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依稀可辨的程芳朝府邸

程芳朝府邸遺址姚圩, 是一個南離桐城市區2.5公里、緊依206國道、現名叫圩內的小村莊。 村莊現住著十幾戶人家, 村南有一自西向東的彎月形水圩。 據傳程芳朝的宅地面積十餘畝, 宅地四周有一道環形水圩, 東西各有一座石橋和橋門。 東石橋長7米, 寬2.6米, 八根十條平檔, 中間立有一座橋墩。 橋門高大寬闊, 為進出門主。 西石橋窄而短, 為後門通道。 現在的水圩只剩下南邊的一部分了, 但北邊宅旁尚留下幾處深淺不一似水圩的溝氹。 兩座石橋毀于“文革”期間, 東石橋條石移至下游林灣處作大路橋板用。 程宅住宅面積大約兩畝,

屋場地基高於地面一尺五寸, 現在還可以在做了菜地的房基裡挖到古磚古瓦, 遺下的其他建築材料如門墩、條石等, 已被後人挪作他用。

村莊東北, 有一長腰型、面積一百餘畝的水塘。 因塘中南北側各立有一座土墩, 故名墩塘。 南墩長條形,

北墩橢圓形, 面積四分, 比南墩大三倍。 據傳北墩建有涼亭, 供程芳朝夏日讀書和其家人夏日納涼。 南墩主要採用阻隔風浪, 以保護墩塘南堤, 不讓程宅受到水的威脅。 由於年代久遠, 兩墩雖在, 但北墩上的涼亭已夷盡無影。

緊依墩塘東南邊的村莊, 解放前叫奴才家, 只是到了解放後才更名為“墩塘”。 毋庸說, “奴才家”祖輩, 是服侍程芳朝的僕人。

程芳朝, 明末清初時桐城人。 初名鈺, 號立庵。 幼時家貧, 由在池州衙門做小官的親房伯父撫養, 並送到私塾讀書。 清順治四年(1647)殿試, 一舉奪得一甲二名, 在朝廷做起大官。 歷任順、康兩朝國史院編修、侍讀學士、安南正使、太常寺正卿等職。 秉性光明磊落, 正直坦誠, 不隨人俯仰。 尤其任安南正使時, 不僅能順利解決安南的一切事務, 而且在巡視雲、貴、閩、廣等地後, 及時將吳三桂意欲造反的苗頭稟報朝廷, 提前戒備, 為清代江山一統盡職盡責。 晚年歸裡後, 杜門不幹時事。 年六十六卒, 葬於黃埔的倒爬嶺上。 清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為其題寫碑文。

程芳朝是百姓稱道的清廷官員。 與他相關的許多美妙的傳說以及趣聞軼事, 如“與林駝廚師”、“肉案搭浮橋”、“鰱魚地與人頭宴”等, 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