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的武狀元考試竟然和現代一樣,也有力量比賽

清朝是武科舉鼎盛時期, 同時也是衰亡時期。 清沿明制而採取文武並重的辦法。 為了拉攏武人, 同樣也把明朝武舉制度延續下來。 滿清是在馬背上得天下的, 崇尚武功也是根深蒂固的。

武舉考試和文舉選拔制度差不多, 以名列第一者為元, 鄉試第一稱解元, 會試第一稱會元, 殿試第一稱狀元。 武狀元始終是科舉考試中最輝煌、最榮耀的一級。 以武藝求功名的人經過層層篩選, 在皇帝親自認定之後才得中武狀元, 真可謂是萬里挑一。 因為, 凡取得武狀元者, 立即成為朝廷武官。 特別是清代, 凡取得狀元者,

馬上由平頭百姓“釋褐”, 成為正三品將領, 在這方面遠比文舉授職高許多。 不是授予參將, 就是紫禁城中的頭等侍衛, 成為高級武官。

考試辦法差不多與明代一樣, 分一、二、三場進行。 一、二場試了弓馬技勇, 稱為“外場”;三場試策論武經, 稱“內場”。 一場試馬上箭法,

馳馬三趟, 發箭九枝, 三箭中靶為合格, 達不到三箭者不准參加二場。 乾隆年間, 一場又增加了馬射“地球”, 俗稱“拾帽子”, 專為考察伏射能力。 二場考步射、技勇。 步射九發三中為合格。 所謂“技勇”, 實際上主要測膂力。 一共三項。 頭項拉硬弓, 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 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 應試者弓號自選, 限拉三次, 每次以拉滿為准。 二項舞大刀, 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號, 試刀者應先成左右闖刀過頂、前後胸舞花等動作。 刀號自選, 一次完成為准。 第三項是拿石蒂子, 即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 長方型, 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 但並不深。 也分為三號, 頭號三百斤, 二號二百五十斤, 三號二百斤。 考場還備有三百斤以上的出號石蒂。
應試者石號自選, 要求將石蒂提至胸腹之間, 再借助腹力將石蒂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 叫做“獻印”, 一次完成為合格。 凡應試者, 弓、刀、石三項必有兩項為頭號和二號成績, 三號成績超過兩項者為不合格, 取消三場考試資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