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崇禎皇帝的兩個兒子哭拜父靈,靈柩被運往昌平,淒涼入葬

【崇禎十七年三月丙辰, 二十八日】

劉宗敏繼續逼餉, 被拷掠的明朝官員越來越多, 有的主動交出財富, 有的被酷刑逼迫, 被動交出。 農民軍收到的財富越來越多, “搜掠財貨, 載入偽府, 絡繹於道”。

對於被新政府錄用的官員, 農民軍雖然也會派餉, 但數量都比較少, 而且不用刑, 只是命令他們自己完結。

沒有被錄用的官員就比較慘, 派餉的數量多, 稍有怠慢, 立刻用刑, “人人皆得用刑, 處處皆可施刑。 有夾于宗敏寓者, 有夾于各營兵官處者, 有夾于監押健兒處者, 有夾于勳戚各官之家者, 有夾于路次者。 ”

許多人是人財兩空,

銀子全部交了出來, 人也死了。

總體而言, 主動投降而免于刑罰的大臣比較多, 《明史》中給出的比率大約是十分之七, 而受刑的人大約是十分之三, “大抵降者十七, 刑者十三。 ”

《甲申傳信錄》記載, 二十七日那天, 李自成傳令, 讓太監準備必要的禮儀用品,

以便把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靈柩運往城外。

二十八日這一天, 崇禎皇帝的兩個兒子來到靈柩前哭拜, 兩個皇子頭戴青巾, “愁慘難名”, 隨行有五個農民軍的士兵。

行過禮之後, 兩人到成國公的府上吃飯。

此時, 成國公朱純臣剛死不久。 朱純臣原本負責守衛正陽門, 崇禎皇帝在最後時刻寫了一道手諭, 就是寫給他的, 命令他代替王承恩, 總督內外軍務, 輔助皇太子, 釋放獄囚。

當太監把這份手諭拿到內閣時, 那裡已經沒有人了, 太監就放在案子上。 後來這道手諭被農民軍發現, 到了三月二十二日, 朱純臣因此而被處死。

現在兩位皇子來到成國公府上, 成國夫人出來拜見。 吃飯之後, 二王護送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靈柩出城,

二人只被允許走到城門, 沒有出城。

值得注意的是, 皇太子沒有露面, 農民軍顯然還是有所防範的。

崇禎皇帝的靈柩離開北京, 被運往昌平。 到了四月初四, 開啟田貴妃的墓室, 將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靈柩送入墓室, 重新閉合。

初六日, 眾人祭奠, “號哭震天”。

《甲申傳信錄》說, 整個過程當中沒有一個明朝的重要人物參加, “臨者惟太監百姓而已, 嗚呼!”

這邊崇禎皇帝淒慘下葬, 另一邊的北京城裡, 他的許多舊日臣子早已經開始奔走鑽營, 以便能在新朝政權中得到一席之地。

其中最典型的人物, 是兵科給事中光時亨。 當初北京形勢危急, 許多大臣力勸崇禎皇帝南下, 或者最起碼讓皇太子南下監軍。 正是這位光時亨挺身而出, 厲聲質問:你們想幹什麼?想讓皇太子學習唐肅宗故事嗎?

眾臣嚇得不敢出聲, 崇禎皇帝因此錯過一個大好時機。 城破之後, 恬顏苟活的光時亨立刻投降, 被安排為諫議, 也屬於言官。 李自成還親自召見光時亨, 當面嘉獎。

此時, 光時亨的兒子還在南方, 他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很無恥地寫道:“諸葛兄弟分仕三國,

伍員父子亦仕兩朝。 我已受恩大順, 汝等可改姓趙, 仍當勉力詩書, 以無負南朝科第。 ”

光時亨用諸葛亮兄弟、伍子胥父子的先例安慰自己的兒子, 囑咐兒子改姓趙, 是擔心他們受到自己連累, 影響了今後的功名。 光時亨為自己的兒子想得真周全, 卻害苦了崇禎皇帝的皇太子。

時人把光時亨一類的人物,與忠義鄉紳們進行比較,感慨道:

“嗚呼!甲申之禍,天崩地塌。傳聞烈皇帝大行舁至東華門,賊斂以柳木、覆以蓬廠,老宮監三、四人坐其旁。諸臣皇皇然,方投謁報名,翹足新命;梓宮咫尺,無一人往謁。甚者揚揚得意,揮鞭疾驅過,曾不足當一睨者。而趙一桂婿吏末員,孫繁祉、劉汝樸等草莽布衣,相率斂錢營葬,奠醊號哭。令諸臣聞之,當咋舌愧死矣!入地矣!”

前篇:劉宗敏用夾棍逼餉,看看他逼出來多少銀子

城變三十天(之二十八),于左 撰

時人把光時亨一類的人物,與忠義鄉紳們進行比較,感慨道:

“嗚呼!甲申之禍,天崩地塌。傳聞烈皇帝大行舁至東華門,賊斂以柳木、覆以蓬廠,老宮監三、四人坐其旁。諸臣皇皇然,方投謁報名,翹足新命;梓宮咫尺,無一人往謁。甚者揚揚得意,揮鞭疾驅過,曾不足當一睨者。而趙一桂婿吏末員,孫繁祉、劉汝樸等草莽布衣,相率斂錢營葬,奠醊號哭。令諸臣聞之,當咋舌愧死矣!入地矣!”

前篇:劉宗敏用夾棍逼餉,看看他逼出來多少銀子

城變三十天(之二十八),于左 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