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體內缺它,會越來越笨,再不看就晚

據資料顯示我國兒童約有60%都存在缺鋅狀況。 正處於成長發育期的孩子鋅攝入量不足, 會直接影響到身體及智力發育。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缺鋅?缺鋅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補充呢?今天就為媽媽們普及下相關知識吧!

缺鋅的原因有哪些

1、飲食不均衡, 攝入量不足

相較肉, 蛋奶等動物性食物來說, 穀類等植物性食物含鋅量較少, 故素食者易缺鋅。 孕媽媽與乳母需鋅亦較多, 如攝入不足, 可致母親與胎兒缺鋅;全胃腸道外營養如果沒有加鋅或者加鋅不足, 可致嚴重缺鋅;感染、發熱時, 鋅需要量增加;食欲下降, 入量減少, 易致缺鋅。

2、吸收不良

各種原因所致腹瀉, 皆可減少鋅的吸收, 尤以慢性腹瀉, 如吸收不良綜合征, 脂肪瀉, 膆腺囊性纖維性變等。 穀類食物中含植酸鹽與粗纖維多, 妨礙鋅的吸收。 同時, 如果平時經常吃精細食物, 也將消耗鋅元素。

3、鋅丟失過多

反復失血、溶血、外傷、燒傷皆可使大量鋅隨體液丟失;肝硬變、慢性尿毒癥等因低白蛋白血症所致高鋅尿症,

一些藥物如長期應用金屬螯合劑(如青黴胺等)及反復靜脈滴注穀近酸鹽, 與鋅結合自尿排出, 皆可致鋅缺乏。

4、遺傳缺陷

如腸病性肢端皮炎為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因小腸吸收鋅的機能缺陷, 致體內含鋅量減少, 血漿(清)鋅, 紅細胞鋅, 肌肉鋅發鋅及尿鋅等皆降低, 有肢端皮膚損害, 頑固性腹瀉, 禿髮及生長發育障礙, 免疫力降低而易患感染。

哪些症狀提示孩子缺鋅

1、食欲減退、挑食、厭食、拒食, 大點的孩子還是還會表示沒有饑餓感。

2、異食癖, 愛亂吃奇奇怪怪的東西, 比如咬指甲、啃玩具、吃頭髮、紙屑、泥土等等。

3、生長發育遲緩, 身高比同齡組的低3—6釐米, 體重輕2—3公斤。

4、免疫力低下, 經常感冒發燒, 反復呼吸道感染。

5、多動、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

6、皮膚毛髮異常:皮膚易感染化膿, 寶寶身上易長濕疹、皮疹、皰疹;頭髮稀黃、缺乏光澤、指甲不光滑, 指甲出現白斑, 手指長倒刺, 燙傷創面不易癒合等。

7、免疫功能異常:出現外傷時, 傷口不容易癒合, 容易患皮炎、頑固性濕疹等, 口腔潰瘍反復發作。

如何給寶寶補鋅

在給寶寶補鋅前, 不能光看症狀, 要明確是否缺鋅, 最明智的做法是到醫院做個血鋅化驗, 聽從醫生的診斷。 補鋅可不能亂補!對於不缺鋅的人來說, 額外補充鋅有可能造成體內鋅過量, 從而引發代謝紊亂, 甚至對大腦造成損害, 導致記憶力下降。 此外, 體內鋅含量過高, 可能會抑制機體對鐵和銅的吸收, 並引起缺鐵性貧血。 而且專家建議, 缺鋅不嚴重時, 藥補不如食補。 那麼, 到底怎麼補才正確呢?

1、根據寶寶年齡來補鋅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鋅的日需量為:初生—6個月嬰兒3毫克;7-12個月嬰兒5毫克;1-3歲幼兒10毫克;孕媽媽20毫克;乳母20毫克;正常成人10-15毫克。

2、嬰兒補鋅靠母乳

母乳中鋅的吸收率高, 可達62%。 尤其是初乳含鋅量高, 平均濃度為血清鋅的4─7倍。

3、斷奶後, 輔加富鋅食品

如牛肉、羊肉、豬瘦肉、動物肝、花生、黃豆、胡蘿蔔、牡蠣等。 據測定, 動物性食物的含鋅量高於植物性食物, 且動物蛋白質分解後所產生的氨基酸能促進鋅的吸收, 吸收率一般在50%左右;而植物性食物所含鋅, 可與植物酸和纖維素結合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從而妨礙人體吸收, 吸收率僅20%左右。

寶寶添加輔食後, 可以開始添加容易吸收的富鋅輔食:瘦肉末、蛋黃、魚泥、動物肝、牡蠣、花生米粉、核桃仁粉等。

4、兒童補鋅靠均衡膳食

5歲以上的兒童, 完全可以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鋅元素。 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注重飲食結構合理平衡,粗細雜糧混合搭配。這樣孩子一般是不會缺鋅的。

平時還應注意不要讓孩子吃過多的白糖和甜食,以免影響鋅的吸收。絕不可把鋅類藥物當成萬能的“營養滋補品”,長期應用。

5、藥物補鋅慎而又慎

很多媽媽會選擇藥物給寶寶補鋅,覺得見效快.但是這裡必須提醒媽媽們,必須經過醫院檢查,確診為明顯缺鋅的寶寶,方可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硫酸鋅糖漿或葡萄糖酸鋅等製劑。

一般用藥限定時間,不可超過2—4個月,複查正常後應及時停藥。鋅的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距甚小,使用不當,很容導致過量,誘發缺鐵、缺銅、貧血等一系列病症。

