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紫禁城正陽門上的錯別字 背後究竟有什麼傳說?

正陽門, 也被稱為前門、前門樓子, 是老北京城最高的建築, 樓高33米, 通高42米, 比天安門還要高8.7米。 明清兩朝, 每逢皇帝祭天、演耕, 正陽門都會開啟, 龍車從此經過。 作為京城九門之首的正陽門, 關於它的傳說有很多, 但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就是門匾上的“門”字了, 去過北京的人可能有些朋友會發現正陽門上的“門”字不帶鉤, 而是直直的一豎。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相傳, 這正陽門上的“門”字不帶鉤, 與明朝弘治年間發生的一件大事有關。 那是在明弘治六年(1493年)的夏天, 當時旱災蔓延, 蝗蟲成災, 折磨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就連北京城的周圍也在鬧蝗災, 鬧的人心惶惶。 孝宗皇帝看到這種情況, 就想出宮去查看一番。 不想孝宗皇帝一行人剛走出正陽門外, 就看到飛來黑壓壓的一大片蝗蟲, 大臣們趕緊護駕, 連哄帶勸地把孝宗皇帝往門洞里拉。

就這樣孝宗皇帝在拉拉扯扯中被一群蝗蟲“趕”回了皇宮。 說是體察民情結果卻被蝗蟲給“趕”了回來, 孝宗皇帝感覺自己顏面掃地, 心裡非常不高興。 但是, 他沒有把責任歸於自己的膽怯, 反而怪起了城門來。 他對大臣們說:“朕本來一門心思的要出城門的, 但是就在要出城門時,

被一個鉤子給鉤住了衣服, 使朕沒有出的城去。 ”大臣們不明白皇帝說的什麼意思, 沒人敢搭腔。 孝宗皇帝接著說:“朕想了半天, 才想出道道來。 就是因為城樓門匾上的“門”字的鉤, 這一鉤太不祥了。 門嘛!就應該暢通無阻, 怎麼能有鉤子搭衣絆腳呢?”

大臣們聽了, 這才明白了孝宗皇帝的意思, 趕緊點頭稱是。 見大臣們理解了自己的意思, 孝宗皇帝隨機下旨, 命人重寫正陽門門匾上的字, 並把“門”字上的鉤去掉。 從那以後, 正陽門上的“門”字便沒有鉤了, 一直流傳至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