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80年前 這位美國人拍下南京大屠殺動態影像

今天是12月12號, 是大家血拼購物的雙十二, 可還有多少人記得, 80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 侵華日軍攻佔南京, 進行了長達六個多星期的大屠殺。 而一個美國人約翰·馬吉冒著生命危險, 用16毫米攝影機秘密地將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拍攝下來。

這些珍貴鏡頭, 成為留存至今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動態畫面, 是揭露日軍暴行的有力鐵證。

在這段影片裡一些民眾被驅趕在一起, 一些青壯年男子被繩索捆綁起來,

並被幾個士兵帶走。

一位婦女跪在地上, 仿佛在乞求著什麼?短短幾十秒, 沒有聲音沒, 也沒有色彩。

80年前一位元美國人記錄下了這樣一段模糊的映射。

照片上的這個人他叫克裡斯·馬吉, 是來自美國的一名攝影師, 2017年10月他來到南京, 追尋自己祖父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記。

而他的祖父就是80年前在下關公寓裡拍下那段影像的美國人約翰·馬吉。 1912年約翰·馬吉開始了他的東亞之行。

在日本, 馬吉見證了明治維新後前所未有的盛世, 日本城市的繁華, 日本人的彬彬有禮, 給馬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後,約翰·馬吉作為牧師,被美國聖公會派往中國傳教。相比日本的繁華,當時的中國給馬吉的印象是貧窮和落後。

1937年底,隨著戰爭陰雲逐漸籠罩南京,在甯西方人士紛紛逃離,送走了妻兒的馬吉,選擇留在南京。

並和其他選擇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起籌備成立安全區,馬吉開始利用教會的特殊身份,組織下關地區的中國教徒和難民疏散到城裡的安全區。

馬吉樂觀地認為戰鬥不久後就會結束。然而很快他就發現,這座城市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南京大屠殺是個沉重的悲劇,它使數十萬人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它在短暫時間內讓南京這座美麗、快樂的城市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在克裡斯·馬吉的一段評論中他說道:日本人完全沒有理由製造這場殘酷的屠殺。

日本人為了遮掩罪行,在南京拍攝了大量畫面,宣傳“和諧場景”。

然而在馬吉拍攝的影片中,情況卻大相徑庭,在他的鏡頭下,真實地記錄了南京城南,門東新路口5號兩家平民11口人慘遭日本人殺害的場景。

畫面中的老太太,14天后來到鄰居家,發現了僅靠著炒米和剩飯活下來的兩個女孩。

她把約翰·馬吉帶到了這個擺滿屍體的院子裡,拍下了當時的慘狀。

在那段影像中,活下來的小女孩就是當時年僅8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

歷史的見證---夏淑琴老人

2007年11月初,夏淑琴老人反訴日本右翼作家名譽侵權案一審宣判,日方敗訴。

審判中馬吉拍攝的紀錄片,為夏淑琴討回公道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10月25日,在位於南京市小粉橋1號的拉貝舊居內,克裡斯·馬吉和克里斯多夫·拉貝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

80年前他們的祖輩---約翰·馬吉和約翰·拉貝聯合時任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南京分會負責人的喬治·費奇共同在南京城裡了安全區,庇護那些在戰火中和暴行中流離失所的人們。

約翰·馬吉在南京拍攝的這些鏡頭成為了南京大屠殺期間留下的唯一歷史影像。

當時的南京,在日軍的淩虐下滿目瘡痍並遭到嚴密封鎖。

約翰·馬吉焦急萬分,他意識到,只有儘快將這唯一的影像公開,日軍的暴行才可能在世人的譴責聲中停下來。

1938年1月,負責南京安全區食品和藥品的籌集,且曾兩次往返于南京和上海的喬治·費奇,無疑成為了最適合將這些膠片運送出去的人。

1月19日,幾經努力,費奇終於得到了日軍的允許,可以乘坐火車去上海。

為了躲避日軍的檢查,他將膠片縫在了自己的駝毛外套的夾層裡。擁擠的車廂裡費奇裝作若無其事般地抱著胳膊。小心翼翼地護著外套裡那4盤珍貴的膠片。

在上海,費奇對影片進行了剪輯並製作了拷貝。分別送往了英國、美國等國家。

日本人南京大屠殺的暴行,震驚了世界。

爭議雖遲到,卻並未缺席。8年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開庭,對日本戰爭罪犯進行審判。

