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生氣有毒、穿山甲下奶、奶稀不養娃?作妖的母乳謬論你咋不上天呢

今天說說關於母乳的一些冷知識, 有些看似合理但實際上是謬論, 有些是我們只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 有好多也是我最近才知道的, 綜合到一起跟大家分享一下。 所以這篇文章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算是榮媽執筆整合+再加工的搬運創作。

1、母乳本就是媽媽的血, 保存三年就能看到奶變成紅色。

這個我放在第一個說是因為榮媽一直也是這麼一廂情願的認為噠。 這個觀點我在之前關於母乳的文章中也偶爾提到過, 但不曾想其實是不對的。 榮媽最初接觸到這個理論是來自于榮姥姥, 我媽當初就是這麼信誓旦旦跟我說:“孩子一口奶都是媽媽的血”,

立刻我就覺得媽媽真的好偉大, 然後我就傻傻的相信了。 後續裡面我還會提到毀人不倦的榮姥姥, 她的謬句在一段歷史時期內著實深刻又頑固地影響了我這個高知女……事實證明, 學歷高也並不一定能避免在科學育兒的道路上入坑, 很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經驗之談都是具有硬bug但卻極具偽裝性的。

首先, 乳汁是乳腺分泌出來的, 並不是由血液生成的。 乳腺裡有腺泡, 腺泡由大量腺細胞構成, 母乳在腺細胞中產生, 然後分泌到腺泡內, 最後通過輸乳管排出體外。 在這個過程中, 血液會經過動脈、毛細血管, 為乳腺帶來其所需的氧氣與營養物質。 乳汁的營養主要來源於血液,

但不能理解為乳汁就是血液。 血液與乳腺之間因為有血管壁的存在, 因此無法直接與乳汁直接接觸, 包括血紅球在內的大部分血細胞以及絕大部分大分子物質都難以逾越。 能夠穿越這道關卡的只有司免疫職能的白細胞等, 這些細胞是不含血紅蛋白的。

形象點說, 乳腺相當於食品加工廠, 血液相就當於快遞, 並且這個快遞還沒辦法送貨上門, 是個只能把快遞放在菜鳥驛站或是傳達室的二流快遞。 而食品加工廠生產好的產品還有其專屬的物流公司運送——輸乳管。 因此, 人類乳汁中雖然富含多種角蛋白、乳白蛋白、乳鐵蛋白, 但卻沒有血紅蛋白。 並且, 乳汁中沒有成血細胞, 也沒有合成血紅蛋白的酶, 所以乳汁中也不可能再出現血細胞或者血紅蛋白,

從科學的角度上, 母乳就是放上兩萬年也變不回血。

這個謬論追述起來其實是有淵源的, 古今中外都曾認為人奶是血變的, 在生物科學和解剖學並不發達的時代, 古人認為哺乳時會出現停經的情況是由於月經轉化成了母乳。 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命太醫院編著的《聖濟總錄》中記載:在上為乳飲, 在下為月事。 在明代的《婦人規》、清代的《本草新編》裡均有類似記載, 甚至於佛經裡也有乳為血化的記載。 不光是我們的祖先, 西方的古老的科學家們也是這樣認為的, 最有名的就是達芬奇, 他就畫過一幅女性的乳房與子宮相連的畫來表達這方面的思想。 而事實上, 哺乳期的停經跟女性的生理狀態和激素分泌有著密切聯繫,

跟分泌乳汁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這也就解釋了, 很多媽媽哺乳期來月經, 而至於有的老人說什麼一來月經母乳就沒營養了, 這也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至於為什麼電視上、帖子裡還有人信誓旦旦、深情款款說親眼所見母乳變紅用來證明母親的偉大, 我只能說, 不排除機緣巧合地出現了下面兩種情況的可能。 第一, 乳血症, 我之前說了, 一般說來血液裡的大部分細胞和大分子是沒辦法逾越血管壁的, 但也有例外, 如果毛細血管與乳泡之間的幾層細胞被破壞, 血液就能進入乳汁造成血乳。 假如是這種情況的話, 你就很有可能親眼見證母乳幾年後演變成血的奇觀, 這是實打實的血做的母乳,

