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篇

曹騰因為年少進宮的緣故, 並未娶妻, 他只是在宮中找了個宮女吳氏對食(宦官與宮女結為夫妻), 曹騰也無法生育, 就認養了一個兒子曹嵩。

電視劇《曹操》劇照

關於曹嵩的由來, 史書上是有爭論的, 陳壽寫《三國志》時, 應該有翻看曹魏官修史書《魏書》的, 要麼是《魏書》也沒寫, 要麼是陳壽看到了, 覺得不方便寫, 只留下了“莫能審其生出本末”這句話。 同樣的, 陳壽在寫《三少帝紀》介紹曹芳時, 也留下“宮省事秘, 莫有知其所由來”的字, 想必《魏書》中本就是諱莫如深。

當然, 後人則更加好奇, 認為曹嵩的來歷肯定見不得光。

裴松之引《曹瞞傳》和郭頒《魏晉世語》說:曹嵩是從夏侯家過繼而來的。

陳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吳人作《曹瞞傳》及郭頒《世語》並雲:(曹)嵩, 夏侯氏之子, 夏侯惇之叔父。 太祖(曹操)於惇為從父兄弟。

為此, 後人議論紛紛。

支持夏侯氏過繼說的有:

潘眉:陳志于《武帝紀》雲“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於列傳則以諸夏侯曹為一卷, 顯以夏侯氏為宗室矣。

姚範:案陳氏以夏侯及諸曹同一列傳, 毋亦有是疑乎?

支持曹氏說的有:

何焯官本《考證》:夏侯惇之子楙尚清河公主, 淵子衡亦娶曹氏, 則謂“嵩, 夏侯氏之子”者, 敵國傳聞, 蓋不足信。

對此, 姚範駁道:陳矯, 劉氏子, 而婚于劉頌, 則未得以吳人作傳而遂以為妄也。

周壽昌:陳矯本劉氏子, 出養于姑, 改姓陳氏, 後娶劉頌女。 頌與矯固近親也, 魏武擁全之, 特下令禁人誹議。 殆以同姓為婚。 禁人議即以便已私也。

陳志《陳矯傳》裴注引《魏氏春秋》:(陳)矯本劉氏子, 出嗣舅氏而婚於本族。

周壽昌誤為“姑”, 當為“舅”。

吳金華:《吳志·吳主傳》注引《魏略》載孫權與浩周書曰“今子當入侍, 而未有妃耦,

昔君念之, 以為可上連綴宗室若夏侯氏”, 此時孫權稱臣于魏, 魏臣浩周以為孫權之子“可上連綴宗室若夏侯氏”, 足見曹嵩出自夏侯氏一事並非敵國傳聞。 本志《文帝紀》載延康元年“夏侯惇薨”, 裴注引《魏書》曰“王素服幸鄴東城門發哀”, 又引孫盛之評曰“在禮, 天子哭同姓于宗廟門之外。 哭於城門, 失其所也”, 孫盛為東晉時人, 以“良史”著稱於世, 此評直以曹丕、夏侯惇為“同姓”, 亦足見此事在孫盛時代仍為人所共知。 又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九年安徽毫縣城南出土之曹氏墓磚, 其刻辭有“夏侯右”者, 亦其佐證。

電視劇《曹操》曹嵩曹操父子照

依我看來, 曹嵩出自夏侯氏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第一, 何焯的“敵國傳聞”, 也只不過能否定《曹瞞傳》, 並不能推翻《魏晉世語》的記載(郭頒總不可能是敵國之人吧?);

第二, 潘眉和姚範的意見是說陳壽在《武帝紀》裡不明寫此事, 用“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來敷衍過去, 卻用“曹氏與夏侯氏合傳”來暗示真相。 我的意見是:陳壽把夏侯氏與曹氏合傳也就罷了, 而傳記順序竟然是夏侯氏排在曹氏之前,

這就是最原始的玄機所在啊!

第三, 裴松之作注時, 如果引文內容與本傳爭審, 他會在後面補充自己的意見, 而關於這段內容裴松之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很可能當時(南朝劉宋時期)的史界觀點也傾向于“曹嵩出自夏侯氏”。

第四, 現代三國史家吳金華先生羅列史書中的種種蛛絲馬跡, 包括考古結果, 也是傾向於此。

當然, 在2013年11月11日, 由復旦大學組織的“曹操家族DNA課題”發佈結果, 認定:曹嵩不是夏侯氏過繼而來。 我對此是持保留意見的, 因為用於鑒定的樣本是“一群自稱曹操後人的現代人”。

復旦曹操家族DNA課題示意

這幫自稱為曹操後人的現代人,他們的證據只不過是一部于近現代創作的族譜。要知道曹嵩、曹操這一支脈只不過是整個曹氏家族的一個小小分支而已,他們若是曹洪、曹仁後人,這結果肯定就錯了。他們也只能咬定“我們曹操後人是不會有外人冒認的”來自證清白,“自己證明自己”,這從證據學上看是不嚴謹的。

據說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挖掘了位於山東省東阿縣的曹植墓,並得到28塊遺骨,可惜這遺骨在轉運途中遺失了。如果這28塊遺骨尚在,並用現代DNA技術來研究,就可以得到讓人信服的研究成果。

