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量子糾纏能產生“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是否與多維空間相關?

量子糾纏是已被人類實驗所證實存在著的, 這是自量子力學建立以來巨大的里程碑, 這種證實會被當作基礎科學理論--如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發現一樣, 衍生出諸多科學實踐, 並帶來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進一步革新。

那麼, 人們的困惑在於, 這種糾纏竟然是無條件的糾纏, 實際就是撇開了三維空間中的時間與空間的雙重限制, 糾纏的AB間不論距離多少, 總是同步改變。 因此這對我們習慣認定三維世界的生物來講, 是多麼的神奇和不可思議。

倘若我們用固有的思維來深挖, 可能困惑會越來越大, 因為我們的出發點衍生的推斷不可避免的產生出悖論。

現在科學家對這種糾纏的研究絕不僅僅是科學實用, 例如量子通訊、量子計算, 這只是研究的一個方向, 且為大眾所關注。 還有一個相對冷門, 確是最核心的, 是撬動科學家認識本質的方向, 那就是對多維空間的探索,

量子糾纏是人類抓住了多維空間的小辮子。

通俗點講, 在我們看來存在於三維空間裡的AB點, 距離數光年, 在多維空間裡, 也許只是紙的正反面上相對的點, 故而糾纏是唯一的, A的變化也必然導致了B的變化, 這樣的“速度”, 豈是光速可比的,

實際上就是事物的正反面, 本無“速度”可言。

而人類還無法穿越維度, 在這張紙上A點的人類, 要想到B點, 只能走到紙的邊緣折到另一面, 再走到B, 也即三維世界裡的“直線距離”。

我們之所以能揪住另一維度的“小辮子”, 是因為多維空間不是獨立存在的,

也會互相重疊交叉, 比如你的現實和夢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