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不讓婆婆帶孩子,就能減少婆媳矛盾的發生?

小潘·情感美文系列

小潘談情說愛 簽約寫手原創

01

女常可愛, 媳常可憎;勸天下婆母應拿三分愛女之心以愛媳。 妻每為順, 親每為逆;願世上人子能將一點順妻之意以順親。

母親要在5年時間裡教會兒子把衣服穿在身上, 而結婚後老婆會用5秒的時間讓他把身上的衣服全部脫掉。

婆媳矛盾自古以來就是一場世紀大戰, 能真正把婆媳矛盾處理的遊刃有餘的人更少, 但是時至今日, 我們仍然在不斷的探討學習如何處理婆媳矛盾, 特別是在由孩子引發的矛盾上。

在我們傳統的家庭觀念中, 婆婆帶孩子是常態,

也是天經地義的, 對老人來說, 含飴弄孫是老來最大的樂趣, 既能發揮自己的價值, 也能在子孫後輩的成長中獲得年輕的心態。 而對於兒媳婦來講, 婆婆帶孩子在一方面能夠解放自我, 減輕生活壓力, 降低開支, 再者也不用擔心孩子收到毒保姆的虐待, 還能有更豐富的經驗, 對孩子的成長更好。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 婆媳矛盾在原本就尷尬的層面上矛盾升級, 因孩子引發的矛盾越來越多, 大到教育方式, 小到吃飯說話, 大人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

劉爽兩年前生了一個小公主, 為這個小公主, 這兩年她覺得, 簡直把這輩子沒跟婆婆吵過的架都吵完了。

從小公主出生開始, 婆婆就不讓用尿不濕,

早早準備好了尿布, 說是純棉的, 吸水, 還杜絕浪費多好, 但劉爽其實早就準備好了尿不濕, 她覺得尿不濕對孩子的小屁屁更健康, 但是婆婆硬是一片尿不濕也沒讓用, 偶爾看著小公主因來不及換尿布而通紅的小屁股, 劉爽就難受的不行。

雖然劉爽的婆婆是好心好意, 但是強制性的憑經驗喧賓奪主其實是不好的。 且不說尿不濕有它自己的優勢, 單單是強制這一點, 就不利於婆媳相處, 矛盾沒升級靠的是劉爽對老人的那點尊敬吧。

02

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等到小公主可以吃輔食了, 劉爽發現婆婆經常用嘴咀嚼食物喂給小公主, 這可急壞了劉爽, 但也想不到好的辦法, 只好偷偷從網上搜因為用嘴喂孩子和因為親吻而導致孩子死亡的視頻講給老公聽,

祈禱婆婆能夠聽見並引起重視。 當然婆婆聽出來了, 因為這生氣了好久, 回家待了一陣, 後來劉爽去道歉這才請了回來。 嚼了再喂的現象也少了很多, 但是這紅過的臉, 吵過的架, 都在倆人心中留下了傷疤, 想親近也親近不起來。

自己的親媽說錯了吵架了會原諒你, 但是婆婆不會。

文秀與劉爽的遭遇也有些相似。 文秀兒子今年四歲了, 四歲之前都是文秀自己在帶。 但是文秀面臨工作, 請保姆又不放心, 於是想到了婆婆。 婆婆來後, 文秀與婆婆的矛盾就沒有停止過。

文秀對兒子比較嚴格, 平時跟丈夫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雖然孩子還小不懂事兒, 但是文秀對他的教育也非常嚴格。 小孩子做錯事兒了就要懲罰,

說錯話了也應該引起重視, 平時的禮節教育也應該跟上, 但是自從婆婆來了, 兒子明顯調皮了很多, 肆意妄為, 仗著姥姥給撐腰, 才四歲的小孩就學會了欺負人。

那天在社區跟鄰居的孩子們玩, 自己兒子看到別人的玩具眼饞, 上去就把人家推倒把玩具搶了過來, 文秀有點沒反應過來, 自己兒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不懂禮貌不聽話還打人了?細問之下, 原來平時婆婆帶孩子看到玩具自然就要來給自己寶貝孫子玩兒, 這回兒子看媽媽沒有給自己的意思, 就上手搶了。

文秀這才意識到, 平常的細節教育、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但婆婆是自己邀請來的, 總不能再把人攆回家。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婆媳矛盾太多太多,

很多寶媽們減輕了帶孩子的壓力, 又增添了許多婆媳矛盾引起的煩惱, 有時候得不償失。 但如何應對婆媳矛盾, 是很多寶媽們迫切需要的。

“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理解尤為重要。

03

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是很重要的, 婆媳矛盾的來源是養育觀念、時代背景以及婆媳之間的代溝。 在很多非原則事情上, 我們作為晚輩可以大度忽略不計, 也切記不要斤斤計較, 吹毛求疵。

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成人實屬不易, 漸漸老去的他們並沒有幫我們看孩子的義務, 他們應該安享晚年, 幫你是情分, 不幫是本分, 不應該嫌棄, 更沒有必要苛求婆婆一定要和我們的想法統一他們受了一輩子的苦難。 很多事情或者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我們無法更改。年紀大心軟,對待隔輩尤其愛憐,嬌慣孩子是必然的。我們應該感恩他們,不為小事計較是我們應該有的認知,否則只能讓雙方兩敗俱傷,怨氣越積越深。

有些觀念,我們不能直白的說你該如何,你該怎樣,說話也是一門學問,投其所好對婆婆來說也是一劑好的良藥。

婆婆也是女人,也愛美,辛苦了一輩子含蓄著不肯表達,我們可以跟婆婆一起逛逛街,送一些小禮物,儘量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婆婆,其實我們做的一點一滴,婆婆都會感受到。

再者,丈夫在婆媳矛盾之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婆媳關係建立的基礎是丈夫,這個角色是調和婆媳矛盾的軟化劑,一個擔當有主見的男人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對孩子來說,任何人無法替代直系父母的愛和陪伴,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各自的責任也不應該被取代。大到教育培養,小到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家庭成員的互相配合但切記不應越俎代庖。

只有各自找准位置,不觸碰底線,互相理解,才能緩解矛盾,改善矛盾,家庭才能和睦,幸福。

很多事情或者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我們無法更改。年紀大心軟,對待隔輩尤其愛憐,嬌慣孩子是必然的。我們應該感恩他們,不為小事計較是我們應該有的認知,否則只能讓雙方兩敗俱傷,怨氣越積越深。

有些觀念,我們不能直白的說你該如何,你該怎樣,說話也是一門學問,投其所好對婆婆來說也是一劑好的良藥。

婆婆也是女人,也愛美,辛苦了一輩子含蓄著不肯表達,我們可以跟婆婆一起逛逛街,送一些小禮物,儘量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婆婆,其實我們做的一點一滴,婆婆都會感受到。

再者,丈夫在婆媳矛盾之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婆媳關係建立的基礎是丈夫,這個角色是調和婆媳矛盾的軟化劑,一個擔當有主見的男人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對孩子來說,任何人無法替代直系父母的愛和陪伴,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各自的責任也不應該被取代。大到教育培養,小到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家庭成員的互相配合但切記不應越俎代庖。

只有各自找准位置,不觸碰底線,互相理解,才能緩解矛盾,改善矛盾,家庭才能和睦,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