言歸正傳。不論真相如何,曹嵩作為曹騰養子,有權繼承曹騰的爵位的。

陳志《孫程傳》:(永建)四年(129年),詔宦官養子悉聽得為後,襲封爵,定著乎令。

加上曹氏家族的人已經進入朝廷為官,互為表裡,曹嵩應該在桓帝時期有進入政壇,至靈帝時期,曹嵩又積極為兒子曹操的從政之路保駕護航。

曹洪的伯父曹鼎擔任過吳郡太守,又在擔任河間相時(約桓帝時)就曾貪污千萬,被冀州刺史蔡衍查辦,曹騰請大將軍梁冀寫信幫忙求情,蔡衍不聽,將此案辦下,朝廷判曹鼎輸做左校。曹鼎後來擔任尚書令,提拔曹洪擔任蘄春縣長。

范書《蔡衍傳》:(蔡衍)又劾奏河間相曹鼎臧罪千萬。鼎者,中常侍騰之弟也。騰使大將軍梁冀為書請之,衍不答,鼎竟坐輸作左校。

——按魏志《曹洪傳》,曹鼎應為曹騰之兄子也。按《曹騰傳》,曹騰為第四子,後無弟,故當從《曹洪傳》。

陳志《曹洪傳》裴注引《魏書》:(曹)洪伯父(曹)鼎為尚書令,任洪為蘄春長。

曹仁的祖父曹褒(曹騰之兄),官至潁川郡太守;父親曹熾,官至侍中、長水校尉;弟弟曹純,約在中平四年(187年)入朝擔任黃門侍郎。

陳志《曹仁傳》裴注引《魏書》:(曹)仁祖(曹)褒,潁川太守。父(曹)熾,侍中、長水校尉。

曹操的從弟曹紹官至郎中;

曹洪的族父曹瑜,官至衛將軍,封列侯。

綜合看來:豫州沛國譙縣的曹氏家族在桓、靈二帝時期,儼然成為東漢帝國政治高層中新的權貴家族。

當時曹氏家族還未有人登上三公,乃至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十一月,曹嵩掏了一大筆的錢交到西園,終於買到了太尉一職。自此,曹氏家族才能被稱作“公族”。

復旦曹操家族DNA課題示意

這幫自稱為曹操後人的現代人,他們的證據只不過是一部于近現代創作的族譜。要知道曹嵩、曹操這一支脈只不過是整個曹氏家族的一個小小分支而已,他們若是曹洪、曹仁後人,這結果肯定就錯了。他們也只能咬定“我們曹操後人是不會有外人冒認的”來自證清白,“自己證明自己”,這從證據學上看是不嚴謹的。

據說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挖掘了位於山東省東阿縣的曹植墓,並得到28塊遺骨,可惜這遺骨在轉運途中遺失了。如果這28塊遺骨尚在,並用現代DNA技術來研究,就可以得到讓人信服的研究成果。

言歸正傳。不論真相如何,曹嵩作為曹騰養子,有權繼承曹騰的爵位的。

陳志《孫程傳》:(永建)四年(129年),詔宦官養子悉聽得為後,襲封爵,定著乎令。

加上曹氏家族的人已經進入朝廷為官,互為表裡,曹嵩應該在桓帝時期有進入政壇,至靈帝時期,曹嵩又積極為兒子曹操的從政之路保駕護航。

曹洪的伯父曹鼎擔任過吳郡太守,又在擔任河間相時(約桓帝時)就曾貪污千萬,被冀州刺史蔡衍查辦,曹騰請大將軍梁冀寫信幫忙求情,蔡衍不聽,將此案辦下,朝廷判曹鼎輸做左校。曹鼎後來擔任尚書令,提拔曹洪擔任蘄春縣長。

范書《蔡衍傳》:(蔡衍)又劾奏河間相曹鼎臧罪千萬。鼎者,中常侍騰之弟也。騰使大將軍梁冀為書請之,衍不答,鼎竟坐輸作左校。

——按魏志《曹洪傳》,曹鼎應為曹騰之兄子也。按《曹騰傳》,曹騰為第四子,後無弟,故當從《曹洪傳》。

陳志《曹洪傳》裴注引《魏書》:(曹)洪伯父(曹)鼎為尚書令,任洪為蘄春長。

曹仁的祖父曹褒(曹騰之兄),官至潁川郡太守;父親曹熾,官至侍中、長水校尉;弟弟曹純,約在中平四年(187年)入朝擔任黃門侍郎。

陳志《曹仁傳》裴注引《魏書》:(曹)仁祖(曹)褒,潁川太守。父(曹)熾,侍中、長水校尉。

曹操的從弟曹紹官至郎中;

曹洪的族父曹瑜,官至衛將軍,封列侯。

綜合看來:豫州沛國譙縣的曹氏家族在桓、靈二帝時期,儼然成為東漢帝國政治高層中新的權貴家族。

當時曹氏家族還未有人登上三公,乃至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十一月,曹嵩掏了一大筆的錢交到西園,終於買到了太尉一職。自此,曹氏家族才能被稱作“公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