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治國憑圭臬 安邦靠準繩

今年5月以來, 教育部全國教育普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了第二屆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 在教育系統掀起學講憲法的熱潮。 10月至11月, “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全國總決賽在北京舉行, 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選手進行了個人賽和團體賽的角逐。 他們的優秀表現, 展示了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廣泛深入開展憲法教育的成果, 展現了憲法精神和法治觀念在廣大學生中的落地生根。 在第四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 本報特編發部分參賽選手演講稿, 以饗讀者。

和國旗一起升起的是……

個人賽小學組冠軍 山東東營區一中小學部 王柯心

我參加過許多次升旗儀式。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次最遙遠、最團結的升旗。

7歲的那年, 媽媽去新疆支教。 跟媽媽分別後, 我特別想念她。 終於放暑假啦, 我和爸爸坐了四天三夜的火車和整整一天的汽車, 屁股都快顛成了八瓣兒才見到媽媽。 迎接我的有媽媽熟悉的擁抱, 還有那火辣辣的太陽。 真沒想到新疆的太陽竟然那麼毒, 空氣那麼乾燥。 我覺得自己就像一條被曬乾的小魚, 心裡只有一個念頭, 想帶著媽媽回家。

第二天早上, 媽媽告訴我要帶我參加一次特殊的升旗儀式。 我當時還有點納悶, 新疆的升旗儀式有什麼不一樣呢?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 在罕南力克鎮達也克村,

清晨的大隊院裡, 站滿了爺爺奶奶、叔叔阿姨, 還有跟我一樣大的小朋友們。 大家穿著鮮豔的民族服飾, 塔吉克族的服裝紅得耀眼, 維吾爾族姐姐的衣服在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這是我經歷過的最鮮豔的一次升旗。 開始升旗了, 大家摘下花帽快速站隊。 伴隨著初升的太陽, 國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 我耳邊響起了各民族同胞嘹亮的國歌聲, 仔細一聽, 可以說這是我聽到的最不標準的國歌, 因為很多爺爺奶奶不會講漢語, 可是看著大家嚴肅的表情, 專注地望著國旗的模樣, 我被深深震撼。 這最遠的一次升旗不也正是離心靈最近的一次升旗嗎?我心中有一種情感, 也隨著國旗一同升起。 我明白了, 與國旗一起升起的不僅僅是金色的太陽,
還有偉大的民族精神, 更有作為中國人深深的自豪感。

我問媽媽, 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凝聚在同一面旗幟之下, 又是什麼讓我們從心底唱起國歌。 媽媽告訴我, 是對祖國的感恩, 是對國家的祝福, 是根本大法憲法的力量。 憲法規定了我們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 大家對於國旗的態度, 其實就是對憲法的態度, 就是對祖國的態度。

正是因為那次升旗, 我喜歡上了新疆, 也結識了很多新疆的好朋友。 你們瞧, 我身上這件漂亮的艾德萊斯服裝就是維吾爾族的伊布拉伊木哥哥送給我的。 在媽媽幫助下, 我們學校和庫木西力克鄉學校結成民族團結對子, 我們互通書信,

互贈禮物, 少數民族小夥伴對山東充滿了嚮往。 我們所有的同學、老師和家長對新疆、對喀什、對維吾爾族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老師告訴我們, 憲法規定國家“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係”, 我們有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原來, 我也在維護憲法呢!

我終於理解媽媽為什麼連續兩次主動去新疆支教, 我要向媽媽學習, 愛家愛國就是對憲法的尊崇、對國家的責任。 我喜歡新疆, 我希望有機會跟媽媽再回新疆。

憲法陪伴, 我心溫暖

個人賽初中組冠軍 廣西南寧二中 李明威

我第一次閱讀憲法是在小學三年級。 那時我遇到一位“霸道”的女同桌, 時常被她欺負。 後來我忍無可忍, 跑到學校圖書館借閱憲法, 瞭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我頓時有了“尚方寶劍”, 奮筆疾書一張“訴訟狀”交給班主任。 班主任哭笑不得, 但是沒有嘲笑我, 而是告訴我, 他會“依法”處理的。 結果從第二天起, 那位“霸道”女同桌就變成了“溫柔”女同桌。 從那以後, 我對憲法多了一份親近, 憲法的知識也在我心中發了芽。

