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市廢舊地膜及尾菜處理利用工作再上新臺階

今年以來, 張掖市認真貫徹農業部和省農牧廳關於廢舊農膜回收及尾菜處理利用的工作部署, 結合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開展, 堅持把清理整治作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壓實責任、創新舉措, 助推形成了行政推動、全民參與、企業回收、財政獎補的工作新機制, 全市廢舊農膜回收及尾菜處理利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全市農作物地膜覆蓋種植面積266.2萬畝, 地膜用量14408噸, 截至目前, 回收廢舊農膜11612噸, 回收利用率達到80.6%, 圓滿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務。 主要做法:一是認真實施《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農田廢舊地膜清除回收獎補項目》,

以及《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示範縣建設專案》, 以專案建設帶動全市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二是加大對《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和《張掖市人民政府關於集中治理殘留廢舊農膜的通告》的宣傳;三是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 甘州、臨澤、高臺等縣(區)探索建立了地膜回收保障金制度, 將廢舊農膜回收納入玉米制種基地落實和土地流轉合同簽訂的先決條件, 在協定簽訂前, 要求制種企業和土地流轉單位自覺履行廢舊農膜回收責任, 確保秋收後廢舊地膜及時清理回收;四是按照“收集有網點、加工有企業、收購有專人”的工作思路,
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支撐, 根據市縣鄉覆膜生產面積和回收加工企分佈情況, 全面推進廢舊農膜劃片回收;五是全市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 市縣(區)農業部門會同工商、質監等部門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督抽檢, 開展聯合執法19次, 檢查地膜生產企業11家, 農膜銷售門店312家, 重點查處生產、銷售和使用厚度小於0.01mm違規行為, 從源頭上杜絕不合格農膜流入經營使用環節;六是開展“十走行動”, 對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七是市縣區農業環保站開展適時揭膜, “一膜兩年用”, 引進可降解膜等試驗, 完成試驗34個。

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為83.2萬畝, 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共產生尾菜149.13萬噸,

共處理尾菜83.03萬噸, 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55.68%。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迴圈經濟理念, 加快推進蔬菜產業清潔生產和尾菜綜合利用。 市縣建立共7個尾菜處理示範區, 開展半堆半漚法技術示範200畝, 示範30坑, 處理尾菜80噸, 直接還田示範2000畝, 過腹還田示範1000畝, 尾菜沼氣化利用示範4000畝。 以項目為載體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推廣操作簡便、成本低的尾菜半坑堆漚技術, 推廣尾菜直接還田、飼喂過腹還田等技術, 不斷提高尾菜資源化利用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