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特供又如何?被黑得體無完膚的朗逸已悄悄賣了300萬輛

百度、論壇、知乎等, 有太多“懂車的大神”給大家購車出謀劃策, 見得最多的就是“XX是特供車, 國外都沒有都是忽悠人的”, 要麼就是“日本車不能買, 皮薄車輕不安全”等, 不過對於這些鍵盤車身的看法我實在是不敢苟同。

特供車的說法便是起源於朗逸, 當年的上海大眾基於PQ34平臺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出了朗逸, 但是我估計他們都沒想到朗逸會如此熱銷, 用了不到十年便收穫了300萬輛的銷量。

首先, 特供車的槽點之一就是平臺老舊, 所以有必要先聊聊平臺。 很多人說平臺老, 不能買, 那麼這個老, 到底是怎麼定義的?僅僅是因為它誕生的年代早麼?其實技術相差真不大, 只不過大中率先提出平臺化概念, 其它品牌的車型沒有提到平臺, 你能說它是最新技術麼?所以關於平臺“老”, 完全沒有理由, 誠然PQ34平臺誕生有些時日, 但並不代表技術跟不上。

平臺其實決定了車輛底盤結構,

仔細看你會發現, 新平臺的車型其實和老平臺車型在結構上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老平臺一定不如新平臺的說法不攻自破。

新的一定好, 舊的一定不好?

指責特供車型不厚道這無可厚非, 但是話說回來, 有幾個人能通過駕駛或者乘坐體驗出新老平臺車型的區別?相反, 老平臺的技術更加成熟是沒有爭議的, 拖曳臂不如多連杆也是真的,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感受出來?

不得不說的是, 朗逸打開中國市場靠的是那份大眾情懷。

桑塔納, 捷達功不可沒, 後來的帕薩特, 寶來和速騰更是將德國品質烙在中國消費者的心中, 從而德國造便成了品質的代名詞。

相比高高在上的BBA, 當年的大眾是消費者能買到的真正的德國品牌, 所以自然而然人們就將大眾和品質掛上了鉤。 而朗逸08年上市第一年就收穫了10萬的銷量其實和大眾之前的口碑不無關係。

既然總有人拿特供說事, 就拿大眾旗下最純正的全球車型速騰來做個對比。 其實不用想, 速騰肯定是全面占優, 即便如此, 你能說這幾百萬朗逸車主購車時難道都不經過思考嗎?相反, 這些人多數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在將配置和價格納入考量範圍後, 你會發現新速騰不僅配置更低, 而且價格更高, 這是很大一部分消費者選擇朗逸的原因。

300萬輛是個什麼概念?

也就是說平均每60秒, 就有一位新的朗逸車主產生, 而朗逸家族的車型銷量已經比肩不少品牌全年甚至更久的銷量了。 銷售中, 需求分析是最重要的一塊, 而朗逸正是抓准了個人的需求才會大獲成功。

殊不知,當你諮詢所謂“懂車人”時,往往已經忽略了購車過程中最應該看的部分,比如空間油耗動力等,而鍵盤車神一句平臺舊,就使你選擇性遺忘了這些因素,而朗逸在這幾點上做的你其實也挑不出毛病。

這麼說吧,特供車並不是就不值得買,相反還有不少高性價比的產品。特供車的鼻祖朗逸靜悄悄賣了300萬輛,群眾的口碑其實最重要的,我不敢說300萬車主的選擇不對,但是至少一大部分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選擇。不吹不黑,朗逸是款值得推薦的車,均衡就是朗逸銷量突破300萬輛的秘訣。

殊不知,當你諮詢所謂“懂車人”時,往往已經忽略了購車過程中最應該看的部分,比如空間油耗動力等,而鍵盤車神一句平臺舊,就使你選擇性遺忘了這些因素,而朗逸在這幾點上做的你其實也挑不出毛病。

這麼說吧,特供車並不是就不值得買,相反還有不少高性價比的產品。特供車的鼻祖朗逸靜悄悄賣了300萬輛,群眾的口碑其實最重要的,我不敢說300萬車主的選擇不對,但是至少一大部分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選擇。不吹不黑,朗逸是款值得推薦的車,均衡就是朗逸銷量突破300萬輛的秘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