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差的店月銷9000+,他天天喊著控制單量!

2017年7月, 吳楠和好友共同創立青渝藍之麻辣香鍋(以下簡稱青渝藍), 隨後, 5個月連開20家, 單店日均單量超過300單;成績最差的店, 月銷單量9000+。

別的商家都在愁怎麼提高單量, 他愁的卻是怎麼控制單量……

在這“煩人的”單量後面, 他都做了哪些事兒?

■孟小倩

吳楠1996年進入餐飲行業, 從麥當勞的服務員一路做到權金城集團市場總監、SENSORO副總裁。

2011年, 又轉入互聯網, 在百度做過產品和技術, 在雅座(餐飲行業行銷雲服務商)做過使用者的大資料管理, 還做過物聯網。

5年後, 吳楠決定回歸餐飲, 進入外賣市場, “和以往的跨界創業者不同,

我這種屬於叫‘充電後回歸’的創業者。 ”

隨後, 他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創業籌備工作, 也正是這一年的不斷試錯, 讓青渝藍在上線之後, 爆發出一鳴驚人的力量。

01

選擇品類

1、抄資料、蹲點、翻垃圾, 差點就選了日本料理

為了篩選出最有潛力的創業品類, 吳楠和他的團隊連續7天在各大外賣平臺抄資料, 從早到晚在別人家餐廳門口蹲點, 還翻著人家的廚餘垃圾, 探測產品、成本、盈利等資料。

最開始他們列出了麻辣燙、壽司、米飯套餐等7個備選品類, 甚至一度決定就做日本料理, 卻在簽約門店合同的臨門一腳前, 又決定放棄, “選擇日料肯定是可以做的, 但感覺上還是太勉強”。

就像章子怡一直強調演員的信念感, 如果一個創業的老闆, 連自己的產品都不確信, 是無法做成事業的。

最終, 吳楠選擇了麻辣香鍋:客群更廣, 場景更豐富, 適應時段更長, 議價空間更大, 以及品類裡沒有真正的老大, 成為他說服自己的理由。

2、菜品葷、丸、素分類, 只選全國銷量前7

“我們把它分成葷、丸、素等類別,

然後分別按照全國銷量資料前7選定菜品”, 選出的40多個SKU中沒有牛羊肉、毛肚、魚類。

這一點遭到了圈內朋友的強烈反對, “麻辣香鍋怎麼能沒有牛羊肉、沒有毛肚和巴沙魚呢, 你這誰吃啊?客戶點都不會點的。 ”

但吳楠認為, “看起來有了毛肚才像麻辣香鍋。

但是資料顯示, 毛肚根本沒有幾個人吃。 ”

“再比如說牛肉, 其實大部分麻辣香鍋裡面的都是假牛肉, 如果我們用真牛肉又太貴, 還不如不加。 ”

很快, 用戶用行動證明了吳楠的決策是正確的。 “顧客可能缺東西, 但想吃的我大部分都有”, 首家店開業第一天, 僅賣出了18單的情況下, 40多個SKU, 包括加料(加麻加蒜加豆豉)的選項, 就被顧客全點了一遍, 沒有一道菜沒有被客人點到。

除了銷量依據, 還要看菜品本身的屬性適不適合做外賣。

青渝藍的素菜只選用西蘭花、油麥菜、菠菜等含水量少的產品, 有些產品如白菜, 就不適合做外送, 一是出水量大, 容易變成麻辣燙;二是白菜梆子太厚, 需要的炒制時間也長。

02

解決痛點

1、麻辣香鍋變成了麻辣燙?1個麻花搞得定

麻辣香鍋送到用戶手上的時候就變成了麻辣燙, 炒的就像煮的一樣, 怎麼辦?

除了上述不選含水量高的蔬菜外, 放兩三個麻花可以輕鬆搞定。

但前提必須是用錫紙盒保溫、外套紙盒做成隔溫層, 且兩個角都要留有小孔, “如果是塑膠盒, 那就不是吸潮,那就泡透了”。

同時,因為錫紙包裝很隔熱,“我們的菜品出鍋83°,到用戶手裡73°,路上持續加熱至少20分鐘,如果沒有麻花起到物理隔熱作用,錫紙的熱反射又會導致上層食材糊掉。”

同時麻花又可以是品質檢測器:“麻花保持脆的時間一般是一個小時,在這個時間內菜也沒有大的變化。超過1小時,麻花就會變得越來越軟。

而用戶一般會先吃麻花,如果麻花變軟,第一反應就是‘放時間長了’,就會降低對菜品的心理預期,知道是‘時間長了’,不是菜品本身的問題。”

因此每當有顧客投訴產品問題,吳楠就會問:“麻花軟了嗎”?這樣,能夠分析出問題在哪,便於下一步改進。

吳楠的決策並非是個人的臆想,而是經過一年的深度調查和實驗,“別人都是先開始做再改進,我是先試所有的情況,改進好了再開始做。”

