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揭秘:中國版的教父,蟲草江湖的大哥!

到雪山之後, 我去找過江哥。 我想告訴他, 我真的過來了, 要跟他一起闖江湖。 可當我走近清真寺, 發現全都變了。 寺院在翻修, 廣場在改造, 記憶中的那棟小樓, 也已經裝修成了火鍋店。

在清真寺門口, 我看到一頂白帽子, 蹲在門口生火。 大哥, 我問他, 原來這邊是不是住著一個回族人, 賣蟲草的。

我們都是回族, 我們都賣蟲草, 你問的是哪個?

江哥, 我說, 他是一個老大, 生意做得很大。 這人笑了, 說這裡沒有什麼老大, 生意做得大?多大才算大, 朋友, 你是不是要買蟲草?

算是吧, 我說, 之前跟他談過生意。

進來吧, 他站起身, 沖我招手:跟誰談都一樣, 進來看一下我的蟲草。

他叫我進清真寺。 我有蟲草, 還不想買, 但話趕話趕到這裡, 好奇心一上來, 就想去裡面看看。 藏族朋友總是告誡我, 不要和回族人做生意, 說他們“滑得狠”。 怎麼個滑化?我想試試。

一個大天井, 天井四周樓上樓下都是房間。 他打開其中一扇門, 帶我走進屬於他的一間。

電暖器還開著, 紅光照了保險箱和床頭。 他蹲下去, 轉動密碼, 打開之後上層是現金, 下層有好多紅布袋子。 他取出一袋, 一打開, 全是蟲草。 屋內較暗, 看不清顏色, 他一把遞給我:你拿出去看。

到門口看不清,

進天井還看不清, 我一直拿到了清真寺外面。 他跟著我, 一直在說顏色、條子、幹度, 你去別家買不到……

我終於看清了, 覺得很一般, 問他什麼價。 他猶豫一下, 說了一個價, 嚇我一跳。

大哥, 我立刻遞給他:你把我當遊客了。

我轉身就走, 他在後面說, 喂喂, 朋友, 生意是談出來的嘛!我還在走, 聽他在背後說, 江哥出事了, 你找不到的。

啊, 我回頭:你認得江哥?

認得, 他說, 說話臉皮會抖, 眼皮眨啊眨的那個?大名叫某某某, 也是我們巍山的。 出事了, 我問, 他出了什麼事?朋友朋友, 他說, 你過來過來, 我們進去談。

這時我猶豫了。 裡面好多白帽子, 陌生人進去, 好多帽子下面投過來警覺的目光, 要是我不買, 會不會有問題?認真看了看這個人, 額頭上一層層皺紋, 和帽子下簷形成平行線, 眼睛如渾濁發黃的貓眼。

進來吧朋友, 他站在門口說, 外面不方便談。

我又進去了。 他還談蟲草, 勸我別著急, 再看看別的袋子。 大哥, 我說, 蟲草先不買了, 你跟我講一下, 江哥怎麼了。 他只說, 江哥開車去麗江, 警車封了高速,

把他攔了下來, 然後帶走了。

他犯了什麼事?

不知道, 他說, 他做事太雜了。 又說, 他的事情你不要參與, 什麼時候出來還說不準。 一個人出事了, 自然會想起更多細節, 想起二年前他專程送我去香格里拉, 一路無話, 在漫天星斗下顛簸了一夜的情景。

他關在哪裡, 我問, 你知道嗎?

你們真是朋友啊, 他說, 我們都不敢問。

江哥出事之後, 那些跟著他的人, 也大都離開了德欽, 現在這裡做得最大的是兵哥。 這樣吧, 他說, 既然你真是江哥的朋友, 我再開個價。

不了大哥, 我站起身, 走出了清真寺。

後來我從藏族老大和一些回族商販口中,得知了更多消息。

江哥他們做藏貨生意,不是一二代人,而是“祖傳的活路”。在茶馬古道上,回族人一直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們遍佈藏區,往來于雲南、四川、西藏、新疆,乃至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販賣各種物資,大到牛馬,小到針線,常年在外跑江湖。

一般人去旅行,也就是看看景點,他們深入山民、牧民家中,一走幾個月、半年,有時整年回不了家。一幫男人在外求生,很容易形成幫派,但回族人不同,每個聚集地都有清真寺、有阿訇,每天做禱告,每年有一個月在太陽落山之前不吃東西(齋月),不吃清真之外的食物,不抽煙、不喝酒,作息時間極為規律。他們幾乎是一邊苦行,一邊做生意。

