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林徽因:美,是對女人最低級的評價

林徽因最討厭別人把她當美人, 好像女人就沒事做一樣。

木心說:“一切出名都是源於誤會。 ”

這話用在林徽因身上, 恰如其分。

很多人知道林徽因,

始于傾國傾城的容貌, 陷於對她傳奇感情世界的好奇。 怎樣的女人, 能讓徐志摩為她離婚, 梁思成一生包容, 金岳霖終生不娶?

這不能說完全捏造, 但誤會遠遠大於真相。

-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

她是人間四月天, 卻有一個陰鬱如冬的母親

林徽因是大家閨秀。 堂叔林覺民, 是黃花崗烈士, 也是感動一代人的《與妻書》的作者。 父親林長民, 是秘書長、政治部部長、國務院參事, 參與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編寫。

不過你也許不知道, 林徽因有一個尷尬的母親和尷尬的童年。

林徽因母親叫何雪媛, 林長民娶她之前, 死過原配。 娶她, 就是為了快速傳宗接代。 兩人相處不來, 何雪媛脾氣很差, 愛糾結小事, 女工又樣樣不會。

最關鍵的是, 過門八年, 她才生下林徽因,

後兩年又添一兒一女, 但都夭折。 林長民在第十年, 又娶了三房姨太太, 姨太太跟林長民琴瑟和諧, 開枝散葉。

林徽因的童年是冰火兩重天。 她像人間四月天, 母親卻像陰冷的冬天。 父親和姨娘那邊, 永遠那麼明媚熱鬧。 回到母親的後院, 永遠那麼封閉陰鬱。 父親愛她如珍寶, 又恨不得甩掉她母親。 她不得不愛母親, 卻跟母親相處不來。

▲左一童年林徽因

5歲時, 姑姑開始叫林徽因讀書。 7歲時, 林徽因就會做詩。

林長民高興極了, 拿著詩得意地說:“沒想到, 庶出的女兒七歲就會做詩。 ”

從此更是把林徽因捧在手心裡疼著。 等到她8歲, 帶她去上小學, 12歲時, 轉入培華女中。 在二十世紀初, 女子讀書是非常罕見的, 但林徽因做到了。

母親的舊式風氣、陰暗、狹隘、多事、無能, 林徽因一生的積極陽光、獨立明理、努力上進, 永不怠懈, 都是避免成為跟母親一樣的婦人。

▲少女時代的林徽因

- For You a Future -

“徽徽, 許我一個未來吧” “愛過就好”

林徽因16歲時, 林長民帶她出國, 坐頭等艙, 漂洋過海, 來到倫敦。 情竇初開, 遇見徐志摩。

徐志摩對她一見鍾情, 帶她去看彩虹, 撩她, 給她寫情書, 她接到很激動。 然後, 徐志摩就消失了, 她不知道為什麼,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她騎著腳踏車, 依著徐志摩寫信的地址找去, 結果, 卻找到的不是徐志摩的家, 而是一個小賣部。

林徽因徹底懵了:她不知道徐志摩為什麼要這麼做, 但這明顯有所隱瞞。

後來, 徐志摩才跟她坦白:“我有妻子, 她也在倫敦。 ”

後來, 她才知道, 父親其實早就知道徐志摩有妻, 沒給她打預防針, 是因為沒想到她會愛上徐志摩。

▲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

後來,她才知道,徐志摩只說了一半,他不僅有太太,太太還正懷著二胎。

徐志摩對林徽因說:“徽徽,許我一個未來吧。”

林徽因對徐志摩說:“我不可能嫁給有婦之夫。”

所以,徐志摩跑去跟張幼儀談離婚,不惜讓張幼儀墮胎,說什麼“墮胎有危險,就不去,坐火車也有危險,你為什麼敢坐”,張幼儀被迫成為民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

但她不恨老公,恨林徽因,因為徐志摩離婚後,林徽因沒有嫁給他,讓他撲了空。

但其實,我覺得是徐志摩理解錯了。

林徽因說這話是明拒,她從小生活在那樣的環境,母親是二房,因為父親再娶三房,被永遠冷落,她從小誓死擺脫這種生活,怎麼可能去做破壞人家家庭的小三?母親是二房,在家裡地位名不正言不順,林徽因是要當老大的,怎麼可能要一個名聲不好、不完整的婚姻?