但這只存在於少數有這方面疾病的人群身上。 其二, 有些微生物的代謝物是紅色。 有種很常見的菌叫做紅麴菌, 它所產生的色素對於蛋白質的染色能力很強, 能夠將蛋白質染成血紅色, 我們常吃的紅色豆腐乳就是拜其所賜。 一袋久放的母乳被紅麴菌污染, 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了紅色, 也是極有可能滴。 退一萬步說, 就是沒被微生物污染, 一袋奶別說放上幾年, 兩天就改變成臭的了吧, 我真不看好有人能放上三年五載。 所以, 雖然母乳是媽媽的血這種說法很浪漫很唯美, 但是不好意思, 它不是真的, 只能算是大家美好的意淫。

2、生了氣不能餵奶, 有毒!涼的不能吃, 娃會拉肚子!哈?

我記得剛生完大榮不久, 有一次跟榮爸出去時間稍微有點長,所以我就有點急害怕熊孩子在家餓得哇哇哭,大熱天風風火火趕回家就要餵奶。結果榮姥姥說:“你先歇會兒,急奶太熱,容易上火,喂不得!”我當時一驚,哈?還有“急奶”一說?真是活久見,榮姥姥果然懂得多。初為人母時的自己蠢萌蠢萌的,沒有質疑也沒有深究,就是沒來由地覺得貌似好有道理的說。這世上有太多不曾細想,只是聽說就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所以老人都說,餵奶的人不能生氣,生完氣產的奶有毒!還不能吃涼東西,會讓孩子拉稀……所以,榮媽在大榮小的時候是嚴格忌口的,別說涼的辣的,就是喝水都只喝熱水,大熱天的常溫水我都得兌點熱的……

實際上,並不需要這樣。母乳是乳腺通過血液輸送的各種養料製造出來的,所以母乳跟血液相同,是一個人體內環境的制作物,因此是無菌跟恒溫的,它並不會因為媽媽吃了涼的東西就導致母乳溫度降低令孩子腸胃不耐受,自然也不會因為媽媽的情緒而使母乳“變質”帶毒性。

所以媽媽們,夏天來了,當孩兒他爸在一旁吸溜吸溜地啃冰棒的時候,別在一旁咽口水,直接上去啃下半根兒,對寶寶不會有啥影響的。當然,前提是你的腸胃對涼的食物接受起來沒問題,如果有,也是你自己拉肚子,消化道是與人體外環境,跟血液不是一個次元的事情,因此只要你自己腸胃沒問題,吃個霜淇淋生魚片啥的完全不影響餵奶,不必抱有負罪感。

去年夏天,當我得知了這個喜大普奔的消息的時候,立刻就命令榮爸去小賣部給我買根冰棒,起初不敢貪杯,吃了一部分就讓給榮爸了,後來發現依姐果然一點事兒沒有(那會兒依姐也才兩三個月),後來就越發大膽,喝涼冰峰吃烤肉霜淇淋月餅,一樣都沒落下,依姐的腸胃敲鑼打鼓歡迎地表示:“沒關係,你隨便吃,老娘啥事兒都沒有~”

此外,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母親會因情緒的波動令體內產生毒素,更不會因為喂母乳而毒死嬰兒。所以說生個氣、哭個鼻子啥的,完全可以餵奶噠。特別是很多媽媽產後都會抑鬱,如果在因為“毒奶”的問題,連發洩都不敢,只會憋出內傷,害人害己。榮媽在這裡說,想哭想發火麻利兒地,情緒不好不會令奶水變質,但是會令奶水變少,如果真的抑鬱了,爆發出來總歸好過自己憂鬱著。至於榮姥姥說的“急奶太燙”想必也是老人傳下來的“古訓”,不足為信,只要媽媽不發燒,母乳都是恒溫的37度。

不過,也不是說母乳媽媽一點忌口都沒有,像花生、雞蛋、海鮮、含咖啡因的食物、辛辣食物等吃了之後會導致過敏或不耐受的情況還是有的,下嘴之前還是要注意下,不放心的就先吃少量看看寶貝有沒有什麼不良反應,然後有機會了再大快朵頤。總而言之,過猶不及,哺乳期也是可以有節制地吃些想吃的東西噠~

3、醪糟、米酒、月子酒,下奶必備飲品?穿山甲跟蚯蚓可以通乳?

