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間諜這個職業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間諜, 是國家情報機關派出或指使進行竊取、刺探、傳送機密情報或者進行墊付、破壞活動的人員。 在我國的歷史上, 各朝的封建帝王都十分重視間諜的使用, 我國有記載的間諜比西方早了兩千多年。

他們遴選了各種人才, 設置專門機構, 投入了大量金錢使用各種手段, 為他們進行擴張或者鞏固自身政權所服務。 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孫武, 在《孫子》兵法中闡述了間諜的作用和分類。

他把間諜分為五種, 鄉間, 內間, 反間, 死間, 生間。 鄉間, 這裡的鄉指的是住在敵國或移居過去的本國老鄉。 屬於平民間諜,

一般是收集敵人下層或者低級情報。

內間, “因其官人而用之, ”一般是策反或拉攏敵人的官員成為間諜, 這種間諜基本負責搜集敵人上層情報。

反間, 指的是收買過來的敵人的間諜, 為我所用。 這種人一般都是雙料間諜。 這個反間和三十六計中的反間計不是一個意思。

死間, 主動找到敵人的間諜, 然後傳遞假情報給他。 這樣做風險較大, 一旦事情敗露, 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往往就會被殺。 比如三國的徐庶。

生間, 就是一般意義上的間諜了。 想方設法獲取情報後, 利用一切可能的辦法把情報傳遞回本方。 人在情報在, 一定要把情報安全送回來。

據《左轉》記載, 夏朝少康時, 在攻打戈、過兩個地方時, 曾經拍兩人到這兩個地方, 瞭解情況, 勘察地形, 收買當地的官員進行間諜活動, 為打仗做好前期的準備。

《呂氏春秋》中, 商在滅夏之前, 曾讓伊尹兩次到夏國進行刺探情報活動。 伊尹原是當地一家富豪的奴隸, 這家富豪嫁女時作為陪嫁(封建時期真的沒人權啊)到了湯家, 做了一名廚師。

後來因為聰明能幹受到主人湯的賞識, 專門對他進行了訓練。 訓練之後便派他去夏國進行間諜活動。 為了不讓伊尹受到懷疑, 主僕二人首先上演了一場苦肉計, 湯用箭射傷伊尹, 告訴夏國的人是有罪被射才逃到夏國的。

伊尹到夏國後, 一方面積極宣揚湯的仁德,

一方面暗中刺探夏的機密, 調查地形和兵力部署情況。 同時重金收買夏國的官員, 離間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 並使一些有影響的臣子判夏投商, 從而孤立了夏, 為商朝覆滅夏朝打好了基礎。

傳說西周的太公呂望, 曾經也做過間諜。 《史記》中記載, 呂望記憶力很好, 曾在殷朝為官, 知道許多機密, 他也到各諸侯那裡進行遊說, 瞭解各國的情況。

他到了西伯那裡, 根據掌握商朝情況和天下的形勢, 提出各種建議, 制定各種決策, 是商朝的諸侯、重臣叛變紂王, 投向西伯, 有效的瓦解了殷王朝。

所以, 《孫子》兵法中記載:周之興也, 呂牙在周。 把周朝的興起歸功於呂望在殷王朝的間諜活動。

《戰國策》中記載, 鄭武公在攻打胡國之前, 曾經利用對方的間諜, 使胡國麻痹, 從而一舉襲擊成功。 鄭武公先把自己的女兒(有傳妹妹)嫁給了胡國的君主, 讓他產生錯覺。

並且當著胡國的間諜問各位大臣:“我要是出兵, 可以攻打誰呢?”大夫關其思不知是計, 立刻回答說:可以討伐胡國。 鄭武公佯裝大怒:胡國是我兄弟, 你想幹什麼?

很快間諜就把這件事彙報給了胡國的君主,他就把鄭武公當成了自己人,信任有加。鄭武公知道後暗中加緊練兵,沒多久突襲胡國,一舉佔領了它。

以上這些傳說可算中國早期的間諜歷史,但究竟哪一個可信度較高,各位,你們說哪個算是間諜的鼻祖呢?

你想幹什麼?

很快間諜就把這件事彙報給了胡國的君主,他就把鄭武公當成了自己人,信任有加。鄭武公知道後暗中加緊練兵,沒多久突襲胡國,一舉佔領了它。

以上這些傳說可算中國早期的間諜歷史,但究竟哪一個可信度較高,各位,你們說哪個算是間諜的鼻祖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