- You're My Everything -

沒有同你說的話,都寫在文字裡

16歲的林徽因寫分手信給徐志摩:“我降下了帆,拒絕大海的誘惑,逃避那浪濤的拍打……”

很多女人一輩子都繞不開一個“情”字,林徽因16歲就愛得起,放得下。

但其實還是忘不掉。忘不掉,又不能在一起,

就把所有想對他說又不能對他說的話,都寫在文字裡。

徐志摩為林徽因寫過很多詩,感情最淒美的一首是《偶然》: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林徽因也寫了一首《那一晚》來回應: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藍的天上托著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

後來,徐志摩和林徽因各自擁有自己的幸福,他們還能以朋友相稱,以知己的名義相互關懷。

▲林徽因(左)、泰戈爾(中)、徐志摩(右)

1931年,徐志摩墜機而亡、入土為安。

1932年,林徽因路過徐志摩的家鄉,百感交集,寫下了詩歌《別丟掉》: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你問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2017年初,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參加《朗讀者》,別的不讀,就要讀林徽因的《別丟掉》,90歲的人了,還讀得像一個臉紅緊張的初戀少年。

因為林徽因寫的這種相愛又沒能在一起的感情,讓人持久共鳴。

徐志摩一生只寫詩,林徽因的文學之門因他而開,文學的道路卻走得比他更遠,不僅詩歌寫得好,跟徐志摩一樣是新月詩社的開創者,散文、小說也寫得充滿靈性與哲思。

初戀像康橋的彩虹,瞬間即逝,初戀教給她的創作能力,卻成了一輩子的堅持。

西方有句諺語:“生命給你一個檸檬,你卻把它榨成檸檬汁。”化苦為甜,是一種境界。但像林徽因這樣,坦然接過檸檬,而只把當做生命大盤上的裝飾,愛過走過最後放過,初戀結痂卻昇華為藝術靈感,是更上一層樓。

- Blind Date -

女神為何嫁相親男

林徽因後來嫁給家裡介紹的相親物件——梁思成。

梁思成也好奇:“你有那麼多選擇,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說:“答案很長,要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了嗎?”

到底是為什麼呢?

“照顧生情還是日久生情”

那時林徽因從倫敦回國,梁啟超覺得她聰明、活潑、好看,一定要介紹給大兒子認識。

兩家長輩牽線,但明確說了:父母引進門,成不成一家人還是看你們。

梁思成對林徽因一見鍾情,林徽因對梁思成也不反感。

有時候,跟一個人在不在一起,並不是看愛情深淺,而是看時機對不對。

梁思成和林徽因緣分深,就在兩人曖昧時,梁思成和弟弟思永出去,出了意外,腿部受傷進了醫院,這一傷,逼得原來猶豫的林徽因心急,每天往醫院跑,給梁思成擦傷、倒水、送飯。

魯迅說:“女人母性天然,妻性後天形成。”

林徽因到底是把梁思成當病人呢?還是情人呢?管它呢?照顧生情,日久生情,都是情,反正就是有了感情。

▲林徽因與梁思成

“婆婆不讓我們相愛,後來她死了”

梁思成的生母李蕙仙很不喜歡林徽因,直接看衰他們在一起這件事:“林小姐太自我,不會是一個賢慧的好太太。”

梁思成不聽他母親的,就是要喜歡林徽因,林徽因也沒有退卻。但兩人都很尊重父母的意見,就選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一起去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

每逢談到林徽因的建築才華,人們總說,那是因為她老公是建築大師梁思成,離開了梁思成,她有什麼獨立成就?

這真是天大的誤會,當年留學,梁思成雖然大林徽因三歲,但他對未來時懵懂的,根本不知道的要學什麼,是林徽因很確定地堅持:要學建築。並且告訴他:“建築是一門聯結繪畫藝術與工程設計、接連東方與西方的凝固藝術。”

梁思成覺得有意思,才跟著一起來的。只是沒想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不接受女學生,林徽因只能被迫選擇最接近夢想的美術系,以旁聽的方式去吸收建築知識。

1927年,梁思成建築系碩士畢業,林徽因美術系學士畢業。

學成歸來,會結婚,很重要的原因是,梁思成的生母去世,兩人在一起的阻力消失。

而林徽因的父親早在他們去留學前就去世,林徽因這幾年的學費、生活費、吃的用的全是梁家的,梁啟超更是把徽因當做自己:“以後,你母親的一切,也由梁家來照應。”

不知不覺,她不管是嫁還是不嫁,學業、事業、感情、人際網都已經跟梁思成水乳交融。

▲林徽因與梁思成結婚照

- You Can't Deny My Efforts -

可以看不到我的美麗,但不能否認我的努力

林徽因當年跟梁思成在一起,只提出一個條件:梁思成必須跟她一起學建築。

在那個女子極為被動的年代裡,林徽因竭盡全力地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夫妻雙方志趣相投,擁有柴米油鹽及子女以外的共同紐帶。

事實證明,她這種理性的想法充滿智慧,據她弟弟回憶:姐姐、姐夫婚後思維迥異,常常談不到一起去。

林徽因自戀,喜歡關上房門,穿上白裙子,焚香自賞。

事後對人吹噓:“你說,哪個男人看到那一襲白紗不醉倒?”

