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六大“絞肉機”戰役:中國的這一場,直接拖垮日本內閣

歷史上有一個名詞, 叫做“凡爾登絞肉機”, 用以形容一戰中著名的凡爾登戰役的慘烈程度。 這場戰役中, 英法聯軍和德軍雙方均投入大量兵力, 甚至還使用了光氣等生化武器, 可謂是為了勝利不擇手段。 戰役帶來了巨大傷亡, 上方死傷相加超過百萬, 這樣的結果震驚了世界。 二戰中也不乏能被形容為“絞肉機”的戰場,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戰役。

6.貝裡琉島戰役

受限於太平洋各個戰役的戰場, 美日之間的陸戰規模不可能像蘇德戰場那樣龐大。 然而正是因為受到地形限制, 美軍和日軍間的爭奪變得更加激烈。 1944年9月15日, 美軍對貝裡琉島發起進攻。 貝裡琉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珊瑚島, 美軍卻出動了大規模的艦隊。 在首輪登陸戰中, 美軍就損失了60艘登陸艦;第一天,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傷亡達到1100人。

成功登陸後, 日軍依靠複雜地形和遍佈島上各處的工事與美軍展開消耗戰。

戰役最緊張時, 縱使美軍狂轟濫炸, 日均推進距離還不到1米。 1944年10月初, 第1師因為巨大的戰鬥減員不得不被第81步兵師替換。 直到1944年11月27日, 日軍最後一輪“萬歲衝鋒”結束時, 第81步兵師也死傷慘重, 其中第1團的死亡率達到了可怕的70%。 貝裡琉島戰役並不比瓜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更加聞名, 然而其慘烈程度, 堪稱太平洋戰爭的一個代表。

5.勒熱夫突出部戰役

二戰中大規模戰役有很多, 慘烈的戰役也不少, 但真正直接被稱為“絞肉機”的只有這一場——勒熱夫突出部戰役。 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光芒的掩蓋, 加上蘇聯方面對其隱瞞, 勒熱夫突出部戰役並不多麼有名。 但實際上, 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 朱可夫是將這場戰役當成二戰轉捩點來打的。

勒熱夫突出部戰役是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的一部分, 在“火星行動”的指示下, 蘇軍兩個方面軍共計190萬人對德軍第9集團軍發動猛烈進攻。 在蘇軍不計傷亡的攻勢下, 德軍防線一度被突破。 然而在德軍頑強抵抗以及援兵及時趕到的情況下,

突入防線的蘇軍反而陷入包圍, 出了一部分得以突圍, 剩餘的蘇軍部隊慘遭殲滅。 勒熱夫突出部成就了德軍防禦大師莫德爾, 蘇軍以慘敗收場。

4.長沙會戰

一直有很多人質疑長沙會戰的歷史地位, 但筆者希望能為這場偉大的戰爭正名。

早在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前, 日軍高層有一部分人就擔心日軍會陷入中國這個大國的戰爭泥潭中。 然而初期的一系列勝利, 讓日本人忘乎所以。 1938年11月, 日軍已攻陷湖南北部, 隨後, 勢頭兇猛的日軍又將攻勢指向湖南首府長沙,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 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是一場長達5年的戰爭。

長沙會戰共有4次大戰役, 日軍共投入兵力66萬人次, 中國軍隊則超過100萬人次。 前兩次會戰, 中國軍隊損失更大, 卻多次破滅日軍的戰略企圖, 雙方均稱自己獲得勝利。 第三次長沙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完勝告終, 第四次長沙會戰中, 日軍以絕對優勢兵力發動猛攻, 中國軍隊被迫撤退。 有人將長沙比作“東方斯大林格勒”, 這座城市在戰爭中遭受了徹底的毀滅。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長沙久攻不下,加上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東條英機被迫下臺,內閣也隨之解散。

3.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已開始佔據戰略主動。為了扭轉局勢,德軍希望通過一場規模足夠大的戰役,對蘇軍造成大規模殺傷,從而重奪戰略優勢。此役,雙方共集結兵力約200萬,坦克上萬輛。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傑出將領羅科索夫斯基僅憑藉一名德軍戰俘“德軍即將展開進攻”這樣的話,便準確地判斷出德軍的進攻點,從而為蘇軍贏得了開火的先機。此役,蘇軍損失80萬人、坦克6000輛、飛機1600架;德軍損失50萬人、坦克1500輛、飛機1000架,以一場慘勝墊底了衛國戰爭的勝局。

