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嬰兒睡眠調整訓練之前的準備

上次說的睡眠調整訓練的主流方法, 其實應該把這篇放在前面。 睡眠調整訓練的前提基礎一定是規律作息, 而且養育者懂得嬰兒睡眠的常識,

並能夠很好地順應孩子的內在規律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睡眠訓練的前提:

抱起放下法孩子滿四個月, 哭泣控制法理論上要求孩子滿三個月, 保守建議滿六個月(當然有的方法聲稱可以更早, 你可以自行決定), 且沒有任何身體上的疾病與情緒上的不適(長牙、搬家、換保姆等等);你與孩子已經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關係, 同時你的家庭關係是和睦健康的, 孩子也不會時常感到焦慮或是緊張(否則孩子晚上哭鬧也許是為了贏得父母的關愛和注意)。

另外, 睡眠訓練需要全家齊心, 父母意志力也要足夠堅強, 並有相當的理智與清醒能判斷所有狀況, 一旦制定計劃就要堅持到底, 否則半途而廢只會讓孩子和父母都白受罪。

如果這些條件都滿足, 那麼咱們來探討第一個問題——

建立規律作息的常規程式:

這是所有睡眠訓練方法的第一步, 但事實上我感覺建立規律與睡眠訓練是相輔相成的, 無法養成寶寶的規律作息絕大部分原因都是睡眠問題造成的。 有關規律作息, 強烈推薦特蕾西的《實用程式育兒法》, 那裡面介紹得相當清楚。 給寶寶建立常規程式, 一方面能夠讓寶寶覺得有安全感, 他能知道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讓父母和整個家庭的排程都能夠井井有條。 這樣的常規程式可以給父母帶來信心, 因為你能理解寶寶, 並很快分辨出他的哭聲是因為什麼原因。

常規程式可以用一個單詞來總結,

EASY, E是eat進食, A是activity活動, S是sleeping睡覺, Y是you給你自己一些時間。 它的核心是這四件事情的順序, 也就是從一天的開始時, 當寶寶醒來後先餵食, 然後讓他玩一會兒, 接下來是睡覺, 在這個時間你可以享受自己的時光。

特蕾西建議, 四個月以內的寶寶應當遵循三小時迴圈的常規程式, 四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遵循四小時的常規程式。 而當寶寶開始進食固體食物之後, 可以在四小時的程式基礎上進行調整。 寶寶一歲半以後也許上午第一個小覺就沒有了, 那時候又會變成另一種規律。 然而, 需要說明的是, 這並非一個固定的時間表, 而是一套程式而已, 不用拘泥於絕對精准的時間, 只需要保持相對一致的程式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 新生兒不在此列, 他們的餵養和睡覺時間應當先順其自然, 隨後再慢慢調整。 我也一直贊成三個月以內的寶寶應當按需哺乳, 但按需不是一小時吃一次、半小時吃一次, 過了剛出生的那幾天之後, 所有的寶寶都應該能夠至少相隔2-2.5小時喂一次, 正常都可以調整成為3小時一次。 另外, 凡事不能走極端, 多觀察寶寶發出的信號, 如果她上一次吃奶吃得不多, 那偶爾調整一下是可以的, 但注意不要形成“零食鬼”的模式, 也就是每次吃奶都當零嘴吃, 過一會兒就又要吃一次, 這樣對寶寶對媽媽都不是好事兒。

所以,建立常規程式,你不會餓著你的寶寶,反而會因此對這一天寶寶的所有行為表現更加心裡有數,生活也能越來越有規律。

睡眠總量:

說起睡眠總量,其實沒有絕對精確的數字,但一定是有一個大概範圍。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幾乎一整天都在睡;二、三個月大的嬰兒每天睡眠16-18小時;四、五個月大的嬰兒每天15-16小時;六個月以上的嬰兒每天需要14-15小時的睡眠;1-2歲的孩子需要13-14小時睡眠。

當然,也許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習慣與天性,媽媽們可以自己觀察,但一定不會偏離太遠。

睡眠信號:

每個寶寶在困的時候都會發出自己的獨特信號,如果你能把握住這些信號,及時讓寶寶睡覺,那麼,這就不會是一件困難的事兒。然而如果你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寶寶開始變得有些鬧、不好哄、或是過度疲倦導致的神經興奮,那就會是很棘手的問題了,因此,觀察並瞭解你家寶寶的睡眠信號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許多寶寶都會用揉眼睛、打呵欠來表示困了,也有寶寶會把頭埋在你胸前蹭,或是對玩具以及其它的東西不感興趣,一旦發現這些信號,就一定放下手裡的事兒,趕緊讓寶寶睡覺吧。

清醒時間:

睡眠信號也需要結合寶寶的清醒時間來看。每個階段寶寶的清醒時間是有規律可循的,新生兒清醒15-30分鐘就會累了(前兩周清醒15分鐘,後兩周拉長到30分鐘,後面月齡的清醒時間都基本遵循前後兩周這個原則);1個月大寶寶清醒30分鐘至1小時就會累了(前兩周30分鐘,後兩周1小時); 2個月大寶寶清醒1-1.5小時就會累了;3-5個月大寶寶清醒1.5-2小時就會累了;6-8個月大的寶寶清醒2-2.5小時會累;9個月以上的寶寶清醒時間可以增加到3小時;18個月以後刪除上午那次小睡後,清醒時間會被生活習慣而延長。

掌握住清醒時間,在寶寶接近清醒時間末期時開始準備讓寶寶睡覺,這樣的話相信就比較不容易引來寶寶累極了大鬧的場面。

小睡安排:

按照每個月齡寶寶的作息規律與清醒時間來看的話,前四個月清醒加睡眠的時間應該是三小時一週期,每次小睡1.5-2.5小時左右;四個月之後是四小時一週期,也就是每次小睡1.5-2小時左右。如果傍晚還會安排一次小睡的話,這次小睡的時間會比較短,大概也就一個睡眠週期,也就是40分鐘左右。

每次小睡如果超過3小時一定要叫醒孩子,否則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如果一次小睡不足45分鐘必須接著再睡,否則睡眠的修復力相當差(傍晚的小覺不在此列)。

一般來說,9個月以前的寶寶每天會睡三覺,上午9點左右,下午1點左右,傍晚5點左右;6-9個月的寶寶會開始自動調成兩覺,傍晚那一覺取消了,傍晚到晚上入睡那一段清醒的時間能長一些;18個月以後的寶寶會只睡午覺一覺了。

作息養成:

規律作息還是離不開固定時間與程式,白天的規律還是按照“餵奶-清醒-小睡”這樣的模式來進行。對於如果養成規律作息,臺灣的“瓜老師”曾經提出過這樣的方法:第一步,你可以先花幾天時間來記錄寶寶每天的作息,觀察一下她的睡眠與活動情況;第二步先固定晚上入睡時間;第三步固定餵奶的間隔;第四步固定早上第一次餵奶的時間;第五步固定每次餵奶的時間;第六步固定白天小睡時間。

而夜晚就是睡覺時間了,理論上來說,最保守的說法也是當寶寶9個月大的時候就從睡覺到早上起床不需要一切夜奶(當然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一直接著喂一兩次夜奶,但從兒科大夫的觀點來看,這樣應該是媽媽的意願大於寶寶的實際需要了),更多的說法是當寶寶六個月之後固定添加輔食之後就可以刪除一切夜奶,而從三個月開始晚上可以只吃一頓夜奶即可。

因此,如果你的寶寶已經足夠大,你大可以不必擔心她晚上會不會肚子餓,而如果夜奶不再提供,白天孩子也會把需要的奶量補回來。

另外,幾乎所有睡眠專家的建議都是讓一歲以內的孩子在七點左右睡覺,一歲以後可以延遲到八點左右。但如果這樣的睡眠時間對你們的家庭來說不太現實,比如爸爸回家比較晚,那也可以適當延遲,但一般建議孩子睡覺的時間不能超過晚上九點。

