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夢春秋042|哈雷彗星首次被人類記錄?史官預言列國將有大亂!

《左傳·文公十四年》書影

西元前613年七月, 一顆彗星拖著長尾進入北斗。 據說, 這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在世界各國史籍中的第一次露面。

在周人眼中, 彗尾如帚, 乃除舊佈新之兆。 周內史叔服夜觀天象, 被其長長的彗尾所震驚, 他“預言”道:不出七年, 宋、齊、晉之君都將死於內亂。

宋、齊、晉國君之死, 其來有自, 與那顆彗星沒有半點兒關係。

比如齊國之亂, 自齊桓公姜小白去世後就未曾平息, 一代霸主留下的那些兒子們為了爭奪君位彼此攻伐, 刀光劍影閃爍了數十年。 西元前633年夏, 齊孝公薑昭去世, 其同父異母弟姜潘即殺太子而自立, 是為齊昭公。 二十年後的西元前613年夏, 姜潘去世, 其同父異母弟姜商人照搬原本, 又殺太子而自立。

姜商人為了達到奪位元之目的, 煞費苦心。

姜潘在世時, 姜商人就在國內廣施錢財, 蓄養門客, 不惜耗盡家資以爭取人心。 家財散盡後,

姜商人又向掌管公室財物的官員借貸, 繼續施捨, 可謂下了血本。 及至姜潘去世, 姜商人殺掉太子姜舍, 又演了一齣戲——他提出把君主之位讓給齊桓公的另一個兒子姜元。 姜元乃少衛姬所生, 比姜商人年長。 姜元如此回復姜商人:你想那個位子不是一兩天了, 要是我坐了上去, 你還不恨死我?還是你去坐吧, 我甘心做你的臣子, 能活命就夠了。

於是, 姜商人自立為君, 是為齊懿公。

數日之後, 彗星入於北斗。

姜商人登位後, 一步步把自己變成了眾矢之的。

西元前613年冬, 姜商人捉了天王使臣單伯。

西元前612年秋, 齊軍入侵魯國西鄙。

姜商人的囂張姿態惹惱了霸主晉國。 西元前612年十一月, 晉、宋、衛、蔡、陳、鄭、許、曹會盟于扈, 一則重修新城之盟,

二則準備聯軍伐齊, 討其殺太子之罪。 姜商人聞之驚恐, 忙遣人攜珍寶厚賂晉靈公, 於是晉國撤兵, 伐齊之舉不了了之。

晉國敷衍了事的態度讓姜商人放下心來, 他看到了展現在齊國面前的廣闊空間, 或許腦海中還曾瞬間閃現過稱霸的念頭。

西元前612年冬, 聯軍剛剛撤走, 齊軍再次入侵魯國西境, 又以曹國朝魯為由, 順道伐曹, 攻入曹都陶丘外城。 西元前610年夏, 姜商人又率兵伐魯, 並迫使魯文公姬興與其會盟于谷地, 向齊國表示順服。

接二連三的征伐之後, 齊國與魯、曹等周邊國家結下了深深的怨恨, 而姜商人的驕縱也令齊國人大失所望, 他費盡心機收穫的民心, 在短短幾年內蕩然無存。 西元前609年, 即叔服預言後的第五個年頭,

姜商人走到了人生末路, 奪他性命的兩個人, 一個名叫邴歜(音丙處), 一個名叫閻職。

早年間, 姜商人尚為公子時, 曾與邴歜之父爭奪田產, 落了下風, 一直懷恨在心。 等到他做了齊國之君, 邴歜之父早已離世, 姜商人報仇心切, 遂掘其墓, 斷屍體兩足, 以極慘烈、陰森的方式解了心頭之恨, 而後又令邴歜為自己駕車。 巨大的權力使姜商人體會到了無法無天的快感, 很快, 他又將閻職漂亮的老婆強行納入宮中, 並命閻職做自己的陪乘。

把兩個仇人放在身邊, 姜商人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威懾力。

西元前609年五月, 姜商人游于申池(齊都臨淄城外之池), 領著一群美女, 左擁右抱。 不遠處, 邴歜和閻職悶悶不樂在池中洗浴, 一絲異樣的氣氛籠罩四周,

在水面上漂浮不去。

突然, 邴歜舉起馬鞭抽了閻職一下, 閻職大怒, 邴歜卻語帶嘲諷地說道:人家搶了你的老婆, 你都不發怒, 我不過打了你一下, 何必生這麼大氣呢?閻職反唇相譏:有人老爹的屍體都被人家砍了雙腳, 不照樣忍氣吞聲?