持戒是一種儀式,儀式會產生強大的聚集力,即便內部也會有一些矛盾,但如果跟外界有衝突,會立刻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這叫“齊心”,人數雖然不多,外面人都不敢惹。

這點和彝族人相似,不同的是,彝族靠的是親緣關係。兩個陌生彝族人初次見面,都會先聊家譜。聊到最後,肯定是一個祖宗。你要是開車撞死一個彝族人,如果不妥善處理,好幾百親戚都會來,如果再往後拖,城裡都會坐滿人,個人恩怨會變成群體事件。

令我好奇的是,江哥看著挺老實的一個人,怎麼當上了老大?莫非他下手比別人狠?

我這麼一問,倒讓他們想半天,日子過去就過去了,大家也不總結,已經默認江哥為老大了。回頭一想,他們自己也奇怪起來,從沒見過江哥“動手”。

蟲草季節過後,回族人分成兩撥,一撥人留在當地收藥材、販犛牛,另一部分人去中緬邊境做翡翠。

時間長了,我和回族人也打成了一片,經常一起去滇藏交界。每到一地,他們先聯繫自己人,然後再跟當地人打交道。他們叫我“漢族小劉”,對我不但不見外,反而格外照顧,就像一群男驢友中間只有一個女驢友。

其中有兩位大哥,一個姓張,一個姓黃,跟我很要好。

姓黃的那個,是德欽著名的“橋頭保安”。德欽有個三岔路口,沿國道從香格里拉過來,往前進藏,往下去維西。

在路口邊上,有一座石橋,無論風霜雨雪,總能看到一個禿頂的大哥,站在橋頭皺眉毛。見到熟人,他展開眉毛,笑著伸出手,握住對方談話。

這是回族人常有的做法。他們沒有店面,往來交易,共用資訊,全靠這座橋。站在橋上,相會老人,結識新人,然後往住處“拉客”。

他守住那座橋,一天要站十個小時。人家上班是坐辦公室,他上班是去站橋。年輕人一屁股坐在橋樑上,耷拉著雙腳。他覺得不雅,加上歲數大了,萬一沒坐穩,會翻到十幾米深的橋下去。他總雙手插兜,直挺挺地站著。站累了就散步。

從橋頭到橋位,不過二十米,來回地踱步。這樣站了二十多年,頭髮也快掉光了,但他已經完全習慣了這份工作,只要在德欽,如果不去站一站,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有了手機有了網路,年輕一代的藏族人,不再以橋頭為資訊平臺,但他還是堅持這種“面對面,貨比貨”的交流方式。有人不理解,勸他不要去了,一天到晚也見不到幾個人。他一般不搭理,吃完早飯就過去,有時也反駁:我去我的,鍛煉身體。

有時我寫累了,也會騎摩托去橋頭,陪他站一段時間。每次他都特別開心,誇我“年輕有為”,其實我“站功”不行,堅持不了多久。灰太大,來往車輛根本不停,碰到下雨濺得褲腳都是泥。遊客也注意不到我們,以為是兩個當地閒人。我主要是跟他聊天,收集江湖資訊。

他頭髮少,鼻子大,一張臉攤平了,全部暴露在陽光之中。沒人的時候愛皺眉,有人的時候愛發笑。江哥的發家史,就是他告訴我的。

上世紀80-90年代,藏區晚了一步,還沒有真正開放。那時蟲草並不貴,他們主要做茶葉、酥油、皮子、菌子(松茸)、銀子、象牙、以及各類藥材。江哥從小跟著父親,來藏區“走貨”,只想有條出路,沒想要掙大錢。

滇藏公路有大半年不通車。他們背著貨物,一站站走過來,走得腳板長滿了雞眼。休息的時候,相互挑雞眼,關係很親密。黃哥說,這叫“腳蹭臉”的交情。

你坐著抬起腳,我蹲著仰起臉,迎著腳臭挑雞眼,可不就是“腳蹭著臉”麼。相互這麼蹭,牛馬都會親近,何況是有情有義的人?

