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又到年終,器材大盤點|佳能篇

真是一年又一年, 2017年馬上就要過去了, 不知道大家年初制定的計畫完成了多少呢。

在這一年, 影像廠商們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平淡的、驚喜的、奇葩的、莫名的新品, 那麼在年底, 我們也湊湊熱鬧, 為大家盤點一下今年出現的, 值得嘮叨嘮叨的新品吧。

無論是銷量還是地位, 佳能無疑還是現在業界的老大, 所以還是從佳能開始吧。

今年對於佳能來說, 算是一個豐收的年份, 全幅單反有6D Mark II更新, APS-C畫幅單反更是有77D、800D和200D三台機身。

佳能的招牌全畫幅5D系列在去年更新到了5DMark IV, 這台不算拔尖也沒有明顯短板的機身貫徹了5D系列均衡的宗旨。

而今年的6D Mark II的特點則更加明顯, 過得去的性能、加上不錯的性價比。 相比於前代, 6D MarkII的升級刀刀都砍到了痛點。 45點全十字和DPAF的CMOS所帶來的對焦提升是最明顯的, 觸控和翻轉屏也提升了操控。 2620萬圖元也比2020萬圖元多了1/4還多, 可以說“處處不一樣”。

然而, 6D Mark II也有缺點, 這台用了2017年最新CMOS的機身在寬容度上卻不如6D, 甚至不敵APS-C畫幅的80D。 雖然6D Mark II在高感上有著驚人表現, 但是在寬容度上的短板還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其實在5D Mark IV和6D MarkII身上, 深刻印記著佳能的等級制度, 花多少錢買多少性能是佳能不變的設計規則。 這應該也是6D Mark II連雙卡槽都沒有且把金屬機身也給砍掉的原因。 反應到機身上就是, 想拍4K?想要雙卡?請選擇1DX Mark II和5D Mark IV, 下克上?不存在的。

就佳能給出的配置來說, 6D Mark II在各方面表現都還說得過去, 但是亮點卻稍顯不足。

去年面對D810和A7RII的時候, 5D Mark IV仍然做不到有壓倒性的優勢, 更不要說今年的D850和A7RIII了。 今年6D Mark II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 但是在高圖元單反上, 佳能無疑已經落後了, 現在大家都在期待5Ds的繼任者能夠一挽狂瀾。 希望2018年我們會看到它能夠再次證明佳能的實力。

相比全幅單反, 我認為今年佳能在APS-C畫幅上要更有作為一些。 77D/800D/200D雖然核心配置相同, 但各有特色, 高中低搭配, 在哪個價位段都非常有競爭力。

同樣, 在APS-C無反領域, 今年的M6、M100也配合著去年的M5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高中低的搭配同單反一樣。 2420萬圖元DPAF CMOS+DIGIC 7的核心配置也提供了相對一致的畫質。

可以說佳能在APS-C畫幅可換鏡頭領域採取的“機海戰術”是成功的, 一樣的處理器和CMOS攤平了晶片成本, 而不同機身提供的不一樣的操控和拓展功能也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這當中的每一台機身都非常值得推薦, 只要選擇自己可以接受的價格區間即可。

除了可換鏡頭的單反/無反以外, 佳能還把這顆APS-C的CMOS塞到了卡片機的機身之內。 雖然今年早些時候佳能發佈了G9X Mark II, 不過想要撼動RX100系列的地位還是困難重重。 不過佳能在下半年終於在卡片機領域發了個大招——G1X Mark III。 雖然把APS-C畫幅的CMOS裝到卡片機中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是佳能的G1X Mark III採用的是一顆等效24-72mm f/2.8-5.6的變焦鏡頭, 能夠應付更多的場景和題材, 並且它的體積也非常小巧, 真正的做到了卡片級。 作為2017年規格最高的卡片機, 它的象徵意義和實際意義都非常重要, 也表示著佳能不會放棄這一片市場。

說完了機身, 再來看看鏡頭吧, 2017年佳能為我們帶來了4枚頂級的L紅圈, 分別是防抖人像王EF 85mm f/1.4L IS USM和TS-E 50mm f/2.8L、TS-E 90mmf/2.8L、TS-E 135mm f/4L三枚頂級微距移軸鏡頭。

85L IS不是一次常規的升級, 它不是為了取代85L的地位, 而是帶著鏡頭設計的新思路而來。 高圖元單反已成趨勢, 喂不喂得飽, 也成為大家買鏡頭時候會考慮的事情。 在黃金的85mm焦段, 佳能自然也要考慮這個問題。 85L IS的誕生也確定了佳能的鏡頭更新思路, 這麼來看, 50L IS應該也不遠了!