梁思成不解風情:“我就沒有醉倒啊。”

林徽因被這話氣得不想理人。這樣的尬聊時常發生。

好在兩人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建築,這足夠化解矛盾,成為兩人共同成長的精神紐帶。

一提到中國建築史,人們自然而然想起梁思成。其實,中國建築史的編纂,有林徽因一半的功勞。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留學時林徽因很活潑好動,常常畫圖畫到一半,想出去玩了,只交代設計想法,就甩鍋給梁思成。等她回來時,梁先生早已一絲不苟地幫她完成畫稿。

這樣的故事以訛傳訛,有人從中解讀出愛情,有人從中解讀出林美人靠臉不靠才,

梁師兄勤勤懇懇幫做作業。

但事實像梁思成說的:“我擅長畫圖,徽因擅長為文。我很多文章都是徽因潤色的。”

梁先生還說了:“人家是,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我呢,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梁思成是老實理工科男,愛妻但絕不過譽,你去看《林徽因文集》,就會發現:徽因是真的文筆好,寫建築這樣枯燥的話題,也能寫得靈動活潑、生動有趣。

應該說,他們是建築界的神雕俠侶,梁思成負責靠譜執行,林徽因負責創意設計。

有人說:林徽因最大的成就是嫁了個好老公,離了梁思成,她有什麼獨立的建築成就?

這個問題問得簡直了,兩人一起留學,一起回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一起開創清華建築系,一起爬上城牆,一起考察2738處古建築,一起參與設計國徽,一起搶救景泰藍工藝,一起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

到了享受成果時,全部功勞都成了梁思成的?

▼林徽因考察古建築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人們常說郎才女貌,其實大家容易因為男人的才而忽略他的貌,同樣的,也容易因為女人的貌而忘了她的才。像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朱子煊教授這樣清醒的實在不多:“現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實際上,我認為,她更主要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築學家。”

- Infidelity? -

出軌隔壁老金?

金岳霖闖入林徽因的生活,是徐志摩引薦的。

那是1931年,林徽因已為人妻,育有一女。

▲林徽因、梁思成、林母及女兒再冰

而金嶽霖,那時有同居的外國女友。

那一年11月,徐志摩墜機而亡,金岳霖和梁思成趕到現場,不僅幫徐志摩收屍,還為林徽因帶回一塊飛機皮作紀念。

林徽因將這塊飛機皮掛在床頭直至去世。

這個故事被後人不停添油加醋,高曉松在《曉說》中甚至斷章取義地說,兩情敵去給另一情敵收屍。

梁思成確實是一個有大海般胸襟的男人,能包容林徽因到如此地步。但金岳霖跟徐志摩怎麼也算不上情敵,因為那時,他跟林徽因只不過見過幾面。

▲林徽因與金岳霖

高曉松會這麼說,是源于林洙《梁思成、林徽因和我》寫的:1932年夏天,梁思成從外地考察回來,林徽因一臉心神不寧地跟他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怎麼辦?”

梁思成問她:“是誰?”

她說:“你不在時,隔壁老金天天來,我好像愛上他了。”

梁思成想了很久說:“老金比我更適合你,你要是想跟他在一起,我祝福你們。”

林徽因把這話告訴金岳霖,金嶽霖說:“梁思成是真的愛你,我不能傷害一個愛你的人。”

從此曖昧的三角戀變成坦蕩的三人行。

事實究竟如此?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但1932年夏天,林徽因懷著二胎七個多月,梁從誡8月4日出生。如果真如林洙所說,那林徽因是孕中出軌?梁思成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不假,但真有人寬容到連兒子和老婆買一送一給隔壁老金嗎?

梁思成、林徽因教導兩個孩子再冰、從誡叫金岳霖金爸,兩個孩子跟金岳霖相處很好,從誡甚至為他養老送終。林徽因死後,梁思成再娶林洙,再冰、從誡跟他反目,可見兩個孩子很維護父母感情的純正。如果林徽因跟金嶽霖真的有不軌之情,孩子們怎麼可能一如既往地尊重金嶽霖?

▲金岳霖(左一)、梁思成(左二)、費慰梅(中)、再冰(右二)、林徽因(右一)

▲林徽因與兒子從誡、女兒再冰

- Lady's Living Room -

太太的客廳

高曉松說他外公家就在林徽因家對面,他媽媽小時候要看時間,大人跟她說,不用看,只要看到對面的金先生夾著書走出來,那必定是下午四點。

金先生要去參加太太的客廳,風雨無阻,分秒不差。

▲林徽因與女兒再冰

據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回憶:“每到週末,許多伯伯和阿姨來我家聚會。這些伯伯們大都是清華和北大的教授們,曾留學歐美,回國後,分別成為自己學科的帶頭人,各自在不同的學術領域中做著開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梁思成、林徽因及太太的客廳賓客

很多人酸林徽因,最著名的有冰心的《太太的客廳》。

他們看不慣林徽因,一個女人彙聚起一圈高知男人,一定有蠱惑男人的妖媚法術。這未免太狹隘了吧!太太的客廳,一直都是看腦子說話,不是看臉。

那一年,蕭乾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表了處女作《蠶》。林徽因一看報紙,被他的文風打動,立馬托沈從文邀請蕭乾來太太的客廳。