兩個心懷大恨的人互揭傷疤之後, 隨即達成共識。 二人合力殺死齊懿公姜商人, 把屍體拖到池邊竹林裡, 然後返回家中, 在宗廟裡祭祀之後, 方才不緊不慢地離開了齊國。 姜商人之死, 令齊國人拍手稱快, 沒有人為難兩位弑君者。

齊人從衛國迎回公子姜元, 立之, 是為齊惠公。 齊桓公姜小白諸子奪權之亂, 至此總算終結。

山東臨淄,東周時代的殉馬坑

西元前609年是一個不祥的年份,此年喪君的國家,除了齊國,還有魯國和秦國。秦康公嬴罃屬於正常死亡,其子秦共公嬴稻也是正常即位,波瀾不驚。然而魯文公姬興之死,以及隨後的新君即位過程,卻與齊國頗有幾分相似,若叔服果真有預測未來的神通,當把魯國的事情一併列入。

魯國之亂,無甚新鮮,照例又是奪權的老把戲。

魯文公姬興有兩個妃子,其中元妃齊姜出於齊國,生有兩個兒子,姬惡與姬視;次妃敬嬴,不知母國何處,育有一子,名為姬倭。

一眾妻妾之中,總是年輕者得寵,而得寵者又總會更進一步,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未來的國君。如此情節,似乎是所有後宮故事的固定套路。敬嬴得了魯文公姬興的寵愛,果然多了一份心思,她暗中與公子遂(東門氏,字襄仲,故人稱“東門襄仲”)密切往來,並將兒子姬倭託付給公子遂。不知這對男女有何勾當,但公子遂顯然對敬嬴所托十分上心。這一段情節,不由得使人想起當年晉國的驪姬與優施,只不過優施地位低下,而公子遂身為魯國執政,位高權重。

西元前609年二月二十三日,魯文公姬興蹊蹺地死于宮中高臺之下,齊姜之子姬惡理所當然成為繼承君位者。然而,姬惡未及正式即位,公子遂已經暗中發力,意欲廢黜姬惡,另立敬嬴之子姬倭。只是此事不得人心,反對之聲不絕於耳,公子遂便轉換思路,向齊惠公薑元請求支持。按照常理,姬惡是齊國的外甥,姜元應該支持姬惡,但此時薑元剛剛登上君位,有心與魯國修好,便答應了公子遂。薑元的做法毫無情義可言,他看重的只有實際的利益——若自己支持了不當立之人,那麼此人上位後,必然加倍感恩。

是年十月,公子遂悍然殺掉姬惡與姬視兩兄弟,立姬倭為君,是為魯宣公。而後,公子遂又誅殺反對者叔彭生(叔牙之孫,為叔仲氏),埋其屍于馬糞之中。

痛失兩個兒子的齊姜,傷心欲絕地回了齊國,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離開魯都曲阜時,這絕望的女人在街市上大放悲聲:天啊,東門襄仲殺嫡立庶,無道啊!

魯人為之淚下,憫稱其為哀薑。

齊薑淒厲的哭聲,為即將到來的魯宣公時代塗上了一層陰暗的氣息。公子遂殺嫡立庶,雖然獲得成功,並在此後多年獨攬國政,但公室的聲望卻一落千丈,再也無法收拾,東門氏也將被崛起的三桓取而代之。這是魯國歷史上的一大轉折,從此之後,公室卑而三桓強的局面將成為魯國政治的常態,直至春秋結束。

宋國之亂髮生在西元前611年十一月。宋昭公子杵臼終於沒能逃脫他那位祖母宋襄夫人的算計,在做了九年國君之後,一命嗚呼。

子杵臼的橫死,既是他本人施政暴虐、多行不義的後果,也是宋襄夫人與宋公子子鮑聯手設下的圈套。

子鮑是子杵臼同父異母的弟弟,一個心懷異志的美男子。宋襄夫人雖然年歲已高,但春心未泯,對這個孫子輩的年輕人垂涎不已。奈何落花流水,有情無意,年輕力壯的子鮑終究對老婦人沒什麼興趣,多次拒絕了宋襄夫人的美意。好事做不成,宋襄夫人對子鮑的好感卻始終如一,她撇開男女之事,轉而幫助子鮑完成那個龐大的計畫。

子鮑的計畫與齊公子姜商人的計畫可謂異曲同工。

多年來,子鮑刻意展現給國人的始終是一副彬彬有禮、樂善好施的形象。宋國發生饑荒之年,子鮑拿出自己的所有糧食施捨國人,宋都商丘城中,凡年滿七十歲者,子鮑盡數饋送食物,還不時加贈珍饈美味。對國人如此,對自己的親族,子鮑同樣不遺餘力,宋桓公子禦說的子孫全都得到了子鮑的饋贈和周濟。此外,子鮑也像姜商人一樣,極力延攬人才,拉攏權貴,頻繁出入於六卿之門,稍有才能者,也即態度恭敬地前往拜訪。

