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安有個有名的“吳提督府”,您去過嗎?

同安有個有名的“吳提督府”, 您去過嗎?那地方就在同安區大同街道溪邊街175號, 是吳必達故居, 俗稱“提督衙”或“吳提督府”。

這棟建於清乾隆時期的古厝看上去依然很有範,

基本保存原貌, 有前、中、後三落大厝, 帶左、右各一列縱向護厝, 現存東側護厝有一口圓形石井欄古井, 井邊還留有一塊青刀河石, 相傳當年吳必達就是用這塊石頭練功, 晚上搬到井上去, 早上再搬下來, 日復一日。

堂內原懸掛“萱壽延祺”楠木匾額, 為乾隆皇帝御筆, 落款:“乾隆三十一年賜福建水師提督吳必達之母九十一壽匾”。

據記載, 這是當年吳必達隨駕拜謁泰陵時, 乾隆皇帝賜其母王氏91歲壽辰之壽匾。

那麼問題來了——

吳必達是何許人也?為何曾受到如此禮遇?他與同安又有什麼淵源?古代建築多講究對稱, 他的故居為何右側護厝卻比左側護厝窄了幾米?

別心急, 名片先送上~

吳必達,
字通卿, 號碧涯, 同安在坊裡溪邊人(今同安區大同街道溪邊街)。 雍正7年(1729年)吳必達中武舉, 次年再中武進士。 此後在軍中行走, 由廣東而浙江, 再浙江而廣東, 步步提擢。 乾隆28年(1763年)升任廣東提督, 繼而調任福建水師提督(1769年兼管澎台水陸官兵, 是臺灣清治時期地區最高軍事首長)。 嘉慶版《同安縣誌》評曰:“居官三十餘年, 革除陋規, 整飭營伍, 所至有廉聲, 軍民悅服。 ”

這位“有廉聲”的好官, 正是一位非常謙和的人, 雖身居高位卻處處與人為善, 他在修房子時, 葉姓鄰居找他商量, 希望巷子能留寬些, 方便出入。 吳必達一口答應, 並叫工人將巷子留寬到轎子也能橫著走的程度, 結果就出現在護厝不對稱的奇怪現象。

後來此事傳開, 同安民間流傳著“有千年潭子尾葉, 無百年吳提督”的俚語。 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解釋, 其中“潭子尾”是同安地名, 葉即葉氏宗親, 形容難得一遇好鄰居。 如今吳必達故居已被列為同安區文物保護單位和廈門市涉台文物古跡。

這位清正廉潔又和善的好官, 也為國家做了不少貢獻。 尤其是在達任廣東提督時, 對南海防務極為重視, 曾命水師巡防東沙、西沙、南沙渚群島並紀錄島礁水道, 為我國維護西沙群島主權留下寶貴資料。 20世紀70年代, 中央軍委特地派人前來同安考察“提督衙”, 並向吳氏後人徵集相關資料。

吳必達晚年解甲歸田, 在同安留下不少事蹟, 特別要說的是他與碧溪殿的故事。

碧溪殿位於同安區大同街道溪邊社區, 殿中釋、儒、道三教諸神合祀, 主祀保生大帝和張府王爺(張巡), 是廈門地區保存較好、規模較大及三教相容、多神合祀的寺廟之一。

身為溪邊住民的吳必達, 幼年就學於碧溪殿文昌祠書塾。碧溪殿內留存他的多處遺跡,如乾隆25年(1760年)所獻的“惠我無疆”匾,乾隆36年(1771年)捐建的山門及外埕,以及山門前後懸掛的“碧水鐘靈”、“碧溪清趣”題匾,保生大帝神案旁的楹聯:“懷保眾生喜民物恬熙大哉德洋恩溥,默持多士瞻風雲際會允矣虎奮龍驤”。因聯中有“虎奮龍驤”之語,碧溪殿又稱“龍虎宮”。

關於吳必達,同安民間還有個“呂厝王爺怕吳提督”的故事。

據說吳必達小的時候,有一次和夥伴們在溪沙灘玩耍遊戲,正好溪邊民眾往呂厝迎回呂厝王爺,要孩童們避讓,吳必達被激怒了,就對夥伴說;“別看它這樣神氣,看我築城把它圍住!”

說著他就揀起石頭瓦礫,在沙灘上堆了一個小方城。原本只是為了玩耍解氣,沒想到正如俗話所說:“死王怕活王”,呂厝王爺真的被圍困了。

鄉里的老人們知道事情的原委後很害怕,就去勸吳必達將石頭小城拆掉,他大聲說:“拆就拆,今後不准再來溪邊街吵吵鬧鬧了。”從此呂厝王爺真的再也不敢來溪邊了。

這樣的傳說是否真實有待考證,但吳必達的氣度可見一斑。如果您還想瞭解更多關於他的故事,不妨去吳提督府走走。

幼年就學於碧溪殿文昌祠書塾。碧溪殿內留存他的多處遺跡,如乾隆25年(1760年)所獻的“惠我無疆”匾,乾隆36年(1771年)捐建的山門及外埕,以及山門前後懸掛的“碧水鐘靈”、“碧溪清趣”題匾,保生大帝神案旁的楹聯:“懷保眾生喜民物恬熙大哉德洋恩溥,默持多士瞻風雲際會允矣虎奮龍驤”。因聯中有“虎奮龍驤”之語,碧溪殿又稱“龍虎宮”。

關於吳必達,同安民間還有個“呂厝王爺怕吳提督”的故事。

據說吳必達小的時候,有一次和夥伴們在溪沙灘玩耍遊戲,正好溪邊民眾往呂厝迎回呂厝王爺,要孩童們避讓,吳必達被激怒了,就對夥伴說;“別看它這樣神氣,看我築城把它圍住!”

說著他就揀起石頭瓦礫,在沙灘上堆了一個小方城。原本只是為了玩耍解氣,沒想到正如俗話所說:“死王怕活王”,呂厝王爺真的被圍困了。

鄉里的老人們知道事情的原委後很害怕,就去勸吳必達將石頭小城拆掉,他大聲說:“拆就拆,今後不准再來溪邊街吵吵鬧鬧了。”從此呂厝王爺真的再也不敢來溪邊了。

這樣的傳說是否真實有待考證,但吳必達的氣度可見一斑。如果您還想瞭解更多關於他的故事,不妨去吳提督府走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