但,即便是這種交情,也會遇到挑戰。

最大的挑戰,是遭遇打劫。那時治安不太好,有人從川西成群結隊,翻山過來打劫。你在爬坡,林子裡突然竄出一群人,手裡拿著槍,腰上配著刀,一下將你圍住。逼迫所有人,手舉在頭頂,朝一面蹲下,然後開始搜身。

看著不順眼的,一般都會打幾下,用刀背敲頭,出一點彩,以示威懾。如果反抗,那就慘了,朝大腿、後背砍幾刀;再敢亂動,噗地一聲,刀插進你肚子。幾個人把你打翻在地,用腳踩住,拔刀出來。見血噴出來,有人嚇傻了,會流著淚跪地求饒。在這種時刻,再怎麼“腳蹭臉”,敢不敢挺身而出?

那些“夾巴”(強盜),個個兇神惡煞,連自己的身體都不太在乎,何況是這些走貨的商人。

有一次,他們下手太重,大人都慌了神,江哥不到二十歲,卻去講道理。

他怎麼講道理?我問。

哎呀,黃哥說,就是去挨打。

一般人挨打,渾身發抖,說不出話來。江哥挨了打,不還手、不求饒,還是在說話。劫匪總是很激動,處於異常亢奮當中,碰到一個冷靜的“羊子”(被劫者),難免多打幾下。

被抽幾個耳光,江哥說,可以咯,大家都不容易。再抽,他平靜地說,相互留條活路吧,以後也好見面。用刀背敲他,他抹一把血,看著對方:打就打吧,我想和你們談談。

這種氣質會傳染。有懂漢語的,真的過來跟他談。他便不卑不亢,說出一番道理。

我們人數也不少,他說,如果以後都帶槍帶刀,對大家都不好。帶公安一起來,對你們更不好。你們爬山也辛苦,不如商量一個辦法。

咋個辦法?對方也好奇。

有大也有小,江哥說。

怎麼大,怎麼小?

如果你們膽子小,把貨帶給我們,以最高價收購;如果你們膽子大,幫你們介紹“大”生意,那邊是中緬邊境,這邊過了木裡有彝族人,把貨帶過去,比搶劫來得快。再說了,你們搶了貨,也不好出手吧?

夾巴一合計,覺得有道理,只是嫌麻煩。

不麻煩,江哥伸出手:交個朋友。彝族人喝雞血水,咱們就不喝了,握個手,一起發財。見他們還猶豫,江哥又說,搶劫做不起大房子,一起做事,回去做大大的房子——康巴人賺錢,主要是為了修碉堡般的房子。

好的嘎,對方也伸出了手。

於是,年紀不大的江哥,成了大家的話事人。

連他爸都奇怪,平時悶不做聲眨眼皮的一個人,怎麼遇事如此冷靜。此後有什麼事拿不定主意,大家都來找他商量。他還是那樣,眨著眼皮聽你說,嘴唇微微顫動,似乎在想心事,最後給你一個主意。你一想,覺得對,便照他說的辦。

幾年下來,江哥身邊聚集了很多人。一方面佩服他,能把事情想清楚;另一方面又不理解他,怎麼老一個人待著,感覺深不可測。既然佩服又陌生,就會產生敬畏。

想做生意了,就會來找他:江哥,我有個事……做成了,就過來拜謝。他處事不驚,那些做“大”生意的人,冒的風險大,更容易把他當做主心骨。

黃哥,我問,他為什麼要做“大”生意?

唉,小劉,你是不懂啊。那時候蟲草還沒起來,“大”生意來錢快。你做一般生意,辛辛苦苦一整年,才賺一二千錢塊錢,人家走一次貨,幾萬、十幾萬就來了。就在你身邊,誰會不動心啊。我啊,就是膽子小,不然也想跟著走。

你也走過吧?

誒誒,黃哥邊走邊擺手:不提了不提了。

江哥不做,也有人給他錢,慢慢就被拖下水。後來做菌子、做蟲草,這些人有了資本,就更好操作。生意越做越大,幾乎壟斷了藏草。接著嚴打,禁毒禁槍,抓走了很多人,有的被槍斃,有的逃去了緬甸。

江哥是最早不幹“大”生意,最早勸大家只做蟲草的人。他平安地度過千禧年,又度過了07年的瘋漲和08年的狂跌,成了一個正經生意人。但還是人圍著他,請他拿主意、找活路。回族人都不抽煙,江哥是個例外。他呀,黃哥說,壓力太大。

這次怎麼出事了?