一系列周密安排之後,子鮑的龐大計畫已經接近尾聲,他成功地收穫了宋國的民心,將宋昭公子杵臼置於日益孤立的境地。而宋襄夫人的鼎力相助和公開支持,事實上已使宋國人明白,子鮑成為國君的日子不遠了。

子杵臼也感覺到了這一點,但這遲來的預感起不到任何作用,一切為時已晚。

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子杵臼收到了宋襄夫人的邀請,讓他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到孟諸田獵。子杵臼知道,老婦人要下手了,而自己此時已無能力與之對抗。結局明朗之後,子杵臼反倒不再恐懼,他令人收拾好宮中的珍奇寶物,全部賜給左右侍從,讓他們趕緊離開,各自逃命。司城蕩意諸勸他逃亡到別的國家,子杵臼拒絕了,他說:我現在眾叛親離,哪位諸侯肯接納我?況且,讓一個做過國君的人去別國做臣子,那還真不如死了。

西元前619年宋襄夫人第一次發動兵變時,蕩意諸曾逃往魯國,三年後返國復位。在此期間,無論宋國局勢如何變化,他始終對子杵臼忠心耿耿。甚至當子杵臼散盡珍寶,只求一死,而宋襄夫人又專門派人警告蕩意諸離開子杵臼的時候,蕩意諸依然故我。他回復老婦人說:君有難而臣逃之,有何面目事奉後君?

他決意一死。

西元前61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宋昭公子杵臼如約前往孟諸,半道上,宋襄夫人派人殺了他。蕩意諸也如願而死。

子鮑即位,是為宋文公。

像齊懿公姜商人一樣,子鮑弑君自立,也招來了霸主晉國的討伐。西元前610年春,在趙盾的倡議下,晉大夫荀林父聯合衛、陳、鄭諸國之兵,伐宋,責其弑君之罪。也像姜商人的做法一樣,子鮑厚賂晉國之後,聯軍也即撤兵還國。

連續兩次討伐,又連續兩次取賂而還,晉國由此聲威大減,諸侯頓生離心。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鄭國背晉,主動歸附了楚國。已經恢復元氣的楚國則以此為契機,再次向晉國發起了挑戰。

河南荊紫關,地處豫、鄂、陝交界地帶

西元前608年秋,楚莊王親率楚、鄭聯軍,伐陳,侵宋。趙盾聞報,率軍南下,伐鄭以救陳、宋。楚大夫蔿賈救鄭,與晉軍相遇于北林(鄭地,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東南)。結果晉人不敢戰,撤軍而還。

第二年二月,鄭國受楚命伐宋,於大棘(宋地,在今河南省睢縣南)擊潰宋師,生擒宋司馬華元。這場戰役,宋軍損失慘重,但究其原因,並非鄭國軍隊多麼厲害,而是宋軍自身出了問題,其中兩個細節可為說明。

第一個細節是在戰前,元帥華元殺羊犒軍,他的禦者羊斟(亦稱羊羹)沒能吃上羊肉,心中頗有怨恨。戰鬥開始後,羊斟告訴華元:殺羊時你做主,打仗時我做主。華元還沒反應過來,羊斟已經揚鞭策馬,不管不顧地將戰車沖入了鄭軍陣中,宋軍是以大敗。後世之書《淮南子》中曾有一句名言,“魯酒薄而邯鄲圍,羊羹不斟而宋國危”,嘲諷羊斟因個人小恨而置國家於危難之中。

另一個細節雖無關全域,但也很有名。兩軍開戰後,宋人狂狡與一個鄭國士兵交戰,那人不是狂狡對手,逃跑時掉到了井裡,狂狡倒持戟,把那人拉了出來。鄭國士兵沒有感激狂狡的心思,出井後立即捉了狂狡。《春秋左氏傳》把這件小事莊重地記載下來,並借“君子”之口評價道:戰爭的目的就是殺死敵人,狂狡不懂這一點,活該被人捉住。狂狡不是不懂,他只是像當年的宋襄公子滋甫一樣,死守著那一套古禮: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可惜,那樣的理想國從來不曾出現,守古禮者早已成為被譏諷的對象。

大棘戰後數日,華元逃歸宋國,見到羊斟,不由嘲諷道:你的馬可真行啊。羊斟也不回避,隨口應道:不關馬的事,是我想那麼幹的。羊斟雖然表現得很有骨氣,終究心中有愧,不久便逃亡到了魯國。

