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南通一個清末狀元,做這件事養活了上百萬人,他是誰?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 南通讓我讓我領會到了江南風情。 最深的莫過於張謇的故居——濠南別業。 在這兒我看到了一個傳奇人物的故事。 40多歲中狀元, 棄官從商, 在家園興教育辦實業, 從開始的大生紗廠到鹽墾公司, 從我國首座公共體育場, 到首所女子師範學校, 從復興工農商、教育, 到推進市政建設, 構建了“一城三鎮、城鄉相間”的城市模式, 真可謂一個人的一座城。

張謇于清咸豐三年(1853)出生于海門常樂鎮, 張謇從小聰明過人, 胸懷大志。 5歲時, 塾師見門外有人騎白馬, 便寫出“人騎白馬門前過”的上聯, 讓學生對下聯,

學生對得都不怎麼樣, 就在先生搖頭的當兒, 他奶聲奶氣地對道:“我踏金鼇海上來!”教師喜從天降, 說他志趣遠大, 將來一定能大有作為。 33歲的張謇在順天府的鄉試中, 高中第二名舉人, 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 由於慶祝慈禧太后60大壽, 清政府破例多開一次科舉考試, 他被父親和大伯強逼著, 再次應考, 取得頭名狀元。 張謇歷經26年的奮鬥, 總算金榜題名, 時年42歲, 可謂“暮登天子堂”

親歷官場, 目擊國家貧弱的他, 早就萌發辭官專事實業的願望, 所以決計遠離官場, 走上實業之路。 在他寫給翁教師的送別詩裡, 相約“煙水江南好相見”, 他便倉促南返, 跳出政治漩渦, 專心去拓荒自己的第二條路。

1915年南通濠南別業完工, 晚年則居南通直至逝世。

在南通被稱作“張謇故居”的當地至少有四處:海門常樂故鄉、通州西亭祖宅(為張謇祖居)、南通濠南別業和濠陽小築。 如果將其寓居過的當地均稱為“故居”, “張謇故居”還遠不止四處, 至少還有東奧山莊、西山村廬等。

濠南別業是座建于20世紀初的英式修建, 風格特別, 中西合璧, 可謂我國近代修建藝術的經典作品。 進了濠南別業, 踩梯上樓, “噔、噔、噔”聲聲迴響。 樓上廳堂裡, 當年主人的用具有序地陳設在原處。 置身其中, 看著這兒的每一件用具, 想著張謇當年在這兒日子的點點滴滴。

張謇41歲功成名就, 卻在第二年返鄉, 經商進而辦學。 打造出了其時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 養活了上百萬人, 所辦的教育組織, 至今教育了數百萬人,

還苦心運營自己的家園南通, 把它建成了我國近代史上首個榜樣城市, 張謇在四十歲以前, 和一般封建士人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可是, 他出身于富農而兼小商人的家庭, 自幼受過重視農業運營和土木修建的家庭薰陶, 還受過體力勞動的鍛煉, 使他逐漸取得比較豐富的社會履歷和才華。 更使他比較清醒地認識到封建統治危機的嚴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