不知道,估計又是原來那幫人出了問題。

唉,我說,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出來。

過去了,黃哥說,小劉啊,都過去了。他再出來也只能幹老本行。我們老了,看不懂了。只能這樣這樣,杵電線杆子,站街了。

黃大哥,你是站橋,不是站街。

都一樣吧。不像你們有文化,年輕有為。

如今交通發達,再也不需要走貨;有了手機,價格也是透明;加上網路直銷,慢慢擠壓了自古的商販。藏族人不怕,他們有山,再怎麼樣你也不可能自己去挖蟲草。真正受打擊的,是這些起流通作用的回族人。

出路在哪裡?黃大哥也不清楚,只能站在橋頭,茫然地望著這正日新月異的縣城。

從2009年到2016年,我有七年沒見到江哥。沒想到打了一個電話,起了連鎖反應,竟然在樓下相認。

你寫的那個,江哥說,朋友轉給我看了,你啊,有文化。

哪裡啊,我不好意思了,大哥,我那是,唉,瞎寫的。

寫——得——好,一字一頓,他說,第一次有人寫我。

沒給您添麻煩吧?

哪有。

怎麼不在德欽了呢?

這個,他說,以後再說。

江哥胖了一點,還是平頭,也許是太激動,話比之前多。小劉啊,他拍一下我肩膀,對另一個白帽子說,這就是小劉,老朋友了。他說他知道我做過的事,佩服我真的來了。

江哥,我說,當年我就叫你開網店。

不會啊小劉,他說,我們沒文化,做不了。

我算是找到了組織。要知道,我接觸的可不止是江哥,而是以江哥為代表的一個很大的幫派。在藏漢交流之前,往來于藏區與內地的,正是這些回族商販們。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部電影叫《盜馬賊》,最後搶劫的物件是什麼人?正是他們啊。

公路、網路、快遞,給回族商販造成了衝擊,像我這樣搞網路直銷,對他們威脅最大,但不知道為什麼,江哥格外器重我,雖然在他的生意中,我只占了極小的一部分,可每次都極熱情,額外提供幫助。

不知你信不信,相近的人之間,自然有一種親近感。每次去找他,他都會放下手裡的活,交給手下去打理,跟我閒聊會兒,有時還專程送我,告訴我這行的行規、秘密。話雖不多,但我能感覺到,他樂意跟我相處,哪怕是一起聽歌。

前不久,他給嫂子買了一輛新車,還特意帶著我,在香格里拉兜風。

兩個大男人,兜風能聊什麼呢,聽著歌,話不多,默默地逛著。

他和他的兄弟們,是最早的自由職業者,當然了,這是我的說法,他的說法是,從小跑江湖。

作為江湖兒女,曾經紅極一時,外界不知道,這裡的人都知道,他們積累了不少財富。

他說他有塊地,花了上千萬,到現在不得了,卻被沒收了。

他說,小劉啊,我跟你還是不一樣,你會搞網路,自己又會宣傳,我的利潤越來越薄。

他問,你相信有天堂嗎?真主呢?

他還說,我也想通了,歲數大了,不好在高原待了,過幾年去大理,好好過日子。他說有人給他算命,50歲之前大風大浪,只要過了50,要什麼有什麼,之前那些只是個坎。孩子也大了,不再折騰了。

真的要隱退?我不知道。我們成了朋友,成了忘年交。我發現,他跟我一樣,經常發愣,像是陷入了某種回憶,一般人不易察覺。但他很少提及過去,總是說眼前的事兒。

我還發現,跟一般生意人不同,他從來不說任何人的壞話,不管是不是對手,說到最大限度,頂多提醒一句:那個人,你要注意。注意什麼,也不多說。

有一次,去他那裡拿貨。都快夏天了,高原還是寒冷,下起了冰雹。身邊沒有人,香格里拉又在修路,他幫我扛貨出去。每人扛個大袋子,穿過翻開了的大街,冰雹打在他另一側的肩頭上,西裝更顯老式。放下袋子,他在喘氣,臉色有些僵硬。

給他一根煙,我問他,大哥,還回德欽嗎?

不了,他說。

為什麼不回了呢?

