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清自己,看清對手,你的努力才不會白白浪費!

苻堅, 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

在那個時代, 他絕對算得上一號人物。 滅前燕、前涼、代, 征伐西域三十多國, 實現了中國北方的完全統一。 這個成就, 無疑是巨大的。

而此人身上最有趣的一點是, 雖為氐人, 卻揣著一顆無比漢化的心。 易中天先生甚至半戲謔地說, “他把自己看作了華夏文脈的延續者。 ”

可以說, 這個自我定位, 在前期幫助他成功做大, 但最後卻也間接致使他走向了滅亡。

苻堅自幼與眾不同。 8歲時, 就提出要請老師教書, 這讓他的祖父又驚又喜, 說, “我們這個民族, 從來只知喝酒吃肉, 你這小子竟然要讀書, 好啊!”於是欣然同意, 第二天就請來了家庭教師。 小小年紀的苻堅, 學習非常刻苦, 潛心研讀經史典籍, 慢慢成為了一名漢學家。

苻堅深愛漢文化, 繼位後也重用漢官。 漢人王猛的加盟, 讓他如虎添翼, 他也將王猛視作自己的諸葛孔明。

苻堅充分放權, 王猛全力以赴。 在領導的支持下, 王猛開始大刀闊斧地搞改革。 既然是改革, 自然會觸碰一些權貴的利益, 有人狀告到了御前。 於是, 苻堅和王猛之間有了這樣一番對話。

苻堅問:“朕聽說為政以德, 治民以仁。 你剛上任就大開殺戒, 會不會太過火了呢?”

王猛答:“宰甯國以禮, 治亂邦以法。 ”言外之意, 對待那幫野蠻人, 就得來點狠的。

隨後, 王猛繼續他的鐵腕, 苻堅繼續無條件支持。 而有意思的地方在於, 苻堅之所言“為政以德, 治民以仁”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他接受王猛的鐵腕, 也是暗合了儒法並用之道。 你看, 他的確太像一個漢人皇帝了。

在二人的通力配合下, 前秦海內晏然、國泰民安。 百姓安居、商旅通達, 處處一派繁榮景象。

苻堅也尤其注重漢文化的普及和推廣, 他會親自到太學去考察學子們學習儒家經典的情況, 會和教授們共同討論課程設置。 而且, 他可不是心血來潮時才來轉悠, 是每月必來!據說在太學視察的時候, 他提出的問題, 常常連五經博士都回答不了。

苻堅對於自己的漢學功底, 頗為自得。 他曾問一位儒學博士, “朕如此尊敬儒學, 你覺得可以比得上漢的兩位武皇帝(漢武帝、光武帝)不?”

該生答:他們倆哪兒能跟您比呀!

苻堅甚是滿意。 甚至還曾不無得意地說, “周公和孔子的傳統總算不會在朕的手上中斷了。 ”

前秦空前強大, 苻堅又將自己視作漢之傳承。 於是, 他要完成大一統。 然而一抬頭, 那個在東南邊苟延殘喘的東晉, 分外惹眼。

苻堅的心思, 想必王猛是明白的。 所以, 375年, 王猛病重, 彌留之際對苻堅的囑咐就是:萬萬不可伐晉!

王猛死了, 苻堅嚎啕痛哭。 但王猛的話, 卻被他當做了耳旁風!

383年,苻堅悍然發動了意在吞併東晉的戰爭。縱使滿朝文武皆不贊同,他仍一意孤行。八月八日,苻堅從長安出發,信心滿滿準備率領百萬大軍剿滅東晉。而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十月,淝水之戰,苻堅大敗。

淝水之戰後,前秦元氣大傷。先前被統一的鮮卑、羌等部族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霎時間,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後來,苻堅被羌人姚萇所殺,時年四十八歲。而他死後,前秦名存實亡,十年之後,被後秦所滅。

當然,苻堅之死、前秦之亡,是多重原因的合力造成。但他沒有聽從王猛的忠告,被視為前秦崩殂的導火索。其實,王猛的理由再簡單不過:東晉雖弱,但那終究是皇家之正統所在。記住,你的敵人是鮮卑族和羌族。病榻上的王猛就差明說,鮮卑和羌你能拿下,東晉你還真拿不下。你以漢文明的傳承者自居,可是漢文明的正統在東晉,沒人會認同你。

假如苻堅能看清自己,看清對手,歷史的格局怕會另有一番景象吧。

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行銷專家傑克·特勞特提出了定位理論。他認為,成功的商品、服務、機構,甚至是個人,都需要一個準確的定位。以產品論,這個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而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換句話說就是,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裡的註冊定位,確保產品在預期客戶頭腦裡佔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地位。自然,這個定位可不是想當然的。