大棘之役,晉國沒能幫上宋國的忙,因為晉國面對的麻煩很多,除了應付楚國,還要提防西方的秦國。

自西元前615年河曲戰後,秦、晉之間一直沒有大的衝突,但秦國與楚國的聯手卻讓晉國憂心忡忡。所以在西元前608年,即秦共公嬴稻元年,趙盾打算乘秦國換了新君之機,與秦國達成和解。

兩國修好的方式很多,趙盾偏偏採納了同族子弟趙穿的愚蠢建議:晉國出兵攻打秦的屬國崇國(其地不詳,約在今陝西東部),待秦國趕來救援時,晉國就可以乘機與秦講和。也就是說,攻打崇國只是一個幌子。但秦人顯然不這麼認為,在秦共公嬴稻看來,伐崇就等於侵秦。此年冬天,趙穿率軍伐崇,秦軍隨即前往救援,並且斷然拒絕了晉國的請和。

舊仇未去,又添新恨。西元前607年春,即鄭、宋兩國大棘戰後不久,秦軍伐晉,圍焦(晉邑,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西),開始了新一輪報復行動。趙盾率軍救焦,趕走秦軍之後,順勢東向,會合宋、衛、陳諸國之兵,襲擊鄭國,以報復鄭國侵宋的大棘之役。楚大夫鬥椒(字子越,若敖氏)率軍入鄭,嚴陣以待晉軍。趙盾又不敢戰,找了個藉口撤軍還國。

趙盾的心思不在國外,此時此刻,令他煩躁不安的,是晉靈公姬夷皋,那幼年即位的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他想殺了趙盾。

趙盾墓表

姬夷皋為何要殺趙盾?

表面看來,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姬夷皋討厭趙盾,因為趙盾總是阻止他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年幼登位的少年國君生性頑劣,最熱衷的事情就是享樂玩鬧。他喜歡華屋美舍,於是在國中收取重稅,把宮殿裝飾得雕樑畫棟、富麗堂皇;他喜歡玩彈弓,就經常在高臺上樂此不疲地射人,看那些人驚慌失措四處躲避……

荒淫玩鬧之外,姬夷皋還動輒殺人。有一次,他的廚子為他煮熊掌,沒煮熟,就被他殺了。殺了還不算完,他又讓人把屍體裝到大簸箕裡面,命幾個婦人抬著,堂而皇之穿過朝堂,似乎有意示威。不巧,此時趙盾和士會正好從宮裡出來,看見簸箕裡露出一隻手,不由大驚,走近一看,居然是死屍。趙盾見狀欲入宮進諫,被士會攔下:你是執政,若你的進諫他都不聽,還有誰能再去進諫呢?還是我去吧。

面對士會苦口婆心的進諫,姬夷皋表現得很誠懇:我錯了,我一定改。當然,他只是隨口一說。士會一走,姬夷皋就把自己剛說過的話忘了。一切照舊,該玩的繼續玩,該鬧的繼續鬧,想殺的大約也不會心慈手軟。趙盾憂心忡忡,又屢次進諫,言辭愈發懇切、激烈,終於令姬夷皋難以忍受,決定殺了趙盾。

姬夷皋自然是討厭趙盾的,但如果僅僅因為這個原因就要殺趙盾,似乎說不過去。他下定決心必殺趙盾,其中另有深層原因——他怕趙盾。他的母親穆嬴必定曾向他講述西元前621年的那段往事,告訴他,他是如何差點被趙盾廢掉,又是如何費盡周折才登上君位的……這頑劣的少年想必明白,自己的位子並不穩固,以趙盾的勢力,隨時都有可能再行廢立之事。

他對趙盾的恐懼,難以滌除,除非趙盾死了。

西元前607年夏,某日黎明時分,刺客鉏麑(音除尼)受了姬夷皋指派,悄悄出現在趙盾府第門前。這刺客的最後一天在驚訝中開始——從大門到寢門,直至大堂,門皆洞開,無人看守。遲疑片刻,他悄悄進去了,也無人阻攔。他透過窗戶向大堂內窺視,只見趙盾正朝服朝冠端坐於燈下。顯然,趙盾要去上朝,但起床太早了,就坐下來閉目小睡,等候天亮。這一幕情景令鉏麑左右為難,在殺與不殺之間,一時拿不定主意。良久,他一聲歎息:為國事如此勤勉,實乃民之主也;殺民之主,有罪;違背君主之命,同樣有罪;既然二者必有其一,我不如一死。說完,鉏麑一頭撞向庭院中的槐樹,死了。