約翰·馬吉作為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重要證人出庭作證。

約翰·馬吉當庭陳述了他在南京親歷的種種日軍暴行。

南京--這座古老與現代交融的城市,經歷過歷史的流轉與變遷,見證過人類的災難與浩劫,又承載著未來的美好與希望。

今天的南京,正在用自己的聲音告訴世界:歷史可以被寬恕,但決不能不遺忘。牢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避免戰爭悲劇的重演,維護世界的永久和平。

之後,約翰·馬吉作為牧師,被美國聖公會派往中國傳教。相比日本的繁華,當時的中國給馬吉的印象是貧窮和落後。

1937年底,隨著戰爭陰雲逐漸籠罩南京,在甯西方人士紛紛逃離,送走了妻兒的馬吉,選擇留在南京。

並和其他選擇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起籌備成立安全區,馬吉開始利用教會的特殊身份,組織下關地區的中國教徒和難民疏散到城裡的安全區。

馬吉樂觀地認為戰鬥不久後就會結束。然而很快他就發現,這座城市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南京大屠殺是個沉重的悲劇,它使數十萬人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它在短暫時間內讓南京這座美麗、快樂的城市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在克裡斯·馬吉的一段評論中他說道:日本人完全沒有理由製造這場殘酷的屠殺。

日本人為了遮掩罪行,在南京拍攝了大量畫面,宣傳“和諧場景”。

然而在馬吉拍攝的影片中,情況卻大相徑庭,在他的鏡頭下,真實地記錄了南京城南,門東新路口5號兩家平民11口人慘遭日本人殺害的場景。

畫面中的老太太,14天后來到鄰居家,發現了僅靠著炒米和剩飯活下來的兩個女孩。

她把約翰·馬吉帶到了這個擺滿屍體的院子裡,拍下了當時的慘狀。

在那段影像中,活下來的小女孩就是當時年僅8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

歷史的見證---夏淑琴老人

2007年11月初,夏淑琴老人反訴日本右翼作家名譽侵權案一審宣判,日方敗訴。

審判中馬吉拍攝的紀錄片,為夏淑琴討回公道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10月25日,在位於南京市小粉橋1號的拉貝舊居內,克裡斯·馬吉和克里斯多夫·拉貝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

80年前他們的祖輩---約翰·馬吉和約翰·拉貝聯合時任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南京分會負責人的喬治·費奇共同在南京城裡了安全區,庇護那些在戰火中和暴行中流離失所的人們。

約翰·馬吉在南京拍攝的這些鏡頭成為了南京大屠殺期間留下的唯一歷史影像。

當時的南京,在日軍的淩虐下滿目瘡痍並遭到嚴密封鎖。

約翰·馬吉焦急萬分,他意識到,只有儘快將這唯一的影像公開,日軍的暴行才可能在世人的譴責聲中停下來。

1938年1月,負責南京安全區食品和藥品的籌集,且曾兩次往返于南京和上海的喬治·費奇,無疑成為了最適合將這些膠片運送出去的人。

1月19日,幾經努力,費奇終於得到了日軍的允許,可以乘坐火車去上海。

為了躲避日軍的檢查,他將膠片縫在了自己的駝毛外套的夾層裡。擁擠的車廂裡費奇裝作若無其事般地抱著胳膊。小心翼翼地護著外套裡那4盤珍貴的膠片。

在上海,費奇對影片進行了剪輯並製作了拷貝。分別送往了英國、美國等國家。

日本人南京大屠殺的暴行,震驚了世界。

爭議雖遲到,卻並未缺席。8年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開庭,對日本戰爭罪犯進行審判。

約翰·馬吉作為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重要證人出庭作證。

約翰·馬吉當庭陳述了他在南京親歷的種種日軍暴行。

南京--這座古老與現代交融的城市,經歷過歷史的流轉與變遷,見證過人類的災難與浩劫,又承載著未來的美好與希望。

今天的南京,正在用自己的聲音告訴世界:歷史可以被寬恕,但決不能不遺忘。牢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避免戰爭悲劇的重演,維護世界的永久和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