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兒童性教育啟蒙為何這麼難?

得知校方決定收回那本性教育讀本, 很多人表示“氣得不知道自己說什麼好”!我看完事件的來龍去脈, 也氣炸了!

真的非常巧合,

前天晚上, 胎動得厲害, 我就讓兒子摸摸我的肚子, 他忽然好奇地問我:“媽媽, 你們生寶寶的時候, 肚子是怎樣打開關上的?你是怎樣把我生下來的?”

關於“我是從哪裡來?”“為什麼男孩子有小雞雞女孩子沒有?”“為什麼男孩站著尿尿, 女孩子要蹲下來?”“男孩子尿尿的地方叫小雞雞, 女孩子尿尿的地方叫什麼?”等等這樣的問題, 我都是根據他的年齡來回答他的。

如今他四歲半, 我二胎, 他對這樣的問題越來越感興趣, 今晚又問了一次。

我就像講故事一樣跟他講:

“生孩子有兩種方法, 一種叫順產, 就是從陰道裡把孩子生出來的, 另一種是剖腹產, 需要醫生用手術刀在肚子上劃開一個小洞, 把孩子拿出來, 再把那個洞洞縫上。 ”

兒子平淡地接著問:

“陰道不是你用來尿尿的嗎?你們這樣生孩子不會把孩子生在廁所裡吧?”

“不會的啦!我們躺在產床上生寶寶, 醫生會幫我們接住寶寶的。 ”

“聽起來好緊張呀!幸好我是男孩子, 我有小雞雞, 就是陰莖, 不能生小寶寶。 ”

因為我之前就跟他科普過這類詞語, 所以, 他對這樣的詞一點都不會感到害羞, 對他來說, “陰道”“陰莖”“子宮”這樣的詞語, 就像“眼睛”“屁股”“鼻子”一樣, 只是一個很純粹的科普名詞而已。

避而不談是無知

很多人認為, 性教育不要過早進行, 當孩子出於對生命的好奇、懷著真誠的心詢問家長時, 通常得到這樣的回應:

“我是從哪裡來的?”

“你是從垃圾桶撿的”、“石頭裡爆出來的”、“拉大便的時候拉出來的”……

“男孩子尿尿的地方叫小雞雞, 女孩子的叫什麼?”

“你以後長大了就知道了!”

“女孩子身上為什麼有鼓起來的東西, 為什麼男孩子沒有?”

“問這麼多問題幹嘛!別問!”

看到電視裡有動物交配的畫面, 立馬轉檯, 因為這個“兒童不宜”。

……

其實, 當孩子問你這些問題時, 性教育啟蒙就已經開始了。

父母問非所答, 避而不答, 只會令“性”更神秘, 越神秘越大誘惑!對孩子來說, 這才是最可怕的。 什麼都知道了, 反而就覺得正常了。

孫瑞雪說:

對於0~12歲的兒童來說, 認識性別、性器官以及孩子們之間的情感, 就像認識眼睛、鼻子一樣。

回到剛才那個事件, 家長們反應這麼劇烈, 主要是因為他們一看到“男女生殖器官”, 就把這一切想汙了。 在他們的觀念裡, 這些圖片就是“玷污了純潔的孩子”。

也難怪這麼多家長會這樣, 性在中國社會一直都是一個禁忌的話題。

我們小時候就是從來沒有過性教育, 導致來例假了還不知道是什麼回事, 遮遮掩掩, 總是怕被人取笑, 也很害怕, 總覺得自己“見不得人”。 上大學20多歲的人了, 提到生殖器官就感覺玷污了自己一樣。

回想起來, 真的很無知。

在性啟蒙這件事上, 現代父母更需要受正面教育, 更需要端正態度, 不回避, 不敷衍才是正確的指引方式。 我們需要用科學的角度去跟孩子做好性教育啟蒙。

性教育讀本納入課程體系有什麼意義?