關於如何下奶,有太多不靠譜的古方,最常見的下奶界的三大天王巨星——豬蹄湯、老母雞湯(公雞湯)、醪糟(米酒)。豬蹄湯由於其脂肪量高、熱量高、濃度高這三高的特性,不容易消化,因此已經被證實不太適合給剛生產完身體虛弱的產婦喝,此處不做贅述。老母雞湯跟公雞湯究竟誰是下奶的、誰是回奶的,至今是個羅生門,有說老母雞的雌性激素會令產婦回奶,建議喝清淡一點的公雞湯的,總之眾說紛紜,榮媽自己母雞湯公雞湯都喝過,在下奶功能上感覺沒什麼差異,但母雞湯確實油大,論口感公雞湯好喝點。

無論是豬蹄還是雞湯,榮媽都沒喝多少,一來是奶夠,還經常堵,所以不太用下奶,二來是覺得太油膩,喝了會長肉。唯獨對醪糟鍾愛有加,因為甜甜酸酸的很好喝,以前不餵奶的時候就很喜歡喝醪糟。但關於醪糟下奶這件事兒吧,我覺得我們可能誤會醪糟了。

咱們先不說下奶的事兒,先說說酒精的問題。米酒再怎麼說也是酒,我能說酒精是會通過乳汁分泌被嬰兒吮吸到的嗎?酒精是會影響寶寶身體和智力發育的,對幼小的肝臟也是不好的。米酒即便是煮沸2.6小時,仍有5%的酒精殘餘,哪怕是兌了水依舊還是會有酒精殘留。但酒精這個問題也不能一刀切,在美國,一部分育兒觀點認為少量的酒精會迅速被肝臟分解掉,基本不會進入奶水,但這個觀點在美國國內都存在著爭議,所以穩妥起見哺乳期媽媽是不能喝酒的,至於醪糟米酒,反正榮媽是割捨不了,就好這口兒,依姐跟大榮也沒有表現出過敏、不耐受的情況,我認為還是可以喝的。

至於下奶的問題嘛,單純因為米酒煮煮就是奶白色,因此就能下奶的說法,恕我不能接受,以此類推豆漿、牛奶、爽歪歪也可以下奶咯~其次,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含有酒精成分的東西可以下奶,更何況即便是酒精可以下奶,我們也不能嗷嗷使勁兒喝啊,究竟是對孩子是有害的。說醪糟下奶這事兒,個人感覺純屬一廂情願,依我一個醪糟愛好者的經驗看,很可能下奶的不是醪糟,而是兌上去的那煮沸後溫熱的開水。至少在榮媽這裡,只要覺得奶少了,就直接一大杯溫開水進肚分分鐘奶陣就下來了,所以我可以說什麼這湯那湯的下奶功效,不過是因為熱水的作用嗎?不過,相比於白開水,我還是喜歡偶爾換個口味喝喝醪糟噠,這個純屬個人喜好,跟下奶沒啥關係。

至於更有奇葩者說吃穿山甲、蚯蚓能夠下奶通乳,原因取“穿”的諧音給人以通乳的感覺……請允許我在原地哈哈大笑30秒,我一個科學白癡都知道是滑天下之大稽。所謂術業有專攻,穿山甲會打洞、蚯蚓會鬆土,所以閑來沒事兒的時候還能兼職下個奶嗎?這麼牽強附會的說辭竟然還能流傳至今並還有人深信不疑,我只能說迷信與科學,只在你一念之間,看你願意選擇相信什麼。

4、他媽奶不好,不養娃!哈?

