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一隻貓賣到了2.6億,但這只是貓經濟的冰山一角

“火災中, 在倫勃朗和一隻貓之間, 我選擇拯救貓。 ” 即便距離藝術家賈科梅蒂逝世已經過去50年, 他的這句話, 仍然引起無數貓奴的共鳴。

對很多人來說, 愛一隻貓遠遠比愛一個人有趣。

《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 截至今年, 全國寵物貓狗數量達到8746萬隻, 市場規模達到1340億元, 這個數字在未來3年還將增加40%。 這意味著, 幾乎每10個人中, 就有一個人在養貓或養狗。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甘願成為貓的奴隸?那些熱衷 “吸貓”的人, 到底是缺貓還是缺愛?

哪些人在養貓?

從2016年開始, “空巢青年”這個群體就被廣泛關注。 資料顯示, 這個群體主要分佈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且年齡段都是80、90後。 他們一般遠離故鄉, 獨自在外打拼, 未婚單身且獨居。 巧合的是, 這些特徵, 與《中國寵物消費者行為報告》中提到的養寵物人群的吻合度達到95%以上。

江瑜就是典型的“空巢青年”, 2015年至今, 她每年都會買一隻貓, 3只貓的存在讓她的生活充實了不少。 “剛來上海的時候, 我住的是合租房, 不到100平的房子有6個房間。 ”但是合租的人多並不意味著熱鬧, 由於上班時間不固定, 江瑜平時根本見不到室友, 更別說坐在一起聊聊天。

“我在那住了5個月左右吧,

都不知道室友是幹什麼的, 大家下班後都回到各自的房間, 沒事不會開門。 ”實習期過後, 江瑜搬到離公司更近的地方, 開始了獨居生活。 工作漸漸上手, 她有了更多私人時間。 一個人待在家裡時, 江瑜經常“空虛得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說真的, 上海這個地方沒什麼人情味, 很難交到朋友。 如果不是工作上有交集, 同事之間都不會有交流。 ”

於是, 當江瑜偶然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要將一隻小貓送人時, 她果斷把它領回了家。 “我工作上的負面情緒蠻多的, 感覺貓自帶治癒功能, 下班看到它我就舒坦了。 ”有了貓後, 江瑜幾乎每個週末都宅在家裡, 抱著貓看電影、看書, “擼貓比和不熟的人尬聊有意思。 ”

與江瑜一樣, 絕大多數“空巢青年”養貓,

都是因為初到社會時感到彷徨和孤獨, 想要尋找情感的寄託。 隨著經濟的發展, 一方面, 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 足夠承擔獨自生活的成本。 另一方面, 生活節奏的加快又讓他們疲於分出精力去維持人際關係。 這時, 獨立冷靜、軟萌神秘的貓咪就給了怕麻煩卻又渴望陪伴的都市人情感安慰, 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

“前兩天出差, 身邊沒有貓, 感覺很不對勁。 ”

梁樂說。 去年剛畢業的梁樂在北京養了兩隻貓, 作為經常與人打交道的媒體人, 她不認為“養貓”並不等同於“社交恐懼”。 “我每天都要出去採訪, 怎麼可能社交恐懼?最開始確實是想有個伴, 但後來更多是因為貓在生活中的很多細節讓人很喜歡,

我是發自內心喜歡貓。 ”

在梁樂看來, 現在養貓的經濟成本越來越低, 加上人本身對可愛的生物沒有抵抗力, 養貓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同時, 相對於養狗需要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 養貓的時間成本也很划算。 她認為, 未來養貓的人一定更多。

然而, 梁樂也發現, 即便她堅信愛貓就該對貓親力親為, 但這些為貓咪服務的產業, 確實變得越來越多了。

貓咪經濟學下的新興產業

2015 年, 日本經濟學家發明了一個新詞:“貓咪經濟學”。 “貓咪經濟學”是指不管經濟多麼困難, 大眾對貓及其相關產品的熱情永遠高漲, 只要商家用對貓咪, 就能吸引關注從中獲益。

調查顯示,中國養貓的人群中,將貓作為孩子和家人看待的用戶占比高達80%以上。這意味著,貓咪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傳統的貓糧、貓咪用品外,貓咪咖啡店、貓咪寄養、貓咪殯葬服務、雲養貓APP等都成了新興熱門的產業。