2.莫斯科會戰

沒有人能夠想到,1941年蘇聯這個巨人倒下後,歷史會向何種方向發展。論慘烈,莫斯科戰役恐怕不如斯大林格勒戰役,但要說悲壯,恐怕二戰史上沒有一場能出其右了。1941年9月底,規模龐大的德軍精銳抵達莫斯科遠郊。因為戰爭前期慘重的損失,蘇軍主力幾乎損失殆盡,守衛莫斯科的兵力有限,蘇聯首都局勢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最高領袖史達林不但放棄撤退,決定同莫斯科共存亡,還堅持要延續紅場閱兵這一光榮傳統。閱兵時,荷槍實彈的坦克和士兵,剛過主席臺就要奔赴前線。為了拱衛首都、維護國家尊嚴和獨立、保衛最高領導人,在德軍發動進攻時,蘇軍拼死抵抗,飛行員甚至直接開飛機向德軍戰機衝撞。最終,蘇軍付出了巨大傷亡(具體數字不明,估計在70萬~130萬之間),成功守衛首都;而德軍付出了傷亡58萬人的代價,攻下莫斯科的戰略企圖就此磨滅。

1.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規模、慘烈程度與在歷史上的地位,想必不用多做贅述。任何一份二戰各大戰役排名的榜單,十有八九都會將其列為榜首。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2日,蘇軍同德軍在重要的戰略據點斯大林格勒拼得你死我活。戰役期間,德軍方面多次試圖宣稱自己已經佔領該城,然而即使失去市中心,蘇軍仍然在頑強抵抗。

據說戰役最激烈時,市內的工廠一半被德軍佔領,蘇軍控制的另一半仍然在生產坦克;坦克下線後,直接就對著德軍開炮。蘇軍為了這場戰役可謂是調來了全國可用的資源,每天早晨投入一個新的整編師,到了晚上,這個師可能就打空了。這樣慘烈的交戰必然帶來慘重的傷亡,此役蘇軍傷亡約113萬人,德軍則損失接近150萬人。蘇軍用巨大的代價換得一場至關重要的艱難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

這座城市在戰爭中遭受了徹底的毀滅。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長沙久攻不下,加上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東條英機被迫下臺,內閣也隨之解散。

3.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已開始佔據戰略主動。為了扭轉局勢,德軍希望通過一場規模足夠大的戰役,對蘇軍造成大規模殺傷,從而重奪戰略優勢。此役,雙方共集結兵力約200萬,坦克上萬輛。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傑出將領羅科索夫斯基僅憑藉一名德軍戰俘“德軍即將展開進攻”這樣的話,便準確地判斷出德軍的進攻點,從而為蘇軍贏得了開火的先機。此役,蘇軍損失80萬人、坦克6000輛、飛機1600架;德軍損失50萬人、坦克1500輛、飛機1000架,以一場慘勝墊底了衛國戰爭的勝局。

2.莫斯科會戰

沒有人能夠想到,1941年蘇聯這個巨人倒下後,歷史會向何種方向發展。論慘烈,莫斯科戰役恐怕不如斯大林格勒戰役,但要說悲壯,恐怕二戰史上沒有一場能出其右了。1941年9月底,規模龐大的德軍精銳抵達莫斯科遠郊。因為戰爭前期慘重的損失,蘇軍主力幾乎損失殆盡,守衛莫斯科的兵力有限,蘇聯首都局勢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最高領袖史達林不但放棄撤退,決定同莫斯科共存亡,還堅持要延續紅場閱兵這一光榮傳統。閱兵時,荷槍實彈的坦克和士兵,剛過主席臺就要奔赴前線。為了拱衛首都、維護國家尊嚴和獨立、保衛最高領導人,在德軍發動進攻時,蘇軍拼死抵抗,飛行員甚至直接開飛機向德軍戰機衝撞。最終,蘇軍付出了巨大傷亡(具體數字不明,估計在70萬~130萬之間),成功守衛首都;而德軍付出了傷亡58萬人的代價,攻下莫斯科的戰略企圖就此磨滅。

1.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規模、慘烈程度與在歷史上的地位,想必不用多做贅述。任何一份二戰各大戰役排名的榜單,十有八九都會將其列為榜首。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2日,蘇軍同德軍在重要的戰略據點斯大林格勒拼得你死我活。戰役期間,德軍方面多次試圖宣稱自己已經佔領該城,然而即使失去市中心,蘇軍仍然在頑強抵抗。

據說戰役最激烈時,市內的工廠一半被德軍佔領,蘇軍控制的另一半仍然在生產坦克;坦克下線後,直接就對著德軍開炮。蘇軍為了這場戰役可謂是調來了全國可用的資源,每天早晨投入一個新的整編師,到了晚上,這個師可能就打空了。這樣慘烈的交戰必然帶來慘重的傷亡,此役蘇軍傷亡約113萬人,德軍則損失接近150萬人。蘇軍用巨大的代價換得一場至關重要的艱難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