這次事件中備受爭議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是由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經過長達9年的教學試驗心血編寫而成的。

讀本的主編、北師大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教授劉文利說:“性教育和語文、數學一樣,是人一生中必須要學習的知識。”

“我們希望性知識能和其它科學知識一樣,被自然、準確地傳遞給兒童,讓兒童感覺到認識陰莖、陰囊、陰道、子宮等生殖器官,跟認識身體的其它器官一樣,懂得這些器官很重要,一定要保護好。”

事實上,通過家長和學校正面的教育,孩子都能自然、大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而且年齡越小越自然。這種對生殖器官的正確命名,瞭解到自己誕生的過程,有利於兒童樹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識。

對兒童、青少年開展早期性教育,可以讓他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因一時性衝動或對性的某種無知或者欲望而做出後悔終生的事情。有著健康婚戀觀、高社會責任感和低流產率的年輕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不影響學習”。

性教育不單純是關於性知識的灌輸,還有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社會責任和法律等層面的教育,這其實是包含在“素質教育”範疇內的。不要以為素質教育就是單單指“琴棋書畫”。

國外的性教育啟蒙怎麼做?

美國

美國不同的州對兒童性教育的規定不同。如芝加哥公立學校要求,從幼稚園到小學四年級每年至少花要300分鐘進行性教育,五到十二年級的學生則增加到600分鐘。

另外,美國針對7歲以上兒童,還推出了卡通版的兒童性教育讀本《It’s So Amazing!》。

紐西蘭

紐西蘭的性教育計畫是按照學生的生理和心智的發展,在長達13年的小中高學校生活中,有步驟地、由淺入深地教育,甚至還將其列入“高考”考試內容。

對於性教育,紐西蘭國家給予很大的支持,這點非常重要,例如學校董事會必須每兩年對學校的性教育狀況進行評估和家長訪問,家庭計畫局(類似中國的計生委員會)會派人到學校教學和推廣健康知識等。

據紐西蘭教育部的資料,得益於新的性教育方式,紐西蘭15-19歲的年輕女性墮胎率從2007年的千分之27下降到了2012年的千分之16,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可見,性教育在發達國家教育人士眼中,是一項嚴肅的科學的長期的任務!

香港

香港也有專門的兒童性教育書籍。書本採用漫畫形式把“我從哪裡來”畫出來。我相信孩子們也會覺得這樣的繪本很神奇,也非常直觀地展示了“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

性教育做得越好,孩子對待“性”的問題就越平常心。

性教育缺乏導致什麼後果?

很多家長平時拒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保護教育,在自己小孩被性侵後,竟選擇了隱忍、包庇和默不作聲!

江西一個11歲男孩因為對性的忌諱和害羞,不敢告知父母橡膠圈卡在自己的性器官上,被發現時足足卡了50小時!

2016年,14歲以下兒童性侵害事件的數量高達433多起!

未成年人的性犯罪很多都發生在五年級前。

在紐西蘭,亞裔年輕女性墮胎人數比歐裔要高24%(歐裔占紐西蘭人口約70%,而華裔不到5%),其中甚至有不少年幼或多次墮胎的案例。極度缺乏避孕知識和性教育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

中國校園暴力常見的行為是:扒光對方衣褲、攻擊下體甚至性侵。校園暴力大多是伴隨性別歧視的言語攻擊、與性有關的髒話以及涉及性方面的攻擊行為,這都跟性教育有很大關係。

我們可以做什麼?

從小教導孩子一些基本的性教育知識,例如孩子上幼稚園了,就應該告訴他們:“尿尿的地方不可以讓其他人碰到”“不可以讓別人掀起你的裙子”之類。讓孩子至少知道,怎樣的觸摸是不合適的,怎樣的接觸是危險的。

如果他們沒有在合適的年紀得到這樣的教育,他們將來可能會過得很糟糕。遇到危險都不知道,更不用說知道怎麼處理了。

我就很敬服這樣的媽媽和老師,她們都是為孩子負責任的人:

最後,我還是很高興聽到那個被家長吐槽的學校強調說:“性教育課程在中小學開展很有必要,將來會在合適時機繼續推進相關課程。”

要將兒童性教育啟蒙做好,最好的方式除了孩子父母正確對待之外,還需要社會、國家的支援,將性教育納入課程體系裡,我認為非常有必要。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因為對“性”的欲望或者是強烈好奇心,導致心理上的問題或者做出後悔終生的事。

本來今天沒打算寫這個的,看到這樣的事件,實在是看不下去,很想讓更多的父母知道孩子“性啟蒙”的重要性,不要再做愚昧無知的父母,你的改變,就可能改變你孩子的命運!

