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何必硬性要求碩士發論文

又到一年招聘季, 大多數學子開始紛紛投入就業求職大潮之中。 然而, 據媒體報導, 一些在讀碩士生反映, 學校要求畢業前在相關期刊上發表論文, 成了此時比找工作更讓自己牽掛的大事。

事實上, 碩士畢業是否需要發表論文, 早已不算是新聞。 早在2006年在北京召開的大學校長論壇上,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7所大學就取消了“研究生畢業必須發表論文”的硬指標。 之所以當下再次被提及, 源自不少在讀碩士生反映發表論文一事竟比找工作更頭疼。

眾所周知, 碩士生不同于博士生。

公開發表一篇高水準學術論文可為博士生就業添彩, 而要求碩士生所發表論文, 一般而言, 論文的學術價值、含金量非但不夠高, 反倒繁榮了“貨幣化”發表市場和“代寫代發”仲介業務, 給碩士生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 顯然, 這應引起社會公眾高度關注, 並好好思量一番。 就業乃民生之本, 對於那些不再考慮繼續攻讀博士的碩士畢業生而言, 就業便是畢業季的頭等大事。

當然, 對於一些學校要求碩士畢業前發表論文, 並不能簡單給出好與壞、是與非的評判, 最好置身於高校做出此項規定之初衷, 以及師生的綜合意見態度等具體情境中加以討論。 應該說, 此種要求的初衷是美好的, 但切莫忘記, 初衷美好而有違初心的事情並不鮮見。

倘若將碩士畢業硬性與發表論文關聯掛鉤, 用計件制、記工分等辦法計量評價, 既沒有關照到碩士生發表論文的難處, 也未設身處地理解碩士生雙重壓力下的“為難”, 難免有短期功利主義之嫌。

如今, 我國已全面進入“新時代”, 意味著社會經濟的諸多方面都具有了“新時代”的特徵。 正因為社會經濟發展對碩士的需求更趨多元, 勢必呼喚更靈活、科學、合理的檢驗、認定或評價方式, 增設一些可替代性方案, 使碩士生保持適度張力, 擴大其自由選擇空間。 對此, 可基於學校培養目標定位、學科專業特點, 只要朝著有助於提升碩士生培養品質, 能表徵碩士生成長與發展的理念與方式, 均可視為多樣化成果的體現。

譬如, 出臺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的相關激勵政策, 允許多元化認定授權技術發明專利、省部級科技獎勵、國家或行業標準、重大成果鑒定、成果轉化或轉讓、申請學位相關領域專著、優秀案例、作品創作展(演)等。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大潮中, 創新創業活動與成果也可予以折算對待。

實現高等教育領域內涵式發展, 在自我價值多元化彰顯的當下, 碩士生教育應從“論文情結”回歸到“人文情懷”的立場上來, 圍繞碩士生應具備哪些素質、能力和人格水準等來設計。 其實, 高校作為供給端, 從人才培養全過程來論, 學生修完培養環節所要求的全部學分, 即有資格申請畢業。 而發表論文確實難以視為培養過程的一個環節,

僅僅是一種手段, 顯然是構築不成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

(作者:張立遷, 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2日第2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