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留人還是放人

私企內務管理研究/潘文富

為了管理好員工, 老闆也是操碎了心, 各種管理制度、考核、激勵、企業文化、甚至連股份制都搞出來了。

其實這些管理措施的核心就兩句話:

1, 留下來! 2, 聽話!

也就是希望員工穩定在公司裡, 好好幹活, 將來與公司一起發展一起成長, 共同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云云。

這是典型60-70年代的人事管理思想, 骨頭裡還是把員工當成公司的財產, 覺得員工既然進了公司的門, 就是公司的人, 就得聽從公司的管理安排, 就得要一直幹下去, 甚至還會拿日本企業的員工終身制來說事。

當然了, 之所以要把員工留下來, 還有這幾點原因:

1, 用得順手了, 新換的人總感覺到不順手;

2, 熟悉老員工、有信任感、也敢於授權;

3, 老員工有經驗, 熟悉工作, 能保證工作效率, 而新員工上手慢, 效率低;

4, 新老員工一交接, 肯定耽誤工作;

5, 沒有人員儲備, 一個蘿蔔一個坑,

後續沒有員工接手;

6, 部分員工流失, 會導致當前在職員工人心惶惶;

7, 流失出去的員工, 有可能去競爭對手那裡, 甚至直接創業, 成為競爭對手。

若是站在老闆自己的角度, 這麼想也沒有錯。 但是, 站在客觀的角度, 或是員工的角度來看, 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1, 員工, 是社會人, 不是公司人, 不存在與公司有隸屬關係, 而是平等的合作關係, 有權利自由離職, 若是老闆加以限制, 等於就剝奪了員工離職的自由。

2, 員工之所以能在公司做下去, 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未來的希望, 當在本公司看不到希望的時候, 自然也就沒有再做下去的信心了, 這個希望是綜合了行業發展、公司規劃、公司當前的整體水準, 當前的發展速度, 老闆個人的能力和信譽,

乃至內部團隊氛圍等等因素所構成的, 若是有缺失, 無法構成希望, 也就無法支撐員工留下來了。

3, 從整體趨勢上來看, 員工的平均在職期也是越來越短, 原來十年以上才叫老員工, 現在三年就是老員工了。 經濟水準越高的地方, 員工的流動率相對越高。

4, 90後員工越來越個性化, 不想固定在一個行業、一個公司、一個崗位上, 進行重複的工作, 他們想嘗試不同的行業與公司, 乃至不同的工作類型, 所以要不停的跳槽。

5, 很多員工自己算過一筆賬, 留在公司與跳槽, 收益的遞增率哪個更高?一般公司裡一兩年才晉升一次職務, 工資漲幅一般也就500-1000, 若是跳槽的話, 每跳一次, 職務可直接晉升, 待遇漲幅也在1000以上。 所以說, 從經濟角度來說,

跳槽的發展速度更快。

總而言之, 員工自己要走, 這並不是老闆能控制的事情, 甚至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老闆能不能換個思維, 順應一下呢?也就不強求員工非要留在公司裡, 而是建立一個可以承受員工離職的管理機制。 諸如:

1, 建立崗位說明書, 量化每個崗位的工作範疇;

2, 建立工作執行說明書, 明確每類工作的執行標準與流程, 常見問題的預防與處理;

3, 建立外部員工儲備機制, 面試不入職, 保持階段的臨時工合作狀態, 作為儲備;

4, 內部實施AB崗或是全員輪崗制, 讓每個員工都能勝任多個崗位;

5, 外部客戶的檔案健全, 導入雙線管理機制(業務對接與後臺客服對接), 建立中央客情系統, 相關客情關係, 直接抓在公司手中,

而不是某個員工手裡;

6, 新員工入職時, 明確入職取向, 也就是問清楚到公司來上班圖什麼, 當然了, 人家不一定圖的是錢, 也許是學習、也許是過渡、也許是消磨時間;

7, 建立每個員工的在職期評估, 主動與員工溝通, 設定在職期長度, 以及可能會導致員工離職的幾個因素;

8, 對於老員工, 要保持持續的倒空, 即是通過內部培訓會, 合理化建議等形式, 持續的將老員工的技術和經驗, 乃至教訓, 都挖掘出來, 納入到公司當前的管理和運營體系檔中去, 以此作為對新員工的培訓教材。

總而言之, 傳統的人事管理思維中, 是把員工當兒子養, 養兒子當然是要留下來的, 媳婦娶進門。 不過, 老闆們可以考慮考慮把員工當姑娘養, 姑娘可不能一直留著, 而是打扮好,尋個好人家,給嫁出去,若是留下來,留來留去留成仇。

而是打扮好,尋個好人家,給嫁出去,若是留下來,留來留去留成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