小學五年級時, 我與廣西上思縣在妙鎮板文村的小龐同學結成助學對子。 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 他與殘疾的父親相依為命。 小龐是那麼不幸, 但同時他又是那麼幸運。 因為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 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他們得到了民政部門發放的救濟金, 生活有了保障。 我感受到了憲法對公民母親般的關愛和保護。

有一天,我收到小龐同學的來信,他說,他父親不願意心安理得地領著救濟金過日子,每天拖著殘疾的腿辛苦勞作。那天他看到父親累倒在田裡,他的心很痛,他告訴我,他打算小學畢業就回家幹農活,就不再讀書了。我拿著這封信,心裡也是十分難受。我在回信中寫道:“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或許就能改變你和父親未來的命運。憲法裡有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如果你不讀書,不但你父親不同意,給你發救濟金的國家更不同意啊!”如今,小龐進入了初中,接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我想,這正是憲法父親般的指引和教導啊!

今年,我參加了教育部舉辦的“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在全區選拔賽的知識競賽環節中,有一道問答題是這樣的:“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什麼?”我回答:“生態環境。”主持人說,回答錯誤,正確答案應為“自然環境”。我舉手示意,高聲說:“我對答案提出異議,因為依據我國憲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主持人只好求助在場的憲法專家,專家給出評判,我的回答是正確的!同時,專家還表示,憲法保障我對錯誤的命題提出異議的權利,頓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心潮澎湃。這次,我是真正在行使憲法所賦予我的權利了!

我的成長一路沐浴著憲法的福澤,享受著憲法的保障。我相信,全中國許許多多和我一樣的中學生,都在憲法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憲法的道路

個人賽高校組冠軍 南開大學 朱培鑫

走到舞臺中央的這段路上,我的腦海裡有三個場景揮之不去。

專車司機陳超在濟南西站送客。臨近出站時,車被執法人員攔下,說他非法營運,暫扣車輛,罰款兩萬元。陳超力爭未果,憤怒又疲憊的身影淹沒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裡。那是濟南全面打擊黑車的第二天,所有專車都按黑車查處。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考場上,奮筆疾書的身影中,一個女孩挺直著背沉默地坐在角落,她用手指一行一行從光滑的試卷上摸過去,最終交上白卷離開了考場。她叫小倩,一級視力殘疾。四級成績的缺失讓她和所有的盲人一樣無緣于研究生選拔。

王德志,18歲來北京打工。刷過碗,送過水,蹬過三輪……北漂的二十多年裡,他曾無數次捏著那本薄薄的暫住證,蹲在街角抽煙等待天亮。他說,在北京,我永遠是個異鄉人。

如果故事就這樣結束,我們可以設想他們之後的生活。

陳超會加倍刻苦地工作來補償從天而降的兩萬元罰款,小倩會放棄心理學研究生的夢想按照社會刻板印象成為一名盲人按摩師,北京無數王德志一樣的人會在天亮後熄滅煙頭,再去蹬起三輪。財產權、受教育權、平等權,如果他們不知道憲法所書寫和保障的基本權利,他們的生活依然會在不完美中繼續。他們會小心翼翼地懷著那一點好好生活的懇切希望,咽下所有委屈和妥協,走一條艱辛的長路。

幸好,故事沒有這樣結束。

2015年3月,陳超向法院提起訴訟。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宣佈陳超勝訴,撤銷原行政處罰。

2017年5月,小倩在其他盲人的共同幫助下向教育部提起行政訴訟。短短6天,教育部考試中心回應,四級考試啟用盲文試卷。

2015年2月,國家發佈檔,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暫住證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這是一個人的確權之路,這是一群人的維權之路,這是一個國家的護權之路。

