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談談美國在以色列問題上的“雙重標準”

1.以色列靠恐怖主義發家, 美國卻一聲不吭

以色列在建國前組織了哈迦納、斯特恩集團和伊爾貢集團等武裝組織, 阿拉伯人和英國人都在襲擊的範圍內, 襲擊的手法包括偷襲、爆炸、暗殺和劫持人質。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伊爾貢集團在1946年製造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飯店爆炸事件, 結果造成一百多人傷亡。

瑞典的貝納多特伯爵在二戰末期組織三百多人, 冒著槍林彈雨救出了三萬多猶太人。 戰後被任命為聯合國巴勒斯坦專員來調解糾紛, 結果遭到貝京為首的伊爾貢集團的暗殺, 說他是外國佔領軍的同謀。 美國時任國務卿馬歇爾僅對此表示遺憾, 但同時又說“這不影響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 ”

2.以色列有核武器沒事, 伊朗核能發電都挑刺

以色列至今也沒簽署《核不擴散條約》, 被廣泛認為有核武器, 其海豚級潛艇就是實行二次核打擊的載具,

而歷屆以色列政府實行核模糊政策, 讓人起疑。

伊朗進行民用核能研究, 利國利民, 至今也並無核武器, 美國此前就大力聲討。 各方好不容易達成的伊朗核協定, 特朗普還要退出, 更顯“雙重標準”。

3.以色列無視國際決議, 美國睜一眼閉一眼

1947年, 聯合國出臺了181號決議,

規定耶路撒冷為聯合國管理的城市。 人口占多數的阿拉伯人卻分到不到一半的土地, 經過第一次中東戰爭, 阿拉伯人的土地更少了。 1967年中東戰爭後, 以色列宣佈耶路撒冷是永恆不可分割的首都, 隨後聯合國出臺了242號決議, 要求各方停戰並退回原地。

但以色列至今控制著戈蘭高地和東耶路撒冷, 還在巴勒斯坦土地上持續修建定居點, 擠佔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空間, 把歷次國際決議都拋之腦後了。

4.以色列封鎖加沙, 無視苦難的巴勒斯坦人民

以色列對加沙地帶進行了海陸封鎖,

而小小的加沙地帶住了兩百多萬人, 這給平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國際紅十字會都譴責以色列圍困加沙的錯誤舉動。

特朗普不久前訪問了以色列, 還帶上猶太小帽去摸了哭牆, 顯露出偏袒以色列的傾向, 而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卻無動於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