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末期,德軍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堅守柏林的意義何在?

1945年4月, 歐洲戰場東線龐大的蘇聯軍隊已經抵達柏林和布拉格週邊, 西線英美盟軍跨過萊茵河天險, 一路打到了易北河。 此時就是連毫無軍事知識的婦孺都明白納粹德國的末日已經為期不遠。 但德軍依然在蘇聯軍隊進攻柏林時進行了拼死抵抗, 柏林戰役結束時德軍傷亡人數高達25萬, 繁華的柏林市區也徹徹底底的變成了一片廢墟。 那麼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德軍為何還要進行這種毫無意義的抵抗呢?這豈不是白白付出了無謂的代價嗎?

蘇軍與英美會師, 從南北截斷德國本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許多歷史學者將這種毫無意義的吞噬無辜生命的抵抗視為是希特勒妄想症的象徵, 因為希特勒在戰爭最後時期仍然無法認清形勢, 幻想還能贏得戰爭。 這種看法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希特勒信奉“要麼勝利, 要麼滅亡”的極端人生信條,

他很可能是想在柏林與蘇聯軍隊決一死戰。 但是我們必須瞭解的是, 死守柏林不是希特勒一個人的主意, 當時納粹國防軍的軍事精英們對戰局看的相當透徹, 他們也堅決主張守衛柏林, 而他們的理由才是最主要的。

蘇軍坦克開進柏林市區, 坦克車身上的鐵網是防禦浮士德反坦克榴彈的

柏林戰役之前德軍一位將領曾經十分諷刺的評價防衛柏林的任務, 他說:“我們只要堅持到聯軍從西面打過來, 我們的歷史使命就算完成了。 ”所以真正的原因便是納粹德國當局出於與蘇聯在意識形態上的敵視和差異, 希望柏林落在英美的手裡, 這樣就能盡可能的保障德國在戰後的利益。 當然這一決定並不是僅僅是考慮到意識形態的問題, 俄國在戰前漫長的歷史上與歐洲其他國家產生了很多隔閡, 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主要強國普魯士, 歷史上包括德國在內的很多西方國家並不認同並接納俄國, 在這一時刻他們並不能忘記歷史上的恩怨。

蘇軍佔領柏林

但是德軍統帥部的期望落空了, 英美聯軍與柏林之間的距離過遠, 同時進攻柏林的蘇軍實力遠遠超過守城的德軍部隊, 結果英美聯軍趕到, 蘇聯軍隊迅速的攻佔了整合柏林。 但是戰後柏林卻被盟軍分區佔領, 所以我們可以斷言, 即使當初德軍統帥部暫時達到了他們的目標,

但是戰後複雜的國際形勢也很難讓這個目標最終實現, 1949年英美堅持讓德國分裂就是很好的證明。 所以在戰爭末期十分混亂的情況下進行這樣的計畫, 顯然不確定性太多了。

直擊二戰:帝國的毀滅.柏林戰役 ¥21.3 購買

二戰精銳對決:庫爾斯克戰役中的德軍“帝國”師 ¥44.8 購買

納粹德國*後一戰(鏡頭裡的柏林之戰)/看歷史之視覺二戰影像志叢書 ¥21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