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清宮女回憶:光緒是如何召幸珍妃的

斷斷續續和老宮女相處十年的歲月中, 她談了不少光緒的事, 但都是隻言片語。 譬如:光緒膽小, 最怕夏天打霹雷, 一到下暴雨的時候, 門窗都要緊閉, 讓太監站在兩旁, 自己捂起了耳朵, 但他又喜好聽暴雨後, 宮裡下水道瀉水的聲音。

他常常頂著雨來到御花園東北角的一個亭子裡, 下面池子裡有個石龍頭, 高懸著, 後宮的雨水從這個龍頭噴瀉出來, 落在深池子裡, 像瀑布似的, 轟轟作響, 長時不斷, 流入禦河。 這是他最喜歡聽和最喜歡看的。 還有:他性情暴躁, 喜怒無常, 他手下的太監都不敢親近他。 他常常夜間不睡, 半夜三更起來批閱奏摺, 遇到不順心的事, 就自己拍桌子, 罵混帳, 也不知是罵奏摺呢還是罵近侍太監, 嚇得太監們都心驚膽戰。 像這些支離破碎的事, 她說的很多, 只是三言兩語, 又不便於記述。 細一思索, 卻也合乎光緒的性格。 “生於深宮之中,

長於婦人之手”(宋太祖說李後主的話), 他既膽小, 又任性。

有些是能記述的, 但又不能確切指實。 譬如“背宮和走宮”。

老宮女很風趣地對我們說:“大概都願意聽聽宮裡召幸妃子的事吧。 相傳皇帝晚上召幸妃子的時候, 為了保證皇上的安全, 把妃嬪的衣服先脫光, 用斗篷圍著, 讓太監背進皇帝的寢殿。 這叫做'背宮'。 細說起來, 並不完全是這樣。 當皇上就寢的時候。 太監把承幸簿呈到御前, 當然, 生病或信期的妃子不在內, 由皇上任意選擇。 然後由太監持著燈籠去召喚。 妃子早已恭候了, 稍事修飾, 太監在前面導路, 貼身的侍女在後面護送, 就這樣進入皇帝寢宮的偏殿。 這裡早有準備的, 洗梳妝一番, 脫掉衣服, 喊聲承旨, 於是由太監背到寢殿,

只是幾步之遙。 並不是由東宮到西宮, 背著妃子滿處跑。 --這都是在清閒時, 我們宮女們閒磕牙, 聽姑姑們說的。 到我們在宮裡當差的時候, 還流傳著這樣的笑話。 譬如:我們宮女當中, 如有一個模樣俊俏, 好打扮的, 大家就拿她開玩笑, 說'喲--頭上腳下這麼漂亮!水靈靈一朵鮮花似的, 小心, 晚上老公公(太監)來, 把你背走!'惹得對方一連串的罵:'爛舌頭根子的, 盼著你將來嫁個粗、大、麻、黑、壯外帶連鬢鬍子的漢子, 像黑瞎子(東北話, 指狗熊)一樣舔你的臉, 免得你胡唚!'這也算宮女們的俏語謔嬌音吧!可見宮裡流傳著背宮的說法, 究竟什麼時代有過就不清楚了。

珍妃“'走宮'和背宮就截然不同了, 走宮是把妃嬪當成心愛的人、知心的人, 在皇上處理政事的屋子裡把愛妃宣來。 宮廷制度, 一般處理政事的屋子是嚴禁妃嬪進內的。 這時, 妃子女扮男裝, 袍子、褂子, 大辮子往身後一垂, 戴上圓形的帽子, 碧玉的帽正, 上頭一個紅疙瘩, 腳上一雙粉底宮靴, 活脫脫是個少年公子。 可以給皇上磨墨捧硯,

也可以跟皇上說古談今, 但不能談朝政, 也可以談談詩詞書畫, 也可以陪皇上下盤棋。 這是個最得寵的待遇, 旁人羡慕得不得了。 再說一句, 這和背宮絕不一樣, 主要是身份不同。 在戊戌前, 光緒寵愛的珍妃就時常是這樣, 她經常穿好了男裝等候召喚。 所以嫉珍妃的人, 就說珍妃干預朝政啦, 服裝打扮不合宮廷制度啦, 喜好女扮男裝大不敬啦, 等等。 老太后也曾為此下過詔書, 申斥過珍妃。 其實那都是隆裕吃醋的原因, 也包括瑾妃在內。 ”

老宮女談這些都是風聞, 並不能指實, 所以記光緒的事就比較少了。

提起珍妃來, 她並不是塊美玉, 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 她也弄過權, 賣過爵, 只是在老太后的嚴威下哪能容她放肆。 倒是光緒非常值得同情的。這裡不談他的政績,只談他的生活,尤其是愛情。我們說他是個癡心的皇帝。如今宮廷劇不少,可惜沒有一出寫光緒的愛情戲。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楊貴妃來,比起梁山伯祝英台來,不知要纏綿多少倍。

據老宮女說:“劉太監自從來到山西後,因為是從大內來的,比較可靠又懂規矩,又是李總管的徒弟,於是就派在光緒跟前當近侍。他看到光緒整天呆呆地坐著,對任何人都是淡淡的,對飲食更是不挑不揀,漠不關心,每餐六菜一湯,不管別的人吃什麼,他永遠是如此,一直到西安都是這樣。最愉快的時候,是光緒和太監們下象棋,很平易近人,下完棋後,仍然像一塊木頭,兩眼癡呆呆地一動也不動,急躁發脾氣的性格根本不見了。好像他下定狠心,不管外界如何,他只是裝癡做啞。一個血氣方剛的人,收斂到這個程度,也是非常痛苦的了。