比如,能夠擔當麻花功效的產品,吳楠團隊曾測試過無數種:“油條、玉米片、薯片、炸的紅薯條等,僅麻花就試過甜麻花、鹹麻花等各種口味,最終發現,搭配麻辣香鍋,甜麻花的口味最合適。”

2、產品多,出餐慢?又有這3招

麻辣香鍋產品較多,出品效率問題讓很多商家頭疼不已。針對這點,有的商家選擇設立套餐,以提前抓好菜節省時間,但這個方法在吳楠這裡卻行不通:

“我們所有的產品都在冷箱裡面,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溫度,全都現抓現炒。蔬菜常溫,醃製品是冷藏,凍品是冷凍,提前配好沒辦法區別性保存,不管放哪兒,另外的產品都會不新鮮。”

為了在不提前預配的情況下提升出品時間,吳楠訂立了以下標準:

【1】變克重標準為視覺標準

抓菜速度是影響麻辣香鍋出品速度的首要因素。“有些店為了保證給客人的重量,每個產品都要過秤,那一單可能需要5分鐘。”

吳楠認為,只要明確了切配標準(切多大)和裝配標準(放在哪),就可以把設置好的多少克,變成多少片(塊),人眼就能識別,不用一一過秤,20秒就可以配好一份訂單。

【2】使用膠槍放醬料

雖然單品不用過秤,抓菜完成後,仍需過秤,按總重比例來標準化放醬料。

為了讓廚師加起醬料來既快又標準,吳楠棄用小料包和刻度勺,選用了帶刻度的膠槍,既不會因為粘在勺子或者料包上導致不夠標準,也不會降低出品速度。

【3】設計順時針45°動線

根據抓、燙、炒、包的順序,吳楠設計的動線是,員工只需順時針45°右轉(廚師需要向右轉個身),不用穿行跨越就能夠傳遞到下一個人手中。

各個流程併發的前提下,一單的出品時間只需一分鐘。吳楠正在改裝傳送帶、開發機械臂,用上這些智慧設備後,有望將6個工作人員減到2個。

03

設計包裝

1、錫紙+紙盒,兩個溫區做保溫

餐盒的保溫是一大難題,吳楠採用的是“錫紙盒”外套一個“紙盒”的設計。

“說白了是要做空氣隔絕,把溫度變成兩個溫區。為什麼有中空夾層、中空棉,中間的溫區是用來保溫的,如果你只有一個錫紙盒,直接接觸外面的冷空氣,就會迅速變冷。”

2、為了被記住的藍色調

外賣包裝承擔的另一項作用是,品牌傳遞。因此“要做一個不一樣的餐盒”,是吳楠對餐盒最主要的要求。

但是暖色系都被用光了,“而且我們的受眾以女孩為主,每個女孩都有一顆文藝的心,藍色的,有安安靜靜的感覺”。

當時有很多人反對,認定餐盒只有暖色才可以刺激消費者的食欲,但是吳楠堅持:“真正的色調運用是在空間運用上,不是這種包材。”

“傳統的餐廳色調設計為了讓顧客更有消費欲望,那是在交易開始之前。外賣不一樣,用戶拿到餐盒已經是交易結束了,這個時候餐盒的作用應該是,讓他記住你。”

“比如大家一起訂餐的時候,看到一個藍色的像禮盒一樣的東西就會問,這是什麼呀?就能瞭解一下,在人群中,不管有多少外賣,一眼就能分辨出來這個餐盒。”

3、為了用戶體驗的翻蓋設計

互聯網講究用戶體驗,吳楠的一切籌備都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

比如看起來高級的抽插式餐盒其實用戶體驗並不好。“第一步,得把盒子從塑膠袋拿出來,不然抽不出來;第二步,抽出來,蓋子打開沒地方放,還要丟進塑膠袋;第三步,吃完還要裝進去丟掉,弄一桌子……”

而設計成翻蓋的餐盒,“只要塑膠袋往下擼一點,蓋子打開,吃完包裝袋一提就扔了,非常乾淨。”相應的,成本也高了不少。

但吳楠認為,作為一個餐飲老闆講究成本和效率是正常的,但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寧願成本高點,也要講究用戶體驗,這是吳楠在互聯網學到的東西。

那就不是吸潮,那就泡透了”。

同時,因為錫紙包裝很隔熱,“我們的菜品出鍋83°,到用戶手裡73°,路上持續加熱至少20分鐘,如果沒有麻花起到物理隔熱作用,錫紙的熱反射又會導致上層食材糊掉。”