大榮的好朋友妙妙小時候很瘦、經常腹瀉,親戚老說妙媽奶不好不養娃,所以妙媽早早給孩子斷了奶,結果生第二胎,媽還是媽,配方還是那個配方,老二就長得好好的。妙妙媽每次提起來奶水不好不養娃的說法都是一肚子火,說我奶不好,老二不是養的棒棒噠!大榮跟依姐從小就胖墩墩的,所以榮媽走到哪都被老家人誇,她奶好,養娃~我雖然沒這煩惱,但依舊很想問,實際上,真的存在奶好奶不好嗎?

在現有的科學調查和資料資料中只能證明孩子體重的增長於乳汁的攝入量有相關性,和母乳裡的脂肪含量沒什麼太大關係。在美國一項針對營養發育不良的嬰兒案例的調查中表明,孩子發育不好很大程度上跟銜乳不正確、吮吸有問題相關,其次就是吃的量不夠,跟母親的奶質是沒有直接聯繫的。

我覺得吧,妙媽的例子更能說明問題,可能媽媽的奶不是主要的,反是寶寶的個體差異問題占主導。要知道,嬰兒身體裡天生有種“棕色脂肪”,它就像一個不停燃燒的鍋爐,哪怕孩子只是躺在那裡一點也不運動,也會不停地瘋狂消耗熱量。這是多麼讓人羡慕嫉妒恨的特異功能啊,勻給我一點就好了。因為嬰兒運動量小,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也發育的不完全,因此身體靠這種方式維持寶寶的體溫,這也是為什麼不需要給寶寶穿蓋太多的原因。

有些孩子這種特異功能的脂肪特別多,因此怎麼吃都不胖,所以很多瘦寶寶反而很怕熱,容易出汗。而有些孩子這種脂肪少些,於是能在短時間內變成了一個胖娃,估計大榮跟依姐就是這種易胖體質。

所以你說為啥人家娃這麼胖,我們家這個使勁兒踹還是瘦猴子一個,先別懷疑自己的的奶牛功能不健全,看看是不是餵養方式上出了問題,孩子沒有吃到足夠多的奶,如果不是,那我要恭喜你,你家娃可能是個怎麼都不胖的瘦子體質,放眼未來,這是多麼幸福的體質啊~只要孩子健康,各項指標達標,胖一點瘦一點又有什麼關係?並不是越胖就越好,超重了醫生還讓減肥呢~

5、你知道為什麼凍奶解凍過一次就不能再凍起來給寶寶喝了嗎?

有關凍奶和背奶的問題,之前我在《背奶須知!凍奶和儲奶袋有學問,母乳之愛卻從來都不分形式與形態》中已經講得七七八八了,不了解凍奶是啥的可以複習一下。

難道大家就從來沒有懷疑過,為啥凍奶解凍了不喝就只能倒掉咩?背奶的媽媽總會遇到給寶貝預備的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喝或是沒喝完,最後只能眼睜睜地倒掉……每次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擠出的奶就這麼白白浪費掉,我都別提有多心疼了,總有種趁人不注意就想重新塞回冰箱的衝動。

我隱約覺得這麼做肯定是不對的,但至於為什麼一直也沒深究,直到看到果殼的一篇關於速凍蝦仁的文章,恍然大悟。解凍了的奶,真的就不能再凍回去了,更不能給寶寶喝!

我們將食物放到冷凍室裡冷凍,無非是想通過降低溫度和水活度來抑制各種化學反應,延緩食物變質。然而,冷凍室的低溫根本殺死不了細菌,他們只不過是由於溫度和水活度的降低暫時進入了冬眠狀態而已,隨著解凍、溫度的升高,各種可以導致食物變質的化學反應也都迅速增加,處於睡眠狀態的細菌也迎來了櫻花爛漫的春天紛紛蘇醒。要知道,睡了一個長覺後的大夢蘇醒可是很餓噠,由於冷凍過程中細胞膜被破壞,解凍後細胞液就紛紛流了出來,饑腸轆轆的細菌們正好大快朵頤。吃飽了以後幹嘛呢?這裡就不得不說到魯迅先生的名句——“飽暖思淫欲”啊,細菌們自然就是快活地繁殖小細菌咯,小細菌再生小小細菌,子子孫孫無窮盡。最要命的是,細菌的繁殖是呈指數增長的,解凍後短短幾個小時就可能讓一袋凍奶的細菌翻翻增長好幾倍……