這個細節雖然被《春秋左氏傳》詳加記載,但卻疑點重重,既然它不能解釋何以鉏麑的自言自語能為旁人所知,那麼這一細節就有顯而易見的虛構成分——鉏麑肯定是去行刺了,但他未必會說出那段極力讚美趙盾的話。

刺殺趙盾的計畫戲劇性地落空之後,姬夷皋與趙盾的衝突隨之成為公開的秘密。

形勢驟然緊張起來。姬夷皋想盡一切辦法要置趙盾於死地,而趙盾也愈加警惕。

是年九月,姬夷皋邀請趙盾前往宮中飲酒,暗中埋伏甲士,伺機殺之。宴席進行中,趙盾車右提彌明察覺到了危險,不顧禮節,一把將趙盾拉了出來。姬夷皋見趙盾要逃,一聲口哨,引出猛犬直撲趙盾。提彌明搏殺猛犬,護著趙盾且戰且退,最終趙盾成功脫身,而提彌明慘死宮中。

“夏日之日”趙盾迎來了人生中最慘澹的時刻,他開始逃亡。通向南方的道路從未顯得如此坎坷與危險,趙盾內心或許浮現出一絲絕望。然而,趙盾未及出境,其族弟趙穿就襲殺姬夷皋於桃園,然後派兵將趙盾接了回來。趙盾復位,遣趙穿赴洛邑迎立晉襄公姬歡之弟姬黑臀,是為晉成公。

山西絳縣,當地人說,晉靈公的墓就在這一帶

事後,晉國太史董狐書曰“趙盾弑其君”,並展示於朝堂之上。趙盾不滿,回擊董狐:弑君者是趙穿,我無罪。董狐答道:你是正卿,逃亡而不出境,返國而不誅暴亂,弑君者不是你是誰?

古人認為,逃亡之臣一出國境,則君臣之義斷絕,自然也就沒了討伐弑君者的義務。

多年之後,孔子讀史至此,連連歎息:董狐是良史啊,不隱匿趙盾之罪;趙盾也是良大夫,因法度而蒙受惡名,真可惜,他要是再走幾步,出了國境就好了。

趙盾此後又專恃國政數年,並成功地在晉國實行了一項重大改革,即設置公族。當年晉獻公姬詭諸在位時,已將晉國公族屠殺淨盡。但此番趙盾要重設的公族,卻和此前的公族不同——以諸位國卿的兒子為公族,也就是說,公族幾乎都是異姓。有了公族這頂帽子,晉國國卿的勢力遂日漸擴大,而公室愈發無力,終在百餘年後釀成巨變。

(待續。文圖原創,盜用必究)

山東臨淄,東周時代的殉馬坑

西元前609年是一個不祥的年份,此年喪君的國家,除了齊國,還有魯國和秦國。秦康公嬴罃屬於正常死亡,其子秦共公嬴稻也是正常即位,波瀾不驚。然而魯文公姬興之死,以及隨後的新君即位過程,卻與齊國頗有幾分相似,若叔服果真有預測未來的神通,當把魯國的事情一併列入。

魯國之亂,無甚新鮮,照例又是奪權的老把戲。

魯文公姬興有兩個妃子,其中元妃齊姜出於齊國,生有兩個兒子,姬惡與姬視;次妃敬嬴,不知母國何處,育有一子,名為姬倭。

一眾妻妾之中,總是年輕者得寵,而得寵者又總會更進一步,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未來的國君。如此情節,似乎是所有後宮故事的固定套路。敬嬴得了魯文公姬興的寵愛,果然多了一份心思,她暗中與公子遂(東門氏,字襄仲,故人稱“東門襄仲”)密切往來,並將兒子姬倭託付給公子遂。不知這對男女有何勾當,但公子遂顯然對敬嬴所托十分上心。這一段情節,不由得使人想起當年晉國的驪姬與優施,只不過優施地位低下,而公子遂身為魯國執政,位高權重。

西元前609年二月二十三日,魯文公姬興蹊蹺地死于宮中高臺之下,齊姜之子姬惡理所當然成為繼承君位者。然而,姬惡未及正式即位,公子遂已經暗中發力,意欲廢黜姬惡,另立敬嬴之子姬倭。只是此事不得人心,反對之聲不絕於耳,公子遂便轉換思路,向齊惠公薑元請求支持。按照常理,姬惡是齊國的外甥,姜元應該支持姬惡,但此時薑元剛剛登上君位,有心與魯國修好,便答應了公子遂。薑元的做法毫無情義可言,他看重的只有實際的利益——若自己支持了不當立之人,那麼此人上位後,必然加倍感恩。

是年十月,公子遂悍然殺掉姬惡與姬視兩兄弟,立姬倭為君,是為魯宣公。而後,公子遂又誅殺反對者叔彭生(叔牙之孫,為叔仲氏),埋其屍于馬糞之中。

痛失兩個兒子的齊姜,傷心欲絕地回了齊國,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離開魯都曲阜時,這絕望的女人在街市上大放悲聲:天啊,東門襄仲殺嫡立庶,無道啊!