比如,可口可樂是可樂的發明者,它打的牌是“祖輩都在喝”。那麼百事可樂該如何與鼻祖競爭?爭正統嗎?那自然沒有勝出的可能,所以它走的路線是“年輕人都在喝”。再比如,邦迪一度成為創可貼的代名詞。那麼同樣做創可貼的雲南白藥該如何與之競爭?他們打出的口號是“有藥好的更快”,針對的就是邦迪的“無藥”,可謂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產品定位。

論個人,同樣如此。影壇巨星成龍最初總是扮演那種嚴肅的正面英雄形象,拍了不少的片子,卻沒有走紅。後來,導演袁和平經過分析,找出了成龍的長處和特點:身手敏捷、動作靈活,特別是在克敵制勝後,偶爾展顏一笑的神情動作,非常適合扮演喜劇性的英雄人物。

從那以後,成龍一改往日的硬漢形象,而是以明朗、詼諧的面孔出場。經過這樣重新定位之後,成龍很快一炮走紅。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上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但老師說他過分拘泥,完全不適合。後來,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結果考試考個倒數第一,被學校說成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多數老師都認為這孩子成才無望。但化學老師卻發現他做事一絲不苟,建議他重新定位,改學化學。如此,瓦拉赫的天賦一下子被點燃了。

人們常講,“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確立方向之前,首先應該完成的便自我定位。產品需要精准定位,如此才能避免盲打帶來的無謂消耗。個人同樣需要定位,只有瞄定靶心再全力彎弓,才能做到箭無虛發。

卻被他當做了耳旁風!

383年,苻堅悍然發動了意在吞併東晉的戰爭。縱使滿朝文武皆不贊同,他仍一意孤行。八月八日,苻堅從長安出發,信心滿滿準備率領百萬大軍剿滅東晉。而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十月,淝水之戰,苻堅大敗。

淝水之戰後,前秦元氣大傷。先前被統一的鮮卑、羌等部族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霎時間,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後來,苻堅被羌人姚萇所殺,時年四十八歲。而他死後,前秦名存實亡,十年之後,被後秦所滅。

當然,苻堅之死、前秦之亡,是多重原因的合力造成。但他沒有聽從王猛的忠告,被視為前秦崩殂的導火索。其實,王猛的理由再簡單不過:東晉雖弱,但那終究是皇家之正統所在。記住,你的敵人是鮮卑族和羌族。病榻上的王猛就差明說,鮮卑和羌你能拿下,東晉你還真拿不下。你以漢文明的傳承者自居,可是漢文明的正統在東晉,沒人會認同你。

假如苻堅能看清自己,看清對手,歷史的格局怕會另有一番景象吧。

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行銷專家傑克·特勞特提出了定位理論。他認為,成功的商品、服務、機構,甚至是個人,都需要一個準確的定位。以產品論,這個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而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換句話說就是,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裡的註冊定位,確保產品在預期客戶頭腦裡佔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地位。自然,這個定位可不是想當然的。

比如,可口可樂是可樂的發明者,它打的牌是“祖輩都在喝”。那麼百事可樂該如何與鼻祖競爭?爭正統嗎?那自然沒有勝出的可能,所以它走的路線是“年輕人都在喝”。再比如,邦迪一度成為創可貼的代名詞。那麼同樣做創可貼的雲南白藥該如何與之競爭?他們打出的口號是“有藥好的更快”,針對的就是邦迪的“無藥”,可謂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產品定位。

論個人,同樣如此。影壇巨星成龍最初總是扮演那種嚴肅的正面英雄形象,拍了不少的片子,卻沒有走紅。後來,導演袁和平經過分析,找出了成龍的長處和特點:身手敏捷、動作靈活,特別是在克敵制勝後,偶爾展顏一笑的神情動作,非常適合扮演喜劇性的英雄人物。

從那以後,成龍一改往日的硬漢形象,而是以明朗、詼諧的面孔出場。經過這樣重新定位之後,成龍很快一炮走紅。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上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但老師說他過分拘泥,完全不適合。後來,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結果考試考個倒數第一,被學校說成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多數老師都認為這孩子成才無望。但化學老師卻發現他做事一絲不苟,建議他重新定位,改學化學。如此,瓦拉赫的天賦一下子被點燃了。

人們常講,“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確立方向之前,首先應該完成的便自我定位。產品需要精准定位,如此才能避免盲打帶來的無謂消耗。個人同樣需要定位,只有瞄定靶心再全力彎弓,才能做到箭無虛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