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明劉備說馬謖不可大用,為什麼諸葛亮還非常重用他?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 在蜀漢陣營之中, 有著一個經典的故事, 那就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大家都知道, 蜀漢賢相, 那麼馬謖呢?或許很多人並不是真正的瞭解, 不過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的時候, 就曾表示馬“謖言過其實, 不可大用”,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還非常重用他?

根據《三國志》記載, 劉備病危之時, 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托孤, 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 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 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 超過實際才能, 不可委任大事, 您要對他多加考察。 ” 劉備一直以來就有識人之明的美譽,

其提拔的魏延、李恢、馬忠等都成為國家棟樑, 再說將死之人, 其言也善, 更何況是在托孤這樣的重要時刻, 案例說劉備這位先帝的話, 對諸葛亮應該有很大的影響力。

然而, 諸葛亮卻並沒有聽從劉備的話, 甚至還認為馬謖為“曠世奇才”, 讓馬謖擔任參軍, 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 從白天直到黑夜。 以至於在北伐的時候, 擔任防守街亭重任, 最終導致街亭慘敗, 使得諸葛亮北伐失敗。 諸葛亮重用馬謖是有原因的。

其一:馬謖確實才華橫溢

馬謖, 字幼常, 襄陽, 在荊州非常有才氣, 馬謖兄弟都有才華和名氣, 並稱為“馬氏五常”。 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 喜好議論軍事謀略, 給諸葛亮提出過不少好的謀略, 從這一點來說,

諸葛亮還是非常信任他, 覺得他是可塑之才, 有很大的空間。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七擒孟獲”, 諸葛亮就是採納了馬謖的建議, “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心戰為上, 兵將為下”, 才保證了南方邊境的長治久安。 針對蜀國的“兵馬疲蔽”, 馬謖又適時提出了“只宜存恤, 不宜遠征”的修養策略。

其二:馬謖和諸葛亮的關係不一般

馬謖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 而馬良跟諸葛亮的關係非常不一般, 曾多次私底下寫信稱呼諸葛亮為尊兄。 因為曾關係, 諸葛亮對馬謖的喜愛自然有所偏頗, 尤其是馬良在夷陵之戰爆發的時候, 出使五溪蠻各部進行招納安撫回應劉備, 卻意外遇害身亡。 由於馬良的死, 導致諸葛亮對馬謖更為的珍惜和器重。

第三:蜀漢人才凋零,

諸葛亮有意培養接班人

馬謖是荊州的士族代表, 跟諸葛亮的關係非常好, 而且本身確實有才, 雖然是理論居多, 但是也非常不錯, 目前唯一缺乏的就是一些實戰經驗。 馬謖自己知道自己缺乏什麼, 諸葛亮也知道馬謖缺乏什麼, 所以才有了馬謖擔任街亭鎮守之將的可能。 馬謖是諸葛亮的重點培養的接班人, 怎麼可能沒有一線作戰經驗, 故而馬謖想通過一戰獲取這種經驗, 而諸葛亮也想通過一戰來鍛煉鍛煉馬謖。

所以,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 當時有久經戰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 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 任命馬謖為先鋒, 統領各軍前行。 可見, 諸葛亮對馬謖的偏愛。 然而做夢也沒有想, 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

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 結果被張郃擊敗。 因此, 馬謖最終也走向了死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