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因沉迷山水而被砍頭

和陶淵明一樣, 謝靈運也是一個能開創詩歌流派的歷史猛人, 他開創的山水詩, 與陶淵明開創的田園詩同樣著名, 名符其實的時代風流人物。

所以, 他老人家也十分自豪地說:“天下才共一石(即十鬥), 子建(即曹植)獨佔八鬥, 吾占一鬥, 天下才共分一鬥”。 他的詩句“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野曠沙岸淨, 天高秋月明”、“近澗涓密石, 遠山映疏木”等描寫季節山水的佳作, 都成為了不朽名句, 難怪桀驁不馴甚至於有點目空一切的唐朝大詩人李白, 也對其膜拜不已, 推崇備至, 說什麼“吾人詠歌, 獨慚康樂(謝靈運)”, 大歎自愧弗如, 還大肆寫詩吟誦讚美他, 如“嚴光桐廬溪, 謝客臨海嶠”、“閑窺石鏡清我心, 謝公行處蒼苔沒”、“謝公宿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且從康樂尋山水, 何必東遊入會稽”等, 甚至於做夢, 也想穿上即使被砍頭也要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謝靈運(“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是徐霞客的鼻祖)的著名登山木鞋, 即“謝公屐”。 這個皆因他們性格相近, 都是叛逆少年, 也都慕名山水。

謝靈運是六朝晉宋之際的著名詩人, 與李白的皇族血統相比, 謝靈運的家世也頗為顯赫, 他的祖父謝玄是東晉名將, 謝玄又是在淝水之戰中“東山再起”的主帥謝安的侄子, 古代著名“詠絮才女”謝道韞是其姑婆, “中間小謝又清發”的謝眺也是其族人, 所謂的“舊時王謝”中所提到的兩大著名歷史家族之一, 如雷貫耳。

由於家世淵源, 謝靈運“幼便穎悟”, 而且又好學上進, 博覽群書, 故以“文章之美”崛起於文壇, 並影響到後世, 李白、杜甫、王維等唐朝大家都曾取法其詩, 對唐代的詩歌創作和發展有深刻的影響,

著名的《滕王閣序》中“鄴水朱華, 光照臨川之筆”之“臨川”指的就是謝靈運。 綜合某些詩評家所言:“謝靈運的詩意境新奇, 辭章絢麗, 影響深遠。 其詩充滿道法自然的精神, 貫穿著一種清新自然恬靜之韻味, 一改魏晉以來晦澀的玄言詩之風。 善於用富豔精工的語言記敘遊賞經歷、描繪自然景物, 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 ”

造成此種詩歌風氣和格局, 是因為謝靈運的仕途沉浮和放浪山水所致。

作為南朝名士, 又出身名門望族, 謝靈運當然自視甚高, 認為那理想中的高位一定是為其特設, 像高適所期望的“屈指取公卿”一樣, 自謂“才能宜參權要”, 不料卻被殘酷的現實血淋淋地粉碎, 不僅不能勇攀權力高峰, 還屢有沉浮, 甚至貶為地方官,

降爵削職, 皆因當權者認為他“多愆禮度”, 恃才傲物, 不會做人, 不宜擔任軍國要職, “唯以文義見接, 每侍上宴, 談賞而已”。

所以, 因為政治理想的破滅而“常懷憤憤”的謝靈運, 為了排解積鬱, 只能縱情於山水, 從此疏於政務, 且永遠在路上誰也找不到, 作為一種消極的對抗。 最後竟發展到辭官歸田, “尋山陟嶺, 伐木開徑, 往往從者數百人”,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往往演變為驚動縣邑的遊行, 或攀岩, 或會友, 或賦詩, 這樣的超常規排場, 常常被誤為“山賊”, 很是為世人不齒。

由於沉迷山水, 宋文帝時他出任臨川內史, 卻不理政事, 終日出遊, 做甩手掌櫃, 被人彈劾。 惱羞成怒的謝靈運不僅不思悔改, 還把相關官員扣押起來, 變本加厲地搞對抗,

為此寫了一首反詩:“韓亡子房奮, 秦帝魯連恥。 本自江海人, 忠義感君子。 ”把自己比作張良、魯仲連, 要為故國復仇。 最終被流放嶺南。 後來他“密謀使人劫救自己”, 朝廷認為“興兵叛逸, 遂有逆志”, 以叛逆謀反罪“棄市(當街斬首), 時為元嘉十年(西元433年), 終年四十九歲”。

正因為寄情沉迷于山水, 養成了謝靈運對山水景物的細緻觀察, 於是“儷采百字之偶, 爭價一句之奇。 情必極貌以寫物, 辭必窮力而追新”, 獨樹一幟地開創了山水詩派, 給當時的詩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也極大地改變了東晉以來“理過其辭, 淡乎寡味”之玄之又玄的陳腐詩風, 令人耳目一新, 又由於形式優美、精雕細刻, 一經問世便被人廣為傳抄, 深受歡迎, 可謂是因禍得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