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十五歲就失去能力,四十年不立太子就為生個兒子接班

在帝制時代, 皇位繼承人的確立, 事關皇權的傳承、國本的鞏固, 所以, 每當新皇帝上臺後, 通常都要把立儲——選定太子的事兒納入首要議事日程。 但北宋仁宗皇帝趙禎似乎是一個例外, 而且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外——他于乾興元年(1022)二月即皇帝位, 到嘉佑七年(1062)八月, 歷經四十年才確立太子, 時間跨度之長, 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宋仁宗曾有過三個兒子:長子楊王趙昉, 次子雍王趙昕, 三子荊王趙曦, 皆早亡。 他之所以遲遲不立太子, 沒有兒子應該是一個主要原因。 不難想像, 作為一個萬民臣服、擁有四海的皇帝, 啥都不缺, 缺的就是兒子——若大的家業沒人繼承, 放在誰身上誰不著急?宋仁宗肯定著急。 至和二年(1055)初, 46歲的宋仁宗得了一場大病, 病的不輕。 他的病是不是與立儲有關, 只能留待博學的君子考證了。 皇帝病成這樣, 接班人的位子還空著, 一旦山陵崩了怎麼辦?一些大臣沉不住氣了。

最先找宋仁宗談這件事, 希望把太子定下來的是宰相文彥博。 病中的宋仁宗同意了。 文彥博和宋仁宗都談了什麼, 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只知道的是, 如果按照文彥博的建議在這個時候確立太子, 這個太子肯定不是宋仁宗的親兒子。

那麼, 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宋仁宗的侄子宗實, 即後來的宋英宗皇帝。

因為自己的兒子早亡, 宋仁宗把自己的侄子宗實接進宮裡, 當兒子養, 希望他將來接自己的班。 宋仁宗即位的時候, 是乾興元年(1022)二月, 那時候宋仁宗十二歲, 把侄子宗實接進宮裡的時候,

是景佑二年(1035)二月, 宋仁宗應該是二十五歲。 在這樣的歲數——正是一個人生育年齡最好的時候, 就做好了這樣的準備, 顯然在立儲的問題上, 宋仁宗是有兩手打算的。 不過, 他最希望的還是這期間自己能生一個兒子, 狗皮貼不到羊身上。 或許正因為這樣的心理, 宋仁宗病好了以後, 便把立儲的事兒撂下了。

皇帝說話不算數, 如此食言, 惹急了一個大臣, 他就是知諫院範鎮。 知諫院是個什麼官呢?宋制, 諫院是負責規諫諷諭的機構, 其長官稱為知諫院。 范鎮認為關於建儲的事兒自己給皇帝提建議正對口。 於是, 在嘉佑元年(1056)的五月, 理直氣壯地給宋仁宗上了一道疏, 奮然說道:“天下事尚有大於此(立儲)者乎!”並三次覲見陳述自己的觀點, 以至於痛哭流涕。 宋仁宗也很感動, 但就是不鬆口, 並以委婉的語言安慰範鎮說:“朕知卿忠, 卿言是也。 當更俟二三年。 ”宋仁宗為什麼說要等個二三年再立太子呢?他還是希望能生個兒子, 把自己的位子傳給兒子。

這樣又過了兩年,嘉佑三年(1058)六月,剛剛就任宰相的韓琦向宋仁宗又提起立儲的事兒,說的很坦率、很直接:“陛下何不擇宗室之賢,以為宗廟、社稷計?”意思是,你沒有兒子可立,就在宗室子侄裡選一個嘛。但宋仁宗回答的更坦率、更直接:“後宮將有就館者,姑待之。”就是說,後宮妃子馬上就要有生孩子的了,看看生啥再說。這分明告訴韓琦,宗室子侄再賢,也比不上親生的