你想想看,已經成了細菌集中營的這袋奶如果再凍回去,然後這些成倍翻翻增長的細菌就又會進入冬眠狀態,這人口基數跟上一次比可就是加拿大跟印度的區別了。不止如此,由於一般家用冰箱不像專業的速凍整個降溫過程只需半小時,家庭冰箱的冷凍效果其實很有限,通常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將食物從外之內凍透,細菌們仍然會抓緊一切時間不停地造人,在最後關口將人口再次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再待下次再醒來的時候,又是一大波饕餮的細菌再成倍翻翻兒帶轉圈兒的增長……腦補一下細菌們大夢初醒紛紛手把手彼此寒暄攀關係,介紹著我是第幾代重重孫、好久不見特別想念的情景,你還不分分鐘把手裡攥著的這袋解凍奶扔進垃圾桶?!

我們大人吃下連續解凍兩次的帶魚都很有可能跑廁所,想想看腸胃羸弱的小寶寶,所以凍奶只能解凍一次,解凍了沒喝別嫌浪費,妥妥地倒掉,不然用來洗洗手、做個母乳皂也成,總之,解凍了的凍奶就是永遠不能回頭的火車站台,寶寶沒有及時喝,就讓它隨下水管道消逝了吧。

另外,凍奶超過3個月就處理掉吧,別不捨得,只要沒斷奶什麼時候都可以擠噠,不能給寶寶喝,放在冰箱裡也占地方,除了被其他細菌感染,也沒啥用。原本還想著保存兩三年看看是不是真的能變成紅色,結果經我自己這麼一科普,這件事情也失去了意義。圖為幾個月前我給依姐存的凍奶,本來要扔掉,婆婆說扔了可惜,哪天她洗腳時倒裡面好了~555~

好了,今天這節作妖了這麼久的母乳謬論大講堂已經結束了,我說的這些你們身邊的婆婆、媽媽、七大姑八大姨、鄰居居委會大媽都中了幾條?其實,不用太在意這些有的沒的言論,剛開始當媽的時候都會過度關注自己的產奶量,新手媽媽時常擔憂的就是自己的奶牛屬性不夠優秀,周圍充實了太多的質疑聲,很容易影響媽媽們的判斷和自信心,今天這個帖子就是想要告訴大家,別聽他們的,相信自己,堅持下去,沒有什麼比母乳更適合孩子成長,哪怕是被說奶不夠、不養娃,也不要氣餒,我自己的孩子就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喂他長大!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有一次跟榮爸出去時間稍微有點長,所以我就有點急害怕熊孩子在家餓得哇哇哭,大熱天風風火火趕回家就要餵奶。結果榮姥姥說:“你先歇會兒,急奶太熱,容易上火,喂不得!”我當時一驚,哈?還有“急奶”一說?真是活久見,榮姥姥果然懂得多。初為人母時的自己蠢萌蠢萌的,沒有質疑也沒有深究,就是沒來由地覺得貌似好有道理的說。這世上有太多不曾細想,只是聽說就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所以老人都說,餵奶的人不能生氣,生完氣產的奶有毒!還不能吃涼東西,會讓孩子拉稀……所以,榮媽在大榮小的時候是嚴格忌口的,別說涼的辣的,就是喝水都只喝熱水,大熱天的常溫水我都得兌點熱的……

實際上,並不需要這樣。母乳是乳腺通過血液輸送的各種養料製造出來的,所以母乳跟血液相同,是一個人體內環境的制作物,因此是無菌跟恒溫的,它並不會因為媽媽吃了涼的東西就導致母乳溫度降低令孩子腸胃不耐受,自然也不會因為媽媽的情緒而使母乳“變質”帶毒性。

所以媽媽們,夏天來了,當孩兒他爸在一旁吸溜吸溜地啃冰棒的時候,別在一旁咽口水,直接上去啃下半根兒,對寶寶不會有啥影響的。當然,前提是你的腸胃對涼的食物接受起來沒問題,如果有,也是你自己拉肚子,消化道是與人體外環境,跟血液不是一個次元的事情,因此只要你自己腸胃沒問題,吃個霜淇淋生魚片啥的完全不影響餵奶,不必抱有負罪感。