同時麻花又可以是品質檢測器:“麻花保持脆的時間一般是一個小時,在這個時間內菜也沒有大的變化。超過1小時,麻花就會變得越來越軟。

而用戶一般會先吃麻花,如果麻花變軟,第一反應就是‘放時間長了’,就會降低對菜品的心理預期,知道是‘時間長了’,不是菜品本身的問題。”

因此每當有顧客投訴產品問題,吳楠就會問:“麻花軟了嗎”?這樣,能夠分析出問題在哪,便於下一步改進。

吳楠的決策並非是個人的臆想,而是經過一年的深度調查和實驗,“別人都是先開始做再改進,我是先試所有的情況,改進好了再開始做。”

比如,能夠擔當麻花功效的產品,吳楠團隊曾測試過無數種:“油條、玉米片、薯片、炸的紅薯條等,僅麻花就試過甜麻花、鹹麻花等各種口味,最終發現,搭配麻辣香鍋,甜麻花的口味最合適。”

2、產品多,出餐慢?又有這3招

麻辣香鍋產品較多,出品效率問題讓很多商家頭疼不已。針對這點,有的商家選擇設立套餐,以提前抓好菜節省時間,但這個方法在吳楠這裡卻行不通:

“我們所有的產品都在冷箱裡面,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溫度,全都現抓現炒。蔬菜常溫,醃製品是冷藏,凍品是冷凍,提前配好沒辦法區別性保存,不管放哪兒,另外的產品都會不新鮮。”

為了在不提前預配的情況下提升出品時間,吳楠訂立了以下標準:

【1】變克重標準為視覺標準

抓菜速度是影響麻辣香鍋出品速度的首要因素。“有些店為了保證給客人的重量,每個產品都要過秤,那一單可能需要5分鐘。”

吳楠認為,只要明確了切配標準(切多大)和裝配標準(放在哪),就可以把設置好的多少克,變成多少片(塊),人眼就能識別,不用一一過秤,20秒就可以配好一份訂單。

【2】使用膠槍放醬料

雖然單品不用過秤,抓菜完成後,仍需過秤,按總重比例來標準化放醬料。

為了讓廚師加起醬料來既快又標準,吳楠棄用小料包和刻度勺,選用了帶刻度的膠槍,既不會因為粘在勺子或者料包上導致不夠標準,也不會降低出品速度。

【3】設計順時針45°動線

根據抓、燙、炒、包的順序,吳楠設計的動線是,員工只需順時針45°右轉(廚師需要向右轉個身),不用穿行跨越就能夠傳遞到下一個人手中。

各個流程併發的前提下,一單的出品時間只需一分鐘。吳楠正在改裝傳送帶、開發機械臂,用上這些智慧設備後,有望將6個工作人員減到2個。

03

設計包裝

1、錫紙+紙盒,兩個溫區做保溫

餐盒的保溫是一大難題,吳楠採用的是“錫紙盒”外套一個“紙盒”的設計。

“說白了是要做空氣隔絕,把溫度變成兩個溫區。為什麼有中空夾層、中空棉,中間的溫區是用來保溫的,如果你只有一個錫紙盒,直接接觸外面的冷空氣,就會迅速變冷。”

2、為了被記住的藍色調

外賣包裝承擔的另一項作用是,品牌傳遞。因此“要做一個不一樣的餐盒”,是吳楠對餐盒最主要的要求。

但是暖色系都被用光了,“而且我們的受眾以女孩為主,每個女孩都有一顆文藝的心,藍色的,有安安靜靜的感覺”。

當時有很多人反對,認定餐盒只有暖色才可以刺激消費者的食欲,但是吳楠堅持:“真正的色調運用是在空間運用上,不是這種包材。”

“傳統的餐廳色調設計為了讓顧客更有消費欲望,那是在交易開始之前。外賣不一樣,用戶拿到餐盒已經是交易結束了,這個時候餐盒的作用應該是,讓他記住你。”

“比如大家一起訂餐的時候,看到一個藍色的像禮盒一樣的東西就會問,這是什麼呀?就能瞭解一下,在人群中,不管有多少外賣,一眼就能分辨出來這個餐盒。”

3、為了用戶體驗的翻蓋設計

互聯網講究用戶體驗,吳楠的一切籌備都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

比如看起來高級的抽插式餐盒其實用戶體驗並不好。“第一步,得把盒子從塑膠袋拿出來,不然抽不出來;第二步,抽出來,蓋子打開沒地方放,還要丟進塑膠袋;第三步,吃完還要裝進去丟掉,弄一桌子……”

而設計成翻蓋的餐盒,“只要塑膠袋往下擼一點,蓋子打開,吃完包裝袋一提就扔了,非常乾淨。”相應的,成本也高了不少。

但吳楠認為,作為一個餐飲老闆講究成本和效率是正常的,但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寧願成本高點,也要講究用戶體驗,這是吳楠在互聯網學到的東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