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殲教9“有鉤必火”,海軍可還滿意?

2003年12月13日, 教練9“山鷹”在貴州成功首飛。 教練9是貴飛自行研製生產的高級教練機。 該機是在殲教-7的基礎上, 重新設計氣動外形, 換裝渦噴-13(WP-13)發動機, 採用新駕駛艙設計和綜合航電系統, 各種航行資料都能在液晶顯示幕上綜合顯示, 與現役第三代戰鬥機基本一致。

一直以來, 教練機是各國空軍不可或缺的裝備, 教練機是飛行員成長路上的起跑線, 填補著飛行員從入門學習到駕駛真正戰機期間的空白。 我國現已基本上建立起了先進而完善的教練機裝備體系, 為中國軍隊現代作戰能力的不斷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艦載教練機, 航母的威力在於搭載的艦載飛機, 而艦載飛行員就是艦載飛機戰鬥力的關鍵。 在浩淼的大洋上, 10萬噸的航母也好像一張漂浮的郵票一樣, 要在這彈丸之地上安全、迅速地起飛、降落, 是對艦載飛行員技藝的極大考驗。 空軍飛行員的資歷是以飛行小時計算的, 艦載飛行員的資歷則是以航母上起飛、著陸次數計算的。 艦載飛行員的訓練當然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自艦載版“山鷹”教練機完成首飛之後, 我國確定了首款艦載教練機。 作為艦載教練機, 不光需要和艦載戰鬥機同等的航母上起飛、著陸的性能, 還需要具有特別優秀的低空低速操控和前方視界(包括學員和教員), 以利於新學員的飛行訓練,

但另一方面也不必太過拘泥於主要用於基本飛行技能的初級、中級教練需求, 艦載飛行員新學員也都已經過了這些階段了。 這也就是說, 艦載教練機只需要從高級教練機(簡稱高教)中考慮。

那麼航母教練機選型為什麼是殲教9?

當時L15、殲教9參與了中國航母教練機的投標活動, 最終L15失敗。 因為殲教9畢竟是我國現在能拿得出手的唯一一種不會被外國卡脖子的高教, 渦噴13的技術成熟, 知根知底, 在國產發動機中屬於較可靠的, 所以殲教9的單發不是多大的缺點。 當時L15使用的是不帶加力推力的AL-222K-25型渦扇發動機, 直到2010年的珠海航展, L15才攜帶了擁有加力推力的AL-222K-25F發動機, 因此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高層領導們以L15當時並未展現全部飛行性能為理由,

讓殲教9得標。

目前大量投產的多用途飛機“海山鷹”殲教9, 採用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大邊條機翼, DSI進氣道, 改進發動機。 這些改進自然有為上艦服務的需要。

“海山鷹”是在“山鷹”教練機的基礎上改裝而來, 可以逼真地模擬出所有國內現役主力戰機的特性。 儘管中國國防部和海軍方面尚未證實艦載訓練機的相關消息, 但航母上在主力艦載機之外再搭配一款艦載教練機的做法並不新鮮。

以美軍為例, 美國航母目前使用的主力艦載機是F/A18大黃蜂及其改進型“超級大黃蜂”, 但飛行員在正式取得上艦資格前還需在教練機上反復訓練, 這就是T-45C艦載教練機。 按照美軍內部的相關規定, 艦載機飛行員在接受生理和心理測試之後,

首先要接受專業知識教育和地面訓練, 通過陸上模擬起降考核的飛行員首先就要駕駛T-45C教練機在航母上進行初步訓練, 隨後才能使用“大黃蜂”等主力艦載機。

通常情況下, 普通的戰鬥機飛行員要通過500-600小時的飛行訓練才能執行戰鬥任務, 而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面臨的困難遠多於普通戰機飛行員, 所需要的訓練時間也更長。

不過“海山鷹”主要用於訓練艦載機飛行員, 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艦載機。 過去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員都是從優秀陸基飛行員中選拔而來, 未來要培養大量艦載機飛行員, 需要“海山鷹”這樣艦載教練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