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8500年前我給心愛的人做了一支笛子,後來它上了《國家寶藏》節目

(河南舞陽, 賈湖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西元1984年10月)

“張主任!快來看呐!282號墓!”

“什麼情況?小賈?”

“笛子!這裡有兩隻笛子!”

“請記得我

記得我們縱歌

在這賈湖的秋色

請記得我

記得白首之約

守著湖中的仙鶴

請記得我

我將去自己的墳墓裡想念你

請記得我

八千年後, 骨笛聲響時, 便是重逢的時刻

請記得我

請記得我

。 。 。 。 。 。 ”

刺目的光芒, 打破八千五百年的沉寂, 我恍然驚醒, 當雙眼適應了久違的正午陽光後, 我發現自己居然是輕飄飄的在半空中浮蕩。

一幫民工正在我下方七嘴八舌:“噫, 還真是笛子來!”, 他們正圍在一個翻開的墓穴旁邊, 看著墓中的遺骸(我原來長得這麼骨感!)和股骨邊的兩隻笛子, 一隻完好無損, 另外一隻已斷為三截。

“不要動!那是我的雌鶴骨笛!”我一看到那個斷笛, 柔腸百轉。 那是我心愛的雌鶴骨笛, 是我為夏兒親手做的。 它代表著夏兒, 陪伴我走過那無盡幽深的八千多年歲月。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重新組建賈湖遺址考古隊, 由時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的張居中帶隊, 於1984年10月前往賈湖村。 考古隊隊員賈芬良開始清理M282號墓那具骨架時, 他驚奇地發現, 這具骨架的左股骨內外兩側,
各有一件管狀器物, 長約20釐米左右, 一面排列著7個整齊的小圓孔。 位於內側的一隻已經斷成3截, 而外側的器物保存相對完好。 這兩件器物看上去像是用動物的骨管做成的, 通體呈土黃色, 晶瑩亮潔。

“真是個笛子!”姓張的主任驚喜的拿起我的雄鶴骨笛,

姓賈的小子小心的接過, 用嘴嘗試著吹了一下, 然後吐出一口八千多年的泥土, “吹不動, 裡面全堵死了。 ”

我嘗試著想用腳去踢姓賈這個小子的屁股, 最終卻做不到, 我反應過來, 我只是個憤怒卻無助的老魂靈。

張主任卻把目光投向了泥土中已經斷為三截的雌鶴骨笛, 我無心看他, 只是盯著我的雌鶴骨笛。

愁緒飄到八千五百年前, 夏兒躺在我的懷中, 面孔蒼白:“阿華, 我走了以後, 照顧好我們的三個孩子”。

我點頭, 沉默以對。 唯有緊緊的抱住她, 怕她的生命就這樣流走。

“我們的雌雄骨笛呢?”

我從腰上抽了出來, 把一對晶瑩剔透的笛子放入她的手中。

“我再也陪不了你了, 不許給別人, 把它折成三段, 代表我們的三個孩子, 讓它們陪著你走完剩下的人生。 ”

“夏兒, 你不會死, 你不會死!”懷中的溫度在漸漸的流逝。 丹頂鶴在空中哀怨的嘶鳴。

282號墓規模最大,隨葬品多達60件,墓主生前的身份非同一般。墓中的2支骨笛,一支在墓主左股骨的外側,另一支在墓主左股骨的內側,製作之精良,音質之優美,都堪稱賈湖遺址骨笛之最。其中一支骨笛出土時已經斷為三截。經專家分析,骨笛並非是入土時折斷,而是墓主生前就已經損壞。耐人尋味的是,主人並未拋棄之,而是細心地在折斷處鑽了4個小孔,用細線連輟,可見墓主人對它的珍愛。

(河南鄭州,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旁,張居中的家,西元1997年7月1日)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都1997年了,這十三年中,我學會了很多,我知道了身處的時代,我瞭解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後來被稱作“華夏民族”,我高興地看到人們把我做的雄鶴骨笛稱為“華夏第一笛”,說它是人類最早的吹奏樂器。我甚至興奮的收看了香港回歸的現場直播,我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感到由衷的自豪。