蕭乾未見林徽因時,已經聽說了這位新月詩人,還聽說她常年遭受肺癆折磨,本以為會看到一個斜倚病榻的清瘦病人,沒想到進入梁家,看到的卻是一個全身騎馬裝的幹練女子。

▲林徽因騎馬

一見蕭乾就誇他:“你是用感情寫作的,這很難得。”

蕭乾因此受到很大的激勵,從此在京派文學上飛馳起來。他說:“女詩人的一番高論猶如在剛起跑的小馬君後腿上親切地抽了一鞭。”

初出茅廬的卞之琳被請來太太的客廳,也特別感激林徽因:“女主人熱情、爽快、談吐犀利,讓人不感到隔閡。”

為什麼當時的文化人都爭先恐後來太太的客廳?林徽因就是人間四月天,學識豐富,快人快語,永遠明媚向上,給人正能量。為什麼來的都是男人?因為那個時代,能做到頂尖的本來就男人多,女人鳳毛麟角。

▲金岳霖、林徽因及外國友人

- Girlfriend -

林徽因也有女朋友

李健吾說:“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做仇敵。”

林徽因也有很好的閨蜜,比如畫家費慰梅。

▲林徽因與費慰梅

1932年,費慰梅走入太太的客廳,過後她是這樣回憶林徽因的風采:“與當時充斥北平的社交明星迥異的是,林徽因主要不是依靠她的美貌吸引眾多的來訪者,而主要依賴於她的學識、智慧與洞察力建築了一種明麗而堅實的‘精神魅力’。”

▲林徽因夫婦與費慰梅夫婦

費慰梅和林徽因有相似的經歷,同樣出生於書香名門,同樣嫁予知識淵博又性格內斂的先生,同樣個性熱情活潑,同樣熱衷藝術。

費慰梅為林徽因畫過一副素描,她筆下的林徽因滿臉少女神情,認真而執著,沒有一點鬆弛的“師奶氣”,反而有一種不容許自己平庸的倔強。

林徽因特別喜歡:“我從沒料到我還能有一位女性朋友,遇見你真是我的幸運。否則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和享受到兩位女性之間神奇的交流。”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原話是說情人之間,但友誼何嘗不是如此?同一時代那些尖酸刻薄說林徽因的,都是些沒有深入跟她交往的。

像費慰梅這樣跟林徽因勢均力敵,又長達半輩子跟她深入交往的,願意在她逝世後還為梁林夫婦寫傳記《Liang and Lin》,足見林徽因並不只是異性緣好。

▲梁思成、林徽因與費慰梅

- Together -

梁與林:患難與共

梁從誡說:“媽媽最好的時光在30年代。”

是啊,北平太平時,能安心做研究,能組織太太的客廳。

1940年,日本人打到北平,林徽因一家被迫搬到李莊。

李莊是什麼情況?沒有電,沒有電話,沒有無線電,沒有車子,沒有廁所,隨時都有炸彈轟炸 。

在這樣的困境裡,林徽因給費慰梅寫信:“什麼事也做不成了。我必須為思成和兩個孩子不斷地縫補那些幾乎補不了的小衣和襪子……這兩件事我曾在思成忙著其他部分寫作的時候高興地和自願地替他幹過。”

這些都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在逃難中,林徽因的肺病越來越嚴重,常常咳出血。

1944年,40歲的林徽因被診斷為肺破了一個大窟窿,腎臟受到感染,怕不久于人世。

梁思成對她呵護有加,煮藥、打針、輸液都達到護士水準。

陳愉慶家跟梁家有世交,他在《多少往事煙雨中》回憶,梁伯伯和徽因媽媽去他家做客,冬天,很冷,梁伯伯堅持要自己去把取暖爐子添炭。

陳愉慶表示不懂:為什麼不讓傭人來幹?

父親告訴他:梁伯伯說了,爐火是徽因媽媽的命,稍一著涼就有危險。

林徽因切除過一隻腎臟,情緒急躁,極易暴怒,梁先生永遠不慍不火,輕聲細語,耐心安撫:“物質決定精神,臟器的器質性病變,真的會改變人的脾氣性格,那就是病,很難用理性控制的。”

難怪陳愉慶母親會說:從來不羡慕夫榮妻貴,只羡慕梁思成與林徽因相濡以沫。

▲中年的林徽因

▲梁林病中相濡以沫

▲梁林病中相濡以沫

▲逃難中的梁林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FREEDOM -

解放了,我是林徽因

北平解放,對林徽因來說是天大的喜事。

她有多高興,只有梁從誡能還原:

“母親有過強烈的解放感。因為新社會確實解放了她,給了她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崇高的社會地位。在舊時代,她雖然也在大學教過書,寫過詩,發表過學術文章,也頗有一點名氣,但始終只不過是‘梁思成太太’,而沒有完全獨立的社會身分。現在,她被正式聘為清華大學建築系的一級教授、北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她還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文代會代表……她真正是以林徽因自己的身分來擔任社會職務,來為人民服務了。這不能不使她對新的政權、新的社會產生感激之情。‘士為知己者用’,她當然要鞠躬盡瘁。”