小劉,他說,我們只能做集散生意。原產地就不去了。你啊,在那邊有什麼事,給我來個電話。

後來我從藏族老大和一些回族商販口中,得知了更多消息。

江哥他們做藏貨生意,不是一二代人,而是“祖傳的活路”。在茶馬古道上,回族人一直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們遍佈藏區,往來于雲南、四川、西藏、新疆,乃至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販賣各種物資,大到牛馬,小到針線,常年在外跑江湖。

一般人去旅行,也就是看看景點,他們深入山民、牧民家中,一走幾個月、半年,有時整年回不了家。一幫男人在外求生,很容易形成幫派,但回族人不同,每個聚集地都有清真寺、有阿訇,每天做禱告,每年有一個月在太陽落山之前不吃東西(齋月),不吃清真之外的食物,不抽煙、不喝酒,作息時間極為規律。他們幾乎是一邊苦行,一邊做生意。

持戒是一種儀式,儀式會產生強大的聚集力,即便內部也會有一些矛盾,但如果跟外界有衝突,會立刻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這叫“齊心”,人數雖然不多,外面人都不敢惹。

這點和彝族人相似,不同的是,彝族靠的是親緣關係。兩個陌生彝族人初次見面,都會先聊家譜。聊到最後,肯定是一個祖宗。你要是開車撞死一個彝族人,如果不妥善處理,好幾百親戚都會來,如果再往後拖,城裡都會坐滿人,個人恩怨會變成群體事件。

令我好奇的是,江哥看著挺老實的一個人,怎麼當上了老大?莫非他下手比別人狠?

我這麼一問,倒讓他們想半天,日子過去就過去了,大家也不總結,已經默認江哥為老大了。回頭一想,他們自己也奇怪起來,從沒見過江哥“動手”。

蟲草季節過後,回族人分成兩撥,一撥人留在當地收藥材、販犛牛,另一部分人去中緬邊境做翡翠。

時間長了,我和回族人也打成了一片,經常一起去滇藏交界。每到一地,他們先聯繫自己人,然後再跟當地人打交道。他們叫我“漢族小劉”,對我不但不見外,反而格外照顧,就像一群男驢友中間只有一個女驢友。

其中有兩位大哥,一個姓張,一個姓黃,跟我很要好。

姓黃的那個,是德欽著名的“橋頭保安”。德欽有個三岔路口,沿國道從香格里拉過來,往前進藏,往下去維西。

在路口邊上,有一座石橋,無論風霜雨雪,總能看到一個禿頂的大哥,站在橋頭皺眉毛。見到熟人,他展開眉毛,笑著伸出手,握住對方談話。

這是回族人常有的做法。他們沒有店面,往來交易,共用資訊,全靠這座橋。站在橋上,相會老人,結識新人,然後往住處“拉客”。

他守住那座橋,一天要站十個小時。人家上班是坐辦公室,他上班是去站橋。年輕人一屁股坐在橋樑上,耷拉著雙腳。他覺得不雅,加上歲數大了,萬一沒坐穩,會翻到十幾米深的橋下去。他總雙手插兜,直挺挺地站著。站累了就散步。

從橋頭到橋位,不過二十米,來回地踱步。這樣站了二十多年,頭髮也快掉光了,但他已經完全習慣了這份工作,只要在德欽,如果不去站一站,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有了手機有了網路,年輕一代的藏族人,不再以橋頭為資訊平臺,但他還是堅持這種“面對面,貨比貨”的交流方式。有人不理解,勸他不要去了,一天到晚也見不到幾個人。他一般不搭理,吃完早飯就過去,有時也反駁:我去我的,鍛煉身體。

有時我寫累了,也會騎摩托去橋頭,陪他站一段時間。每次他都特別開心,誇我“年輕有為”,其實我“站功”不行,堅持不了多久。灰太大,來往車輛根本不停,碰到下雨濺得褲腳都是泥。遊客也注意不到我們,以為是兩個當地閒人。我主要是跟他聊天,收集江湖資訊。

他頭髮少,鼻子大,一張臉攤平了,全部暴露在陽光之中。沒人的時候愛皺眉,有人的時候愛發笑。江哥的發家史,就是他告訴我的。

上世紀80-90年代,藏區晚了一步,還沒有真正開放。那時蟲草並不貴,他們主要做茶葉、酥油、皮子、菌子(松茸)、銀子、象牙、以及各類藥材。江哥從小跟著父親,來藏區“走貨”,只想有條出路,沒想要掙大錢。

滇藏公路有大半年不通車。他們背著貨物,一站站走過來,走得腳板長滿了雞眼。休息的時候,相互挑雞眼,關係很親密。黃哥說,這叫“腳蹭臉”的交情。

你坐著抬起腳,我蹲著仰起臉,迎著腳臭挑雞眼,可不就是“腳蹭著臉”麼。相互這麼蹭,牛馬都會親近,何況是有情有義的人?

