韓德勤已四十九歲, 他的兩員主將, 獨立第6旅旅長翁達四十二歲, 年紀最小的李守維才與陳毅年紀相當。

搏殺戰場, 需要激情, 需要幹勁, 需要一大批能夠豁出去大幹一場的年輕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 韓德勤輸得並不冤枉。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戰神粟裕》)

實體書《戰神粟裕》已出版上市。

實體書《戰神粟裕》已出版上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