瞄準了這個趨勢,今年年初,Bobby與朋友在深圳開了一家貓咪咖啡店。“北上廣深都是移民城市,很多人喜歡貓但卻不具備養貓的條件,比如房東不允許、室友不喜歡等等,所以這個行業做得好的話,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為此,Bobby與朋友前前後後跑了十幾家貓咖進行考察調研,一邊選址,一邊制定運營方案。由於合夥人原本是開貓舍的,具有貓咪護理經驗,又有貓咪的供給管道,Bobby對這家店的未來充滿期待。作為深圳最大的貓咖之一,Bobby的店裡有三十多隻貓,主營餐飲和幫貓舍出售貓咪、貓咪的周邊產品。在養貓之風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他的貓咖每月淨盈利基本都在20000元以上。

事實上,像Bobby一樣,想通過貓咖在貓咪產業市場上分一杯羹的人並不少。但是,自貓咖誕生以來,除了營利問題外,貓咖的衛生、貓咪的健康都是備受爭議的。即使如此,Bobby依然對這個行業抱有樂觀態度:“所有事情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出現問題,就代表著又到了新的階段。” 目前,國內貓咖的數量已經有近千家,且還在不斷增加。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類養貓相關的APP也紛紛上線。《貓咪後院》就是一款貓咪養成類遊戲,用戶可以在APP內為貓咪添置玩具、加蓋房子等。截至今年7月,《貓咪後院》下載量已經突破1900萬。如今,這個遊戲不僅與時俱進地推出了VR版本《貓咪後院VR》,還改編成了真人版電影,讓廣大“雲吸貓患者”過足了癮。

今年11月,虛擬養貓遊戲CryptoKitties登錄乙太坊區塊鏈。在萌貓和虛擬數字幣的吸引下,CryptoKitties自上線以來,就成為乙太坊區塊鏈上最受歡迎的項目,玩家可以在上面買賣並繁殖不同品種的電子寵物小貓。這個專案一度佔據了乙太坊15%的流量,官方資料顯示,目前CryptoKitties 的銷售總額已經達到790萬美元,總共賣出了70000多隻虛擬貓,最貴的一隻賣到了2.6億人民幣。可見,聽起來冷冰冰的區塊鏈,一旦加上貓的元素,都能加分不少。

隨著養貓人群的增加,與貓相關的各類產業還會不斷發展,推陳出新,誕生出各種新的模式。相關資料顯示,2010-2020年間,我國寵物行業規模保持年均30.9%的高速發展,到2020年,這一規模將達到1885億元。未來,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貓為什麼會佔領這個世界?

海明威說“一個人不會被打敗,但是可以被貓毀滅。”這裡的毀滅,指的是如海明威一樣的硬漢,也會被貓馴服。根據史料,人類的養貓史有5300年。而到了互聯網年代,貓更是無處不在。那麼,這種小生物為什麼會佔領人類世界?

提到貓咪,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日本。日本是貓咪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他們甚至在1987年就設立了“貓之日”,用來感謝陪伴人類的貓咪。在日本,貓咪為日本GDP貢獻遠超過偶像團體AKB48,超過2.3萬億日元。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他們的經濟文化分不開。

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日本的生活節奏十分快,東京人就連等車的一會功夫都會用來看書、發資訊或閉眼小憩,他們的街道上永遠都車水馬龍。於是,那些懶洋洋地趴在路邊伸懶腰的貓,就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貓咪與世隔絕的安靜狀態,看起來與快節奏的日本格格不入,但卻是他們在繁忙的日常中最想擁有的。這時,慵懶的貓就成了他們的精神寄託,這種寄託延伸到文化中,生長出關於貓的動漫、貓島、貓雜貨店等一系列經濟產業,形成了文化與經濟的良好迴圈。

在某種程度上,貓咪文化在中國興起的原因與日本相似。2010年以來,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愈加明顯,人口紅利褪去,“空巢青年”成為了和“空巢老人”一樣備受關注的群體,“單身獨居、年齡在20歲-39歲、在大城市打拼”是時代給他們貼上的標籤。截止2017年,中國的空巢青年已經超過5000萬。調查顯示,在這群人中,57.9%的人表示缺乏感情寄託, 41.9%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照顧和關愛。