魯人為之淚下,憫稱其為哀薑。

齊薑淒厲的哭聲,為即將到來的魯宣公時代塗上了一層陰暗的氣息。公子遂殺嫡立庶,雖然獲得成功,並在此後多年獨攬國政,但公室的聲望卻一落千丈,再也無法收拾,東門氏也將被崛起的三桓取而代之。這是魯國歷史上的一大轉折,從此之後,公室卑而三桓強的局面將成為魯國政治的常態,直至春秋結束。

宋國之亂髮生在西元前611年十一月。宋昭公子杵臼終於沒能逃脫他那位祖母宋襄夫人的算計,在做了九年國君之後,一命嗚呼。

子杵臼的橫死,既是他本人施政暴虐、多行不義的後果,也是宋襄夫人與宋公子子鮑聯手設下的圈套。

子鮑是子杵臼同父異母的弟弟,一個心懷異志的美男子。宋襄夫人雖然年歲已高,但春心未泯,對這個孫子輩的年輕人垂涎不已。奈何落花流水,有情無意,年輕力壯的子鮑終究對老婦人沒什麼興趣,多次拒絕了宋襄夫人的美意。好事做不成,宋襄夫人對子鮑的好感卻始終如一,她撇開男女之事,轉而幫助子鮑完成那個龐大的計畫。

子鮑的計畫與齊公子姜商人的計畫可謂異曲同工。

多年來,子鮑刻意展現給國人的始終是一副彬彬有禮、樂善好施的形象。宋國發生饑荒之年,子鮑拿出自己的所有糧食施捨國人,宋都商丘城中,凡年滿七十歲者,子鮑盡數饋送食物,還不時加贈珍饈美味。對國人如此,對自己的親族,子鮑同樣不遺餘力,宋桓公子禦說的子孫全都得到了子鮑的饋贈和周濟。此外,子鮑也像姜商人一樣,極力延攬人才,拉攏權貴,頻繁出入於六卿之門,稍有才能者,也即態度恭敬地前往拜訪。

一系列周密安排之後,子鮑的龐大計畫已經接近尾聲,他成功地收穫了宋國的民心,將宋昭公子杵臼置於日益孤立的境地。而宋襄夫人的鼎力相助和公開支持,事實上已使宋國人明白,子鮑成為國君的日子不遠了。

子杵臼也感覺到了這一點,但這遲來的預感起不到任何作用,一切為時已晚。

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子杵臼收到了宋襄夫人的邀請,讓他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到孟諸田獵。子杵臼知道,老婦人要下手了,而自己此時已無能力與之對抗。結局明朗之後,子杵臼反倒不再恐懼,他令人收拾好宮中的珍奇寶物,全部賜給左右侍從,讓他們趕緊離開,各自逃命。司城蕩意諸勸他逃亡到別的國家,子杵臼拒絕了,他說:我現在眾叛親離,哪位諸侯肯接納我?況且,讓一個做過國君的人去別國做臣子,那還真不如死了。

西元前619年宋襄夫人第一次發動兵變時,蕩意諸曾逃往魯國,三年後返國復位。在此期間,無論宋國局勢如何變化,他始終對子杵臼忠心耿耿。甚至當子杵臼散盡珍寶,只求一死,而宋襄夫人又專門派人警告蕩意諸離開子杵臼的時候,蕩意諸依然故我。他回復老婦人說:君有難而臣逃之,有何面目事奉後君?

他決意一死。

西元前61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宋昭公子杵臼如約前往孟諸,半道上,宋襄夫人派人殺了他。蕩意諸也如願而死。

子鮑即位,是為宋文公。

像齊懿公姜商人一樣,子鮑弑君自立,也招來了霸主晉國的討伐。西元前610年春,在趙盾的倡議下,晉大夫荀林父聯合衛、陳、鄭諸國之兵,伐宋,責其弑君之罪。也像姜商人的做法一樣,子鮑厚賂晉國之後,聯軍也即撤兵還國。

連續兩次討伐,又連續兩次取賂而還,晉國由此聲威大減,諸侯頓生離心。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鄭國背晉,主動歸附了楚國。已經恢復元氣的楚國則以此為契機,再次向晉國發起了挑戰。