憲法這一權利保障書的意義,不在於一經書寫我們每個人就此刀槍不入,而在於守護我們內心關於好好生活的那點期待。陳超們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小倩們可以有機會探索更廣闊的天地,王德志們可以撕開“異鄉”的身份有一個自己的家。

如今,保障權利不再僅僅是一個人逆流而上孤身奮鬥的事情,而是這個國家一起前進的方向。當憲法精神不再囿于文本而真正照耀進我們的眼睛,當每個普通人真正站在了大寫的權利舞臺之上,白領、司機、學生、打工者,無論行業和身份,我們都可以攥緊自己的權利,守護自己的生活。

去年憲法日普法的時候,一位老人問我:“你說的憲法到底是什麼?”

我的腦海回想起很多的術語和段落,但看著他幾乎全白了的頭髮和滿是皺紋的眼睛,我願意用最簡單的話告訴他:

憲法是一條路,在這條路上您和您的孩子們可以不受委屈,好好生活。

你不知道,我有多麼愛你

個人賽高校組季軍 石河子大學 蘇日耶姆

記得那是1954年9月20日,伊犁解放了,祖母同無數歡天喜地的人一樣,站在街道一側歡迎解放軍的到來時,她知道他們終於可以和解放軍同志一起建設美麗家鄉了。那個時候,他們告訴祖母,國家頒佈了一個大法,可以讓她有機會去上學,可以讓她走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但那個時候的祖母是窮人家的孩子,寡婦的女兒,上學對她來說不過是個奢望,靠知識改變命運也就是所謂的“夢想”罷了。在那一天,她更是無意間聽見,鄰居大嬸跟太祖母說要把鄰村那個比祖母大12歲的巴郎子介紹給她,還說女孩子就是要早些嫁人,這樣真主的祝福就會更多一些。可她才13歲啊。在那個時候,憲法就像祖母的夢中情人般,看不見、摸不著、更不認得,夢想只能想想罷了。這是76歲祖母的哀歎。

時間轉眼到了1982年12月4日。歷經風雨洗禮,母親終於在她夢想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開啟了她的大學夢,也終於離走上她心愛的教師職業越來越近了。每當回想起她那14年的求學歷程,她總會說,還記得年幼時,第一次在憲法中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時,就陷入了無限的想像中:“我的學業也能延伸至高中,甚至是大學嗎?我也能自由地追求我的職業夢想,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嗎?”這一連串的問題充斥著她的大腦。而當她坐在課堂裡,聽著教育學的課程時,這一切都告訴她,她可以。在那一天,憲法也有了與時俱進的變化,它既維護了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障了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這張照片,左邊帥氣的維吾爾族小夥和他旁邊美麗的維吾爾族姑娘,他們從初中一直到大學都在一起,當然他們現在也在一起,他們自由地戀愛著,也擁有了屬於他們的愛的結晶。而這愛的結晶叫蘇日耶姆,也就是我。那個時候,憲法就像是母親的戀人和愛人,讓她擁有自由戀愛、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更是讓母親他們告別了父輩們宗教高於法的時代,迎來了屬於他們的自由。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想生活的地點、職業、狀態乃至心情,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尋找屬於他們的幸福。

當時間定格在2017年5月26日,那一天,我榮獲了石河子大學援疆教師夏文斌副書記的綠洲弘毅獎學金。那個時候,我真的很驕傲,因為我知道,這份榮譽不只是屬於我一個人。自入校以來,我和學校的各族同學組成了民族文化社團。我們一起舉辦民族文化節。你知道嗎?我們一起在傳統國粹京劇、民族樂器冬不拉、文化史詩《瑪納斯》中感悟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去年,我更是有幸與學工部張偉老師結對認親。她是一個特別可愛的人,經常到宿舍裡找我聊天,在食堂裡陪我一起過節日,還和母親成為很好的朋友,我似乎又多了一個“媽媽”。這何嘗不是憲法中“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已經確立,並將繼續加強”的真實寫照呢?