但,即便是這種交情,也會遇到挑戰。

最大的挑戰,是遭遇打劫。那時治安不太好,有人從川西成群結隊,翻山過來打劫。你在爬坡,林子裡突然竄出一群人,手裡拿著槍,腰上配著刀,一下將你圍住。逼迫所有人,手舉在頭頂,朝一面蹲下,然後開始搜身。

看著不順眼的,一般都會打幾下,用刀背敲頭,出一點彩,以示威懾。如果反抗,那就慘了,朝大腿、後背砍幾刀;再敢亂動,噗地一聲,刀插進你肚子。幾個人把你打翻在地,用腳踩住,拔刀出來。見血噴出來,有人嚇傻了,會流著淚跪地求饒。在這種時刻,再怎麼“腳蹭臉”,敢不敢挺身而出?

那些“夾巴”(強盜),個個兇神惡煞,連自己的身體都不太在乎,何況是這些走貨的商人。

有一次,他們下手太重,大人都慌了神,江哥不到二十歲,卻去講道理。

他怎麼講道理?我問。

哎呀,黃哥說,就是去挨打。

一般人挨打,渾身發抖,說不出話來。江哥挨了打,不還手、不求饒,還是在說話。劫匪總是很激動,處於異常亢奮當中,碰到一個冷靜的“羊子”(被劫者),難免多打幾下。

被抽幾個耳光,江哥說,可以咯,大家都不容易。再抽,他平靜地說,相互留條活路吧,以後也好見面。用刀背敲他,他抹一把血,看著對方:打就打吧,我想和你們談談。

這種氣質會傳染。有懂漢語的,真的過來跟他談。他便不卑不亢,說出一番道理。

我們人數也不少,他說,如果以後都帶槍帶刀,對大家都不好。帶公安一起來,對你們更不好。你們爬山也辛苦,不如商量一個辦法。

咋個辦法?對方也好奇。

有大也有小,江哥說。

怎麼大,怎麼小?

如果你們膽子小,把貨帶給我們,以最高價收購;如果你們膽子大,幫你們介紹“大”生意,那邊是中緬邊境,這邊過了木裡有彝族人,把貨帶過去,比搶劫來得快。再說了,你們搶了貨,也不好出手吧?

夾巴一合計,覺得有道理,只是嫌麻煩。

不麻煩,江哥伸出手:交個朋友。彝族人喝雞血水,咱們就不喝了,握個手,一起發財。見他們還猶豫,江哥又說,搶劫做不起大房子,一起做事,回去做大大的房子——康巴人賺錢,主要是為了修碉堡般的房子。

好的嘎,對方也伸出了手。

於是,年紀不大的江哥,成了大家的話事人。

連他爸都奇怪,平時悶不做聲眨眼皮的一個人,怎麼遇事如此冷靜。此後有什麼事拿不定主意,大家都來找他商量。他還是那樣,眨著眼皮聽你說,嘴唇微微顫動,似乎在想心事,最後給你一個主意。你一想,覺得對,便照他說的辦。

幾年下來,江哥身邊聚集了很多人。一方面佩服他,能把事情想清楚;另一方面又不理解他,怎麼老一個人待著,感覺深不可測。既然佩服又陌生,就會產生敬畏。

想做生意了,就會來找他:江哥,我有個事……做成了,就過來拜謝。他處事不驚,那些做“大”生意的人,冒的風險大,更容易把他當做主心骨。

黃哥,我問,他為什麼要做“大”生意?

唉,小劉,你是不懂啊。那時候蟲草還沒起來,“大”生意來錢快。你做一般生意,辛辛苦苦一整年,才賺一二千錢塊錢,人家走一次貨,幾萬、十幾萬就來了。就在你身邊,誰會不動心啊。我啊,就是膽子小,不然也想跟著走。

你也走過吧?

誒誒,黃哥邊走邊擺手:不提了不提了。

江哥不做,也有人給他錢,慢慢就被拖下水。後來做菌子、做蟲草,這些人有了資本,就更好操作。生意越做越大,幾乎壟斷了藏草。接著嚴打,禁毒禁槍,抓走了很多人,有的被槍斃,有的逃去了緬甸。

江哥是最早不幹“大”生意,最早勸大家只做蟲草的人。他平安地度過千禧年,又度過了07年的瘋漲和08年的狂跌,成了一個正經生意人。但還是人圍著他,請他拿主意、找活路。回族人都不抽煙,江哥是個例外。他呀,黃哥說,壓力太大。

這次怎麼出事了?

