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原來易筋經還分內經和外經!“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由來

《易筋經》的內容包括了練習所能達到的理想效果和具體的練習方法兩方面的主要內容, 對武俠小說影響最大的是其中的內壯神勇、外壯神力的說法。

其“內壯神勇”提到練習該功法之後, “從骨中生出神力, 久久加功, 其臂、腕、指、掌, 迥異尋常, 以意努之, 硬如鐵石, 並其指可貫牛腹, 側其掌可斷牛頭”, 這些都還只是“小用之末技”;“外壯神力”練成之後, “手托城閘, 力能舉鼎”都算不上奇異了。

從道光年間開始的武俠小說提到《易筋經》, 渲染的都是《易筋經》中所說的練成後的這種神奇功用。

易筋經包括內經和外經兩種鍛煉方法, 各有12勢。

易筋經內經採用站式, 以一定的姿勢, 借呼吸誘導, 逐步加強筋脈和臟腑的功能。

大多數採取靜止性用力。 呼吸以舒適自然為宜, 不可迸氣。

古代相傳的易筋經姿式及鍛煉法有12勢, 即韋馱獻杵(有3勢)、摘星換鬥、三盤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馬刀、青龍探爪、臥虎撲食、打躬勢、工尾勢等。

易筋經外經注重外壯, 《易筋經外經圖說》指出:“凡行外壯功夫, 須於靜處面向東立, 靜慮凝神, 通身不必用力, 只須使其氣貫兩手, 若一用力則不能貫兩手矣。

每行一式, 默數四十九字, 接行下式, 毋相間斷。

行第一式自覺心思法則俱熟, 方行第二式。 速者半月, 遲者一月, 各式俱熟, 其力自能貫上頭頂。 此煉力煉氣, 運行易筋脈之法也。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