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通鑒精讀:如何面對小國家的挑釁?漢朝給我們上了一課

秦漢年間, 橫行中國北方的匈奴擊敗了東胡族, 將他們趕到烏桓和鮮卑山, 形成了兩個新的部族, 烏桓和鮮卑, 世代臣服於匈奴。

等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擊敗匈奴, 剪除其左翼後, 為了牽制他們, 就將烏桓遷徙到上谷、漁陽、右北平和遼東一帶, 令其監視匈奴, 並設置護烏桓都尉。

由於漢朝的扶持和保護, 烏桓逐漸坐大, 但也因此生出了異心。 西元前78年冬, 烏桓起兵反叛, 大舉南下劫掠漢朝的邊境。

恰好在此時, 匈奴得知烏桓人曾經挖了單于的祖墳, 異常惱怒, 我打不過漢朝, 還降服不了你烏桓嗎?發動兩萬精銳騎兵出擊烏桓。

當時的漢昭帝尚未親政, 政事由霍光主導。 得知邊境警報後, 霍光詢問護軍都尉趙充國是否應該出兵, 趙充國認為, 兩個外族打仗, 讓他們自殺殘殺好了, 不必理會。

霍光又詢問中郎將范明友, 范明友認為, 烏桓膽敢反叛, 必須懲戒, 但更不能讓匈奴人趁此機會吞併烏桓, 必須截擊之。 霍光同意了范明友的意見, 並拜其為度遼將軍, 領騎兵兩萬。

臨行前, 霍光反復囑託范明友:“大軍出動不可無功而返, 如果遇到了匈奴, 就先打匈奴;如果落在了匈奴後面, 就去攻打烏桓。 ”

沒想到, 匈奴人是個軟蛋,

聽說漢軍出動後, 直接選擇撤退。 范明友趁著烏桓疲憊之機, 果斷出擊, 一舉擊潰烏桓, 斬殺六千餘人和三個烏桓首領。

經此一役, 烏桓元氣大傷, 老老實實的聽命于漢朝。 匈奴人更是大為驚恐, 從此再也不敢輕易出兵。

其實, 匈奴所謂烏桓挖了單于的祖墳而去報仇,

只是一種藉口, 他們想趁著烏桓和漢朝鬧僵之時, 搶先一步收復烏桓, 恢復自己在上谷、漁陽一帶的勢力。

通過這一仗, 漢朝明確警告匈奴和烏桓:烏桓是受我保護的, 他不聽話, 我自會收拾他, 哪容得你匈奴人出來越俎代庖, 更不可能讓你趁機坐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