但宋仁宗似乎命裡註定沒兒子的命,後宮生的偏偏是個女兒。按理說,這回他該聽大臣們的勸說,把立太子的事兒拿到桌面上了吧,可宋仁宗還是拖著不辦。這時候,剛剛擔任禦史中丞的包拯也出來說話了:“東宮虛位日久,天下以為憂。夫萬物皆有根本,而太子者,天下之根本也,根本不立,禍孰大焉!”說的義正言辭。但任憑你樹梢怎麼搖晃,樹根就是不動彈。宋仁宗對包拯這樣說道:“徐當議之。”一句話把包拯打發了。

宋仁宗“出爾反爾”的這種態度,儘管叫人摸不著頭腦,但給人的感覺似乎有兩點:一是他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眼目前沒有,只能等有了再說,這就需要時間;二是他不想把皇位傳給宗室子侄,但大臣們又總給他施加壓力,所以,他只能拖得一時是一時。然而,宋仁宗盼兒子想傳位給兒子,固然是事實,但在這個過程中,宋仁宗也不是不想立宗室子侄為太子,這一點也同樣是事實。說宋仁宗只想把皇位留給自己的兒子,不想傳給自己宗室子侄,顯然站不住腳。

宋仁宗為什麼終於確立了自己的侄子宗實為太子了呢?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盼了四十年,宋仁宗始終也沒有盼來一個兒子,只好認命,只能退而求其次;再一個就是宗實的父親——汝南王趙允讓已死,宋仁宗認為宗實能實心實意給自己當兒子;趙允讓死的時間是嘉佑四年,嘉佑七年其子宗實就被立為太子,僅僅相隔三年的時間,聯繫宋仁宗在建儲問題上的種種顧慮,我以為,這不說是問題的關鍵,也絕非偶然吧

這樣又過了兩年,嘉佑三年(1058)六月,剛剛就任宰相的韓琦向宋仁宗又提起立儲的事兒,說的很坦率、很直接:“陛下何不擇宗室之賢,以為宗廟、社稷計?”意思是,你沒有兒子可立,就在宗室子侄裡選一個嘛。但宋仁宗回答的更坦率、更直接:“後宮將有就館者,姑待之。”就是說,後宮妃子馬上就要有生孩子的了,看看生啥再說。這分明告訴韓琦,宗室子侄再賢,也比不上親生的

但宋仁宗似乎命裡註定沒兒子的命,後宮生的偏偏是個女兒。按理說,這回他該聽大臣們的勸說,把立太子的事兒拿到桌面上了吧,可宋仁宗還是拖著不辦。這時候,剛剛擔任禦史中丞的包拯也出來說話了:“東宮虛位日久,天下以為憂。夫萬物皆有根本,而太子者,天下之根本也,根本不立,禍孰大焉!”說的義正言辭。但任憑你樹梢怎麼搖晃,樹根就是不動彈。宋仁宗對包拯這樣說道:“徐當議之。”一句話把包拯打發了。

宋仁宗“出爾反爾”的這種態度,儘管叫人摸不著頭腦,但給人的感覺似乎有兩點:一是他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眼目前沒有,只能等有了再說,這就需要時間;二是他不想把皇位傳給宗室子侄,但大臣們又總給他施加壓力,所以,他只能拖得一時是一時。然而,宋仁宗盼兒子想傳位給兒子,固然是事實,但在這個過程中,宋仁宗也不是不想立宗室子侄為太子,這一點也同樣是事實。說宋仁宗只想把皇位留給自己的兒子,不想傳給自己宗室子侄,顯然站不住腳。

宋仁宗為什麼終於確立了自己的侄子宗實為太子了呢?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盼了四十年,宋仁宗始終也沒有盼來一個兒子,只好認命,只能退而求其次;再一個就是宗實的父親——汝南王趙允讓已死,宋仁宗認為宗實能實心實意給自己當兒子;趙允讓死的時間是嘉佑四年,嘉佑七年其子宗實就被立為太子,僅僅相隔三年的時間,聯繫宋仁宗在建儲問題上的種種顧慮,我以為,這不說是問題的關鍵,也絕非偶然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