去年夏天,當我得知了這個喜大普奔的消息的時候,立刻就命令榮爸去小賣部給我買根冰棒,起初不敢貪杯,吃了一部分就讓給榮爸了,後來發現依姐果然一點事兒沒有(那會兒依姐也才兩三個月),後來就越發大膽,喝涼冰峰吃烤肉霜淇淋月餅,一樣都沒落下,依姐的腸胃敲鑼打鼓歡迎地表示:“沒關係,你隨便吃,老娘啥事兒都沒有~”

此外,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母親會因情緒的波動令體內產生毒素,更不會因為喂母乳而毒死嬰兒。所以說生個氣、哭個鼻子啥的,完全可以餵奶噠。特別是很多媽媽產後都會抑鬱,如果在因為“毒奶”的問題,連發洩都不敢,只會憋出內傷,害人害己。榮媽在這裡說,想哭想發火麻利兒地,情緒不好不會令奶水變質,但是會令奶水變少,如果真的抑鬱了,爆發出來總歸好過自己憂鬱著。至於榮姥姥說的“急奶太燙”想必也是老人傳下來的“古訓”,不足為信,只要媽媽不發燒,母乳都是恒溫的37度。

不過,也不是說母乳媽媽一點忌口都沒有,像花生、雞蛋、海鮮、含咖啡因的食物、辛辣食物等吃了之後會導致過敏或不耐受的情況還是有的,下嘴之前還是要注意下,不放心的就先吃少量看看寶貝有沒有什麼不良反應,然後有機會了再大快朵頤。總而言之,過猶不及,哺乳期也是可以有節制地吃些想吃的東西噠~

3、醪糟、米酒、月子酒,下奶必備飲品?穿山甲跟蚯蚓可以通乳?

關於如何下奶,有太多不靠譜的古方,最常見的下奶界的三大天王巨星——豬蹄湯、老母雞湯(公雞湯)、醪糟(米酒)。豬蹄湯由於其脂肪量高、熱量高、濃度高這三高的特性,不容易消化,因此已經被證實不太適合給剛生產完身體虛弱的產婦喝,此處不做贅述。老母雞湯跟公雞湯究竟誰是下奶的、誰是回奶的,至今是個羅生門,有說老母雞的雌性激素會令產婦回奶,建議喝清淡一點的公雞湯的,總之眾說紛紜,榮媽自己母雞湯公雞湯都喝過,在下奶功能上感覺沒什麼差異,但母雞湯確實油大,論口感公雞湯好喝點。

無論是豬蹄還是雞湯,榮媽都沒喝多少,一來是奶夠,還經常堵,所以不太用下奶,二來是覺得太油膩,喝了會長肉。唯獨對醪糟鍾愛有加,因為甜甜酸酸的很好喝,以前不餵奶的時候就很喜歡喝醪糟。但關於醪糟下奶這件事兒吧,我覺得我們可能誤會醪糟了。

咱們先不說下奶的事兒,先說說酒精的問題。米酒再怎麼說也是酒,我能說酒精是會通過乳汁分泌被嬰兒吮吸到的嗎?酒精是會影響寶寶身體和智力發育的,對幼小的肝臟也是不好的。米酒即便是煮沸2.6小時,仍有5%的酒精殘餘,哪怕是兌了水依舊還是會有酒精殘留。但酒精這個問題也不能一刀切,在美國,一部分育兒觀點認為少量的酒精會迅速被肝臟分解掉,基本不會進入奶水,但這個觀點在美國國內都存在著爭議,所以穩妥起見哺乳期媽媽是不能喝酒的,至於醪糟米酒,反正榮媽是割捨不了,就好這口兒,依姐跟大榮也沒有表現出過敏、不耐受的情況,我認為還是可以喝的。

