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再多的說教,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更有效

週末聽朋友聊了她家小朋友的一件小事。

朋友有個6歲的兒子金金, 和這個年齡的所有小男孩一樣, 金金活潑好動、淘氣頑皮, 充滿了想像力和活力。 金金特別喜歡畫畫, 朋友就為他買了一套兒童的繪畫工具, 並準備了一件畫畫時穿的罩衣, 防止顏料把衣服弄髒。 但是不管媽媽告訴金金多少遍“畫畫前一定要把罩衣穿上, 不然衣服弄髒了很難洗乾淨”, 金金總是不肯在畫畫前乖乖穿上罩衣。

直到前不久, 金金又一次不穿罩衣、把自己的天藍色毛衣弄髒後, 媽媽要求金金自己把毛衣洗乾淨(之前金金已經會洗襪子、毛巾),

不然週末就不帶他去動物園。 金金花了半個小時, 毛衣上五顏六色的顏料仍舊沒有洗掉。

媽媽問他:“金金, 現在你知道, 為什麼爸爸媽媽讓你畫畫前一定要穿罩衣了嗎?”

金金:“因為衣服弄髒了, 很難洗乾淨。 ”

媽媽又問:“洗衣服累不累?”

金金點點頭, 說:“洗衣服又累又不好玩, 我以後畫畫前會穿罩衣的, 不把衣服弄髒了。 ”

在那之後, 每次畫畫前, 金金果然都會自己乖乖把罩衣穿好。

金金的變化, 讓我想到了曾經看到過的一個故事。 1968年美國愛荷華州有一個小學三年級的老師Jane Elliott, 她想告訴小朋友們種族歧視是不對的, 但是她發現僅僅通過語言, 無法讓小朋友們意識到種族歧視的可怕, 她為此設計了一個實驗。

她把班上39位小朋友分成兩組, 19位元小朋友標識為藍色眼睛(或淺色眼睛的)小朋友, 他們會享有特權, 比如下課時間可以再延長一些, 午飯享有額外的食物等等。 另外19位元標識為咖啡色眼睛(或深色眼睛)的小朋友, 他們的待遇就比較差, 例如做錯事會被雙倍處罰等等。

沒想到才實驗當天下午, 藍色眼睛的小朋友就開始嘲笑並欺負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 速度之快讓老師覺得很意外。

第二天, 老師將實驗顛倒來做。 讓咖啡顏色(或深色眼睛)的小朋友開始享有特權, 而藍色眼睛(或淺色眼睛)的小朋友遭受差別待遇。 讓人意外的是, 這些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 並沒有嘲笑或欺負藍色眼睛的小朋友們。 原因是他們嘗過被嘲笑、被欺負的感受, 知道這樣的感受並不愉快, 從而產生了同理心。

金金從不聽話、不願穿罩衣, 到畫畫前會自己主動穿罩衣, 也是因為他產生了同理心。

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 是一個人對他人情緒、情感的一種理解、認同, 也是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體驗世界, 重新創造個人觀點的能力。 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將心比心”。

同理心包括了三層含義:

1)換位思考, 獲得他人的觀點。 意思是姑且將自己的意見放在一邊, 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試著去瞭解對方的觀點。

2)感同身受, 體驗別人的感受。 調動共情力, 更貼近地去感受他人的恐懼、快樂、悲傷等感覺。

3)真誠回應, 關心對方的福祉。 在感受到和對方一樣的想法和感受之後, 還要更進一步給予他們積極的回應。

同理心是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 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 能敏銳的感知別人的快樂與悲傷, 能更體諒別人,他就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而好的關係是一個人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家長可以先嘗試這三個方法:

1.引導孩子學會傾聽

傾聽是同理心的開始。只有用心傾聽,才能去觀察和理解對方的話語及情緒,才能有效地感受和回應對方。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聽別人說完話後,用自己的話再重述一遍內容、或者嘗試把聽到的內容概括出來,看看孩子是否理解說話者。反之亦然,家長聽孩子說完話後,也可以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告訴孩子,確認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孩子想表達什麼。你們可以用到這些句式:“如果我聽的沒錯,你……”、、"就我理解,你似乎……"、"你是說……嗎?"

注意,在傾聽過程中不要妄下結論,給他人貼標籤、亂提建議或者打斷對方。如果你還能聽明白,不能理解對方,可以說"你再跟我說說……"之類的話。

2.啟發孩子換位思考

遇到事情,讓孩子多問問自己:如果我是對方,我會怎麼想?如果我在對方的位置上,會有什麼感受?

平常爸爸媽媽和孩子溝通時,建議可以常常用這樣的語氣表達你在意他:”媽媽/爸爸理解你,你很難過/沮喪/傷心/矛盾/苦惱/氣憤……“對孩子表達同理心,因為父母對孩子的理解,也能幫助孩子去理解別人。

3.創設虛擬情景。

家長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看電影、和孩子一起閱讀,在這過程中,幫助他們理解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他們的感受。

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寶寶在互動活動中瞭解各種人物的想法,引導他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比如在玩娃娃家時,媽媽可以引導寶寶:“小公主生病了,你看,她好難受啊!寶寶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照顧她吧!”

蔣勳說過,“柔軟是智慧。能柔軟就有包容,能柔軟就有慈悲”。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其實就是在培養一顆柔軟的心。內心柔軟的人,對生活,對生命,會擁有更多的善意和溫情。

*淘兒學,專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資訊*

能更體諒別人,他就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而好的關係是一個人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家長可以先嘗試這三個方法:

1.引導孩子學會傾聽

傾聽是同理心的開始。只有用心傾聽,才能去觀察和理解對方的話語及情緒,才能有效地感受和回應對方。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聽別人說完話後,用自己的話再重述一遍內容、或者嘗試把聽到的內容概括出來,看看孩子是否理解說話者。反之亦然,家長聽孩子說完話後,也可以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告訴孩子,確認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孩子想表達什麼。你們可以用到這些句式:“如果我聽的沒錯,你……”、、"就我理解,你似乎……"、"你是說……嗎?"

注意,在傾聽過程中不要妄下結論,給他人貼標籤、亂提建議或者打斷對方。如果你還能聽明白,不能理解對方,可以說"你再跟我說說……"之類的話。

2.啟發孩子換位思考

遇到事情,讓孩子多問問自己:如果我是對方,我會怎麼想?如果我在對方的位置上,會有什麼感受?

平常爸爸媽媽和孩子溝通時,建議可以常常用這樣的語氣表達你在意他:”媽媽/爸爸理解你,你很難過/沮喪/傷心/矛盾/苦惱/氣憤……“對孩子表達同理心,因為父母對孩子的理解,也能幫助孩子去理解別人。

3.創設虛擬情景。

家長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看電影、和孩子一起閱讀,在這過程中,幫助他們理解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他們的感受。

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寶寶在互動活動中瞭解各種人物的想法,引導他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比如在玩娃娃家時,媽媽可以引導寶寶:“小公主生病了,你看,她好難受啊!寶寶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照顧她吧!”

蔣勳說過,“柔軟是智慧。能柔軟就有包容,能柔軟就有慈悲”。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其實就是在培養一顆柔軟的心。內心柔軟的人,對生活,對生命,會擁有更多的善意和溫情。

*淘兒學,專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