至於移軸三兄弟則不用多說了, 在移軸鏡頭領域佳能一直保持著絕對領先。這三顆頭也是許多攝影師必拔的草吧。

除了上面的那些牛頭以外,佳能還為入門單反更新了套頭:EF-S 18-55mm f/4-5.6 IS STM,這顆鏡頭有黑白兩色,搭配800D/200D發售。相比前代,這顆頭光圈有所減小,但體積更輕巧。

另外,佳能今年還為APS-C用戶帶來了一顆EF-S 35mm f/2.8 IS STM 微距鏡頭。值得注意的是這顆能提供1:1放大倍率的鏡頭還帶有LED照明燈,方便拍攝的時候進行補光。等效56mm的焦段也適合拍人像,配合LED等營造的眼神光,效果應該會不錯。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佳能雖然發佈了不少無反機身,但是在今年卻沒有一顆無反鏡頭面世。豐富的鏡頭群是系統吸引人與否的最重要因素,而在我看來,EF-M口的鏡頭們雖然涵蓋了17.6-320mm(等效)的焦段,但遠稱不上完善。現在EF-M系統僅有22mm f/2.0和28mmf/3.5微距兩顆定焦鏡頭,高規格鏡頭非常欠缺,這其實遠不能滿足EOS-M機身的需求。

縱觀佳能2017年的整個產品線,可圈可點之處頗多,APS-C單反和無反以及就都是非常優秀的產品,全線都非常值得推薦。L級別的鏡頭更是一口氣發了4顆,堪稱大豐收。不過在無反鏡頭和高圖元單反上,佳能還是需要繼續努力。

今年是EOS系統誕生30周年以及佳能中國成立20周年,我們想念那個30年前銳意進取、無所畏懼、目光超前的佳能。懷念過去的時候,我們總要展望一下將來,我也將希望放到5DS的繼任者上,希望佳能能賦予它與D850和A7RIII抗衡的能力。也希望佳能2018年能在無反領域有大作為,不光是在全幅無反機身,更要深耕光學鏡頭,畢竟完善的鏡頭群才是最能吸引人的。希望在2018年,能看到佳能真正令我們激動的產品。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注明出處。

在移軸鏡頭領域佳能一直保持著絕對領先。這三顆頭也是許多攝影師必拔的草吧。

除了上面的那些牛頭以外,佳能還為入門單反更新了套頭:EF-S 18-55mm f/4-5.6 IS STM,這顆鏡頭有黑白兩色,搭配800D/200D發售。相比前代,這顆頭光圈有所減小,但體積更輕巧。

另外,佳能今年還為APS-C用戶帶來了一顆EF-S 35mm f/2.8 IS STM 微距鏡頭。值得注意的是這顆能提供1:1放大倍率的鏡頭還帶有LED照明燈,方便拍攝的時候進行補光。等效56mm的焦段也適合拍人像,配合LED等營造的眼神光,效果應該會不錯。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佳能雖然發佈了不少無反機身,但是在今年卻沒有一顆無反鏡頭面世。豐富的鏡頭群是系統吸引人與否的最重要因素,而在我看來,EF-M口的鏡頭們雖然涵蓋了17.6-320mm(等效)的焦段,但遠稱不上完善。現在EF-M系統僅有22mm f/2.0和28mmf/3.5微距兩顆定焦鏡頭,高規格鏡頭非常欠缺,這其實遠不能滿足EOS-M機身的需求。

縱觀佳能2017年的整個產品線,可圈可點之處頗多,APS-C單反和無反以及就都是非常優秀的產品,全線都非常值得推薦。L級別的鏡頭更是一口氣發了4顆,堪稱大豐收。不過在無反鏡頭和高圖元單反上,佳能還是需要繼續努力。

今年是EOS系統誕生30周年以及佳能中國成立20周年,我們想念那個30年前銳意進取、無所畏懼、目光超前的佳能。懷念過去的時候,我們總要展望一下將來,我也將希望放到5DS的繼任者上,希望佳能能賦予它與D850和A7RIII抗衡的能力。也希望佳能2018年能在無反領域有大作為,不光是在全幅無反機身,更要深耕光學鏡頭,畢竟完善的鏡頭群才是最能吸引人的。希望在2018年,能看到佳能真正令我們激動的產品。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