林徽因和新中國的交集,只有生命最後六年,那六年,是經歷八年逃難後,身體幾近枯槁的六年。但那六年,她還是實打實為新中國做了一些事實,國旗、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都是她邊咳邊和梁思成設計出來的。

以至於她去世後,女兒梁再冰沒看看到國徽,都心痛不已:“上面的紅色,是媽媽用盡生命咳出來的血染成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巾幗真的不讓鬚眉。

- MASTER -

沒有一個女人能靠臉和緋聞成為大師

金岳霖有次誇梁氏夫婦:“樑上君子,林下美人。”林徽因很不高興:“說什麼美人不美人,說得好像女人就沒事做一樣。”

今天人們關心林徽因,更關心她的美,以及徐、梁、金三個男人為她前仆後繼的緋聞。這絕對不是林徽因希望的。

真實的林徽因,絕對是現代中國文化界最具有文藝復興色彩的人之一,她把許多非專業的東西玩到極致,甚至把文藝與科學、知識與才能、東方與西方無縫對接,讓人望其項背。

▲林徽因水彩畫《故鄉》

▲林徽因畫給女兒的漫畫

▲林徽因書法

▲林徽因設計的夔龍文對罐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緬懷林徽因最好的方式,不是意淫她的私生活,而是:每一次看到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想到林徽因。

每一次讀到《人間四月天》《九十九度》,就想到林徽因。不因為男人,不因為美貌,不因為閨房事,因為她的勤奮、才氣和格局。

▲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

後來,她才知道,徐志摩只說了一半,他不僅有太太,太太還正懷著二胎。

徐志摩對林徽因說:“徽徽,許我一個未來吧。”

林徽因對徐志摩說:“我不可能嫁給有婦之夫。”

所以,徐志摩跑去跟張幼儀談離婚,不惜讓張幼儀墮胎,說什麼“墮胎有危險,就不去,坐火車也有危險,你為什麼敢坐”,張幼儀被迫成為民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

但她不恨老公,恨林徽因,因為徐志摩離婚後,林徽因沒有嫁給他,讓他撲了空。

但其實,我覺得是徐志摩理解錯了。

林徽因說這話是明拒,她從小生活在那樣的環境,母親是二房,因為父親再娶三房,被永遠冷落,她從小誓死擺脫這種生活,怎麼可能去做破壞人家家庭的小三?母親是二房,在家裡地位名不正言不順,林徽因是要當老大的,怎麼可能要一個名聲不好、不完整的婚姻?

- You're My Everything -

沒有同你說的話,都寫在文字裡

16歲的林徽因寫分手信給徐志摩:“我降下了帆,拒絕大海的誘惑,逃避那浪濤的拍打……”

很多女人一輩子都繞不開一個“情”字,林徽因16歲就愛得起,放得下。

但其實還是忘不掉。忘不掉,又不能在一起,

就把所有想對他說又不能對他說的話,都寫在文字裡。

徐志摩為林徽因寫過很多詩,感情最淒美的一首是《偶然》: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林徽因也寫了一首《那一晚》來回應: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藍的天上托著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

後來,徐志摩和林徽因各自擁有自己的幸福,他們還能以朋友相稱,以知己的名義相互關懷。

▲林徽因(左)、泰戈爾(中)、徐志摩(右)

1931年,徐志摩墜機而亡、入土為安。

1932年,林徽因路過徐志摩的家鄉,百感交集,寫下了詩歌《別丟掉》: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你問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2017年初,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參加《朗讀者》,別的不讀,就要讀林徽因的《別丟掉》,90歲的人了,還讀得像一個臉紅緊張的初戀少年。

因為林徽因寫的這種相愛又沒能在一起的感情,讓人持久共鳴。

徐志摩一生只寫詩,林徽因的文學之門因他而開,文學的道路卻走得比他更遠,不僅詩歌寫得好,跟徐志摩一樣是新月詩社的開創者,散文、小說也寫得充滿靈性與哲思。

初戀像康橋的彩虹,瞬間即逝,初戀教給她的創作能力,卻成了一輩子的堅持。

西方有句諺語:“生命給你一個檸檬,你卻把它榨成檸檬汁。”化苦為甜,是一種境界。但像林徽因這樣,坦然接過檸檬,而只把當做生命大盤上的裝飾,愛過走過最後放過,初戀結痂卻昇華為藝術靈感,是更上一層樓。

- Blind Date -

女神為何嫁相親男

林徽因後來嫁給家裡介紹的相親物件——梁思成。

梁思成也好奇:“你有那麼多選擇,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說:“答案很長,要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了嗎?”

到底是為什麼呢?