河南荊紫關,地處豫、鄂、陝交界地帶

西元前608年秋,楚莊王親率楚、鄭聯軍,伐陳,侵宋。趙盾聞報,率軍南下,伐鄭以救陳、宋。楚大夫蔿賈救鄭,與晉軍相遇于北林(鄭地,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東南)。結果晉人不敢戰,撤軍而還。

第二年二月,鄭國受楚命伐宋,於大棘(宋地,在今河南省睢縣南)擊潰宋師,生擒宋司馬華元。這場戰役,宋軍損失慘重,但究其原因,並非鄭國軍隊多麼厲害,而是宋軍自身出了問題,其中兩個細節可為說明。

第一個細節是在戰前,元帥華元殺羊犒軍,他的禦者羊斟(亦稱羊羹)沒能吃上羊肉,心中頗有怨恨。戰鬥開始後,羊斟告訴華元:殺羊時你做主,打仗時我做主。華元還沒反應過來,羊斟已經揚鞭策馬,不管不顧地將戰車沖入了鄭軍陣中,宋軍是以大敗。後世之書《淮南子》中曾有一句名言,“魯酒薄而邯鄲圍,羊羹不斟而宋國危”,嘲諷羊斟因個人小恨而置國家於危難之中。

另一個細節雖無關全域,但也很有名。兩軍開戰後,宋人狂狡與一個鄭國士兵交戰,那人不是狂狡對手,逃跑時掉到了井裡,狂狡倒持戟,把那人拉了出來。鄭國士兵沒有感激狂狡的心思,出井後立即捉了狂狡。《春秋左氏傳》把這件小事莊重地記載下來,並借“君子”之口評價道:戰爭的目的就是殺死敵人,狂狡不懂這一點,活該被人捉住。狂狡不是不懂,他只是像當年的宋襄公子滋甫一樣,死守著那一套古禮: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可惜,那樣的理想國從來不曾出現,守古禮者早已成為被譏諷的對象。

大棘戰後數日,華元逃歸宋國,見到羊斟,不由嘲諷道:你的馬可真行啊。羊斟也不回避,隨口應道:不關馬的事,是我想那麼幹的。羊斟雖然表現得很有骨氣,終究心中有愧,不久便逃亡到了魯國。

大棘之役,晉國沒能幫上宋國的忙,因為晉國面對的麻煩很多,除了應付楚國,還要提防西方的秦國。

自西元前615年河曲戰後,秦、晉之間一直沒有大的衝突,但秦國與楚國的聯手卻讓晉國憂心忡忡。所以在西元前608年,即秦共公嬴稻元年,趙盾打算乘秦國換了新君之機,與秦國達成和解。

兩國修好的方式很多,趙盾偏偏採納了同族子弟趙穿的愚蠢建議:晉國出兵攻打秦的屬國崇國(其地不詳,約在今陝西東部),待秦國趕來救援時,晉國就可以乘機與秦講和。也就是說,攻打崇國只是一個幌子。但秦人顯然不這麼認為,在秦共公嬴稻看來,伐崇就等於侵秦。此年冬天,趙穿率軍伐崇,秦軍隨即前往救援,並且斷然拒絕了晉國的請和。

舊仇未去,又添新恨。西元前607年春,即鄭、宋兩國大棘戰後不久,秦軍伐晉,圍焦(晉邑,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西),開始了新一輪報復行動。趙盾率軍救焦,趕走秦軍之後,順勢東向,會合宋、衛、陳諸國之兵,襲擊鄭國,以報復鄭國侵宋的大棘之役。楚大夫鬥椒(字子越,若敖氏)率軍入鄭,嚴陣以待晉軍。趙盾又不敢戰,找了個藉口撤軍還國。

趙盾的心思不在國外,此時此刻,令他煩躁不安的,是晉靈公姬夷皋,那幼年即位的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他想殺了趙盾。

趙盾墓表

姬夷皋為何要殺趙盾?

表面看來,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姬夷皋討厭趙盾,因為趙盾總是阻止他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年幼登位的少年國君生性頑劣,最熱衷的事情就是享樂玩鬧。他喜歡華屋美舍,於是在國中收取重稅,把宮殿裝飾得雕樑畫棟、富麗堂皇;他喜歡玩彈弓,就經常在高臺上樂此不疲地射人,看那些人驚慌失措四處躲避……

荒淫玩鬧之外,姬夷皋還動輒殺人。有一次,他的廚子為他煮熊掌,沒煮熟,就被他殺了。殺了還不算完,他又讓人把屍體裝到大簸箕裡面,命幾個婦人抬著,堂而皇之穿過朝堂,似乎有意示威。不巧,此時趙盾和士會正好從宮裡出來,看見簸箕裡露出一隻手,不由大驚,走近一看,居然是死屍。趙盾見狀欲入宮進諫,被士會攔下:你是執政,若你的進諫他都不聽,還有誰能再去進諫呢?還是我去吧。