社會經濟與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是導致“空巢青年”出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他們需要承受來自工作升職、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都市“低頭族”之間缺乏日常交流。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他們白天神經緊繃,晚上回家後,面對的仍然是漆黑冰冷的房間,這時,“空巢青年”們才會發現自己的情感無處安放。

在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彭凱平看來:“城市化讓很多生活在傳統社會環境的人變得獨立,但是人們的心理生活跟不上飛速發展的物質生活,“空巢”問題不是因為大齡單身青年多,而是他們沒有學會正常社會交往的技巧。”

這時,貓的“上位”就顯得順理成章。貓的性格與他們實在太像:內向、宅、需要陪伴、怕麻煩。對於貓來說,它們絕對不會主動打擾主人,甚至在主人召喚的時候也會無動於衷。這就迎合了人類“感情投射”的習慣,對待高冷的貓,人類往往更容易進行自我代入的想像。於是,與貓對話、玩樂,成為空巢青年們最大的樂趣。

消費升級同樣給了貓咪佔領世界的機會。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物質得到滿足後,人們就會追求精神滿足。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萌經濟”的崛起,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日趨上升。為了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人們越來越願意在貓身上進行投資,這也推動了一批與貓相關的產業的發展。除了寵物平臺之外,共用經濟、雲養貓等新型服務模式也開始擴張。為順應人們的心理,影視、微電影、互聯網社交中的表情包也越來越多運用到貓的元素。反過來,以貓為原型的一系列IP的形成,又進一步擴大了貓在人類當中的影響力。

川村元氣在《如果世界上不再有貓》裡說:“不是人類飼養了貓,只是貓願意陪伴在人類身邊而已。”隨著觀念的轉變,貓對於人的意義,早已經不止於寵物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使用化名)

本文由南七道和高靈靈共同完成。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調查顯示,中國養貓的人群中,將貓作為孩子和家人看待的用戶占比高達80%以上。這意味著,貓咪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傳統的貓糧、貓咪用品外,貓咪咖啡店、貓咪寄養、貓咪殯葬服務、雲養貓APP等都成了新興熱門的產業。

瞄準了這個趨勢,今年年初,Bobby與朋友在深圳開了一家貓咪咖啡店。“北上廣深都是移民城市,很多人喜歡貓但卻不具備養貓的條件,比如房東不允許、室友不喜歡等等,所以這個行業做得好的話,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為此,Bobby與朋友前前後後跑了十幾家貓咖進行考察調研,一邊選址,一邊制定運營方案。由於合夥人原本是開貓舍的,具有貓咪護理經驗,又有貓咪的供給管道,Bobby對這家店的未來充滿期待。作為深圳最大的貓咖之一,Bobby的店裡有三十多隻貓,主營餐飲和幫貓舍出售貓咪、貓咪的周邊產品。在養貓之風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他的貓咖每月淨盈利基本都在20000元以上。

事實上,像Bobby一樣,想通過貓咖在貓咪產業市場上分一杯羹的人並不少。但是,自貓咖誕生以來,除了營利問題外,貓咖的衛生、貓咪的健康都是備受爭議的。即使如此,Bobby依然對這個行業抱有樂觀態度:“所有事情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出現問題,就代表著又到了新的階段。” 目前,國內貓咖的數量已經有近千家,且還在不斷增加。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類養貓相關的APP也紛紛上線。《貓咪後院》就是一款貓咪養成類遊戲,用戶可以在APP內為貓咪添置玩具、加蓋房子等。截至今年7月,《貓咪後院》下載量已經突破1900萬。如今,這個遊戲不僅與時俱進地推出了VR版本《貓咪後院VR》,還改編成了真人版電影,讓廣大“雲吸貓患者”過足了癮。