睡前程式: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每天晚上你洗完澡,穿上睡衣,躺上床,打開床頭小燈,隨手翻看一本書,慢慢地,睡意就開始來了,你關燈睡覺,一切都發生得非常自然。對於寶寶來說,擁有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式,也會讓她養成一開始做睡前程式就睡意來襲的習慣。

不管是哪種睡眠訓練方法,睡前程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接合清醒時間來看,睡前程式就是需要你在發現寶寶困了之後,不是直接把寶寶放倒讓她睡覺,而是給她一點兒緩衝的時間,讓她從活動狀態過度到睡眠狀態,睡前程式就是在告訴寶寶:該睡覺了。

對於睡前程式,《實用程式育兒法》裡特蕾西的建議是4s法,也就是:佈置環境setting the stage(拉上窗簾,播放音樂等,確保環境安靜);裹上繈褓swaddling(大點兒的孩子就穿上睡袋);坐著sitting(抱著她安靜地坐一會兒,不要搖晃);噓拍法shush-pat(把她放進小床,如果她無法平靜,可以在她耳邊發出噓聲並拍拍她幫助她平靜,直到她睡著為止)。

4s法的前兩個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睡前程式,後兩者其實已經涉及教寶寶睡覺了,咱們可以後續討論。另外,經常被用到的睡前程式包括洗澡(晚上睡覺前)、餵奶(晚上睡覺前)、講故事、唱歌等等。睡前與媽媽多一些親密的依偎,能夠讓寶寶不那麼害怕一個人睡覺,讓她有安全感和信賴感,從而更加容易入睡。

總之,睡前程式必不可少,而且應當在同樣的時間用固定的程式,至少培養一星期等養成習慣之後才能開始進行睡眠訓練。睡前程式的目的是讓寶寶情緒平靜下來,慢慢進入睡眠。

所以,建立常規程式,你不會餓著你的寶寶,反而會因此對這一天寶寶的所有行為表現更加心裡有數,生活也能越來越有規律。

睡眠總量:

說起睡眠總量,其實沒有絕對精確的數字,但一定是有一個大概範圍。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幾乎一整天都在睡;二、三個月大的嬰兒每天睡眠16-18小時;四、五個月大的嬰兒每天15-16小時;六個月以上的嬰兒每天需要14-15小時的睡眠;1-2歲的孩子需要13-14小時睡眠。

當然,也許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習慣與天性,媽媽們可以自己觀察,但一定不會偏離太遠。

睡眠信號:

每個寶寶在困的時候都會發出自己的獨特信號,如果你能把握住這些信號,及時讓寶寶睡覺,那麼,這就不會是一件困難的事兒。然而如果你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寶寶開始變得有些鬧、不好哄、或是過度疲倦導致的神經興奮,那就會是很棘手的問題了,因此,觀察並瞭解你家寶寶的睡眠信號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許多寶寶都會用揉眼睛、打呵欠來表示困了,也有寶寶會把頭埋在你胸前蹭,或是對玩具以及其它的東西不感興趣,一旦發現這些信號,就一定放下手裡的事兒,趕緊讓寶寶睡覺吧。

清醒時間:

睡眠信號也需要結合寶寶的清醒時間來看。每個階段寶寶的清醒時間是有規律可循的,新生兒清醒15-30分鐘就會累了(前兩周清醒15分鐘,後兩周拉長到30分鐘,後面月齡的清醒時間都基本遵循前後兩周這個原則);1個月大寶寶清醒30分鐘至1小時就會累了(前兩周30分鐘,後兩周1小時); 2個月大寶寶清醒1-1.5小時就會累了;3-5個月大寶寶清醒1.5-2小時就會累了;6-8個月大的寶寶清醒2-2.5小時會累;9個月以上的寶寶清醒時間可以增加到3小時;18個月以後刪除上午那次小睡後,清醒時間會被生活習慣而延長。

掌握住清醒時間,在寶寶接近清醒時間末期時開始準備讓寶寶睡覺,這樣的話相信就比較不容易引來寶寶累極了大鬧的場面。

小睡安排:

按照每個月齡寶寶的作息規律與清醒時間來看的話,前四個月清醒加睡眠的時間應該是三小時一週期,每次小睡1.5-2.5小時左右;四個月之後是四小時一週期,也就是每次小睡1.5-2小時左右。如果傍晚還會安排一次小睡的話,這次小睡的時間會比較短,大概也就一個睡眠週期,也就是40分鐘左右。

每次小睡如果超過3小時一定要叫醒孩子,否則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如果一次小睡不足45分鐘必須接著再睡,否則睡眠的修復力相當差(傍晚的小覺不在此列)。

一般來說,9個月以前的寶寶每天會睡三覺,上午9點左右,下午1點左右,傍晚5點左右;6-9個月的寶寶會開始自動調成兩覺,傍晚那一覺取消了,傍晚到晚上入睡那一段清醒的時間能長一些;18個月以後的寶寶會只睡午覺一覺了。

作息養成:

規律作息還是離不開固定時間與程式,白天的規律還是按照“餵奶-清醒-小睡”這樣的模式來進行。對於如果養成規律作息,臺灣的“瓜老師”曾經提出過這樣的方法:第一步,你可以先花幾天時間來記錄寶寶每天的作息,觀察一下她的睡眠與活動情況;第二步先固定晚上入睡時間;第三步固定餵奶的間隔;第四步固定早上第一次餵奶的時間;第五步固定每次餵奶的時間;第六步固定白天小睡時間。

而夜晚就是睡覺時間了,理論上來說,最保守的說法也是當寶寶9個月大的時候就從睡覺到早上起床不需要一切夜奶(當然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一直接著喂一兩次夜奶,但從兒科大夫的觀點來看,這樣應該是媽媽的意願大於寶寶的實際需要了),更多的說法是當寶寶六個月之後固定添加輔食之後就可以刪除一切夜奶,而從三個月開始晚上可以只吃一頓夜奶即可。

因此,如果你的寶寶已經足夠大,你大可以不必擔心她晚上會不會肚子餓,而如果夜奶不再提供,白天孩子也會把需要的奶量補回來。

另外,幾乎所有睡眠專家的建議都是讓一歲以內的孩子在七點左右睡覺,一歲以後可以延遲到八點左右。但如果這樣的睡眠時間對你們的家庭來說不太現實,比如爸爸回家比較晚,那也可以適當延遲,但一般建議孩子睡覺的時間不能超過晚上九點。

睡前程式: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每天晚上你洗完澡,穿上睡衣,躺上床,打開床頭小燈,隨手翻看一本書,慢慢地,睡意就開始來了,你關燈睡覺,一切都發生得非常自然。對於寶寶來說,擁有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式,也會讓她養成一開始做睡前程式就睡意來襲的習慣。

不管是哪種睡眠訓練方法,睡前程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接合清醒時間來看,睡前程式就是需要你在發現寶寶困了之後,不是直接把寶寶放倒讓她睡覺,而是給她一點兒緩衝的時間,讓她從活動狀態過度到睡眠狀態,睡前程式就是在告訴寶寶:該睡覺了。

對於睡前程式,《實用程式育兒法》裡特蕾西的建議是4s法,也就是:佈置環境setting the stage(拉上窗簾,播放音樂等,確保環境安靜);裹上繈褓swaddling(大點兒的孩子就穿上睡袋);坐著sitting(抱著她安靜地坐一會兒,不要搖晃);噓拍法shush-pat(把她放進小床,如果她無法平靜,可以在她耳邊發出噓聲並拍拍她幫助她平靜,直到她睡著為止)。

4s法的前兩個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睡前程式,後兩者其實已經涉及教寶寶睡覺了,咱們可以後續討論。另外,經常被用到的睡前程式包括洗澡(晚上睡覺前)、餵奶(晚上睡覺前)、講故事、唱歌等等。睡前與媽媽多一些親密的依偎,能夠讓寶寶不那麼害怕一個人睡覺,讓她有安全感和信賴感,從而更加容易入睡。

總之,睡前程式必不可少,而且應當在同樣的時間用固定的程式,至少培養一星期等養成習慣之後才能開始進行睡眠訓練。睡前程式的目的是讓寶寶情緒平靜下來,慢慢進入睡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