至於下奶的問題嘛,單純因為米酒煮煮就是奶白色,因此就能下奶的說法,恕我不能接受,以此類推豆漿、牛奶、爽歪歪也可以下奶咯~其次,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含有酒精成分的東西可以下奶,更何況即便是酒精可以下奶,我們也不能嗷嗷使勁兒喝啊,究竟是對孩子是有害的。說醪糟下奶這事兒,個人感覺純屬一廂情願,依我一個醪糟愛好者的經驗看,很可能下奶的不是醪糟,而是兌上去的那煮沸後溫熱的開水。至少在榮媽這裡,只要覺得奶少了,就直接一大杯溫開水進肚分分鐘奶陣就下來了,所以我可以說什麼這湯那湯的下奶功效,不過是因為熱水的作用嗎?不過,相比於白開水,我還是喜歡偶爾換個口味喝喝醪糟噠,這個純屬個人喜好,跟下奶沒啥關係。

至於更有奇葩者說吃穿山甲、蚯蚓能夠下奶通乳,原因取“穿”的諧音給人以通乳的感覺……請允許我在原地哈哈大笑30秒,我一個科學白癡都知道是滑天下之大稽。所謂術業有專攻,穿山甲會打洞、蚯蚓會鬆土,所以閑來沒事兒的時候還能兼職下個奶嗎?這麼牽強附會的說辭竟然還能流傳至今並還有人深信不疑,我只能說迷信與科學,只在你一念之間,看你願意選擇相信什麼。

4、他媽奶不好,不養娃!哈?

大榮的好朋友妙妙小時候很瘦、經常腹瀉,親戚老說妙媽奶不好不養娃,所以妙媽早早給孩子斷了奶,結果生第二胎,媽還是媽,配方還是那個配方,老二就長得好好的。妙妙媽每次提起來奶水不好不養娃的說法都是一肚子火,說我奶不好,老二不是養的棒棒噠!大榮跟依姐從小就胖墩墩的,所以榮媽走到哪都被老家人誇,她奶好,養娃~我雖然沒這煩惱,但依舊很想問,實際上,真的存在奶好奶不好嗎?

在現有的科學調查和資料資料中只能證明孩子體重的增長於乳汁的攝入量有相關性,和母乳裡的脂肪含量沒什麼太大關係。在美國一項針對營養發育不良的嬰兒案例的調查中表明,孩子發育不好很大程度上跟銜乳不正確、吮吸有問題相關,其次就是吃的量不夠,跟母親的奶質是沒有直接聯繫的。

我覺得吧,妙媽的例子更能說明問題,可能媽媽的奶不是主要的,反是寶寶的個體差異問題占主導。要知道,嬰兒身體裡天生有種“棕色脂肪”,它就像一個不停燃燒的鍋爐,哪怕孩子只是躺在那裡一點也不運動,也會不停地瘋狂消耗熱量。這是多麼讓人羡慕嫉妒恨的特異功能啊,勻給我一點就好了。因為嬰兒運動量小,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也發育的不完全,因此身體靠這種方式維持寶寶的體溫,這也是為什麼不需要給寶寶穿蓋太多的原因。

有些孩子這種特異功能的脂肪特別多,因此怎麼吃都不胖,所以很多瘦寶寶反而很怕熱,容易出汗。而有些孩子這種脂肪少些,於是能在短時間內變成了一個胖娃,估計大榮跟依姐就是這種易胖體質。

所以你說為啥人家娃這麼胖,我們家這個使勁兒踹還是瘦猴子一個,先別懷疑自己的的奶牛功能不健全,看看是不是餵養方式上出了問題,孩子沒有吃到足夠多的奶,如果不是,那我要恭喜你,你家娃可能是個怎麼都不胖的瘦子體質,放眼未來,這是多麼幸福的體質啊~只要孩子健康,各項指標達標,胖一點瘦一點又有什麼關係?並不是越胖就越好,超重了醫生還讓減肥呢~

5、你知道為什麼凍奶解凍過一次就不能再凍起來給寶寶喝了嗎?