在我來比賽之前,祖母給我發來了祝福,上面寫著“蘇日耶姆,加油!”如今的她已寫著一手漂亮的漢字。你看,13歲到76歲,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回想我們這三代人,憲法是祖母眼中看不見摸不著更不認得的夢中情人;她也是母親眼中的愛人,風雨之後終見彩虹;她更是呵護我成長的媽媽,無微不至給予生命的溫暖。這是我們三代人與憲法之間的故事,這更是憲法給予數萬個三代人的變化。我驕傲,我是一個中國人,沐浴在憲法下,綻放著青春的夢想!

憲法博物館之旅

團體賽參賽隊 北京市

選手丁灝(東交民巷小學)拿著大喇叭上場:大家好,我是北京東交民巷小學的一名學生,同時也是中國憲法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今天由我來帶大家參觀。首先我們來看第一件展品。(大螢幕上呈現“三寸金蓮”)

選手郝躍凡(昌平實驗中學)講述:這是一雙舊社會成年女性穿的小鞋,也叫“三寸金蓮”。它的主人是我的太奶奶,她自小因家族沒落而被賣到我家,是一位典型的舊時代婦女。我年幼時,假期回鄉,太奶奶總會拄著拐杖,蹣跚著,用那三寸金蓮蹭著腳下厚實的泥土,慢慢地,慢慢地,一寸一寸地,一寸一寸地,向我靠近。她已習慣這樣走路,但她不會忘記她的腳經歷了多少疼痛!像我太奶奶這樣因封建陋俗而遭到身心摧殘的裹腳婦,因封建陋俗被束縛了自由的女性有千千萬萬。

我的姑姑是家中的長女,自小到大一直享受著平等的受教育權,也帶著夢想步入了自己理想的那所大學,在這裡她遇到了她的愛人,他們從自由戀愛到結婚,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今天的中國女性,不再是向他人訴苦,而是可以以一個公民的身份平等地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在家庭中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享有捍衛自己尊嚴的權利!

丁灝:請大家隨我參觀第二件展品,這是一位特殊的學生寫給母校的信。(大螢幕上呈現信)

選手董婉怡(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讀信:

親愛的母校:

您好!從人大附中畢業已經好幾年了,但當年我在母校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仿佛就在昨天。

我來自寧夏南部山區,那裡群山環繞,連信號都沒完全覆蓋。從家到鄉鎮要在崎嶇狹窄的山路上走3個多小時。2012年,我接到人大附中老師千里迢迢帶來的喜訊。我可以去北京上學了!我可以在人大附中享受優質的教育了。

忘不了,母校不但免除了我的生活費、住宿費等一切費用,還為我們配備了專門的生活老師;忘不了,每到節假日,老師把我們接到自己家裡,讓我們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忘不了,每當我為學習著急時,同學們那關切的詢問……

寫這封信的人叫虎連峰。這封信讓我們很受觸動。受教育,對個體而言是多麼重要的權利,它讓每一個生命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和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受教育,又是一項多麼神聖的義務,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它為我們各項事業的發展培養和輸送著一批又一批的棟樑之材!

丁灝:今天的最後一件展品是一面承載著中國同胞希望的五星紅旗,它是由中國海軍軍人范冠卿從葉門帶回來的。(大螢幕上呈現一面國旗)

選手殷媛(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范冠卿,中國海軍第19批護航編隊濰坊艦政治委員,葉門撤僑事件的親身經歷者。2015年3月26日,葉門局勢驟然緊張。範冠卿所在濰坊艦接到命令赴葉門執行任務,而這艘中國濰坊艦也是海洋上唯一的逆行者!艦艇一靠岸,戰士們迅速組織受困同胞撤離,71分鐘,455名同胞安全撤離,平均每個人不到10秒鐘!範冠卿說:“不是所有的軍人都叫人民子弟兵,只有中國的軍人叫人民子弟兵!”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這個故事裡,“初心”,並不是簡單的兩個字,而是在法治社會,中國履行根本大法憲法,把保障人權的法律規定作為保護公民海外權益的法律基礎。