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該骨笛是用鶴類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細,7孔。在第六孔與第七孔之間有一小孔,經測音可以發兩變音,應為調整第七孔發音而鑽的調音孔。賈湖骨笛已經具備七音階甚至變化音級,而與之同時期的其他旋律樂器卻處於三聲以內的音域範圍。值得注意的是,該墓出土有兩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據測音研究,它們是一雌一雄,印證了中國自古雌雄笛的傳統。它是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樂器,反映了我國史前音樂文明的高度發達。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其研究成果在英國《自然》、《古物》等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後,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這一成果已被銘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顯要位置。

之所以纏著張居中,是因為我還有個心願未了,而且我已經找到了與他溝通的有效方式——每到午夜12點之後,他都會坐在書桌前,開始寫那本《舞陽賈湖》,只要翻到我遺骨照片那一頁的時候,他就能聽到我的聲音,假如我想開口說話的話。

一開始他以為遇到鬼,後來他習慣了,對他來說我確實是個只有聲音沒有圖像的老鬼,再後來他一度是盼望著我來,我可以為他解答一些我和夏兒生活過的那個年代的事情。當我意識到他是在利用我,我馬上也反應過來我也可以利用他。

“我要見夏兒。”

“怎麼可能?你不都說了嗎,現有281個墓穴沒有一個是她的,按你說的位置,我們根本沒有找到她的墓穴,只有流水沖刷的痕跡。”他抬起頭,小心的笑了笑,又說:“八千五百年太久了,老兄,你要學會忘記。”

可我怎麼能夠忘記夏兒?我大聲的沖他喊著:“可我和她約好的八千年,她會等我的!”

張居中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手勢:“好吧,就按你說的,可你已經晚醒了五百年,誰讓你睡過頭,當年你們為什麼不發明個鬧鐘。”

我把八千五百年前的髒話甩給了張居中,他絲毫不以為意,反而快速地用筆記錄。

《舞陽賈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居中等編著,文字180萬, 其中插圖367幅、另有彩版48幅,圖版224幅。科學出版社, 1999年2月出版。

《試論賈湖先民的生存環境》,張居中等,環境考古論集(第二輯),科學出版社,2000年。

《八千年前的書法藝術》,張居中——河南賈湖原始文字的發現與研究,中國書法,2001年第1期。

《試論刻劃符號與文字起源》張居中等——從舞陽賈湖契刻原始文字談起,中國書法,2001年第2期。

張居中等,河南賈湖稻作農業及其文化和生態背景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選編(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

蕭興華、張居中等,七千年前的骨管定音器----河南省汝洲市中山寨十孔骨笛測音研究,音樂研究,2001年第2期。

當我對他展開最後的威脅,無非是告訴他我以後不會再出現在他身邊,他緊張了。

“五百年呐,老兄,歷經明朝8個皇帝、清朝10個皇帝,民國8個總統,新中國都建國48年了,哪兒去給你找她啊。”他苦惱的揪著自己本來就不多的頭髮。

“只有一個辦法”我鎮定地說:“在一個全體華夏民族都能看到的盛大場合,吹響那只雄鶴骨笛。她會聽到的。”

張居中驚愕的看著我:“這個我說了能算?我一個小小的研究員!”

我繼續威脅。

“我想想看,等我有能力讓別人接受我意見的時候,我會幫助你!”張居中向我保證:“在研究所可不行。”

張居中,1998年晉升為研究員。2000年6月調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任教, 2003年6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3年9月起兼任校博物館館長。2000年4月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正式成立,並將這些珍貴的音樂文化遺產轉化成了立體的舞臺展示藝術。河南博物院是中原傳統文化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華夏古樂團從事的工作即是中華古代音樂文化遺產的研究、傳承和展演,帶給中國和世界一種古老文明的文化記憶,也給公眾提供了一種古老音樂創新展示的公眾文化服務品牌。樂團針對史前至唐宋古代樂器進行了複製研發。包括骨笛、陶鼓、陶塤、排簫、銅鐃、編鐘、編磬、木鼓木瑟、琴箏阮笛、琵琶簫管等有十幾個品類150多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驗在賈湖遺址M436和M451兩個墓葬土樣中檢測到了蠶絲蛋白殘留物。生土樣品中未檢出蠶絲蛋白。表明蠶絲蛋白殘留物是墓葬土壤中特有的,應該來自墓葬中的隨葬品。因此,賈湖先民很可能已經開始使用蠶絲纖維,並將其織造成了精美的絲織品。