有關凍奶和背奶的問題,之前我在《背奶須知!凍奶和儲奶袋有學問,母乳之愛卻從來都不分形式與形態》中已經講得七七八八了,不了解凍奶是啥的可以複習一下。

難道大家就從來沒有懷疑過,為啥凍奶解凍了不喝就只能倒掉咩?背奶的媽媽總會遇到給寶貝預備的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喝或是沒喝完,最後只能眼睜睜地倒掉……每次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擠出的奶就這麼白白浪費掉,我都別提有多心疼了,總有種趁人不注意就想重新塞回冰箱的衝動。

我隱約覺得這麼做肯定是不對的,但至於為什麼一直也沒深究,直到看到果殼的一篇關於速凍蝦仁的文章,恍然大悟。解凍了的奶,真的就不能再凍回去了,更不能給寶寶喝!

我們將食物放到冷凍室裡冷凍,無非是想通過降低溫度和水活度來抑制各種化學反應,延緩食物變質。然而,冷凍室的低溫根本殺死不了細菌,他們只不過是由於溫度和水活度的降低暫時進入了冬眠狀態而已,隨著解凍、溫度的升高,各種可以導致食物變質的化學反應也都迅速增加,處於睡眠狀態的細菌也迎來了櫻花爛漫的春天紛紛蘇醒。要知道,睡了一個長覺後的大夢蘇醒可是很餓噠,由於冷凍過程中細胞膜被破壞,解凍後細胞液就紛紛流了出來,饑腸轆轆的細菌們正好大快朵頤。吃飽了以後幹嘛呢?這裡就不得不說到魯迅先生的名句——“飽暖思淫欲”啊,細菌們自然就是快活地繁殖小細菌咯,小細菌再生小小細菌,子子孫孫無窮盡。最要命的是,細菌的繁殖是呈指數增長的,解凍後短短幾個小時就可能讓一袋凍奶的細菌翻翻增長好幾倍……

你想想看,已經成了細菌集中營的這袋奶如果再凍回去,然後這些成倍翻翻增長的細菌就又會進入冬眠狀態,這人口基數跟上一次比可就是加拿大跟印度的區別了。不止如此,由於一般家用冰箱不像專業的速凍整個降溫過程只需半小時,家庭冰箱的冷凍效果其實很有限,通常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將食物從外之內凍透,細菌們仍然會抓緊一切時間不停地造人,在最後關口將人口再次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再待下次再醒來的時候,又是一大波饕餮的細菌再成倍翻翻兒帶轉圈兒的增長……腦補一下細菌們大夢初醒紛紛手把手彼此寒暄攀關係,介紹著我是第幾代重重孫、好久不見特別想念的情景,你還不分分鐘把手裡攥著的這袋解凍奶扔進垃圾桶?!

我們大人吃下連續解凍兩次的帶魚都很有可能跑廁所,想想看腸胃羸弱的小寶寶,所以凍奶只能解凍一次,解凍了沒喝別嫌浪費,妥妥地倒掉,不然用來洗洗手、做個母乳皂也成,總之,解凍了的凍奶就是永遠不能回頭的火車站台,寶寶沒有及時喝,就讓它隨下水管道消逝了吧。

另外,凍奶超過3個月就處理掉吧,別不捨得,只要沒斷奶什麼時候都可以擠噠,不能給寶寶喝,放在冰箱裡也占地方,除了被其他細菌感染,也沒啥用。原本還想著保存兩三年看看是不是真的能變成紅色,結果經我自己這麼一科普,這件事情也失去了意義。圖為幾個月前我給依姐存的凍奶,本來要扔掉,婆婆說扔了可惜,哪天她洗腳時倒裡面好了~555~

好了,今天這節作妖了這麼久的母乳謬論大講堂已經結束了,我說的這些你們身邊的婆婆、媽媽、七大姑八大姨、鄰居居委會大媽都中了幾條?其實,不用太在意這些有的沒的言論,剛開始當媽的時候都會過度關注自己的產奶量,新手媽媽時常擔憂的就是自己的奶牛屬性不夠優秀,周圍充實了太多的質疑聲,很容易影響媽媽們的判斷和自信心,今天這個帖子就是想要告訴大家,別聽他們的,相信自己,堅持下去,沒有什麼比母乳更適合孩子成長,哪怕是被說奶不夠、不養娃,也不要氣餒,我自己的孩子就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喂他長大!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