“照顧生情還是日久生情”

那時林徽因從倫敦回國,梁啟超覺得她聰明、活潑、好看,一定要介紹給大兒子認識。

兩家長輩牽線,但明確說了:父母引進門,成不成一家人還是看你們。

梁思成對林徽因一見鍾情,林徽因對梁思成也不反感。

有時候,跟一個人在不在一起,並不是看愛情深淺,而是看時機對不對。

梁思成和林徽因緣分深,就在兩人曖昧時,梁思成和弟弟思永出去,出了意外,腿部受傷進了醫院,這一傷,逼得原來猶豫的林徽因心急,每天往醫院跑,給梁思成擦傷、倒水、送飯。

魯迅說:“女人母性天然,妻性後天形成。”

林徽因到底是把梁思成當病人呢?還是情人呢?管它呢?照顧生情,日久生情,都是情,反正就是有了感情。

▲林徽因與梁思成

“婆婆不讓我們相愛,後來她死了”

梁思成的生母李蕙仙很不喜歡林徽因,直接看衰他們在一起這件事:“林小姐太自我,不會是一個賢慧的好太太。”

梁思成不聽他母親的,就是要喜歡林徽因,林徽因也沒有退卻。但兩人都很尊重父母的意見,就選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一起去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

每逢談到林徽因的建築才華,人們總說,那是因為她老公是建築大師梁思成,離開了梁思成,她有什麼獨立成就?

這真是天大的誤會,當年留學,梁思成雖然大林徽因三歲,但他對未來時懵懂的,根本不知道的要學什麼,是林徽因很確定地堅持:要學建築。並且告訴他:“建築是一門聯結繪畫藝術與工程設計、接連東方與西方的凝固藝術。”

梁思成覺得有意思,才跟著一起來的。只是沒想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不接受女學生,林徽因只能被迫選擇最接近夢想的美術系,以旁聽的方式去吸收建築知識。

1927年,梁思成建築系碩士畢業,林徽因美術系學士畢業。

學成歸來,會結婚,很重要的原因是,梁思成的生母去世,兩人在一起的阻力消失。

而林徽因的父親早在他們去留學前就去世,林徽因這幾年的學費、生活費、吃的用的全是梁家的,梁啟超更是把徽因當做自己:“以後,你母親的一切,也由梁家來照應。”

不知不覺,她不管是嫁還是不嫁,學業、事業、感情、人際網都已經跟梁思成水乳交融。

▲林徽因與梁思成結婚照

- You Can't Deny My Efforts -

可以看不到我的美麗,但不能否認我的努力

林徽因當年跟梁思成在一起,只提出一個條件:梁思成必須跟她一起學建築。

在那個女子極為被動的年代裡,林徽因竭盡全力地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夫妻雙方志趣相投,擁有柴米油鹽及子女以外的共同紐帶。

事實證明,她這種理性的想法充滿智慧,據她弟弟回憶:姐姐、姐夫婚後思維迥異,常常談不到一起去。

林徽因自戀,喜歡關上房門,穿上白裙子,焚香自賞。

事後對人吹噓:“你說,哪個男人看到那一襲白紗不醉倒?”

梁思成不解風情:“我就沒有醉倒啊。”

林徽因被這話氣得不想理人。這樣的尬聊時常發生。

好在兩人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建築,這足夠化解矛盾,成為兩人共同成長的精神紐帶。

一提到中國建築史,人們自然而然想起梁思成。其實,中國建築史的編纂,有林徽因一半的功勞。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留學時林徽因很活潑好動,常常畫圖畫到一半,想出去玩了,只交代設計想法,就甩鍋給梁思成。等她回來時,梁先生早已一絲不苟地幫她完成畫稿。

這樣的故事以訛傳訛,有人從中解讀出愛情,有人從中解讀出林美人靠臉不靠才,

梁師兄勤勤懇懇幫做作業。

但事實像梁思成說的:“我擅長畫圖,徽因擅長為文。我很多文章都是徽因潤色的。”

梁先生還說了:“人家是,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我呢,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梁思成是老實理工科男,愛妻但絕不過譽,你去看《林徽因文集》,就會發現:徽因是真的文筆好,寫建築這樣枯燥的話題,也能寫得靈動活潑、生動有趣。

應該說,他們是建築界的神雕俠侶,梁思成負責靠譜執行,林徽因負責創意設計。

有人說:林徽因最大的成就是嫁了個好老公,離了梁思成,她有什麼獨立的建築成就?

這個問題問得簡直了,兩人一起留學,一起回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一起開創清華建築系,一起爬上城牆,一起考察2738處古建築,一起參與設計國徽,一起搶救景泰藍工藝,一起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

到了享受成果時,全部功勞都成了梁思成的?

▼林徽因考察古建築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人們常說郎才女貌,其實大家容易因為男人的才而忽略他的貌,同樣的,也容易因為女人的貌而忘了她的才。像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朱子煊教授這樣清醒的實在不多:“現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實際上,我認為,她更主要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築學家。”

- Infidelity? -

出軌隔壁老金?

