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親子門診:為什麼孩子每次認錯態度都很好,卻總是改不了?

「 親子門診 」

專治親子關係常見病

直接後臺留言把你的困惑發給我們

每週坐診嘉賓為你把脈開方

- 今日坐診 -

簡簡周

親子關係顧問、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Q 孩子認錯時態度很好, 可為什麼總改不了?

簡簡周 孩子認錯, 不代表她認識到了錯誤。 只是因為父母這麼要求她, 而且一般只要她認錯了, 就能規避責罰。

大多數情況下, 孩子的這種“表裡不一”, 都是由父母過於嚴厲的管教造成的。

每當孩子犯了錯, 父母都特別嚴厲地要求孩子承認錯誤, 有些父母甚至對“認錯”這件事本身有很強的執念, 只要孩子不認錯, 怒火就會燒得更旺。

孩子因為害怕父母的斥責, 反而淡化了對自己錯誤本身的反思。

她可能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裡了, 但她對父母的怒火是有最直接的感知的。 所以, 當父母提高音量, 問她知道錯了沒, 她下意識地就會點頭。

父母要求孩子認錯道歉不對嗎?當然不是, 但我們需要弄清楚一個前提, 我們究竟要的是孩子真正地認識到錯誤, 還是她認錯時的好態度。

很多家長在斥責孩子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你看你什麼態度!?”

當父母們把重點放在孩子的態度上時, 孩子也會感知到這一點, 反而干擾了她對事情本身的反思。

尤其是之前當她按照父母的要求立刻態度很好地認錯之後, 她發現這招在平息父母的怒火上很管用。

如此一來, 每當犯了錯, 她得到的教訓, 不是錯誤本身, 而是只要父母一生氣就得態度好一點, 趕緊認錯, 這樣父母可能氣就能消, 自己也能免受責罰。

至於什麼錯, 父母似乎也不是那麼在意, 孩子更是不會去多想了。

相比讓孩子口頭認錯, 引導她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懂得應該怎麼做, 才是正確並重要的。

要讓孩子在犯錯中, 學會反思, 學會成長, 而不僅僅是學會了認錯。

Q 老師紮堆懷孕, 頻繁換老師會影響孩子學習嗎?

簡簡周 不論什麼原因, 頻繁換老師對孩子完全沒影響是不可能的, 但影響究竟有多大, 因人而異。

那麼, 這個“異”究竟在哪兒呢?

首先, 老師也是一個正常人, 有正常的生育權, 這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 關於老師的調配問題, 是需要學校認真考慮並作出恰當安排的。

我們這裡想要討論的是, 在問題已然存在的情況下, 該怎麼辦?

不得不承認的是, 世上很多問題都是無解的。 比如, 學校頻繁換老師的這個問題, 如果你不打算給孩子轉學,

那麼, 這個問題基本是沒法避免的, 也不是你可以左右的。

但換個角度來想, 學校頻繁換老師當然不是什麼利好, 可你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 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許會更大。

換句話說, 你究竟是幫孩子消弭了他的不安, 幫助他積極地來適應”老師變化“這個現狀, 還是不停地將這件事的負面影響放大再放大之後, 傳遞給了孩子?

這其實也是當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很多無解的難題時可以參考借鑒的思路。

我們當然主張積極地去做出改變, 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 但如果真的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那麼, 與其糾結, 不如換個思路, 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

很多時候, 你在孩子面前展現出來的這種積極態度,

給孩子帶來的正面影響, 甚至會超出你的意料。

我們不可能永遠地為孩子擺平一切問題, 也不可能給孩子一個絕對公平、無菌的環境, 但我們可以給孩子示範, 以怎樣的態度和精神狀態來面對問題。

人生是場馬拉松, 孩子未來所能跑到的地方, 可能遠在我們視線之外。

我們能做的, 不是推著他跑, 幫他清空一切路障, 而是讓他能從自己的內心生髮出力量來, 拉著他快樂地朝前跑。

Q 孩子有負面情緒, 但不想跟我說怎麼辦?

簡簡周 即便是一個6歲的孩子, 她也是獨立的個體, 也希望能有自己的隱私和空間。

很多時候, 成年人也不是什麼事情、什麼心情都希望跟別人分享的, 所以, 首先我們得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不想說”。

當然, 作為父母,肯定會擔心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被別人欺負了?還是跟朋友鬧矛盾了?甚至還會害怕,孩子會不會受了什麼傷害。

換句話說,我們是擔心孩子遇到了問題不懂得“求助”。

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事情。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這考驗的是親子之間的關係和信任。

如果你和孩子之間的信任幣儲值越高,就越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願意跟你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和心情。

有哪些父母的行為會消耗親子之間的信任幣呢?

過於嚴厲的父母,容易讓孩子因為“害怕”而對父母保守秘密,還有一些父母喜歡給孩子“上課”,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也容易堵住孩子傾訴的欲望。

除此之外,過度敏感,總是表現得過於擔心的父母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也許他們不會輕易責怪孩子,但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然後整天愁眉不展,孩子也會因為孩子讓父母擔心,而選擇報喜不報憂。

當然,如果平時親子關係都是疏離甚至是衝突不斷,就更不要說信任了,可能連基本的溝通都是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也許孩子遇到事情最不想告訴的人就是父母了。

通常來說,善於理解孩子、平時就願意傾聽孩子的父母,關鍵時候也更容易獲得孩子的信任,因為他知道,父母不會對他不理不睬,也不會總是懷疑否定他。

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說,你也可以採用遊戲的方式,將你和孩子代入到遊戲的情境中。

在卸下防備之後,孩子常常會把自己內心的擔憂焦慮,通過遊戲的方式“演”出來。這個時候,你只要細心地觀察,並以遊戲地方式,給他提供説明支持和引導就好。

「 一斤二兩的日常 」

漫畫 | 西米 編輯 | 康康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 投稿郵箱 -

love@yifumu.com.cn

作為父母,肯定會擔心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被別人欺負了?還是跟朋友鬧矛盾了?甚至還會害怕,孩子會不會受了什麼傷害。

換句話說,我們是擔心孩子遇到了問題不懂得“求助”。

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事情。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這考驗的是親子之間的關係和信任。

如果你和孩子之間的信任幣儲值越高,就越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願意跟你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和心情。

有哪些父母的行為會消耗親子之間的信任幣呢?

過於嚴厲的父母,容易讓孩子因為“害怕”而對父母保守秘密,還有一些父母喜歡給孩子“上課”,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也容易堵住孩子傾訴的欲望。

除此之外,過度敏感,總是表現得過於擔心的父母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也許他們不會輕易責怪孩子,但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然後整天愁眉不展,孩子也會因為孩子讓父母擔心,而選擇報喜不報憂。

當然,如果平時親子關係都是疏離甚至是衝突不斷,就更不要說信任了,可能連基本的溝通都是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也許孩子遇到事情最不想告訴的人就是父母了。

通常來說,善於理解孩子、平時就願意傾聽孩子的父母,關鍵時候也更容易獲得孩子的信任,因為他知道,父母不會對他不理不睬,也不會總是懷疑否定他。

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說,你也可以採用遊戲的方式,將你和孩子代入到遊戲的情境中。

在卸下防備之後,孩子常常會把自己內心的擔憂焦慮,通過遊戲的方式“演”出來。這個時候,你只要細心地觀察,並以遊戲地方式,給他提供説明支持和引導就好。

「 一斤二兩的日常 」

漫畫 | 西米 編輯 | 康康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 投稿郵箱 -

love@yifumu.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