丁灝:今天的講解就要結束了,請大家跟隨我到留言簿處,寫下你的留言。

郝躍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董婉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殷媛:“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保護華僑的正當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以及僑眷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合:這,就是憲法精神的力量!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04日第4版

我感受到了憲法對公民母親般的關愛和保護。

有一天,我收到小龐同學的來信,他說,他父親不願意心安理得地領著救濟金過日子,每天拖著殘疾的腿辛苦勞作。那天他看到父親累倒在田裡,他的心很痛,他告訴我,他打算小學畢業就回家幹農活,就不再讀書了。我拿著這封信,心裡也是十分難受。我在回信中寫道:“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或許就能改變你和父親未來的命運。憲法裡有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如果你不讀書,不但你父親不同意,給你發救濟金的國家更不同意啊!”如今,小龐進入了初中,接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我想,這正是憲法父親般的指引和教導啊!

今年,我參加了教育部舉辦的“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在全區選拔賽的知識競賽環節中,有一道問答題是這樣的:“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什麼?”我回答:“生態環境。”主持人說,回答錯誤,正確答案應為“自然環境”。我舉手示意,高聲說:“我對答案提出異議,因為依據我國憲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主持人只好求助在場的憲法專家,專家給出評判,我的回答是正確的!同時,專家還表示,憲法保障我對錯誤的命題提出異議的權利,頓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心潮澎湃。這次,我是真正在行使憲法所賦予我的權利了!

我的成長一路沐浴著憲法的福澤,享受著憲法的保障。我相信,全中國許許多多和我一樣的中學生,都在憲法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憲法的道路

個人賽高校組冠軍 南開大學 朱培鑫

走到舞臺中央的這段路上,我的腦海裡有三個場景揮之不去。

專車司機陳超在濟南西站送客。臨近出站時,車被執法人員攔下,說他非法營運,暫扣車輛,罰款兩萬元。陳超力爭未果,憤怒又疲憊的身影淹沒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裡。那是濟南全面打擊黑車的第二天,所有專車都按黑車查處。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考場上,奮筆疾書的身影中,一個女孩挺直著背沉默地坐在角落,她用手指一行一行從光滑的試卷上摸過去,最終交上白卷離開了考場。她叫小倩,一級視力殘疾。四級成績的缺失讓她和所有的盲人一樣無緣于研究生選拔。

王德志,18歲來北京打工。刷過碗,送過水,蹬過三輪……北漂的二十多年裡,他曾無數次捏著那本薄薄的暫住證,蹲在街角抽煙等待天亮。他說,在北京,我永遠是個異鄉人。

如果故事就這樣結束,我們可以設想他們之後的生活。

陳超會加倍刻苦地工作來補償從天而降的兩萬元罰款,小倩會放棄心理學研究生的夢想按照社會刻板印象成為一名盲人按摩師,北京無數王德志一樣的人會在天亮後熄滅煙頭,再去蹬起三輪。財產權、受教育權、平等權,如果他們不知道憲法所書寫和保障的基本權利,他們的生活依然會在不完美中繼續。他們會小心翼翼地懷著那一點好好生活的懇切希望,咽下所有委屈和妥協,走一條艱辛的長路。

幸好,故事沒有這樣結束。

2015年3月,陳超向法院提起訴訟。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宣佈陳超勝訴,撤銷原行政處罰。

2017年5月,小倩在其他盲人的共同幫助下向教育部提起行政訴訟。短短6天,教育部考試中心回應,四級考試啟用盲文試卷。

2015年2月,國家發佈檔,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暫住證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這是一個人的確權之路,這是一群人的維權之路,這是一個國家的護權之路。

憲法這一權利保障書的意義,不在於一經書寫我們每個人就此刀槍不入,而在於守護我們內心關於好好生活的那點期待。陳超們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小倩們可以有機會探索更廣闊的天地,王德志們可以撕開“異鄉”的身份有一個自己的家。

如今,保障權利不再僅僅是一個人逆流而上孤身奮鬥的事情,而是這個國家一起前進的方向。當憲法精神不再囿于文本而真正照耀進我們的眼睛,當每個普通人真正站在了大寫的權利舞臺之上,白領、司機、學生、打工者,無論行業和身份,我們都可以攥緊自己的權利,守護自己的生活。

去年憲法日普法的時候,一位老人問我:“你說的憲法到底是什麼?”