我在人間孤單的飄蕩,覺得日子一天天過的比地下還要漫長,直到接收到張居中的資訊。他說,我的願望馬上就要實現了。

(北京,中國國家大劇院,西元2011年1月26日)

悠揚的骨笛,空靈的罄聲,煌煌的鐘聲,絢麗多姿的盛唐樂舞…… 1月26日晚,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首度登上我國最高藝術殿堂——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帶來一場名為“弦歌八千載——華夏古樂音樂會”的千年古樂盛宴,讓前來觀賞演出的觀眾們領略到了上古音樂的幽遠、商代祭祀音樂的莊重、漢樂的絕妙、唐代宮廷樂的繁榮、宋詞吟唱的清雅。

是誰的聲音,在唱我們的歌。

淚光中,我看到了夏兒。八千五百年後,她依然很美。

“請記得我

記得我們縱歌

在這賈湖的秋色

請記得我

記得白首之約

守著湖中的仙鶴

。。。。。。”

(關注CCTV《國家寶藏》節目,我為最喜歡的國寶“賈湖骨笛”打call!關注調皮小編:歷來現實。謝謝!)

282號墓規模最大,隨葬品多達60件,墓主生前的身份非同一般。墓中的2支骨笛,一支在墓主左股骨的外側,另一支在墓主左股骨的內側,製作之精良,音質之優美,都堪稱賈湖遺址骨笛之最。其中一支骨笛出土時已經斷為三截。經專家分析,骨笛並非是入土時折斷,而是墓主生前就已經損壞。耐人尋味的是,主人並未拋棄之,而是細心地在折斷處鑽了4個小孔,用細線連輟,可見墓主人對它的珍愛。

(河南鄭州,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旁,張居中的家,西元1997年7月1日)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都1997年了,這十三年中,我學會了很多,我知道了身處的時代,我瞭解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後來被稱作“華夏民族”,我高興地看到人們把我做的雄鶴骨笛稱為“華夏第一笛”,說它是人類最早的吹奏樂器。我甚至興奮的收看了香港回歸的現場直播,我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感到由衷的自豪。

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該骨笛是用鶴類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細,7孔。在第六孔與第七孔之間有一小孔,經測音可以發兩變音,應為調整第七孔發音而鑽的調音孔。賈湖骨笛已經具備七音階甚至變化音級,而與之同時期的其他旋律樂器卻處於三聲以內的音域範圍。值得注意的是,該墓出土有兩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據測音研究,它們是一雌一雄,印證了中國自古雌雄笛的傳統。它是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樂器,反映了我國史前音樂文明的高度發達。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其研究成果在英國《自然》、《古物》等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後,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這一成果已被銘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顯要位置。

之所以纏著張居中,是因為我還有個心願未了,而且我已經找到了與他溝通的有效方式——每到午夜12點之後,他都會坐在書桌前,開始寫那本《舞陽賈湖》,只要翻到我遺骨照片那一頁的時候,他就能聽到我的聲音,假如我想開口說話的話。

一開始他以為遇到鬼,後來他習慣了,對他來說我確實是個只有聲音沒有圖像的老鬼,再後來他一度是盼望著我來,我可以為他解答一些我和夏兒生活過的那個年代的事情。當我意識到他是在利用我,我馬上也反應過來我也可以利用他。

“我要見夏兒。”

“怎麼可能?你不都說了嗎,現有281個墓穴沒有一個是她的,按你說的位置,我們根本沒有找到她的墓穴,只有流水沖刷的痕跡。”他抬起頭,小心的笑了笑,又說:“八千五百年太久了,老兄,你要學會忘記。”

可我怎麼能夠忘記夏兒?我大聲的沖他喊著:“可我和她約好的八千年,她會等我的!”

