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陝菜之棗沫糊!——楊虎城將軍故里傳統小吃

今天是12月12日, 一個平凡又特殊的日子。 91年前的今天, 陝西蒲城人楊虎城將軍發起震撼中外的“西安事變”, 挽救了中華民族!

楊虎城將軍一八九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出生於陝西蒲城縣孫鎮甘北村一戶農民家裡。 父親楊懷福, 母親孫一蓮, 以農業為主, 家境貧寒。 他僅讀過兩年私塾, 便為人傭工。 一九0八年, 楊父懷福被清政府絞殺于西安, 使楊更加仇視清廷, 他便聯絡貧苦農民, 抗禦暴政。 一九一一年, 他投身於辛亥革命運動, 一九一七年, 參加陝西民主革命早期僅有的一支武裝力量--靖國軍, 後又參加國民軍。

一九二四年參加國民黨, 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先後擔任師長、軍長、十七路軍總指揮、陝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等職。 綜觀其一生, 由蒲城起事, 反清抗暴, 討袁護法, 轉戰關中, 堅守西安, 出師北伐, 回陝主政, 被迫內戰, 直到呼籲抗戰, 張楊合作, 實行"兵諫", 逼蔣抗日。

沒有造勢, 也沒有誇張, 小編只是想懷著敬畏的心情將楊虎城將軍家鄉的著名特色小吃——棗沫糊, 推向中華大地。

棗沫糊

是中國陝菜之頭牌養生粥。

“棗沫糊”有著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曾經, 在繁華似錦的唐朝長安, 在臨立的商肆之間, 到處都飄著一縷棗沫糊的濃香。

蒲城, ----一座坐落在關中平原上古老小城, 唐朝時名“奉先”,

“奉先棗沫糊”在當時乃宮廷貢品, 風靡長安。

蒲城老人們都會做“棗面”之所以這種文化傳承, 是因為擔負著希望, 農耕的民族總會有災荒饑年, 這時就會待大棗成熟曬乾儲存。 老人們製作點棗面儲備, 需要時沖燙給孕婦, 孩子補充營養, 給年長體弱之人補充體力, 就這樣簡單, 便成了一種生活的方式。 香氣飄移, 飄過秦嶺, 傳向南北。

兒時, 哥幾個誰有錢誰就請客, 一聲招呼之後, 街頭賣棗沫糊的擔子就圍滿了人。 白白的瓷碗裡盛著紅紅的糊, 濃郁的、甜甜的棗香夾著豆香在空氣裡流淌, 若有若無的掃過鼻端, 挑逗著味蕾。 香濃的氣息從唇齒漫到喉嚨, 大口地咽下去, 相互對著眼笑, 看誰喝的快!

轉眼間, 時間已經過去幾十年,

每當我們這些老弟兄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時, 總能想起當初聚在一起喝棗沫糊的情形, 那一絲香氣會突然纏綿在心間, 是那麼幸福。

坊間流傳“棗沫糊”被醫聖“孫思邈”推崇為長生粥, 是因為它具有著營養健康, 溫補氣血, 調理體質虛弱之人, 助睡眠等特點。 所以從古至今風靡南北深受婦, 儒, 童, 叟, 孕等人們喜愛!時下又被人們定格為饋贈友人親朋的良品, 以表達特殊的關懷, 傳遞出美好的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