我的腦海回想起很多的術語和段落,但看著他幾乎全白了的頭髮和滿是皺紋的眼睛,我願意用最簡單的話告訴他:

憲法是一條路,在這條路上您和您的孩子們可以不受委屈,好好生活。

你不知道,我有多麼愛你

個人賽高校組季軍 石河子大學 蘇日耶姆

記得那是1954年9月20日,伊犁解放了,祖母同無數歡天喜地的人一樣,站在街道一側歡迎解放軍的到來時,她知道他們終於可以和解放軍同志一起建設美麗家鄉了。那個時候,他們告訴祖母,國家頒佈了一個大法,可以讓她有機會去上學,可以讓她走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但那個時候的祖母是窮人家的孩子,寡婦的女兒,上學對她來說不過是個奢望,靠知識改變命運也就是所謂的“夢想”罷了。在那一天,她更是無意間聽見,鄰居大嬸跟太祖母說要把鄰村那個比祖母大12歲的巴郎子介紹給她,還說女孩子就是要早些嫁人,這樣真主的祝福就會更多一些。可她才13歲啊。在那個時候,憲法就像祖母的夢中情人般,看不見、摸不著、更不認得,夢想只能想想罷了。這是76歲祖母的哀歎。

時間轉眼到了1982年12月4日。歷經風雨洗禮,母親終於在她夢想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開啟了她的大學夢,也終於離走上她心愛的教師職業越來越近了。每當回想起她那14年的求學歷程,她總會說,還記得年幼時,第一次在憲法中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時,就陷入了無限的想像中:“我的學業也能延伸至高中,甚至是大學嗎?我也能自由地追求我的職業夢想,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嗎?”這一連串的問題充斥著她的大腦。而當她坐在課堂裡,聽著教育學的課程時,這一切都告訴她,她可以。在那一天,憲法也有了與時俱進的變化,它既維護了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障了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這張照片,左邊帥氣的維吾爾族小夥和他旁邊美麗的維吾爾族姑娘,他們從初中一直到大學都在一起,當然他們現在也在一起,他們自由地戀愛著,也擁有了屬於他們的愛的結晶。而這愛的結晶叫蘇日耶姆,也就是我。那個時候,憲法就像是母親的戀人和愛人,讓她擁有自由戀愛、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更是讓母親他們告別了父輩們宗教高於法的時代,迎來了屬於他們的自由。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想生活的地點、職業、狀態乃至心情,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尋找屬於他們的幸福。

當時間定格在2017年5月26日,那一天,我榮獲了石河子大學援疆教師夏文斌副書記的綠洲弘毅獎學金。那個時候,我真的很驕傲,因為我知道,這份榮譽不只是屬於我一個人。自入校以來,我和學校的各族同學組成了民族文化社團。我們一起舉辦民族文化節。你知道嗎?我們一起在傳統國粹京劇、民族樂器冬不拉、文化史詩《瑪納斯》中感悟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去年,我更是有幸與學工部張偉老師結對認親。她是一個特別可愛的人,經常到宿舍裡找我聊天,在食堂裡陪我一起過節日,還和母親成為很好的朋友,我似乎又多了一個“媽媽”。這何嘗不是憲法中“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已經確立,並將繼續加強”的真實寫照呢?

在我來比賽之前,祖母給我發來了祝福,上面寫著“蘇日耶姆,加油!”如今的她已寫著一手漂亮的漢字。你看,13歲到76歲,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回想我們這三代人,憲法是祖母眼中看不見摸不著更不認得的夢中情人;她也是母親眼中的愛人,風雨之後終見彩虹;她更是呵護我成長的媽媽,無微不至給予生命的溫暖。這是我們三代人與憲法之間的故事,這更是憲法給予數萬個三代人的變化。我驕傲,我是一個中國人,沐浴在憲法下,綻放著青春的夢想!

