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抓好“語文三件事”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 70多歲的于永正老師上了兩個課時, 只有簡單清晰的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指導朗讀—指導寫字。 聽後卻讓人回味無窮, 至今記憶猶新。

導入新課板書送禮

一上課, 于老師直接板書課文標題。 他的板書筆劃流暢, 結構工整, 剛勁有力, 勻稱自然, 書法味特別濃。 一邊寫著, 于老師順勢指導了筆劃“撇”“捺”“橫”的寫法。 其後于老師出示紫丁香圖片, 問學生喜歡紫丁香嗎?接著就笑眯眯地讀起課文標題。

他的導入就是“寫標題”“讀標題”, 語文重要的兩件事——讀書、寫字,

在課堂伊始體現無遺。 于教師簡潔的導入, 讓我想到, 語文教師提筆即是練字, 板書的每一個字都是引領和薰陶。 要讓學生寫一手好字, 教師首先要寫好字, 這應當是每位教師每天送給學生的見面禮。

指導朗讀重在示範

檢查預習兩環節。 字詞檢查抓重點, 于老師只檢查了“踮起腳尖”“掛牽”兩個詞, 沒有面面俱到, 因為他對學生有充分的瞭解, 學生能自己學會的, 老師不教, 而是抓住易讀錯、難理解的、重難點字詞集中突破, 省時高效。 但在朗讀上, 于老師卻下足了功夫, 看似簡短的一首小詩, 用了20多分鐘。

于老師先找了一排學生讀課文, 一人讀一節, 他隨時指導, 從而達到讀准字音、讀通句子的目的。 如, 于老師強調“的”讀輕聲,

反復示範讓學生有深刻感受。 慢慢地, 學生讀得正確、流利了, 我們聽課的老師也覺得二年級的學生讀得很不錯了, 但于老師卻說:“小朋友朗讀的語氣, 于老師不滿意。 ”到底應該怎樣讀呢?于老師說:“要首先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低年級學生概括能力較差, 讓他們說清主要內容是很難的。 于老師於是巧妙引導:“既然是一件事, 就包括兩部分, 什麼人, 做了什麼?”老師一點撥, 學生就覺得容易回答了。 于老師不斷提示學生注意“在哪裡栽”“怎樣栽”“在什麼時候栽”等問題, 在他的啟發下, 學生概括出“一天晚上, 幾個小朋友悄悄地在老師窗前栽了一株紫丁香, 讓紫丁香和老師做伴”這樣較為完美的答案。 于老師抓住“悄悄”追問,
為什麼“悄悄”, 應該怎樣讀?然後先讓學生自由朗讀。 于老師讓學生整體感知和掌握課文內容的同時, 規範了學生的口頭表達, 同時也引導學生把握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和節奏。 由“悄悄”一詞入手讓學生自己領悟該怎麼讀, 為什麼這麼讀。 于老師的指導深入淺出, 讓學生既能明白詞意、感悟課文, 又能讀好句子。

當學生仍然讀得語氣欠妥時, 于老師又進行范讀, 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表情和聲音, 體會為什麼這麼讀。 其後, 他發現學生確實無法讀好時, 乾脆就領著學生逐句、逐小節地讀, 一直到學生讀好為止。 于老師的范讀不遜于朗誦名家, 聽課老師和學生不由得鼓起掌來。 但學生的朗讀水準不是一節課就能提高的,

于老師不急不火, 仍然輕聲細語地指導、示範、評價:“在老師的窗前栽了一株紫丁香是和老師做伴呢, 老師不寂寞了, 高興吧?要笑眯眯地讀。 ”“要微笑。 來, 重讀。 ”“嗯, 笑了, 很棒!掌聲響起。 ”

于老師的語文教學就是這麼簡單, 把課文讀好, 一切都在裡邊。 一遍又一遍地讀, 于老師沒有泛泛地講解課文, 學生已經意會, 在不知不覺中正確流利而又有感情地背誦了全文。 讀好課文, 學生就初步掌握了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受到了情感薰陶, 培養了語感, 發展了思維;當堂背誦, 學生豐富、積累、內化了語言, 為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奠定了基礎。

指導寫字不厭其煩

第二課時, 于老師指導學生寫了“阝”“攵”兩個部首和“除”“院”“教”三個字。

他先教部首, 再教整個字, 教學過程都很簡單, 就是三步:先觀察正確寫法, 老師再示範寫字, 最後學生練寫、師生評價。 于老師的指導可謂細緻入微, 如左耳旁, 橫撇彎鉤要圓滑, 占豎的一半;反文旁的橫要低起筆, 向上傾斜, 收筆高一些;“除”字右邊的人字頭要高起, 捺要舒展。 他的指導扎實認真, 整整一節課, 由易到難, 循序漸進, 不像通常的公開課, 寫字只是“點綴”, 只寫一兩個字, 蜻蜓點水, 捨不得花時間。

讓我感動的不僅是于老師不厭其煩的精細化指導和一筆一畫的範寫, 還有于老師的姿勢。 于老師個子高高的, 寫每一個字時, 他總是把身子蹲得很低很低, 大腿和小腿幾乎彎成九十度, 為的是讓每個學生能看清老師是怎樣寫字的, 尤其是看清每個字的筆劃筆順、間架結構、書寫要領。年逾七旬的老人自始至終這樣做,讓我們欽佩不已。一個小小的蹲馬步的習慣性動作,正體現了于老師以生為本、關愛學生的崇高思想境界。

記得那節課後,于老師在給我們做報告時說,教語文就是三件事——讀好書,寫好字,作好文。雖然這節課沒有體現“作好文”,但我們都堅信,一個學生,有了這三“好”,語文就無敵手了;老師把握這三“好”,語文課堂就返璞歸真了。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實驗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3日第10版

尤其是看清每個字的筆劃筆順、間架結構、書寫要領。年逾七旬的老人自始至終這樣做,讓我們欽佩不已。一個小小的蹲馬步的習慣性動作,正體現了于老師以生為本、關愛學生的崇高思想境界。

記得那節課後,于老師在給我們做報告時說,教語文就是三件事——讀好書,寫好字,作好文。雖然這節課沒有體現“作好文”,但我們都堅信,一個學生,有了這三“好”,語文就無敵手了;老師把握這三“好”,語文課堂就返璞歸真了。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實驗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3日第10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