張居中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手勢:“好吧,就按你說的,可你已經晚醒了五百年,誰讓你睡過頭,當年你們為什麼不發明個鬧鐘。”

我把八千五百年前的髒話甩給了張居中,他絲毫不以為意,反而快速地用筆記錄。

《舞陽賈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居中等編著,文字180萬, 其中插圖367幅、另有彩版48幅,圖版224幅。科學出版社, 1999年2月出版。

《試論賈湖先民的生存環境》,張居中等,環境考古論集(第二輯),科學出版社,2000年。

《八千年前的書法藝術》,張居中——河南賈湖原始文字的發現與研究,中國書法,2001年第1期。

《試論刻劃符號與文字起源》張居中等——從舞陽賈湖契刻原始文字談起,中國書法,2001年第2期。

張居中等,河南賈湖稻作農業及其文化和生態背景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選編(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

蕭興華、張居中等,七千年前的骨管定音器----河南省汝洲市中山寨十孔骨笛測音研究,音樂研究,2001年第2期。

當我對他展開最後的威脅,無非是告訴他我以後不會再出現在他身邊,他緊張了。

“五百年呐,老兄,歷經明朝8個皇帝、清朝10個皇帝,民國8個總統,新中國都建國48年了,哪兒去給你找她啊。”他苦惱的揪著自己本來就不多的頭髮。

“只有一個辦法”我鎮定地說:“在一個全體華夏民族都能看到的盛大場合,吹響那只雄鶴骨笛。她會聽到的。”

張居中驚愕的看著我:“這個我說了能算?我一個小小的研究員!”

我繼續威脅。

“我想想看,等我有能力讓別人接受我意見的時候,我會幫助你!”張居中向我保證:“在研究所可不行。”

張居中,1998年晉升為研究員。2000年6月調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任教, 2003年6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3年9月起兼任校博物館館長。2000年4月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正式成立,並將這些珍貴的音樂文化遺產轉化成了立體的舞臺展示藝術。河南博物院是中原傳統文化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華夏古樂團從事的工作即是中華古代音樂文化遺產的研究、傳承和展演,帶給中國和世界一種古老文明的文化記憶,也給公眾提供了一種古老音樂創新展示的公眾文化服務品牌。樂團針對史前至唐宋古代樂器進行了複製研發。包括骨笛、陶鼓、陶塤、排簫、銅鐃、編鐘、編磬、木鼓木瑟、琴箏阮笛、琵琶簫管等有十幾個品類150多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驗在賈湖遺址M436和M451兩個墓葬土樣中檢測到了蠶絲蛋白殘留物。生土樣品中未檢出蠶絲蛋白。表明蠶絲蛋白殘留物是墓葬土壤中特有的,應該來自墓葬中的隨葬品。因此,賈湖先民很可能已經開始使用蠶絲纖維,並將其織造成了精美的絲織品。

我在人間孤單的飄蕩,覺得日子一天天過的比地下還要漫長,直到接收到張居中的資訊。他說,我的願望馬上就要實現了。

(北京,中國國家大劇院,西元2011年1月26日)

悠揚的骨笛,空靈的罄聲,煌煌的鐘聲,絢麗多姿的盛唐樂舞…… 1月26日晚,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首度登上我國最高藝術殿堂——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帶來一場名為“弦歌八千載——華夏古樂音樂會”的千年古樂盛宴,讓前來觀賞演出的觀眾們領略到了上古音樂的幽遠、商代祭祀音樂的莊重、漢樂的絕妙、唐代宮廷樂的繁榮、宋詞吟唱的清雅。

是誰的聲音,在唱我們的歌。

淚光中,我看到了夏兒。八千五百年後,她依然很美。

“請記得我

記得我們縱歌

在這賈湖的秋色

請記得我

記得白首之約

守著湖中的仙鶴

。。。。。。”

(關注CCTV《國家寶藏》節目,我為最喜歡的國寶“賈湖骨笛”打call!關注調皮小編:歷來現實。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