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甯陽伏山鎮企業參與扶貧 不只是簡單“輸血”

魯網泰安12月11日訊“每個月都來這裡領些時令蔬菜, 真是很不錯!”11月28日, 又到了泰安淩雲商社集團一月一次的“淩雲扶貧日”, 在集團下屬的生態農業公司蔬菜基地, 來自伏山鎮西代村、東代村等基地周邊的近20戶貧困群眾高興地領到了本月的福利——十斤番茄、五斤西葫, “有了這些蔬菜, 又夠我家吃一陣子了!”貧困群眾秦傳義樂呵呵的說道。

不過今天秦傳義來到基地, 可不僅僅是為了領菜。 前些天, 淩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與他簽訂了一份蘋果樹認領協議, 現在果樹長勢如何, 他還要去基地扶貧果園去看一看。

據公司經理戴前良介紹, 目前基地發展20畝扶貧蘋果園, 一棵果樹在掛果期收益三百元左右, 盛果期可達上萬元。 貧困戶既可自行管理果樹, 也可由公司代管。 瞭解到這一情況, 再看看迎風挺立的果樹, 老秦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認領的這三棵果樹明年就要掛果見錢了,

我可得好好看護它, 這可是我的致富金疙瘩。 ”

伏山鎮扎實推進扶貧攻堅工作, 2016年已完成近40%的脫貧任務。 為繼續打贏脫貧攻堅戰, 該鎮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等各類經營主體共同參與扶貧開發, 因地制宜實施產業項目, 協同發力可持續脫貧。

蘇樓、張徐等6個省市級貧困村與泰安紫陽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結對幫扶關係, 將專項扶貧資金委託給企業經營使用, 公司共託管資金137萬, 保證每年收益率不低於10%, 收益將以分紅形式返還給貧困戶。

插花村東代村按照900元/年/畝的價格將土地流轉給淩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實現貧困人口年均收入1400多元。 西代村貧困戶李興煥也因為家門口有這樣一個蔬菜種植基地而有了一份穩定工作, “跟著大企業幹, 月收入一千五六百元, 生活壓力減輕了很多。 ”

五指握成拳, 合力好攻堅。 近兩年, 紫陽食品公司與淩雲生態農業公司通過實施委託經營、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等一攬子幫扶措施, 有力帶動了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僅這兩家龍頭企業, 就帶動了上百家貧困戶擺脫貧困, 占到全鎮今年脫貧任務的30%。 ”伏山鎮黨委委員呂洪亮介紹。

龍頭企業在行動, 專業合作社也不甘落後。 路家樓村借助30萬財政扶貧資金, 成立了專業合作社, 發展蔬菜種植150多畝。 合作社與村集體、貧困戶實行利益共用, 全村14戶19位貧困群眾由農民變“股民”。 據村黨支部書記陳懷領介紹, 今年他們合作社的純收入有6萬多元, 村集體可獲益1萬多元, 貧困戶人均增收1400多元, “去年我們村就實現了脫貧摘帽, 現在我們更要加把勁, 做大扶貧產業, 實現持續增收, 讓百姓真正從脫貧走向富裕。 ”

在伏山鎮黨委書記馬祥波看來, 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經營主體是帶動扶貧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他們按照市場思維來佈局扶貧, 實現土地、資金、勞力等資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協同聯動, 逐步增強貧困村、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 形成資金跟著貧困戶走, 貧困戶跟著產業走, 產業跟著市場走的良好發展格局。 (通訊員 李輝 徐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