注意:為了有利於吸收,口服鋅劑最好在飯前1至2小時。服鋅同時應增加蛋白質攝入及治療缺鐵性貧血,可使鋅缺乏改善更快。

補鋅和補鈣是否可同時進行

專家指出,補鈣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只要不偏食,且日常飲食營養均衡,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鋅。

但對於生長發育快的嬰幼兒,鈣、鐵、鋅的需要量增加,於是很多家長圖方便把鈣鋅放在一起補。然而鈣和鋅的吸收原理很相似,同時補充容易使兩者“競爭”,互相受到制約。因此,這兩種微量元素最好分開補。

在補鋅時,除了要和鈣製劑分開外,也要和富含鈣的牛奶和蝦皮等分開。補充這兩種微量元素的順序最好是“先鋅後鈣”,白天補鋅,晚上補鈣,吸收效果更好。

夏季出汗多,要適當補鋅

人體中多種微量元素都通過汗液排泄,鋅便是其中之一。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鋅的需求量比較大,大量出汗會使鋅丟失過多,尤其是夏天。多汗兒童的缺鋅發病率明顯高於正常兒童。

10歲以下的兒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應攝入1毫克的鋅。兒童在正常飲食和沒有疾病的情況下,每天從膳食中攝取的鋅基本能達到這一標準。多汗的兒童,可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瘦肉、魚蝦及動物內臟等。

補充含鋅豐富的食物

1、母乳是很很好的補鋅食物

母乳中含有促進嬰兒生長發育的鋅,尤其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鋅。人工餵養的孩子則需要按時添加輔助食品,同時注意補充含鋅豐富的食品。

2、適量攝入含鋅豐富的食物

含鋅最高的食物為貝類如牡蠣、生蠔、扇貝、花蛤等;接著是肉類,如牛肉、羊肉、豬瘦肉等;此外,蛋黃、花生、胡蘿蔔中也都含有豐富的鋅。

動物內臟、蛋類、堅果類、食用菌、瘦肉類、豆類、魚類等均含有豐富的鋅;綠色蔬菜也含有豐富的鋅,其中芹菜含鋅量較豐富。

3、食物過度加工,會使鋅遭受破壞

烹調食物時要控制好火候,以減少鋅的流失。食物中的鐵、鈣、磷、銅等成分容易在高溫烹煮而被破壞。

內容來源於我是個媽媽,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注重飲食結構合理平衡,粗細雜糧混合搭配。這樣孩子一般是不會缺鋅的。

平時還應注意不要讓孩子吃過多的白糖和甜食,以免影響鋅的吸收。絕不可把鋅類藥物當成萬能的“營養滋補品”,長期應用。

5、藥物補鋅慎而又慎

很多媽媽會選擇藥物給寶寶補鋅,覺得見效快.但是這裡必須提醒媽媽們,必須經過醫院檢查,確診為明顯缺鋅的寶寶,方可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硫酸鋅糖漿或葡萄糖酸鋅等製劑。

一般用藥限定時間,不可超過2—4個月,複查正常後應及時停藥。鋅的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距甚小,使用不當,很容導致過量,誘發缺鐵、缺銅、貧血等一系列病症。

注意:為了有利於吸收,口服鋅劑最好在飯前1至2小時。服鋅同時應增加蛋白質攝入及治療缺鐵性貧血,可使鋅缺乏改善更快。

補鋅和補鈣是否可同時進行

專家指出,補鈣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只要不偏食,且日常飲食營養均衡,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鋅。

但對於生長發育快的嬰幼兒,鈣、鐵、鋅的需要量增加,於是很多家長圖方便把鈣鋅放在一起補。然而鈣和鋅的吸收原理很相似,同時補充容易使兩者“競爭”,互相受到制約。因此,這兩種微量元素最好分開補。

在補鋅時,除了要和鈣製劑分開外,也要和富含鈣的牛奶和蝦皮等分開。補充這兩種微量元素的順序最好是“先鋅後鈣”,白天補鋅,晚上補鈣,吸收效果更好。

夏季出汗多,要適當補鋅

人體中多種微量元素都通過汗液排泄,鋅便是其中之一。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鋅的需求量比較大,大量出汗會使鋅丟失過多,尤其是夏天。多汗兒童的缺鋅發病率明顯高於正常兒童。

10歲以下的兒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應攝入1毫克的鋅。兒童在正常飲食和沒有疾病的情況下,每天從膳食中攝取的鋅基本能達到這一標準。多汗的兒童,可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瘦肉、魚蝦及動物內臟等。

補充含鋅豐富的食物

1、母乳是很很好的補鋅食物

母乳中含有促進嬰兒生長發育的鋅,尤其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鋅。人工餵養的孩子則需要按時添加輔助食品,同時注意補充含鋅豐富的食品。

2、適量攝入含鋅豐富的食物

含鋅最高的食物為貝類如牡蠣、生蠔、扇貝、花蛤等;接著是肉類,如牛肉、羊肉、豬瘦肉等;此外,蛋黃、花生、胡蘿蔔中也都含有豐富的鋅。

動物內臟、蛋類、堅果類、食用菌、瘦肉類、豆類、魚類等均含有豐富的鋅;綠色蔬菜也含有豐富的鋅,其中芹菜含鋅量較豐富。

3、食物過度加工,會使鋅遭受破壞

烹調食物時要控制好火候,以減少鋅的流失。食物中的鐵、鈣、磷、銅等成分容易在高溫烹煮而被破壞。

內容來源於我是個媽媽,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