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自命不凡的乾隆皇帝,佩服的前朝皇帝中竟然有這位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 自視甚高, 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 但他承認, 有三個帝王, 卻為他所佩服, 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 二是唐太宗李世民, 三是宋仁宗趙禎。 關於前二人的功過是非, 論說可謂已汗牛充棟, 就不說了, 在此只想略為言說一下人們似較少注重的宋仁宗。

宋仁宗西元一○一○年生, 因其之前的皇子一個個夭折, 故起名“受益”, 五歲封慶國公, 九歲立為太子, 十三歲就承繼大統, 更名趙禎, 一登帝位。 初初一看, 幸運之神似處處關愛著他, 但其實並非全然如此。 一是他的老子前任皇帝宋真宗, 曾對他懷有殺機, 只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倖免於死;二是他雖登帝位, 可只是名義上的皇帝, 太后垂簾聽政多年後才得親政;三是愛面子講排場的真宗留給他的, 是一個邊患多國庫空虛的爛攤子, 要多難有多難。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他卻作出了一系列的業績,

讓後人不能不對他刮目相看。

在他一朝, 出了許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 唐宋八大家, 兩人出在唐, 六人出在宋。 而出在宋朝的六人, 均出於他當政時期。 這六人, 可以說是個個名聲顯赫。 時至今日, 有誰不知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的大名呢?為什麼能這樣呢?林語堂說得好,

因為這時是中國文人所處的“最好的時代”, 文化氛圍輕鬆。

在他一朝, 不只出大文豪, 而且出大政治家出能臣出大忠臣。 如范仲淹, 富弼, 韓琦, 文彥博, 包拯, 杜衍等。 他支持范仲淹的新政, 他寬宏大量, 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說的民主雅量,

他能容忍臣子與自己爭辯, 不動輒就龍顏大怒要人首級。

仁宗有個寵妃張貴妃, 故爾其才能平庸的伯父張堯佐大沾其光, 不只出任財政部長, 而且同時還兼四大要職。 為此, 眾官合起力來彈劾之, 並與仁宗在廷堂之上爭論不休,

楞頭青的包拯, 更是態度激烈, 滔滔不絕, 唾沫星子濺得仁宗一頭一臉, 直氣得仁宗拂袖返回後宮。 要說皇帝口含天憲, 治包拯個大不敬罪易如反掌, 但他並沒有這樣做, 而是對張貴妃大發脾氣:“你只知道為你伯父要官, 可你知道, 現在的禦史中丞是包拯嗎?”容臣子這般與自己爭吵, 還有哪個帝王能夠這樣?不是就連被稱之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 也恨不得要了魏征的腦袋一求清靜一顯帝王的威嚴嗎?

今人知道,柳永在歷史上是個寫青樓歌詞的高手。這個人二十幾歲時赴京應考,結果榜上無名,幾年後再考,仍是名落孫山。這讓他鬱悶之至,於是寫下了大發牢騷的《鶴沖天》,其最後的句子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事讓仁宗知道了,所以,當他第三次應考時,雖然考官錄了他,但最後關頭,仁宗臨軒放榜時,御筆一揮,劃掉了他的名字,並金口玉牙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粗略以看,似是仁宗器量狹小,何必這般計較一個小文人的牢騷之言,斷人前途。但再一想,柳永的詞句,不是大有譏諷國家大考,藐視朝廷之嫌嗎,認真追究起來,這就不是小事一樁,而是罪名甚大了,仁宗不給他這樣上綱上線,又可以說是寬宏大量放他一馬處事寬仁了。而這件事的下文,則更有趣,因為柳永隨後就一頭紮進青樓,寫詞賺取銀子,讓煙花女奉養他,並美其名曰,他這是“奉旨填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與皇帝竟開這樣的玩笑,在別的朝代遇上別的帝王,不掉腦袋才怪!

今人知道,柳永在歷史上是個寫青樓歌詞的高手。這個人二十幾歲時赴京應考,結果榜上無名,幾年後再考,仍是名落孫山。這讓他鬱悶之至,於是寫下了大發牢騷的《鶴沖天》,其最後的句子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事讓仁宗知道了,所以,當他第三次應考時,雖然考官錄了他,但最後關頭,仁宗臨軒放榜時,御筆一揮,劃掉了他的名字,並金口玉牙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粗略以看,似是仁宗器量狹小,何必這般計較一個小文人的牢騷之言,斷人前途。但再一想,柳永的詞句,不是大有譏諷國家大考,藐視朝廷之嫌嗎,認真追究起來,這就不是小事一樁,而是罪名甚大了,仁宗不給他這樣上綱上線,又可以說是寬宏大量放他一馬處事寬仁了。而這件事的下文,則更有趣,因為柳永隨後就一頭紮進青樓,寫詞賺取銀子,讓煙花女奉養他,並美其名曰,他這是“奉旨填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與皇帝竟開這樣的玩笑,在別的朝代遇上別的帝王,不掉腦袋才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