今年11月,虛擬養貓遊戲CryptoKitties登錄乙太坊區塊鏈。在萌貓和虛擬數字幣的吸引下,CryptoKitties自上線以來,就成為乙太坊區塊鏈上最受歡迎的項目,玩家可以在上面買賣並繁殖不同品種的電子寵物小貓。這個專案一度佔據了乙太坊15%的流量,官方資料顯示,目前CryptoKitties 的銷售總額已經達到790萬美元,總共賣出了70000多隻虛擬貓,最貴的一隻賣到了2.6億人民幣。可見,聽起來冷冰冰的區塊鏈,一旦加上貓的元素,都能加分不少。

隨著養貓人群的增加,與貓相關的各類產業還會不斷發展,推陳出新,誕生出各種新的模式。相關資料顯示,2010-2020年間,我國寵物行業規模保持年均30.9%的高速發展,到2020年,這一規模將達到1885億元。未來,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貓為什麼會佔領這個世界?

海明威說“一個人不會被打敗,但是可以被貓毀滅。”這裡的毀滅,指的是如海明威一樣的硬漢,也會被貓馴服。根據史料,人類的養貓史有5300年。而到了互聯網年代,貓更是無處不在。那麼,這種小生物為什麼會佔領人類世界?

提到貓咪,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日本。日本是貓咪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他們甚至在1987年就設立了“貓之日”,用來感謝陪伴人類的貓咪。在日本,貓咪為日本GDP貢獻遠超過偶像團體AKB48,超過2.3萬億日元。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他們的經濟文化分不開。

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日本的生活節奏十分快,東京人就連等車的一會功夫都會用來看書、發資訊或閉眼小憩,他們的街道上永遠都車水馬龍。於是,那些懶洋洋地趴在路邊伸懶腰的貓,就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貓咪與世隔絕的安靜狀態,看起來與快節奏的日本格格不入,但卻是他們在繁忙的日常中最想擁有的。這時,慵懶的貓就成了他們的精神寄託,這種寄託延伸到文化中,生長出關於貓的動漫、貓島、貓雜貨店等一系列經濟產業,形成了文化與經濟的良好迴圈。

在某種程度上,貓咪文化在中國興起的原因與日本相似。2010年以來,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愈加明顯,人口紅利褪去,“空巢青年”成為了和“空巢老人”一樣備受關注的群體,“單身獨居、年齡在20歲-39歲、在大城市打拼”是時代給他們貼上的標籤。截止2017年,中國的空巢青年已經超過5000萬。調查顯示,在這群人中,57.9%的人表示缺乏感情寄託, 41.9%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照顧和關愛。

社會經濟與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是導致“空巢青年”出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他們需要承受來自工作升職、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都市“低頭族”之間缺乏日常交流。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他們白天神經緊繃,晚上回家後,面對的仍然是漆黑冰冷的房間,這時,“空巢青年”們才會發現自己的情感無處安放。

在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彭凱平看來:“城市化讓很多生活在傳統社會環境的人變得獨立,但是人們的心理生活跟不上飛速發展的物質生活,“空巢”問題不是因為大齡單身青年多,而是他們沒有學會正常社會交往的技巧。”

這時,貓的“上位”就顯得順理成章。貓的性格與他們實在太像:內向、宅、需要陪伴、怕麻煩。對於貓來說,它們絕對不會主動打擾主人,甚至在主人召喚的時候也會無動於衷。這就迎合了人類“感情投射”的習慣,對待高冷的貓,人類往往更容易進行自我代入的想像。於是,與貓對話、玩樂,成為空巢青年們最大的樂趣。

消費升級同樣給了貓咪佔領世界的機會。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物質得到滿足後,人們就會追求精神滿足。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萌經濟”的崛起,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日趨上升。為了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人們越來越願意在貓身上進行投資,這也推動了一批與貓相關的產業的發展。除了寵物平臺之外,共用經濟、雲養貓等新型服務模式也開始擴張。為順應人們的心理,影視、微電影、互聯網社交中的表情包也越來越多運用到貓的元素。反過來,以貓為原型的一系列IP的形成,又進一步擴大了貓在人類當中的影響力。

川村元氣在《如果世界上不再有貓》裡說:“不是人類飼養了貓,只是貓願意陪伴在人類身邊而已。”隨著觀念的轉變,貓對於人的意義,早已經不止於寵物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使用化名)

本文由南七道和高靈靈共同完成。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