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東廠裡的“善人”下葬時百官為他送葬,至今有人掃墓

明朝的黨群之爭在中國古代王朝中是最為突出的, 而在這些黨群之中往往是由宮裡的太監做頭, 明朝出了一個非常有名頭的魏忠賢, 其實明朝不但魏忠賢這種被權力蒙住的大太監, 也有剛正不阿保家衛國的大太監, 大太監在明朝都會任上一個職位司禮監秉筆太監, 也就是東廠的頭子。

他的權力大到可以在明朝中可以舉足輕重, 但是他留下的不光不是惡名, 反而還是個美名, 他就是陳矩。 這個是一個被尊稱為“善人”的男人, 稱為淤泥中脫穎而出, 濯濯清蓮, 華而不妖。

陳矩字萬化, 今河北徐水縣人氏, 西元1547年被當選入宮, 分配到司禮監服役, 當時他只有9歲。 3年後的1550年, 俺達率兵攻打京師, 太監高忠全副武裝參與防守, 最終擊退敵軍, 立下功勞。 這件事情給了小陳矩很深的影響, 從此他開始關心國家大事和勵志報效國家。

宦官掌權, 尤其是皇帝又不管事的情況下,

他們經常會為了鞏固實力或者滿足私欲而善弄權術, 而執政臣眼中他們又是妨礙, 因此常常會敗壞朝廷風氣。

而陳矩這個人卻清正廉潔, 掌管東廠期間, 從不以權謀私, 冤枉忠良。 反而時時從大局出發, 提點神宗, 以百姓江山為重, 寬以待人, 因為他的緣故, 不少忠臣良將免受冤枉。

入宮之後, 他一直是跟著大太監學習, 他沒有學到那些宮鬥的本事, 而是被高忠所感動。 靖二十九年, 俺答率兵在邊境搶掠, 後面他們逼近京師, 太監高忠全副武裝參與防守, 立下功勞。 陳矩對於高忠保家衛國的精神十分敬佩, 所以立志要經世濟民, 治理國家, 之後他便經常留心政事。 而他一直秉承自己的八字箴言“祖宗法度,

聖賢道理”, 在萬曆皇帝手下做事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利益, 只是想更好的服侍皇帝, 保住大明朝的祖宗法度就可以。 他做事從來都是按照法制來做, 不會用自己的權力去欺壓百姓, 更不會利用權力耀武揚威, 他出宮辦事也不會勞師動眾, 而是儘量不擾民、不驚動地方官員, 以至於很多的百姓都認為這麼好的大人肯定是菩薩。

陳矩不僅在外規矩, 他成為皇帝眼前的紅人後, 更是以祖宗家法為標杆, 用聖賢道理來匡扶皇帝的行為, 對神宗勸諫。

萬曆三十五年(1607), 陳矩在內直房端坐去世, 生前他已在香山慈感庵旁預先蔔得葬地一塊, 還建了一個石塔在塚上, 稱"太極鎮山塔"。 他死後文武百官都親臨弔唁, 穿著素白色衣服送葬的人多至堵塞道路。 神宗賜諭祭九壇, 祠額題為"清忠", 並頒佈了保護祠和墓的敕令, 能讓皇帝這樣不捨得太監在歷史上也沒有幾個, 陳矩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服侍神宗皇帝, 死後能做到讓百官親臨弔唁, 被百姓成為佛也是有道理的。 直至今天還有人為他掃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