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建設文明生態旅遊新海島

新時代新湛江:

您好!我叫陳武漢, 是來自霞山區特呈島的一名普通黨員, 擔任過黨的十七大代表, 非常榮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特呈島的故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這讓我和特呈島的村民們充滿期待, 因為這也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十多年前, 特呈島還是一個荒涼的小海島, 缺水缺電。 群眾喝的是鹹苦的井水,

住的是低矮的瓦房, 走的是泥濘的土路。 舉目四顧, 小島的四周是灘塗和紅樹林, 島上土地貧瘠, 鹽鹼化嚴重, 村民們只能種花生、木薯等耐鹽鹼、耐乾旱的作物。 那時候特呈島行路難、飲水難、避風難、賣魚難的問題長時間困擾著我和所有村民。 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 島上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 出去的人不願意回來, 留下的又是老人和孩子, 發展太困難了!

十多年來, 中央、省、市、區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特呈島建設,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難”問題被逐一解決。 而我也聯合另外7戶村民以股份制形式, 辦起了全省首個“深水養殖專業合作社”。 成立當年, 股東每戶收入比原來增加近一倍。

目前, 深水養殖專業合作社已吸納近百位位村民入股。 每到收穫季節, 特呈島黨政部門為漁民搭平臺、找銷路, 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漁民們的生活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解決“四難”問題後, 特呈島繼續朝著文明生態旅遊新海島的目標前進。 近幾年, 霞山區政府投資約三千萬元鋪設了一條八公里長的環島公路, 並配套熱帶特色的美觀綠化帶、綠道和景觀路燈。 然後又興建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同時可容納700多艘漁船的避風港。 島上的小碼頭被改造成12米寬的三級輪渡碼頭, 還投入了3艘車渡船和海上巴士, 加快遊客流動速度。 島上建成了兩口200多米深、日供水量達2000立方米~2400立方米的深水井,

如今特呈島上的自來水廠已很完善。 此外, 島上還建起了生態小公園、文化樓、籃球場, 更換了島上電視微波接收設備等。 可以說, 海島的面貌是一天一個樣。 這些變化讓人看在眼裡, 喜在心上。

我從政府部門得知, 2016年, 湛江市啟動特呈全域旅遊島創建工作, 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由市旅遊局牽頭, 霞山區政府協助編制的《特呈全域旅遊島建設指引》、《特成全域旅遊島招商策劃》已完成, 對特呈島的發展定位、功能分區等九方面做出指引, 招商策劃則根據特呈島的資源和特色文化對資源進行了分類和科學包裝, 並策劃出特色的旅遊項目。 另外, 按照全域旅遊要求, 特呈島積極完善景區硬體設施建設, 兩個遊客中心、旅遊標識系統、旅遊廁所建設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與此同時, 旅遊產品和專案也在逐步完善, 紅樹林濕地的配套項目、特呈漁村項目、特呈島全域旅遊島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特呈島觀光農業專案、特呈島避風港海洋科普教育展廳工程、特呈島避風港觀景平臺工程都在加快建設。 現如今走在特呈島上, 處處是熱火朝天的施工建設場面。 我相信, 在我們所有人的努力下, 特呈島的旅遊業會有更加燦爛的明天!屆時, 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特呈島會呈現在大家面前!

陳武漢

2017年12月10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