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隊真的像電視劇裡那樣,殺得日本驚慌失措嗎?

現在很多抗日劇當中, 都是喜歡宣揚中國的大刀精神, 就是用大刀拼殺小日本。 大刀其實存在很多的缺點, 攜帶不易, 試想一下戰士們經常轉戰陣地, 一次轉戰就是幾天的行軍, 本來武裝就已經很重再加上這一個這麼重的大刀更是不方便。

其次大刀殺傷力有限, 因為大刀一般都是從上而下揮大刀, 速度慢不說, 砍在盔甲上很難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刺刀可就不一樣了, 小巧, 方便, 更是有放血槽, 日本軍人經過長期的刺刀訓練出手便是致命傷。 那為何中國人民還是更加信仰抗日大刀。

其實當時中國人對刺刀其實也是無比渴望的,

奈何當時的中國打造不出來這樣的兵器, 而且中國軍人也沒有經過訓練使用更是不順手。

距離遠了打不過他們, 他們有飛機坦克大炮, 三八大蓋射程遠精度高, 遠端火力無論質與量都遠遠超過我們;近了也打不過他們, 鬼子的伙食好, 身體素質好, 步槍和刺刀也比我們好, 三個鬼子背靠背, 我們如不用子彈, 一個班也拼不過他們。 現在說的很多大刀, 那是宣傳, 不是史實, 因為很多部隊裝備不齊刺刀, 地方兵工廠或鐵匠鋪打一把大刀沒問題, 但想做一把刺刀就難了。

抗戰初期和鬼子打, 交換比五、六比一, 逼急了, 很多戰術就出來了, 比如肉搏時, 一名敢死隊員拼死抱住對手或緊緊抓住捅入自己身體的步槍,

給其他戰友羸得時間, 一個換一個對我們來說就很划算了, 地雷戰、麻雀戰等等無數機動靈活的戰術都是被對手逼出來的。

小日本基於甲午、日俄戰爭的經驗, 認為一次或數次打痛對手, 對手就會乖乖地坐下談判, 從而接受他們的條件, 這次他們失算了, 國、共雙方就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決不投降。 珍珠港事件也一樣, 老美決不談判, 除非小日本無條件投降。 這也是中國對抗戰最大的貢獻, 羅斯福曾說:假如中國投降, 會有多少日本兵抽到其它戰場, 他們會武裝多少中國人......沒有假如, 中國人憑著百折不撓的精神, 抱著必死的決心和小日本決一死戰, 永不退縮最終羸得這場戰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