憲法博物館之旅

團體賽參賽隊 北京市

選手丁灝(東交民巷小學)拿著大喇叭上場:大家好,我是北京東交民巷小學的一名學生,同時也是中國憲法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今天由我來帶大家參觀。首先我們來看第一件展品。(大螢幕上呈現“三寸金蓮”)

選手郝躍凡(昌平實驗中學)講述:這是一雙舊社會成年女性穿的小鞋,也叫“三寸金蓮”。它的主人是我的太奶奶,她自小因家族沒落而被賣到我家,是一位典型的舊時代婦女。我年幼時,假期回鄉,太奶奶總會拄著拐杖,蹣跚著,用那三寸金蓮蹭著腳下厚實的泥土,慢慢地,慢慢地,一寸一寸地,一寸一寸地,向我靠近。她已習慣這樣走路,但她不會忘記她的腳經歷了多少疼痛!像我太奶奶這樣因封建陋俗而遭到身心摧殘的裹腳婦,因封建陋俗被束縛了自由的女性有千千萬萬。

我的姑姑是家中的長女,自小到大一直享受著平等的受教育權,也帶著夢想步入了自己理想的那所大學,在這裡她遇到了她的愛人,他們從自由戀愛到結婚,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今天的中國女性,不再是向他人訴苦,而是可以以一個公民的身份平等地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在家庭中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享有捍衛自己尊嚴的權利!

丁灝:請大家隨我參觀第二件展品,這是一位特殊的學生寫給母校的信。(大螢幕上呈現信)

選手董婉怡(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讀信:

親愛的母校:

您好!從人大附中畢業已經好幾年了,但當年我在母校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仿佛就在昨天。

我來自寧夏南部山區,那裡群山環繞,連信號都沒完全覆蓋。從家到鄉鎮要在崎嶇狹窄的山路上走3個多小時。2012年,我接到人大附中老師千里迢迢帶來的喜訊。我可以去北京上學了!我可以在人大附中享受優質的教育了。

忘不了,母校不但免除了我的生活費、住宿費等一切費用,還為我們配備了專門的生活老師;忘不了,每到節假日,老師把我們接到自己家裡,讓我們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忘不了,每當我為學習著急時,同學們那關切的詢問……

寫這封信的人叫虎連峰。這封信讓我們很受觸動。受教育,對個體而言是多麼重要的權利,它讓每一個生命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和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受教育,又是一項多麼神聖的義務,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它為我們各項事業的發展培養和輸送著一批又一批的棟樑之材!

丁灝:今天的最後一件展品是一面承載著中國同胞希望的五星紅旗,它是由中國海軍軍人范冠卿從葉門帶回來的。(大螢幕上呈現一面國旗)

選手殷媛(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范冠卿,中國海軍第19批護航編隊濰坊艦政治委員,葉門撤僑事件的親身經歷者。2015年3月26日,葉門局勢驟然緊張。範冠卿所在濰坊艦接到命令赴葉門執行任務,而這艘中國濰坊艦也是海洋上唯一的逆行者!艦艇一靠岸,戰士們迅速組織受困同胞撤離,71分鐘,455名同胞安全撤離,平均每個人不到10秒鐘!範冠卿說:“不是所有的軍人都叫人民子弟兵,只有中國的軍人叫人民子弟兵!”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這個故事裡,“初心”,並不是簡單的兩個字,而是在法治社會,中國履行根本大法憲法,把保障人權的法律規定作為保護公民海外權益的法律基礎。

丁灝:今天的講解就要結束了,請大家跟隨我到留言簿處,寫下你的留言。

郝躍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董婉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殷媛:“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保護華僑的正當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以及僑眷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合:這,就是憲法精神的力量!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04日第4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