------END------

這次事件中備受爭議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是由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經過長達9年的教學試驗心血編寫而成的。

讀本的主編、北師大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教授劉文利說:“性教育和語文、數學一樣,是人一生中必須要學習的知識。”

“我們希望性知識能和其它科學知識一樣,被自然、準確地傳遞給兒童,讓兒童感覺到認識陰莖、陰囊、陰道、子宮等生殖器官,跟認識身體的其它器官一樣,懂得這些器官很重要,一定要保護好。”

事實上,通過家長和學校正面的教育,孩子都能自然、大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而且年齡越小越自然。這種對生殖器官的正確命名,瞭解到自己誕生的過程,有利於兒童樹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識。

對兒童、青少年開展早期性教育,可以讓他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因一時性衝動或對性的某種無知或者欲望而做出後悔終生的事情。有著健康婚戀觀、高社會責任感和低流產率的年輕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不影響學習”。

性教育不單純是關於性知識的灌輸,還有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社會責任和法律等層面的教育,這其實是包含在“素質教育”範疇內的。不要以為素質教育就是單單指“琴棋書畫”。

國外的性教育啟蒙怎麼做?

美國

美國不同的州對兒童性教育的規定不同。如芝加哥公立學校要求,從幼稚園到小學四年級每年至少花要300分鐘進行性教育,五到十二年級的學生則增加到600分鐘。

另外,美國針對7歲以上兒童,還推出了卡通版的兒童性教育讀本《It’s So Amazing!》。

紐西蘭

紐西蘭的性教育計畫是按照學生的生理和心智的發展,在長達13年的小中高學校生活中,有步驟地、由淺入深地教育,甚至還將其列入“高考”考試內容。

對於性教育,紐西蘭國家給予很大的支持,這點非常重要,例如學校董事會必須每兩年對學校的性教育狀況進行評估和家長訪問,家庭計畫局(類似中國的計生委員會)會派人到學校教學和推廣健康知識等。

據紐西蘭教育部的資料,得益於新的性教育方式,紐西蘭15-19歲的年輕女性墮胎率從2007年的千分之27下降到了2012年的千分之16,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可見,性教育在發達國家教育人士眼中,是一項嚴肅的科學的長期的任務!

香港

香港也有專門的兒童性教育書籍。書本採用漫畫形式把“我從哪裡來”畫出來。我相信孩子們也會覺得這樣的繪本很神奇,也非常直觀地展示了“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

性教育做得越好,孩子對待“性”的問題就越平常心。

性教育缺乏導致什麼後果?

很多家長平時拒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保護教育,在自己小孩被性侵後,竟選擇了隱忍、包庇和默不作聲!

江西一個11歲男孩因為對性的忌諱和害羞,不敢告知父母橡膠圈卡在自己的性器官上,被發現時足足卡了50小時!

2016年,14歲以下兒童性侵害事件的數量高達433多起!

未成年人的性犯罪很多都發生在五年級前。

在紐西蘭,亞裔年輕女性墮胎人數比歐裔要高24%(歐裔占紐西蘭人口約70%,而華裔不到5%),其中甚至有不少年幼或多次墮胎的案例。極度缺乏避孕知識和性教育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

中國校園暴力常見的行為是:扒光對方衣褲、攻擊下體甚至性侵。校園暴力大多是伴隨性別歧視的言語攻擊、與性有關的髒話以及涉及性方面的攻擊行為,這都跟性教育有很大關係。

我們可以做什麼?

從小教導孩子一些基本的性教育知識,例如孩子上幼稚園了,就應該告訴他們:“尿尿的地方不可以讓其他人碰到”“不可以讓別人掀起你的裙子”之類。讓孩子至少知道,怎樣的觸摸是不合適的,怎樣的接觸是危險的。

如果他們沒有在合適的年紀得到這樣的教育,他們將來可能會過得很糟糕。遇到危險都不知道,更不用說知道怎麼處理了。

我就很敬服這樣的媽媽和老師,她們都是為孩子負責任的人:

最後,我還是很高興聽到那個被家長吐槽的學校強調說:“性教育課程在中小學開展很有必要,將來會在合適時機繼續推進相關課程。”

要將兒童性教育啟蒙做好,最好的方式除了孩子父母正確對待之外,還需要社會、國家的支援,將性教育納入課程體系裡,我認為非常有必要。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因為對“性”的欲望或者是強烈好奇心,導致心理上的問題或者做出後悔終生的事。

本來今天沒打算寫這個的,看到這樣的事件,實在是看不下去,很想讓更多的父母知道孩子“性啟蒙”的重要性,不要再做愚昧無知的父母,你的改變,就可能改變你孩子的命運!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