不知道,估計又是原來那幫人出了問題。

唉,我說,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出來。

過去了,黃哥說,小劉啊,都過去了。他再出來也只能幹老本行。我們老了,看不懂了。只能這樣這樣,杵電線杆子,站街了。

黃大哥,你是站橋,不是站街。

都一樣吧。不像你們有文化,年輕有為。

如今交通發達,再也不需要走貨;有了手機,價格也是透明;加上網路直銷,慢慢擠壓了自古的商販。藏族人不怕,他們有山,再怎麼樣你也不可能自己去挖蟲草。真正受打擊的,是這些起流通作用的回族人。

出路在哪裡?黃大哥也不清楚,只能站在橋頭,茫然地望著這正日新月異的縣城。

從2009年到2016年,我有七年沒見到江哥。沒想到打了一個電話,起了連鎖反應,竟然在樓下相認。

你寫的那個,江哥說,朋友轉給我看了,你啊,有文化。

哪裡啊,我不好意思了,大哥,我那是,唉,瞎寫的。

寫——得——好,一字一頓,他說,第一次有人寫我。

沒給您添麻煩吧?

哪有。

怎麼不在德欽了呢?

這個,他說,以後再說。

江哥胖了一點,還是平頭,也許是太激動,話比之前多。小劉啊,他拍一下我肩膀,對另一個白帽子說,這就是小劉,老朋友了。他說他知道我做過的事,佩服我真的來了。

江哥,我說,當年我就叫你開網店。

不會啊小劉,他說,我們沒文化,做不了。

我算是找到了組織。要知道,我接觸的可不止是江哥,而是以江哥為代表的一個很大的幫派。在藏漢交流之前,往來于藏區與內地的,正是這些回族商販們。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部電影叫《盜馬賊》,最後搶劫的物件是什麼人?正是他們啊。

公路、網路、快遞,給回族商販造成了衝擊,像我這樣搞網路直銷,對他們威脅最大,但不知道為什麼,江哥格外器重我,雖然在他的生意中,我只占了極小的一部分,可每次都極熱情,額外提供幫助。

不知你信不信,相近的人之間,自然有一種親近感。每次去找他,他都會放下手裡的活,交給手下去打理,跟我閒聊會兒,有時還專程送我,告訴我這行的行規、秘密。話雖不多,但我能感覺到,他樂意跟我相處,哪怕是一起聽歌。

前不久,他給嫂子買了一輛新車,還特意帶著我,在香格里拉兜風。

兩個大男人,兜風能聊什麼呢,聽著歌,話不多,默默地逛著。

他和他的兄弟們,是最早的自由職業者,當然了,這是我的說法,他的說法是,從小跑江湖。

作為江湖兒女,曾經紅極一時,外界不知道,這裡的人都知道,他們積累了不少財富。

他說他有塊地,花了上千萬,到現在不得了,卻被沒收了。

他說,小劉啊,我跟你還是不一樣,你會搞網路,自己又會宣傳,我的利潤越來越薄。

他問,你相信有天堂嗎?真主呢?

他還說,我也想通了,歲數大了,不好在高原待了,過幾年去大理,好好過日子。他說有人給他算命,50歲之前大風大浪,只要過了50,要什麼有什麼,之前那些只是個坎。孩子也大了,不再折騰了。

真的要隱退?我不知道。我們成了朋友,成了忘年交。我發現,他跟我一樣,經常發愣,像是陷入了某種回憶,一般人不易察覺。但他很少提及過去,總是說眼前的事兒。

我還發現,跟一般生意人不同,他從來不說任何人的壞話,不管是不是對手,說到最大限度,頂多提醒一句:那個人,你要注意。注意什麼,也不多說。

有一次,去他那裡拿貨。都快夏天了,高原還是寒冷,下起了冰雹。身邊沒有人,香格里拉又在修路,他幫我扛貨出去。每人扛個大袋子,穿過翻開了的大街,冰雹打在他另一側的肩頭上,西裝更顯老式。放下袋子,他在喘氣,臉色有些僵硬。

給他一根煙,我問他,大哥,還回德欽嗎?

不了,他說。

為什麼不回了呢?

小劉,他說,我們只能做集散生意。原產地就不去了。你啊,在那邊有什麼事,給我來個電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