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孫思可:比垃圾成山更致命的是監管“打哈欠”

昨日, 本報接到市民投訴西郊熱電廠東側鐵路沿線垃圾成堆。 隨即, 記者實地踏訪, 在該段鐵路沿線看到的確有不少生活垃圾。 (4月7日《西安日報》)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 對於生活環境的要求也逐年提高。 但各地垃圾成山的現象卻未曾減少, 這些臭氣熏天的小山讓老百姓深惡痛絕。 有關部門多數情況下都不曾主動出面解決, 導致了垃圾成山現象愈演愈烈。

眾所周知, 生活垃圾對於環境污染的影響十分巨大。 天氣轉暖, 很多垃圾聚在一起滋生腐敗細菌和各種有毒氣體, 這些不僅影響當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

對於鐵路的安全運輸也有著極大威脅。 最關鍵的是作為日化企業的專用線, 化學工業產品本就屬危險運輸品, 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運輸, 其安全亦讓人唏噓不已。

面對“臭氣熏天”的情況, 各部門理應主動協調、共同治理。 但細察新聞我們卻只看到了“面子”沒看到“裡子”。 日化企業說督促工人打掃, 提高打掃頻率, 棗園街辦和三橋街辦都“一諾千金”要安排人協調打掃。 我們慶倖, 似乎管理部門之間“踢皮球”的老毛病沒犯。 但記者後來聯繫卻發現垃圾並未清掃。 原來“踢皮球”這招糊弄不了群眾, 改為“打哈欠”倒是能瞞天過海, 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行為根本上是對責任的敷衍和對群眾健康安全的褻瀆。

垃圾製造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相關衛生責任部門更應主動扛上治理的“大旗”。 亡羊補牢, 猶未晚矣。 一方面徹底清理線路周圍垃圾, 以最快速度恢復道路兩旁的衛生, 並對隨地亂扔垃圾者進行嚴厲處罰;另一方面, 政府部門應增設周邊地區垃圾處理設備和分類垃圾箱的擺放, 提高垃圾處理的效率, 讓居民和商販的垃圾有處可去, 切實起到環境治理“領頭羊”的作用。

環境保護是長久大計, 更是當下時代發展的重要前提, 垃圾的治理需要各部門主動配合, 主動出擊。 若是遇到問題都被動解決, 將“踢皮球”升級為“打哈欠”敷衍了事, 那麼對於企業形象和政府公信力來說都將是致命打擊。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孫思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