金岳霖闖入林徽因的生活,是徐志摩引薦的。

那是1931年,林徽因已為人妻,育有一女。

▲林徽因、梁思成、林母及女兒再冰

而金嶽霖,那時有同居的外國女友。

那一年11月,徐志摩墜機而亡,金岳霖和梁思成趕到現場,不僅幫徐志摩收屍,還為林徽因帶回一塊飛機皮作紀念。

林徽因將這塊飛機皮掛在床頭直至去世。

這個故事被後人不停添油加醋,高曉松在《曉說》中甚至斷章取義地說,兩情敵去給另一情敵收屍。

梁思成確實是一個有大海般胸襟的男人,能包容林徽因到如此地步。但金岳霖跟徐志摩怎麼也算不上情敵,因為那時,他跟林徽因只不過見過幾面。

▲林徽因與金岳霖

高曉松會這麼說,是源于林洙《梁思成、林徽因和我》寫的:1932年夏天,梁思成從外地考察回來,林徽因一臉心神不寧地跟他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怎麼辦?”

梁思成問她:“是誰?”

她說:“你不在時,隔壁老金天天來,我好像愛上他了。”

梁思成想了很久說:“老金比我更適合你,你要是想跟他在一起,我祝福你們。”

林徽因把這話告訴金岳霖,金嶽霖說:“梁思成是真的愛你,我不能傷害一個愛你的人。”

從此曖昧的三角戀變成坦蕩的三人行。

事實究竟如此?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但1932年夏天,林徽因懷著二胎七個多月,梁從誡8月4日出生。如果真如林洙所說,那林徽因是孕中出軌?梁思成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不假,但真有人寬容到連兒子和老婆買一送一給隔壁老金嗎?

梁思成、林徽因教導兩個孩子再冰、從誡叫金岳霖金爸,兩個孩子跟金岳霖相處很好,從誡甚至為他養老送終。林徽因死後,梁思成再娶林洙,再冰、從誡跟他反目,可見兩個孩子很維護父母感情的純正。如果林徽因跟金嶽霖真的有不軌之情,孩子們怎麼可能一如既往地尊重金嶽霖?

▲金岳霖(左一)、梁思成(左二)、費慰梅(中)、再冰(右二)、林徽因(右一)

▲林徽因與兒子從誡、女兒再冰

- Lady's Living Room -

太太的客廳

高曉松說他外公家就在林徽因家對面,他媽媽小時候要看時間,大人跟她說,不用看,只要看到對面的金先生夾著書走出來,那必定是下午四點。

金先生要去參加太太的客廳,風雨無阻,分秒不差。

▲林徽因與女兒再冰

據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回憶:“每到週末,許多伯伯和阿姨來我家聚會。這些伯伯們大都是清華和北大的教授們,曾留學歐美,回國後,分別成為自己學科的帶頭人,各自在不同的學術領域中做著開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梁思成、林徽因及太太的客廳賓客

很多人酸林徽因,最著名的有冰心的《太太的客廳》。

他們看不慣林徽因,一個女人彙聚起一圈高知男人,一定有蠱惑男人的妖媚法術。這未免太狹隘了吧!太太的客廳,一直都是看腦子說話,不是看臉。

那一年,蕭乾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表了處女作《蠶》。林徽因一看報紙,被他的文風打動,立馬托沈從文邀請蕭乾來太太的客廳。

蕭乾未見林徽因時,已經聽說了這位新月詩人,還聽說她常年遭受肺癆折磨,本以為會看到一個斜倚病榻的清瘦病人,沒想到進入梁家,看到的卻是一個全身騎馬裝的幹練女子。

▲林徽因騎馬

一見蕭乾就誇他:“你是用感情寫作的,這很難得。”

蕭乾因此受到很大的激勵,從此在京派文學上飛馳起來。他說:“女詩人的一番高論猶如在剛起跑的小馬君後腿上親切地抽了一鞭。”

初出茅廬的卞之琳被請來太太的客廳,也特別感激林徽因:“女主人熱情、爽快、談吐犀利,讓人不感到隔閡。”

為什麼當時的文化人都爭先恐後來太太的客廳?林徽因就是人間四月天,學識豐富,快人快語,永遠明媚向上,給人正能量。為什麼來的都是男人?因為那個時代,能做到頂尖的本來就男人多,女人鳳毛麟角。

▲金岳霖、林徽因及外國友人

- Girlfriend -

林徽因也有女朋友

李健吾說:“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做仇敵。”

林徽因也有很好的閨蜜,比如畫家費慰梅。

▲林徽因與費慰梅

1932年,費慰梅走入太太的客廳,過後她是這樣回憶林徽因的風采:“與當時充斥北平的社交明星迥異的是,林徽因主要不是依靠她的美貌吸引眾多的來訪者,而主要依賴於她的學識、智慧與洞察力建築了一種明麗而堅實的‘精神魅力’。”