“他念念不忘的只有唯一的知心人珍妃了。

“光緒對珍妃一見鍾情,他哪裡知宮廷裡政治生活的險惡。

“'皇上這樣加恩於我,不怕旁人嫉恨我嗎?'在甜蜜的日子裡,珍妃悄悄地對光緒說。

“'我是皇上,旁人能對我怎麼樣!'光緒自以為是堂堂天子,旁人又能奈我何?這是宮廷裡暗地傳出的他們的對話。於是過分的寵倖引起了宮廷內的不滿,最重要的當然是老太后。以老太后那種驕橫的脾氣,天下任何人沒有敢給臉不接受的人,單單是光緒。給你娶的皇后,你偏偏不愛,在天下人面前傷了老太后的尊嚴,這種怨絕沒有不報的道理。光緒只知道一味地癡情,天真的珍妃也不知早早地收斂,以至落到一死一囚的地步。'不是不報,時間沒到',老太后的狠心是出名的。

瑾妃“在西安,我們住在北衙(南衙是總督衙門,北衙是巡撫衙門。老太后先住南衙,後搬到北衙)時,因為地方窄小,皇后和皇上住在一間大房子裡,中間用隔扇隔開,兩屋通聯。這可能是老太后的巧安排吧,但光緒從來不理皇后,而皇后呢?也從來不服氣!

“有人說,自從珍妃死了以後,光緒把愛珍妃的感情移到瑾妃身上了,那也是無中生有的話,根本沒這回事。光緒是個性格孤僻而又多疑的人,如橫下一條心,九牛也拽不回來的。他早就認定瑾妃並不忠心耿耿和他一條心,珍妃的打入冷宮,受隆裕打嘴巴的淩辱,他清楚地知道,瑾妃也曾經順水推舟地說過些不合情理的壞話。所以光緒對瑾妃也是冷冷清清,在西安看不出對她有任何和顏悅色的表現。

“辛醜年回鑾以後,為了掩蓋老太后的殘暴,為了緩和國內外的輿論,說珍妃擔心自己受辱,在洋人進宮前,投井殉節,特命珍妃的娘家,下井打撈。按規矩,嬪妃的家屬,根本不許進宮,除非嬪妃生孩子。平常家屬要買通大太監,才能和嬪妃通消息,這也是太監們的一筆收入。現在讓她家裡人撈屍,這是天大的恩典。

倒是光緒非常值得同情的。這裡不談他的政績,只談他的生活,尤其是愛情。我們說他是個癡心的皇帝。如今宮廷劇不少,可惜沒有一出寫光緒的愛情戲。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楊貴妃來,比起梁山伯祝英台來,不知要纏綿多少倍。

據老宮女說:“劉太監自從來到山西後,因為是從大內來的,比較可靠又懂規矩,又是李總管的徒弟,於是就派在光緒跟前當近侍。他看到光緒整天呆呆地坐著,對任何人都是淡淡的,對飲食更是不挑不揀,漠不關心,每餐六菜一湯,不管別的人吃什麼,他永遠是如此,一直到西安都是這樣。最愉快的時候,是光緒和太監們下象棋,很平易近人,下完棋後,仍然像一塊木頭,兩眼癡呆呆地一動也不動,急躁發脾氣的性格根本不見了。好像他下定狠心,不管外界如何,他只是裝癡做啞。一個血氣方剛的人,收斂到這個程度,也是非常痛苦的了。

“他念念不忘的只有唯一的知心人珍妃了。

“光緒對珍妃一見鍾情,他哪裡知宮廷裡政治生活的險惡。

“'皇上這樣加恩於我,不怕旁人嫉恨我嗎?'在甜蜜的日子裡,珍妃悄悄地對光緒說。

“'我是皇上,旁人能對我怎麼樣!'光緒自以為是堂堂天子,旁人又能奈我何?這是宮廷裡暗地傳出的他們的對話。於是過分的寵倖引起了宮廷內的不滿,最重要的當然是老太后。以老太后那種驕橫的脾氣,天下任何人沒有敢給臉不接受的人,單單是光緒。給你娶的皇后,你偏偏不愛,在天下人面前傷了老太后的尊嚴,這種怨絕沒有不報的道理。光緒只知道一味地癡情,天真的珍妃也不知早早地收斂,以至落到一死一囚的地步。'不是不報,時間沒到',老太后的狠心是出名的。

瑾妃“在西安,我們住在北衙(南衙是總督衙門,北衙是巡撫衙門。老太后先住南衙,後搬到北衙)時,因為地方窄小,皇后和皇上住在一間大房子裡,中間用隔扇隔開,兩屋通聯。這可能是老太后的巧安排吧,但光緒從來不理皇后,而皇后呢?也從來不服氣!

“有人說,自從珍妃死了以後,光緒把愛珍妃的感情移到瑾妃身上了,那也是無中生有的話,根本沒這回事。光緒是個性格孤僻而又多疑的人,如橫下一條心,九牛也拽不回來的。他早就認定瑾妃並不忠心耿耿和他一條心,珍妃的打入冷宮,受隆裕打嘴巴的淩辱,他清楚地知道,瑾妃也曾經順水推舟地說過些不合情理的壞話。所以光緒對瑾妃也是冷冷清清,在西安看不出對她有任何和顏悅色的表現。

“辛醜年回鑾以後,為了掩蓋老太后的殘暴,為了緩和國內外的輿論,說珍妃擔心自己受辱,在洋人進宮前,投井殉節,特命珍妃的娘家,下井打撈。按規矩,嬪妃的家屬,根本不許進宮,除非嬪妃生孩子。平常家屬要買通大太監,才能和嬪妃通消息,這也是太監們的一筆收入。現在讓她家裡人撈屍,這是天大的恩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