面對士會苦口婆心的進諫,姬夷皋表現得很誠懇:我錯了,我一定改。當然,他只是隨口一說。士會一走,姬夷皋就把自己剛說過的話忘了。一切照舊,該玩的繼續玩,該鬧的繼續鬧,想殺的大約也不會心慈手軟。趙盾憂心忡忡,又屢次進諫,言辭愈發懇切、激烈,終於令姬夷皋難以忍受,決定殺了趙盾。

姬夷皋自然是討厭趙盾的,但如果僅僅因為這個原因就要殺趙盾,似乎說不過去。他下定決心必殺趙盾,其中另有深層原因——他怕趙盾。他的母親穆嬴必定曾向他講述西元前621年的那段往事,告訴他,他是如何差點被趙盾廢掉,又是如何費盡周折才登上君位的……這頑劣的少年想必明白,自己的位子並不穩固,以趙盾的勢力,隨時都有可能再行廢立之事。

他對趙盾的恐懼,難以滌除,除非趙盾死了。

西元前607年夏,某日黎明時分,刺客鉏麑(音除尼)受了姬夷皋指派,悄悄出現在趙盾府第門前。這刺客的最後一天在驚訝中開始——從大門到寢門,直至大堂,門皆洞開,無人看守。遲疑片刻,他悄悄進去了,也無人阻攔。他透過窗戶向大堂內窺視,只見趙盾正朝服朝冠端坐於燈下。顯然,趙盾要去上朝,但起床太早了,就坐下來閉目小睡,等候天亮。這一幕情景令鉏麑左右為難,在殺與不殺之間,一時拿不定主意。良久,他一聲歎息:為國事如此勤勉,實乃民之主也;殺民之主,有罪;違背君主之命,同樣有罪;既然二者必有其一,我不如一死。說完,鉏麑一頭撞向庭院中的槐樹,死了。

這個細節雖然被《春秋左氏傳》詳加記載,但卻疑點重重,既然它不能解釋何以鉏麑的自言自語能為旁人所知,那麼這一細節就有顯而易見的虛構成分——鉏麑肯定是去行刺了,但他未必會說出那段極力讚美趙盾的話。

刺殺趙盾的計畫戲劇性地落空之後,姬夷皋與趙盾的衝突隨之成為公開的秘密。

形勢驟然緊張起來。姬夷皋想盡一切辦法要置趙盾於死地,而趙盾也愈加警惕。

是年九月,姬夷皋邀請趙盾前往宮中飲酒,暗中埋伏甲士,伺機殺之。宴席進行中,趙盾車右提彌明察覺到了危險,不顧禮節,一把將趙盾拉了出來。姬夷皋見趙盾要逃,一聲口哨,引出猛犬直撲趙盾。提彌明搏殺猛犬,護著趙盾且戰且退,最終趙盾成功脫身,而提彌明慘死宮中。

“夏日之日”趙盾迎來了人生中最慘澹的時刻,他開始逃亡。通向南方的道路從未顯得如此坎坷與危險,趙盾內心或許浮現出一絲絕望。然而,趙盾未及出境,其族弟趙穿就襲殺姬夷皋於桃園,然後派兵將趙盾接了回來。趙盾復位,遣趙穿赴洛邑迎立晉襄公姬歡之弟姬黑臀,是為晉成公。

山西絳縣,當地人說,晉靈公的墓就在這一帶

事後,晉國太史董狐書曰“趙盾弑其君”,並展示於朝堂之上。趙盾不滿,回擊董狐:弑君者是趙穿,我無罪。董狐答道:你是正卿,逃亡而不出境,返國而不誅暴亂,弑君者不是你是誰?

古人認為,逃亡之臣一出國境,則君臣之義斷絕,自然也就沒了討伐弑君者的義務。

多年之後,孔子讀史至此,連連歎息:董狐是良史啊,不隱匿趙盾之罪;趙盾也是良大夫,因法度而蒙受惡名,真可惜,他要是再走幾步,出了國境就好了。

趙盾此後又專恃國政數年,並成功地在晉國實行了一項重大改革,即設置公族。當年晉獻公姬詭諸在位時,已將晉國公族屠殺淨盡。但此番趙盾要重設的公族,卻和此前的公族不同——以諸位國卿的兒子為公族,也就是說,公族幾乎都是異姓。有了公族這頂帽子,晉國國卿的勢力遂日漸擴大,而公室愈發無力,終在百餘年後釀成巨變。

(待續。文圖原創,盜用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