▲林徽因夫婦與費慰梅夫婦

費慰梅和林徽因有相似的經歷,同樣出生於書香名門,同樣嫁予知識淵博又性格內斂的先生,同樣個性熱情活潑,同樣熱衷藝術。

費慰梅為林徽因畫過一副素描,她筆下的林徽因滿臉少女神情,認真而執著,沒有一點鬆弛的“師奶氣”,反而有一種不容許自己平庸的倔強。

林徽因特別喜歡:“我從沒料到我還能有一位女性朋友,遇見你真是我的幸運。否則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和享受到兩位女性之間神奇的交流。”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原話是說情人之間,但友誼何嘗不是如此?同一時代那些尖酸刻薄說林徽因的,都是些沒有深入跟她交往的。

像費慰梅這樣跟林徽因勢均力敵,又長達半輩子跟她深入交往的,願意在她逝世後還為梁林夫婦寫傳記《Liang and Lin》,足見林徽因並不只是異性緣好。

▲梁思成、林徽因與費慰梅

- Together -

梁與林:患難與共

梁從誡說:“媽媽最好的時光在30年代。”

是啊,北平太平時,能安心做研究,能組織太太的客廳。

1940年,日本人打到北平,林徽因一家被迫搬到李莊。

李莊是什麼情況?沒有電,沒有電話,沒有無線電,沒有車子,沒有廁所,隨時都有炸彈轟炸 。

在這樣的困境裡,林徽因給費慰梅寫信:“什麼事也做不成了。我必須為思成和兩個孩子不斷地縫補那些幾乎補不了的小衣和襪子……這兩件事我曾在思成忙著其他部分寫作的時候高興地和自願地替他幹過。”

這些都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在逃難中,林徽因的肺病越來越嚴重,常常咳出血。

1944年,40歲的林徽因被診斷為肺破了一個大窟窿,腎臟受到感染,怕不久于人世。

梁思成對她呵護有加,煮藥、打針、輸液都達到護士水準。

陳愉慶家跟梁家有世交,他在《多少往事煙雨中》回憶,梁伯伯和徽因媽媽去他家做客,冬天,很冷,梁伯伯堅持要自己去把取暖爐子添炭。

陳愉慶表示不懂:為什麼不讓傭人來幹?

父親告訴他:梁伯伯說了,爐火是徽因媽媽的命,稍一著涼就有危險。

林徽因切除過一隻腎臟,情緒急躁,極易暴怒,梁先生永遠不慍不火,輕聲細語,耐心安撫:“物質決定精神,臟器的器質性病變,真的會改變人的脾氣性格,那就是病,很難用理性控制的。”

難怪陳愉慶母親會說:從來不羡慕夫榮妻貴,只羡慕梁思成與林徽因相濡以沫。

▲中年的林徽因

▲梁林病中相濡以沫

▲梁林病中相濡以沫

▲逃難中的梁林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FREEDOM -

解放了,我是林徽因

北平解放,對林徽因來說是天大的喜事。

她有多高興,只有梁從誡能還原:

“母親有過強烈的解放感。因為新社會確實解放了她,給了她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崇高的社會地位。在舊時代,她雖然也在大學教過書,寫過詩,發表過學術文章,也頗有一點名氣,但始終只不過是‘梁思成太太’,而沒有完全獨立的社會身分。現在,她被正式聘為清華大學建築系的一級教授、北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她還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文代會代表……她真正是以林徽因自己的身分來擔任社會職務,來為人民服務了。這不能不使她對新的政權、新的社會產生感激之情。‘士為知己者用’,她當然要鞠躬盡瘁。”

林徽因和新中國的交集,只有生命最後六年,那六年,是經歷八年逃難後,身體幾近枯槁的六年。但那六年,她還是實打實為新中國做了一些事實,國旗、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都是她邊咳邊和梁思成設計出來的。

以至於她去世後,女兒梁再冰沒看看到國徽,都心痛不已:“上面的紅色,是媽媽用盡生命咳出來的血染成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巾幗真的不讓鬚眉。

- MASTER -

沒有一個女人能靠臉和緋聞成為大師

金岳霖有次誇梁氏夫婦:“樑上君子,林下美人。”林徽因很不高興:“說什麼美人不美人,說得好像女人就沒事做一樣。”

今天人們關心林徽因,更關心她的美,以及徐、梁、金三個男人為她前仆後繼的緋聞。這絕對不是林徽因希望的。

真實的林徽因,絕對是現代中國文化界最具有文藝復興色彩的人之一,她把許多非專業的東西玩到極致,甚至把文藝與科學、知識與才能、東方與西方無縫對接,讓人望其項背。

▲林徽因水彩畫《故鄉》

▲林徽因畫給女兒的漫畫

▲林徽因書法

▲林徽因設計的夔龍文對罐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緬懷林徽因最好的方式,不是意淫她的私生活,而是:每一次看到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想到林徽因。

每一次讀到《人間四月天》《九十九度》,就想到林徽因。不因為男人,不因為美貌,不因為閨房事,因為她的勤奮、才氣和格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